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吕梁 >> 文水县 >> 开栅镇 >> 文倚村

文倚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文倚村谷歌卫星地图)


文倚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简介
   文倚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898户3743人,有耕地220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平川大村。近几年,文倚村根据本村的村情民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使全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渠道1200米,建设高标准灌溉管道1800米。兴水节水措施使土地生产率明显提高;二是推广新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全村种植优质无害大葱1600亩,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50户;三是大力发展养殖户业,全村共养牛2000多头,猪37200口,鸡676万只,大规模养殖企业5家;四是大力发展运输业村内现有养车户280户,大型车辆120辆,小轿车25辆,装载机35辆。据统计,全村2008年人均收入3100元,2009年人均收入3700元,2010年人均收入4200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15.94%。调查表明,准确根据村情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文倚村党支部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技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村、以德治村、调产富村”的发展战略,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己任,狠抓以运输业和养殖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树立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风气,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全村总体发展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具有文倚村特色的小康之路。几年来,他们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党员固定活动制度、支部规范管理制度,使全村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以来,他们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内容、程序、时间、地点的规范,让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头人。调查表明,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有效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
  三、项目建设情况
  文倚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更注重民生建设,为了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注重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这样既可以使村民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及闲散人员。现如今村内发展发展初见成效的项目有以下:
  1、农产品种植项目:食用菌类种植项目50余棚;大葱种植项目,文椅村的大葱种植是一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天然绿色产品,是一项高科技农业项目。文椅村的大葱种植占地1600亩左右,涉及农户300多户,平均每年收入大约10万余元;
  2、生牛养殖项目:现有养殖户1户,20个牛棚,牛2000头,从业人员20人;
  3、生猪养殖项目:现有企业4个(兴文养殖有限公司,倚科养殖专业合作社,天丽养殖专业合作社,天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猪舍186个;
  4、其他:五星焦化设备有限公司是文倚村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也是环保企业,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厂房14间,在职人员两百多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建设工地。
  四、具体业绩情况
  通过进一步对党组织建设的完善,支部一班人把村建、校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村建方面:
   (1)、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村内环境建设,清理生活垃圾十余处,栽植树木5000余株,使全村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对全村的街道进行了清理、整修,并对村南、村北的环村路进行硬化;
   (3)、引进并修建高标准浇灌管道1800多米,为村民的生活、灌溉提供了方便;
   (4)、大力整修自来水管道,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5)、平整土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给全村村民办理医疗合作保险;
   2、校建方面:近几年来,文倚村在狠抓村建的同时,校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村委为美化校园环境投资近3万元,重新粉刷教室、办公楼,还为学校配置电脑25台,并建起了学校图书馆。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今年为了改善师生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楼“危”面貌,村两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于今年七月教学楼重建工程全面展开预计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情况表明,只有真抓实干,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起好步,开好头。
   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全靠文倚村党支部有一批务实肯干的领头人,有一支肯为群众办实事的领导班子。
   五、未来发展方向
   在发展的基础上,冷静分析文倚村的现状,我认为,未来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快工业化 为文倚村“生活宽裕”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于文倚村来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壮大农村经济根本上还要靠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的工业化推进,也就是在落实“无农不稳” 政策的同时,落实“无工不富”的政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倚“生活宽裕”的突破口重点放在工业化上。
  2、加快城镇化 为文倚村“村容整洁”打下基础
  推进文倚村城镇化进程,是加快文水县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文水县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知识化 为文倚村培育“新农民”打下基础
  文倚村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这就必须要求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
  4、加快民主和法制建设 为文倚村 “管理民主”打下基础
   新文倚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倡导管理民主。民主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加快文倚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是造就社会主义新文倚的重要途径。
  5、加快文化体育建设 为文倚村 “乡村文明”打下基础
   经济发展是根,文化发展是魂。文化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倚村委员会把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方向发展。如开展“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举办农民体育比赛。
  6、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为文倚村 “安泰幸福”打下基础
  新农村建设既涉及硬件建设,也涉及软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是具有深远意义。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必备条件之一。广大农民是否能享受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重要环节。农民是文倚村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能否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将直接影响到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文倚村在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全村积极开展对困难-的帮扶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综上所述,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青年干部的核心作用,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必须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能不断加快。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1121101 033000 -- 查看 文倚村谷歌卫星地图

文倚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文倚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峪口村

  北峪口村是文水县的一个小村,位于吕梁山脉东麓,文峪河上游,东靠开栅村,西临西峪口村,南为北徐村,北面有广阔的黄土高坡和岩层山岭,西北越过文峪河水库与交城县接壤。因出山谷之口,又位居其北,得名“北峪口”。该村与南面30里地的南峪口村相对而立,离文水县城10公里,离开栅村2.5公里。   全村分新旧村,旧村多为旧社会房屋,经过改造和拆建,旧貌几乎不存。新村多为建国后的的平房,现在已延至与开栅交接的山凹处。   全村有人口3800人,耕地1500亩。姓氏有李、牛、安、宋等,以李姓最多。有地市级水库单位文峪河水库,其管理局在文水县城,水库常年吸收山地雨水,以供平原村浇灌。 历史沿革   北峪口村因地处依山靠水之地,文峪河之水由此出山,清光绪《文水县志》记载:古代此地有“谷口秋风”之胜景,周边村庄历史久远,使我们无法考证才村的形成时期,通过文水县志和采访得到一些材料,明清两代,设都坊制。北峪口村一半在“开西都”,一半在“文谷都”。民国十三年,实行区村制,北峪口属四区开栅镇,至今一直属开栅镇。民  

西峪口村

  西峪口村是山西省文水县开栅镇的一个小村庄,村有145户人家,总人口530人左右,居住区域比较分散,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有些村民已经在城里定居,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教育。村里人们知道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受过教育的人会成为效率较高的劳动者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每个家庭都在为教育不遗余力地投资,以便更大程度的提高学历。村里人的素质在普遍提高,村里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幼儿园每天正常上课,由于初中生人口数量少,不足以组建一个初中教学班,因此有五个学生到邻村北峪口就读,这样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业,满足了家长的心愿,总之西峪口村委确实为百姓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能把百姓的事情落到实处。村里主要有畜牧业,主要养殖牛、羊等,还有少量的散养鸡。村里有水地120亩,主要种植麦子,黄豆等,而且这些水地有专门的灌溉水渠,每年保证了粮食的丰收,确保了百姓的生活之需求;有汗坡地370亩,这370亩坡地主要用于果园开发,主要种植葡萄、柿子,这些都是村民稳定的经济收入。村里有好的劳力100多个,一些人在吉港水泥厂劳动,每月均收入1600---1800元左右。在农闲季节,村里青壮年主要从事三轮车运输业,村里有三轮车十五辆左右,主要运输水泥、沙、石建材等等,村民的收入渠道广,运输范围大,村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每年的收入能满足家庭消费,甚至每年都有足额的存款结余,而且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为了确保村民的身体健康,村委正在筹备村卫生所的筹建工作,而且卫生所的地基范围已经划定,到时候全村百姓的就医问题将得到解决,大大解决了百姓就医难得,就医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增加村民就业的岗位,提高村里的软硬件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村委在积极地招商引资,目前已经引进几个小的企业,如选矿厂一个,两个砖厂,一个石英砂厂,这些企业的入住不紧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一些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村里的收入,使村收入每年有2.6万元到三万元,村委能够做到开源节流,把收入的钱真正用到百姓需要的地方,不铺张浪费,这些钱主要用于修路、修饮水池等等。而且村委的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肯定,赢得了百姓的呼声。   村里有党员30多名,党员发挥了先进带头作用,积极倡导好的党风党性,提高村容村貌,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与团结,为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加大对党的理论的学习,村里有专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配有专门的设备供党员学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确保大的政治方向,构成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中舍村

  中舍村简介   中舍村是开栅镇的一个小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307国道东侧,西靠吕梁山,东临文峪河。村内共有 280户,1200余人,民风淳朴。耕地面积360余亩,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目前来看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但村内也有一些资源优势,如307国道,夏汾高速穿镜而过,交通便利,一代天骄女皇武则天故里坐落于我村境内,村内还有一些与则天庙相关的古建筑,紫霞店、关公庙,文昌阁、观音坛,古官道,等文化古迹,有一定定的旅游资源。村内还发展有养殖业、种植业、个体运输、加油站。   

文倚村

  一、基本情况简介    文倚村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898户3743人,有耕地220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平川大村。近几年,文倚村根据本村的村情民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使全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渠道1200米,建设高标准灌溉管道1800米。兴水节水措施使土地生产率明显提高;二是推广新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全村种植优质无害大葱1600亩,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50户;三是大力发展养殖户业,全村共养牛2000多头,猪37200口,鸡676万只,大规模养殖企业5家;四是大力发展运输业村内现有养车户280户,大型车辆120辆,小轿车25辆,装载机35辆。据统计,全村2008年人均收入3100元,2009年人均收入3700元,2010年人均收入4200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15.94%。调查表明,准确根据村情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文倚村党支部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技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村、以德治村、调产富村”的发展战略,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己任,狠抓以运输业和养殖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树立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风气,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全村总体发展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具有文倚村特色的小康之路。几年来,他们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党员固定活动制度、支部规范管理制度,使全村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以来,他们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做到了内容、程序、时间、地点的规范,让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头人。调查表明,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有效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   三、项目建设情况   文倚村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更注重民生建设,为了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注重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这样既可以使村民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及闲散人员。现如今村内发展发展初见成效的项目有以下:   1、农产品种植项目:食用菌类种植项目50余棚;大葱种植项目,文椅村的大葱种植是一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天然绿色产品,是一项高科技农业项目。文椅村的大葱种植占地1600亩左右,涉及农户300多户,平均每年收入大约10万余元;   2、生牛养殖项目:现有养殖户1户,20个牛棚,牛2000头,从业人员20人;   3、生猪养殖项目:现有企业4个(兴文养殖有限公司,倚科养殖专业合作社,天丽养殖专业合作社,天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猪舍186个;   4、其他:五星焦化设备有限公司是文倚村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也是环保企业,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厂房14间,在职人员两百多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建设工地。   四、具体业绩情况   通过进一步对党组织建设的完善,支部一班人把村建、校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村建方面:    (1)、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村内环境建设,清理生活垃圾十余处,栽植树木5000余株,使全村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对全村的街道进行了清理、整修,并对村南、村北的环村路进行硬化;    (3)、引进并修建高标准浇灌管道1800多米,为村民的生活、灌溉提供了方便;    (4)、大力整修自来水管道,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5)、平整土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给全村村民办理医疗合作保险;    2、校建方面:近几年来,文倚村在狠抓村建的同时,校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村委为美化校园环境投资近3万元,重新粉刷教室、办公楼,还为学校配置电脑25台,并建起了学校图书馆。得到了全村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今年为了改善师生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楼“危”面貌,村两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于今年七月教学楼重建工程全面展开预计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情况表明,只有真抓实干,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起好步,开好头。    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全靠文倚村党支部有一批务实肯干的领头人,有一支肯为群众办实事的领导班子。    五、未来发展方向    在发展的基础上,冷静分析文倚村的现状,我认为,未来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快工业化 为文倚村“生活宽裕”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于文倚村来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壮大农村经济根本上还要靠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的工业化推进,也就是在落实“无农不稳” 政策的同时,落实“无工不富”的政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倚“生活宽裕”的突破口重点放在工业化上。   2、加快城镇化 为文倚村“村容整洁”打下基础   推进文倚村城镇化进程,是加快文水县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文水县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知识化 为文倚村培育“新农民”打下基础   文倚村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这就必须要求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   4、加快民主和法制建设 为文倚村 “管理民主”打下基础    新文倚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倡导管理民主。民主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加快文倚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是造就社会主义新文倚的重要途径。   5、加快文化体育建设 为文倚村 “乡村文明”打下基础    经济发展是根,文化发展是魂。文化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倚村委员会把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方向发展。如开展“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举办农民体育比赛。   6、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为文倚村 “安泰幸福”打下基础   新农村建设既涉及硬件建设,也涉及软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是具有深远意义。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必备条件之一。广大农民是否能享受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重要环节。农民是文倚村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能否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将直接影响到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文倚村在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全村积极开展对困难-的帮扶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综上所述,文倚村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青年干部的核心作用,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必须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能不断加快。   

武陵村

  武陵村位于吕梁山东麓,太原盆地西沿。因一代女皇武则天祖陵在此而得名。历史悠久,文明远播。全村880户,3880余人。3018亩耕地,101名党员。以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裴耀枢为班长的两委成员连续五届高票当选连任,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武陵人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和谐为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年被省、市、县表彰为“省级文明村”、“农村红旗党支部”、“五星级农村党总支”、“地级文明村”和“宽裕型小康示范村”。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7亿元,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率先跨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村两委紧紧抓住开创的大好局面,有机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相结合,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高科技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向民主、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迈进。  

开栅村

  文水县开栅镇开栅村西依吕梁山,东、南与晋中平原接壤,北距省城太原仅60公里,夏汾高速公路纵贯村南,307过道横穿村镇,文峪河水库座落境内,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3000余户,11000多人,耕地面积3200亩。    几十年来,勤劳、勇敢的开栅人民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创造了平凡而伟大的业绩。五十年代,国务院曾授予我村由-亲笔提名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七十年代,我村小麦丰产经验名扬三晋,享誉华北;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效益可观。目前全村共有各类企业48个,商业店铺186家,各种车辆940辆,程控电话1500余部,光缆电视覆盖率92%,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5亿元,年上交利税850万元,人均纯收入4600元,是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的村。   开栅村党总支现有0党员248名,下设四个分支部,以及团总支和民兵营;开栅村委下设8个办、四个会、两个队、一个中心、一个院。八个办即两位接待办、计划生育办、综合治理办、农林企业办、文教宣传办、公益事业办、计划财务办、村镇建设办;四个会即计划生育协会、婚丧理事会、妇女代表会和老干部议政会;两个队即:巡逻队、民兵义务小分队;一个中心即:文化商贸中心;一个院士敬老院。开栅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设有“三会一组”:即“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老干部议事会”和“村务公开监督组”。1999年5月、10月吕梁地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现场会以及山西省民主法治现场会相继在我村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做法得到省、地、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在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开栅村共有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一个,在校学生260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入学率、巩固率100%;全村有医院一所,医疗保健站一个,医疗点八个,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八十余人。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每年除举办一年一度的篮球赛、象棋赛、拔河赛、卡拉OK大奖赛等群众性活动外还进行“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优秀教师”等各级形式的评选、表彰,同时村里还组建有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等,这些自发的群众组织经常在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和表演。   开栅村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合理、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开栅村党总支书被省委命名为“亿元村”,是地级“红旗党支部”和地级“文明村”,同时民兵工作也多次受到过省军区和军分区的表彰。   


文倚村特产大全




文倚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