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村级概况
上村位于峪口镇政府以东地区,地理地貌多山丘、沟壑,交通欠发达。全村现有人口399人,合计115户,其中劳力90人。耕地总面积778亩,其中常用耕地711亩,临时耕地67亩。年用肥约14吨。经济总收入为24.52万元。净收入16.99万元,外出劳务收入8.1万元。其中农民所得25.09万元,人均896元。粮食总产量为45.86吨,其中油料3.14万吨。播种面积约867亩,其中粮食作物710亩,经济作物129亩,其他农作物28亩。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新届支部班子在杨顺平支部书记带领下,在大力加强支部建设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发展优质核桃园种植基地的远景规划。相信该规划的实现,将为进一步提高上村农民生活水平,打造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迈出坚实的步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1128102 | 033000 | -- | 查看 上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山村 |
西山村位于峪口镇南部,位于209国道两旁,交通方便。全村94户, 357口人,其中党员18人,可耕地面积429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546元。 |
前南村 |
前南村位于峪口镇南面5公里处,群山环抱,全村124户,435人,891亩耕地,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前南村村民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务实苦干的作风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创造新业绩。 |
南村 |
南村位于峪口镇南面5公里处,20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地理优势明显。 耕地面积共3173亩,其中常用耕地2145亩,临时耕地1028亩。2010年播种面积为2481亩,其中粮食作物1942亩,经济作物244亩,其它农作物295亩。粮食总产量为208.41吨,油料作物产量6.83吨。 全村人口946户2198人,现有党员79名。 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2010年,南村经济总收入为398.76万元,净收入为293.4万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为57.8万元,农民所得351.2万元,人均收入1756元。 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南村村民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务实苦干的作风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创造新业绩。 |
峪口村 |
峪口村位于方山县南中部,距离县城约20公里。全村下设有三个合作社,全村1602户,4756人,其中党员120人。全村耕地面积3556亩,退耕还林面积1172亩。村民主要发展养殖业(猪、鸡、羊),经济林(核桃),经济作物(核桃、苹果、蘑菇)产业调整(甜玉米、大棚、芦笋)。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村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探索致富路子,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种全会精神指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民为本,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
圪针湾村 |
圪针湾村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全村共有245户,931口人,其中劳力310人,党员26名,总面积2730亩,耕地面积1261亩,人均收入1850元。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领导班子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改善新设施、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我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并于2009年被县委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 |
东湾村 |
东湾村紧挨307国道,是一个交通便利的自然村,该村现有住户183户,共650人,耕地有6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95亩,果园有16亩,还建设有一个肉牛养殖场,其中有肉牛30多头,村民尤其是青壮年的主要收入还是以在新星铁场打工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2500元,去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今年还被列入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村,如今的东湾村,党风正、民风顺、村风稳,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颀颀向荣的发展局面。 |
兴隆湾村 |
方山县峪口镇兴隆湾村,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脚下,地处县城15公里处, 209国道东侧,背靠北武当山,毗邻横泉水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是平川分布宽阔的一片风水宝地。全村324户,总人口1464人,劳力530口,打出存栏20头,总耕地面积2462,常用耕地1901亩。该村乡风纯朴,尊老爱幼、注重教育,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种地和外出务工收入为村主要经济收入形式。 |
吉家庄村 |
吉家庄村位于方山县南中部,距离县城约15公里。全村全村356户,1202人,其中党员57人。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退耕还林面积752亩。村民主要发展养殖业(猪、鸡、牛),经济林(核桃),经济作物(核桃、菊花)产业调整(甜玉米、菊花)。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村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探索致富路子,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民为本,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
土福则村 |
土福则村位于209国道西侧,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全村共有党员37名。总人口1602人,男劳力500多人,女劳力200多人。土地总面积4000多亩,耕地1700余亩,其中水地1000多亩,山地700多亩。村民主要以种植、打工为生。 |
桥沟村 |
桥沟村位于209国道东侧,距离峪口镇3公里,离县城10公里。全村人口310人,党员18人。耕地面积507亩,林地117亩,人均收入1700元。主导产业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共有大棚40座。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村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探索致富路子,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种全会精神指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民为本,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
横泉村 |
横泉村位于209过道两侧,横泉水库以北,距县城11公里,交通方便,是峪口镇较大的一个行政村。全村耕地2373亩,总人口2160人,其中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口占60%左右,党员56人,村民人均收入1230元,自来水入户率95%,电视入户率98%,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0%,宽带网络覆盖全村,乡风纯朴,尊老爱幼、注重教育,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种地和外出务工收入为村主要经济收入形式。 |
下村村 |
下村位于峪口镇东南15公里处,群山环抱,全村128户,497人,1266亩耕地,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下村村民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务实苦干的作风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创造新业绩 |
上村村 |
上村村级概况 上村位于峪口镇政府以东地区,地理地貌多山丘、沟壑,交通欠发达。全村现有人口399人,合计115户,其中劳力90人。耕地总面积778亩,其中常用耕地711亩,临时耕地67亩。年用肥约14吨。经济总收入为24.52万元。净收入16.99万元,外出劳务收入8.1万元。其中农民所得25.09万元,人均896元。粮食总产量为45.86吨,其中油料3.14万吨。播种面积约867亩,其中粮食作物710亩,经济作物129亩,其他农作物28亩。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新届支部班子在杨顺平支部书记带领下,在大力加强支部建设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发展优质核桃园种植基地的远景规划。相信该规划的实现,将为进一步提高上村农民生活水平,打造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迈出坚实的步伐。 |
牛家岭村 |
牛家岭村共有党员 21名。总人口326人,总劳力90多人,耕地总面积763多亩,其中常用耕地650余亩,临时耕地117余亩,粮食总产量51.16余吨。村民总收入为33.4万余元,人均收入936元。村民主要以种植、打工为生。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带领全村村民团结协作,探索致富路子,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种全会精神指导下,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民为本,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
张家塔村 |
张家塔民居位于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峪口镇张家塔村,村庄坐北向南,全村人口908人,225户,劳动力280人,面积2220亩,常用耕地1961亩,退耕还林地300亩,经济总收入79.9万元,人均916元,粮食总产量113.01顿。 村内拥有一所集中寄宿制小学,全校学生100人左右,老师16人,为附近村庄的集中教学点;本村村民多以务农为生,主要种植有玉米、-子、黑豆,部分村民以种植核桃树、养殖为主导产业;医疗方面有村级卫生所一所,药店两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