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湾村地处下化乡的最北端,也是河津市的最北端,与乡宁县枣岭乡接壤,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余亩,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15个居民小组,500余户村民,2600余口人,党员61名,两委班子成员15人。
杜家湾村2003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修建道路24.7公里,投资建设杜家湾村文化基地、村委会办公楼两项工程大约2000余万元。
农业发展方面: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栽植核桃树800余亩,栽植花椒树400亩,木柴林1000余亩,三项共计投资200余万元。
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杜家湾村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882203 | 044000 | -- | 查看 杜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半坡村 |
半坡村地处吕梁山南端,西临黄河,南望铝厂,东接下院,北连上岭是下化乡南大门。 全村共48名党员,16名村组干部,500余户人家,2243口人,2106余亩耕地,6个自然村,7个居民组约16平方公里。 近年来,因煤矿开采使地面塌陷、裂缝,水源枯竭,耕地无法耕种,使村民赖以生活难以保障。此情此景,我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我村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黑色变绿色、地下转地上。发展种养殖业,栽植核桃、花椒树,使人均达到100棵;养殖超过百余户,使全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得以解决。我村每年利用铲车和推土机进行平田整地,以恢复土地再利用,五年力争人均一亩机耕田。 集体经济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加村民收入,减轻村民负担,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具体要以稳定粮食发展为基础,同时除集体村办企业外,我们要大力支持一些专业户、个体户的生产经济和发展。比如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养殖专业户等,要给他们提供场地和一定帮助。 根据上级精神政策,结合我村实情,我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已基本结束,同时使新农村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很快予以完善,使村民居上漂亮整齐房屋,住在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里。 以上是我村的基本情况,我村要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实情,结合“先锋工程”创建以逐步全面建设小康村为目标。把我村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更快、更好搞上去。 |
下院村 |
下院村位于吕梁山支脉,龙门山东麓,北通乡政府,南接半坡村,西临上岭村,东望绵阳山,隶属下化乡,距河津市约30公里。下院村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9亩,小麦种植面积1297亩,林地面积8329.72亩。由上院、下院、阳沟、南院、贾木桩五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523人,全村共有党员37名。下院村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至目前,新农村一期工程已建成167户,大街小巷全部硬化,自来水、暖气全部入户,新村体育器材已安装到位。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下院村围绕党的-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
上岭村 |
上岭村位于下化乡西南端,东靠吕梁山,西依黄河,下辖上岭、下岭、双井、乔子沟、船窝、西岭、乾泽坡、堡子湾8个自然村,11个居民小组,全村共有769户,人口3050人,青壮年劳力1400人,全村总面积为11.6平方公里,耕地2181亩,人均不到一亩地,全村共有党员65名,村两委成员11人。村内公路主要有两条——府乾路和龙虎路,府乾路经乡政府到我村乾泽坡组,龙虎公路沿黄河北上,经我村乾泽坡、船窝、乔子沟。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里新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开办了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村民素质有了极大地提升。 上岭村自2007年开始新农村建设,现已新建居民住宅楼3幢,可容纳120户居民,村里没有企业,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较差,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种地和外出务工。 |
南桑峪村 |
南桑峪村位于下化乡正西,黄河岸边,全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七个居民小组,2100亩耕地,532户,2765口人,64名0员,近年来我村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积极为村民就业谋出路,南桑峪村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
上化村 |
上化位于河津市西北部,交通便利,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共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378户,2158口人,耕地面积3058亩,人均纯收入7483元,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全村现有0党员49名。 上化村从2005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三期安居工程382套,投资6000余万元。 农业发展方面: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栽植核桃树2400余亩;栽植花椒树500余亩,累计达到500余亩;套种马铃薯1000余亩,三项共计投资300余万元。 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上化村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由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
陈家岭村 |
陈家岭村位于下化乡北端,全村8个自然村,2000余口人,64名党员,1862亩耕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河津市的一大产煤基地,全村有6个煤矿,分别是曙光集团1号井,黄河一矿,黄河二矿,海丰煤业,井沟煤业,薛虎沟煤业。 近年来,我村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今年3月份,在乡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村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引进陕西韩城黄龙县的优种核桃苗8000余苗,种植300余亩,且成活率高达95%以上,现已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11月,我村启动了陈家岭D级危房改造工程,截至目前,一期226户主体框架正在建设中。 |
周家湾村 |
周家湾村地处下化乡的东部,老下路穿村而过,距209国道5公里,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1475.3亩,耕地3386.6亩,村庄占地1258.8亩。全村共有八个自然村,十个居民组,520户,农业人口1775人,党员34人。自然条件较好,适于种植粮食作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较为严重,地表裂缝较多,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经济发展受阻。 周家湾村从2007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至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三期安居工程229套,投资2000余万元。 到2013年底,全村有规模养猪专业户9户,其中江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存栏达到900头;有养羊专业户11户,存栏1000余只;有蛋鸡养殖专业户2户,存栏量4300只;通过示范带动,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村民收入。发展核桃、花椒种植户32户,种植面积500余亩。 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周家湾村围绕党的-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
杜家湾村 |
杜家湾村地处下化乡的最北端,也是河津市的最北端,与乡宁县枣岭乡接壤,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余亩,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15个居民小组,500余户村民,2600余口人,党员61名,两委班子成员15人。 杜家湾村2003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修建道路24.7公里,投资建设杜家湾村文化基地、村委会办公楼两项工程大约2000余万元。 农业发展方面: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栽植核桃树800余亩,栽植花椒树400亩,木柴林1000余亩,三项共计投资200余万元。 在基础设施和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杜家湾村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村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局面。 |
老窑头村 |
老窑头村位于下化乡最东端,209国道西,下老路从村中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6亩,全村总人口1465人。6个居民小组,党员人数50人。其中,女党员5人。 近年来,我村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今年3月份,在乡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村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优种核桃苗4000余苗,种植114余亩,且成活率高达95%以上,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