武家堡村位于河津市汾河以南坡上,小梁乡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209国道,西临乡镇公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繁育,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小梁乡金三角地带。
全村总面积3864亩,耕地2870亩,商品房28亩,村民住房占地620亩,厂房占地116,公路占地230亩。村南建有水泥厂、编织厂,以工、付业为主导,每年外出劳动力350余人,村民经济主要靠外出打工、经商、建筑业为主。
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总人口2613人,607户,劳动力1700人,党员61人,预备党员1人。
村文化活动建设方面:有读图书室,业余剧团,锣鼓队,体育活动中心,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成立环境卫生清洁队伍,及时清扫巷道,修建绿化带,支村委设专人负责管理,使我村村容、村貌,文明建设新农村,有了很大的新变化。
在农业方面,搞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6眼深井,保证了全村耕地灌溉,养殖,种植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结合利用刘村葡萄基地连片发展100亩葡萄园区,使农业转型跨越,大发展,大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全村每年人均收入4000元。
历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村广场硬化,支村委办公楼建成,巷道现已硬化13公里。今后一定要坚决执行党委、政府对农村建设做出的各项政策和部署,逐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高标准现代化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82200 | 044000 | -- | 查看 武家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湖潮村 |
东湖潮村位于河津市小梁乡西北角,土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060亩。农业收入是东湖潮村的主要经济来源,A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葵。全村分3个居民小组,274户人家,共1068口人,其中劳动力500人,0党员23人。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东湖潮支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是0完成了新建教学楼工程,解决了学生上课场所问题。二是顺利完成了滩涂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滩地的交通和灌溉设施。三是新建村委会工程,使支村委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东湖潮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东湖潮全体村民正在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生态的东湖潮村。 |
西梁村 |
西梁村位于河津市小梁乡西南角,土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030亩。农业收入是西梁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葵。西梁村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村,全村分12个居民小组,720户人家,共2820口人,其中劳动力1692人,0党员49人。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西梁支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是0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安装工程,确保村民吃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解决了多年来饮水不便的难题。二是顺利完成了滩涂开发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滩地的交通和灌溉设施。三是正在进行全村巷道硬化工程,此工程将覆盖全村所有大小巷道,预计2012年5月份完工。 西梁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西梁全体村民正在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生态的西梁村。 |
东梁村 |
东梁村隶属山西省河津市小梁乡,位于小梁乡西南侧,北临西梁,南隔相望万荣县东卫村,东镶马家庄,东北临胡家堡村,乡西路从东北穿过,村域面积5400亩,其中建设占地400亩,尚有耕地2700亩。该村交通便利,条件一般。村内建设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干群一心一意谋发展,未来几年发展潜力较大,东梁村明天更美好。 东梁村共有6个居民组,576户,2170口人,劳力1100人,党员共计54人。 东梁村建有文化休闲广场,其中蓝球场一个,健身器材十余套,老年活动室一个;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东梁村素有文明村之称,民风淳厚,村容整洁。 东梁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起色,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主导产业为种、养殖业,农民年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
马家庄村 |
马家庄村隶属于山西省河津市小梁乡,位于小梁乡南部,东临209国道,南临沿黄旅游路,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河津南大门”之称,村庄总面积530亩,建筑面积102亩,东与小梁村相邻,南与通化镇南果村相邻,西与东梁村相邻,北与胡家堡村相邻,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该区域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热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发展种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建设条件优越。马家庄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950人,党员60名,耕地面积3050亩,主要种植小麦、绿豆等。村级经济结构以发展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村内供电、通讯、道路、人饮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村民住房95%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或楼房,移动电话覆盖率达80%以上,饮用自来水受益率达到90%以上,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村内基层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合默契,想实事,谋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全村百姓脱贫致富,干群关系融洽,百姓和睦共处,社会稳定,经济呈发展态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积极为民办实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南梁村 |
南梁村位于小梁西南,东临209国道,北临沿黄公路,交通便利,固有龙门到蒲州的旱码头之称;土地面积1500余亩,南有平地千亩,北有良田500亩。耕地面积1070亩,村中占地120亩,生态林130亩,荒沟180亩,自然条件较好,经济较差。 全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174户,670口人,400余劳力,26名党员。 在2011年来村民对原有的古文化文星、武星塔、影壁两座进行修复及建设,全体村民经过这几年来的学习、教育,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团结,和谐,稳定。 集体经济发展暂时没有很大变化,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攻固阶段,主导产业有小麦、玉米及药材。各种杂粮收入很平常,暂无很大及明显改变,因土地刚平整,正在投资阶段,回报待后。 |
胡家堡村 |
胡家堡村地处小梁乡以西,距离1公里,乡西路通过该村路口,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航拍面积1800亩,除村庄及道路占地100余亩外,绿化带和林地面积占600余亩。其余土地都用于传统农作物种植,土地属绵沙型黄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不容乐观。全村4个居民组578户1418口人,劳动力580人,其中中国0党员41人。 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该村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关怀下、在支村委的领导下,把保障优越的人居环境,放在首位。当你跨进高昂的世纪牌楼,一眼望去,六米宽的硬化路旁松柏挺立、冬青绿翠,耀眼的路灯在夜晚将你引入胡堡仙境,全村大巷分三横六纵,屋前4米卫生巷全部硬化,大道两旁的大叶女珍绿化树枝叶繁茂,美丽壮观。村委会楼前的休闲广场体育器材应有尽有,便民店、卫生所、图书室、科技电脑室、老年活动室,便民设施样样俱全。平日里干群团结、邻里和睦,展现出好一派新农村、新风尚、新气象。 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新建教学楼、村委办公楼、硬化巷道13公里,钻成1、2、3、4号深井保障了80%的土地浇水,从而增加了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今后,胡家堡村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关怀下,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
刘村村 |
刘村地处老209国道以西,交通便利,占地3472.6亩,其中耕地1795.3亩,土壤肥沃,水利设施便利,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总收入900余万元,其中粮、经收入340余万元,在外务工人员收入450余万元,其他收入100余万元。 全村1505口人,8个居民组,386户,劳力740余人,在外打工人员400余人,其中党员39人。 刘村近几年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省市“五个全覆盖”工程,投资87万元,于2009年建成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农家书屋的建设,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使村风民俗更加和谐。同时支村两委积极硬化全村街巷,实现街巷硬化全覆盖,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刘村主导产业为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人均收入7000余元,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刘村两委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千亩葡萄基地,建立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两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使全村的渠系配套工程逐年得到全面落实。 |
东坡村 |
东坡村位于市区东南角,。与万荣县通化镇相邻,两面环沟,一面为坡,属于名副其实的高坡旱塬。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交通特别不便,全村500余口人,耕地面积900余亩,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严重制约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全村有0党员18名,2008、2009连续2年被上级先后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农廉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上级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由于土地零碎瘠薄,水利条件太差,土地根本没有养育人的能力,全村300余名中青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全村主导产业以建筑业为主,农忙种地,农闲打工,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4000元左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我们东坡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五个全覆盖基本完成,有效地改善村中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们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设资金缺口大,经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增收项目不多等。为此,村支两委通过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优势,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抓好农民增收工作,扎实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标准20字方针的目标努力奋斗。 |
中湖潮村 |
中湖潮村位于汾河南边,河津西南,小梁乡西北,交通北往河津市,路面是石子油路,南往小梁乡,路面是水泥硬化道路,土地面积约2200亩,耕地面积2000亩,自然条件一般,经济条件良好。 居民小组分八个小组,户数480户,总人数1900多人,劳动力900多人,党员26人。 文化建设方面,对喇叭和健身器材进行改造,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发展老年人文化学习班,提高村民素质。同时为了搞好村容村貌,一是搞好巷道环境卫生整治;二是搞好村民和谐团结,扩建大队土地,美好厂地,搞好校园美化工作,提高学生教学质量。 为了增加集体经济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开发经济来源,做好民主一流战线,产业调整,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
西坡村 |
西坡村位于小梁乡东南面,东北接辛庄村,南接东坡村,北与南原村相邻,西坡村交通便利,西靠209国道,北有通乡路可直达209国道;土地面积3200亩,耕地2700亩,全村八个居民小组,550多户,2100余人,劳力约700余人,党员35名;西坡村民风淳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每年正月有家戏、红火热闹,环境卫生条件优越;多年来全村坚持科技兴农,注重农业发展,因而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种植业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畜牧业以羊鸡、牛、羊为主。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西坡支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是实现了西坡小学教学楼新建,修筑了校园围墙,新建教师灶房3大间,迁建新厕所一座;二是争取到水利工程“万方蓄水池”项目落户我村;三是组织各村民小组完成浇地埋管千余米;四是改造了4号深井,由3寸泵体系变成4寸泵体系;五是开通了东西15米主巷道百余米,解决了21户村民宅基摆位问题;目前正在进行村中巷道全硬化工程,预计2012年年内完工。 西坡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西坡全体村民正在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生态的西坡村。 |
伯王村 |
伯王村位于小梁乡西北,东接209国道,与武家堡毗邻,西南临沟,与胡家堡隔沟相望,南与小梁村、马家庄接壤,北与刘村相邻。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耕地1600余亩,是个一无资源二无企业的纯农业村。 伯王村共有503户,1500口人,8个居民小组,59名党员,总劳力700人。村里建有村委办公大楼、医疗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广场上有篮球场及各种健身器材。村民诚实守信,勤劳善良,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热爱学习,崇尚科学,讲文明,讲道德,村风淳朴。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混凝土巷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村民住房豪华典雅,宽敞明亮,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伯王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农业收入。主导产业无特色,主要以苹果、枣、蔬菜、西瓜、粮食为主,农民纯收入2011年达7000余元。 |
武家堡村 |
武家堡村位于河津市汾河以南坡上,小梁乡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209国道,西临乡镇公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繁育,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小梁乡金三角地带。 全村总面积3864亩,耕地2870亩,商品房28亩,村民住房占地620亩,厂房占地116,公路占地230亩。村南建有水泥厂、编织厂,以工、付业为主导,每年外出劳动力350余人,村民经济主要靠外出打工、经商、建筑业为主。 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总人口2613人,607户,劳动力1700人,党员61人,预备党员1人。 村文化活动建设方面:有读图书室,业余剧团,锣鼓队,体育活动中心,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成立环境卫生清洁队伍,及时清扫巷道,修建绿化带,支村委设专人负责管理,使我村村容、村貌,文明建设新农村,有了很大的新变化。 在农业方面,搞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6眼深井,保证了全村耕地灌溉,养殖,种植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结合利用刘村葡萄基地连片发展100亩葡萄园区,使农业转型跨越,大发展,大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全村每年人均收入4000元。 历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村广场硬化,支村委办公楼建成,巷道现已硬化13公里。今后一定要坚决执行党委、政府对农村建设做出的各项政策和部署,逐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高标准现代化新农村。 |
小梁村 |
小梁村位于河津市南段,乡政府所在地。209国道从村东通过,全村耕地面积3750亩。小梁村是一个纯农业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共分10个居民组,900余户3638口人。小梁村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共有0党员小梁村有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8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其中男性党员86名,女性党员10名。 小梁村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和谐稳定。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千亩核桃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小梁村作为名扬三晋的“鲁班之乡”,建筑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建筑产业值再创新高,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筑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村里有篮球队、蒲剧团、太极拳和腰鼓队等多种文化娱乐团体,连续多年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古吕仙庙建在村南峨眉岭上,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六和九月古庙会,秦、晋、豫三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扶老携幼参观道教文化圣地,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小梁村是全乡人民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活动中心。小梁村在市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五个全覆盖工程稳步推进;政治和谐稳定,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
南原村 |
南原村位于河津市东南方向,属小梁乡辖村,三面环沟,其与米家湾是亲戚村。全村六个居民组,共406多户,1802人,其中党员43人;由于该村深处沟边,交通不是特别便利,但从村容村貌上看,本村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其中村耕地2010亩,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种植业主要是玉米和小麦,共占1826亩,一亩每年大概收入500元,总计91万,经济林和土地承包各占100亩,全村有五口水井,灌溉全面,因而耕地绝大部分为水地;畜牧业全村23户养殖户,主要以养鸡、猪、牛、羊为主。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在公益事业建设方面,新建了学校和文化广场,并安装了部分娱乐器材;目前全村已实现了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并对村边道路进行了全面修整、学校绿化工程以及砖厂承包工程,另外,民间艺术南原花鼓闻名遐迩,其代表市乡参加了多次比赛并获奖,成为了全村人们的骄傲。 |
小停村 |
小停村位于小梁乡东面,相传刘秀被王莽大将王匡追赶时,路经该村小憩故名。西南接辛庄村,东面与万荣县南阳村隔沟相望,北与柴家乡北张村相邻,村子三面环沟,村中有沟;小停村交通便利,村中道路基本实现全硬化,北有通乡路可直达209国道;耕地3800亩,沟地占1600亩,全村五个居民小组,800多户,2884人,其中党员52名;小停村民风淳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每年正月有家戏、红火热闹、平时有逢六古会,村子建设规划整齐,大小巷道笔直,环境卫生条件优越;多年来全村坚持科技兴农,注重农业发展,因而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种植业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畜牧业以羊鸡、牛、羊为主,人均纯收入现已达7180元;本村自2010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以来,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实现了文化广场硬化,中小学教学楼翻新,目前正在进行村中巷道全硬化工程。 |
辛庄村 |
辛庄村地处小梁乡东南部,南与东坡村交接,北靠乡东路,西临西坡村,东邻小停村,辛庄村有8个居民小组,全村430户,1830人,耕地面积2880亩,深井6眼,农业基本实现水利化。支部委员5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两委干部共计5人,党员42名,党小组以产业编组,即:“苹果组、葡萄组、桃子组、柿子组、核桃组”。辛庄村目前有苹果400亩,葡萄450亩,桃子500亩,柿子200亩,核桃160亩(内有更新老树,但已栽植小树),共计1710亩。大小包工头40余个,常年外出打工520余人;商店、门面28人 ;运输业16人;河津城送煤气、送水40余人;养殖业(批)11户;峨眉岭矿泉水厂1个。形成了“男挣钱,女种田,输助劳力管果园,各行各业齐发展,小康日子赛蜜甜”的发展格局。 |
寨上村 |
寨上村位于小梁乡最北端,据县城七公里,老209国道在我村的南面通过,其三面环沟。全村共有土地2431亩,耕地842亩,90%的是水地,土地肥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现在共有3眼深井,和一座扬水站。全村共有五个居民小组,189户和735余口人,523个劳力,现在共有党员27名。在村子中间有一座标准华的支村委办公室,和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硬化小广场,一个老年活动场所,还有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医疗卫生所。新农村、新风尚、民风淳朴,村风更好,并且还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桌两个,羽毛球,象棋基础设施样样齐全。全村以种粮为主,发展果木经济,坚持发展养殖业,现共有养猪户15家,共有存栏数300——450头,一个大型奶牛场,加油站一座,有五个运输专业户,人均收入5000-7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