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岭村,位于五台县正西2公里处,属城郊结合部。现有村名320户,1180口人,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耕地面积3200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玉米。近年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送水入户达98%,硬化街道1.5公里,建小学一座,填沟造地(2条),各主干街道全部亮化。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畜牧业,现有猪场3座,养猪500多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922100 | 034000 | -- | 查看 走马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蒲草沟村 |
台城镇蒲草沟村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2华里,全村共有人口530人,牲畜45头,总耕地面积1300余亩,全村劳力281人。 在党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村支部、村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开展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并为村硬化道路1.5Km,投资15万余元,新打井一眼,解决了村民的吃水困难,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大搞养殖业。全村共出现养猪大户5户,共养殖仔猪1300头,种猪50头,出栏肉猪1200头;养牛大户2户,存栏数50余头,使蒲草沟村不断走向富裕道路。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投资5.4万元,建设了体育活动场所、文化阅览室等,并对学校进行了加固,使孩子们有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今后我们两委班子将不断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发挥我们村的环境优势,人才优势,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
西关村 |
西关村是五台县城六个城内村之一,位于台城镇西部。西关村地理位置优越,紧挨城中心。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1309人,土地面积总计约514亩,其中耕地面积约514亩,无山林。主导产业是种植业,2010年全村年总收入10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1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2万元。,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委员3人,下设3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女党员14人,预备党员6人,各种村级组织机构建全。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已保占应保的100%。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道路已全部硬化,电网改造已完成,村委有办公村场所,有卫生所,有图书室2个,有远程教育站1个,体育活动场所1处,建有沼气池1个,已完成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拆迁和房屋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 |
西庄村 |
西庄村,地处台城镇中心偏西北方向,交通非常方便,镇主要街道文昌路,向前街,米市街都经过西庄村;毗邻五台县第一人民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五台县人民检察院,五台县电业局等单位,是典型的城中村。以前村民大多以农业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现,现在已是一个以农为主,农、工、副、商综合发展的经济村。 近年来,村俩委认真贯彻-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产增收为主线,以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去年,在村俩委的指导下村街道大小巷都安上了路灯,并且解决了多年让村民头痛的下水问题,使村民的夜间出行和日常生活感受到了方便。借地理优势,乘经济建设和区域建设的东风,西庄村将有更广阔的发展。 |
河东村 |
山西省五台县台城镇河东村紧邻县城,位于县城东部,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河东村有262户,人口842人,耕地面积为1425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420吨,总收入430万元,农业收入109万元,人均收入3200元。河东村是个农业村,全村收入以发展农牧畜为主,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村委修建20多公里田间道路,护地坝100米,打深水进一口,为本村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村民下田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村内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到户,通讯设施发达,电话、手机走入寻常百姓家。 |
西富村 |
西富村紧邻县城,行政区域面积0.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只有125亩,人均耕地0.2亩,全村158户、404口人。土地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西富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面对现状,该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把发展重点转向二、三产业,大搞城镇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城乡餐饮服务业。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48元,二、三产业收入占92.5%。村委抓住新农村试点的机遇,立足本村实际,认真调研,提出“依托城镇搞建设,围绕土地做文章,着力旧村改造,共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今年硬化街巷0.5公吼,维修小学校舍18间、400平米。为把新农村建设全面引向深入,全村整体设想是:1、筹建劳务输出公司,以介绍工作为主,同时为农民工讨要工资,调解劳动纠纷等。解决1000人就业,年创劳务收入600万元。 2、利用五台唐家湾水库投资200万元,引进鲤鱼、鲶鱼等优良品种,聘请专业人员,实行笼养技术,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3、在县城向前街招商处,利用村委闲置土地,投资500万元,开发建筑五层商厦一座,除部分用做村委办公外,其余作为商业用房和写字楼出售、出租。 4、实行旧村改造,统一建二栋宿舍楼,解决村民住房问题,同时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也方便供暖、供水、排污等问题的集中解决。 5、投资100万元,实施饮水解困工程。 6、健全和完善村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为全部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实现农民老有所养。 |
西马村 |
一、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西马村隶属于台城镇,紧挨南坪村,小王村,东马村,后岗村,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全村有2个居民组,110户村民,有600亩耕地,400亩林地,350余口人。村庄距镇政府驻地,政府驻地4.5公里。 该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建设条件优越。该村地处平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6.9度左右,年降水量500-550毫米,年日照时数2710时,无霜期为130-140天。春夏盛行东南风,秋冬主导风为西北风。 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西马村耕地600亩,主要种植玉米,谷子,薯类。耕地土壤类良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2009年在西马村先期新建了57栋科技示范塑料大棚,总投资100万元。2009年雪灾后共修复30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并与县城内瓜果蔬菜市场 “联姻搭伴”,结成产销链,彻底解决城镇居民吃菜难、价格高的问题。 三、村发展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西马村的经济发展较快,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2元,商业,养殖业及其他行业基本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支柱产业,需要进行引导和扶持。 (二)科技生产力水平 西马村在农业生产上,谷子,玉米普及了优质品种,科技生产力水平相对提高。 四、农村组织,民主,法制建设 该村组织机构健全,设有党支部,村委会,治安联防组,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民主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西马村村委会经过研究,制定了以下村规民约: 1、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充分发挥民事调解组织作用,把民事纠纷调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使村民之间团结,和谐,共同发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制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 近年来,两委干部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引导下,带领群众进一步加强了阵地建设,并配备了文化活动室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党员接受教育和获取致富信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
南关村 |
南关村位于五台县城境内,是个城乡结合的自然村,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人杰地灵。 本村村民以农为本,辛勤劳作,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280户,共900人,村落耕地面积300亩,其中水地200亩,旱地100亩,主要种植作物以大田玉米为主,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4千余元。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养殖业和特色饼业不断兴起,为村民的富裕增添了活力。 在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取的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卫生,环境方面特别突出,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农村合作医疗号召。由村委会集体承担,98%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在党的改革开放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感召下,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南关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基础设施齐备,村容整洁,路面硬化。生活用水电有保障,有线电视,通讯网覆盖。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已经实现了亮化、硬化、净化,新建有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图书室、卫生室。该村村民文化生活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憧憬未来,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村民的努力下“本着以人为本,目标明确,构建和谐新村”的设想,相信南关村的明天会更好! |
唐家湾村 |
山西省五台县台城镇唐家湾村紧邻县城,紧挨河东村、新河村、后岗村,空气好,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且有一个大水库,这是全省100多个县市中独特的优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唐家湾村有农户415人,耕地面积为728亩,人均收入3600元。唐家湾村是个农业村,全村收入以发展农牧畜为主,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村委修建了田间道路,护地坝,为本村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村民下田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村内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到户,通讯设施发达,电话、手机走入寻常百姓家,且新城建设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
寨里村 |
寨里村位于白家庄镇东南面,北面与中庄村相邻,西南面与磁窑村相望。全村共有人口782户,1653人,其中农业人口1239人,耕地总面积855亩。 |
后岗村 |
台城镇后岗村位于五台城东北处,离县城较近,交通十分便利,北与西马村为邻,南与前岗村接壤,全村拥有耕地总面积1300亩,土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壤,其中有近478亩为耕地,822亩为山林。道路硬化方面:硬化乡到村2.5公里,完成率达100%。后岗村现有139户,349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顺利转移了本地就业人数。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秋季晴朗,日照充足,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的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结构主要由玉米、谷子、薯类、经济作物等构成,年总收入39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希望政府各界人士给予帮助和支持。 近几年来,社会福利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后岗村设有体育活动场所一处,为农民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的活动场所。五保户共保5人,失去或部分欠缺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儿也通过民政、社会及地方政府等多种渠道,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但是显著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医保方面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参合率也较高,应保349人,实保342人,参保率达到97.9%。 党支部、村委会还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去年重新修建了学校,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相信通过我们得共同努力,未来的后岗村一定会成为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生活富裕、秩序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台城村 |
台城村位于五台县中南部,距离台城镇、县政府不足一公里。是五台县城的中心村。全村共有人口1000余人,现有耕地520余亩,种有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村内规划有各种企事业单位。村民的收入以房屋出租、劳务打工、养殖为主。畜牧业收入在70万元左右,总收入700万元以上。台城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零一零年五月开始兴建的商贸大楼,预计三年可以完工。商贸大楼位于县城南北大街西侧,交通便利,商客云集,拟建商贸、写字、住宿、餐饮、会议为一体的工程已立项,总投资1600万元。待四大市场全部投入营业后,年销售额可望突破亿元大关。另外,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将在本村杨家咀地带为村民集资兴建三栋居民楼,真正做到惠农、惠民。 |
王家沟村 |
台城镇王家沟村位于五台县城东南方向紧邻外环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村内总户数235户,人口899人,村域面积1056亩。 多年来,王家沟党支部、村委会在党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开展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并为村硬化道路1.5Km,新打井一眼,解决了村民的吃水困难,还大搞养殖业。村里共有养猪大户3户,养羊大户2户,养牛大户1户,其中村民石秀生的养羊规模已经达到500头,村民闫玉喜的养牛规模也在由现在的50头逐渐扩大。随着王家沟村开发规划的逐步实施,本村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去年,忻阜高速、县城外环路都修到了王家沟村的村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外出,也给村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今后我们两委班子将继续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发挥我们村的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
西山村 |
西山村位于台城镇西南面,地处海拔一千四百零八米,面积四平方公里的西山脚下,山之东为三角村,西为天池沟。村村通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73户,190口人,其中党员7人,耕地面积864亩。西山村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土地大多为坡耕地,全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全村常住人口仅70余人,居民以种地为主,有少量的养殖业,经济来源主要靠玉米、土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600元。2010年建立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室,加强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室;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迎接了强农惠农政策专项检查,实行了政务、党务、村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
西龙泉村 |
西龙泉位于五台县西北部,距离台城镇、县政府一公里处。全村共194户、有人约口580人次,其中劳力有191人次,现有耕地1050余亩,种有粮食、蔬菜等主要以玉米为主的经济作物。村内主大街小巷基本已经硬化为水泥路面。村民的收入以劳务打工、养殖、自主经营商店、加工面食等为主。畜牧业收入在70万元左右,总收入22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约3800元。西龙泉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 2009年开始兴建的多功能理事会,现已即将竣工。理事会位于西龙泉村口以南,主要用于村民各种理事及村委会议等为一体的集中场所。真正做到惠农、惠民。 |
高家庄村 |
高家庄全村296户,908人,劳动力近600人,总耕地面积3500亩,人均耕地3亩多,村民以养殖、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养殖户37户,共养鸡近万只、养猪400多头。 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创建文明村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解放快60年了,高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借肥沃的土地,城区附近的优势,就连种植的蔬菜,玉米也是既增产又增收,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百姓瓦房,小二楼拔地地而起,电脑,光缆,电视走进百姓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产增收为主线,以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农业上基本上实现了机器化,既省人力又高产。 |
东坪村 |
东坪村位于台城镇西部,全村共有66户,161人,党员16人,总劳动力80个,其中劳动年龄内男劳动力80个,女劳动力50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720亩,以种植玉米为主。2009年以来东坪村积极实施通村道路建设和人饮工程。目前,人畜饮水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村级道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东坪村与蒲草沟村、西关村、西庄村、河东村、西富村、西马村、南关村、唐家湾村、寨里村、后岗村、台城村、王家沟村、西山村、西龙泉村、高家庄村、兴郑村、古城村、东龙泉村、新河村、东马村、东岗村、走马岭村相邻。 |
兴郑村 |
兴郑村位于台城镇西南面。村村通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103户,398口人,其中党员16人,耕地面积1600亩。兴郑村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土地大多为坡耕地,全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全村常住人口仅150余人,居民以种地为主,有少量的养殖业,经济来源主要靠玉米、土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为1600元。2010年建立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室,加强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室;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迎接了强农惠农政策专项检查,实行了政务、党务、村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
古城村 |
古城村地处山西省县城东北,与县城隔河相望,约1公里。交通便利,街道已全部硬化。现有农户563户,农业人口1215人,劳动力682人,党员70人,占有土地面积为2300亩,有耕地1300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山林1000亩。古城村东西贯通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公路。 古城村历史悠久,境内有西汉古城墙,西临唐家湾水库。一直有着重要教育地理位置的优势,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随着时代的演变,在各级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城村支部村委一班人能肩负起重托,直面现况,迎接挑战,去建设一个更富裕、文明的新古城。 |
东龙泉村 |
东龙泉村位于台城镇东面,面积2000平方米的五台山脚下.村村通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197户,832口人,其中党员37人,耕地面积900平方米。东龙泉村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土地大多为坡耕地,全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全村常住人口仅300余人,居民以种地为主,有少量的养殖业,经济来源主要靠玉米、土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00元。2010年建立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室,加强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室;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迎接了强农惠农政策专项检查,实行了政务、党务、村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
新河村 |
新河村位于五台县西部,距离台城镇、县政府十八公里处。全村共110户、有人口416人,其中劳力有139人次,现有耕地1650余亩,种有粮食、蔬菜等主要以玉米为主的经济作物。村内主大街小巷基本已经硬化为水泥路面。村民的收入以劳务打工、养殖、自主经营商店等为主。畜牧业收入在50万元左右,总收入15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约3600元。近年来新河村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了方便。 新河村与蒲草沟村、西关村、西庄村、河东村、西富村、西马村、南关村、唐家湾村、寨里村、后岗村、台城村、王家沟村、西山村、西龙泉村、高家庄村、东坪村、兴郑村、古城村、东龙泉村、东马村、东岗村、走马岭村相邻。 |
东马村 |
东马村地处五台县台城镇东北方向5公里处,紧邻唐家湾村。全村共有205户,人口730人,党员26人。直补耕地面积为1330亩。人均收入约为2700元。东马村是个农业村,全村收入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主产以玉米及小杂粮为主,畜牧业以鸡为主,以及个别的牛,羊等。村内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村级卫生所1所,文体活动室1个。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村委修建20多公里田间道路,护地坝100米,打深水进一口,为本村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村民下田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村内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到户,通讯设施发达,电话、手机走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率领广大群众开拓进取,在全村掀起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旋律的新热潮,特别是在党的-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指引下,按时“一村一品”的要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经济林,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村里主要巷道,绿化美化亮化村民生活环境,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员廉政警示教育室,设立了民情接待室,迎接强农惠农政策专项检查,实行了三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农村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东马村支委一班人正在以奋发有力的精神状态和务实苦干的作风赶超先进村创建新业绩。 |
东岗村 |
台城镇东岗村位于我县城东南方向,总耕地面积1440亩,是我县重要的农作物、畜牧基地。现有农户240户,人口915人,党员30名。全村共有养殖户13户,主要养殖牛、猪、鸡等禽畜千余。 近年来,在东岗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党的富民政策,大力进行村庄各项建设,包括村内道路的硬化、绿化工程的改善、环境卫生的治理等均取得了很大的改善,迄今为止,村总硬化道路1.4KM,新打井一眼,村庄绿化面积达到40%。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积极跟进软件设施的完善。在村内,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十分成功。每年对村内的五保户、低保户、老党员、7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对积极进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给与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今后,我们将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继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 |
走马岭村 |
走马岭村,位于五台县正西2公里处,属城郊结合部。现有村名320户,1180口人,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耕地面积3200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玉米。近年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送水入户达98%,硬化街道1.5公里,建小学一座,填沟造地(2条),各主干街道全部亮化。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畜牧业,现有猪场3座,养猪500多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