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吕梁 >> 方山县 >> 积翠乡 >> 莴苣沟村

莴苣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莴苣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莴苣沟村简介

  莴苣沟位积翠乡东,东以卧牛室沟为界与刘家庄相连,西与刘家湾相邻,南至邦罗,北至旅游公路,全村面积有五平方公里,是一个小村庄。全村350人, 101户,劳力110人(其中男70人,女40人)。耕地面积903亩,其中有退耕还林地202亩,机动地163亩,其余的为口粮地、责任田。村党支部有3人,村委会2人,综治2人,居民调解委员会3人,民兵12人。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 种植有玉米、谷子、豆类、蔬菜、万寿菊,养殖以黄牛为主,全村有耕牛30头。全村劳力大部分在搞种植业,少部分劳力外出打工,全年人均收入1000元。该村山地里生长林木以仁用杏、用材树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1128200 033000 -- 查看 莴苣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莴苣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莴苣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虎滩村

  南虎滩村是积翠乡的南大门,位于县城以北13公里处,是太佳高速方山县唯一出口, 209国道、太佳线通过全村,交通便利。全村有487人、110户,劳动力224人,全村可利用耕地875亩,高速实际占地346亩,除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占地外,人均不足1亩耕地。农业转型发展、合理开发有限资源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农民生活得以保障的有力手段。全村现开发商住房30余套,成立物流公司1个,形成了商住、物流为一体的经济链条。   这里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90-----110天,年降雨量550------600毫米。该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土豆、万寿菊、蕃茄、英国红豆、小杂粮等。   

代居村

  代居村位于方山县积翠乡西南部,209国道从村口穿过,地理条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多川少。代居村辖前后代居两个自然村,全村有127户485人,其中有男280人,女205人;劳力333人,其中男劳力245人,女劳力88人。土地面积1646.6亩,其中旱坪地129.74亩,机修地353.29亩,坡地1163.57亩,退耕地200亩,作物总产量125926公斤,平均亩产96.5公斤。村级组织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全村共有党员25人,(其中男23人,女2人)。村里人均年收入6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住。   代居村冬寒夏凉,温和多雨,年均气温4-6度,年均降水量550-600毫米,天霜期90—160天,非常有利于林业生产。种植业主要以玉米、谷子、山药、高梁、黄豆、芸豆,葵花等多种农作物。   

方山村

  方山村位于方山县北端、地处209国道旁,是积翠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政治、经济、集贸、文化中心,是通往离石、临县、类烦、兴县、岚县、交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共有391户,人口1450人(其中男940人,女510人),劳力372人,(其中男242人,女130人),共有党员53名,村两委成员共6人,耕地面积1450亩,(其中平地450亩,梁地600亩,塔地400亩),退耕还林宜林地500亩,(其中现在已退耕300亩)。村级组织设立党支部、村委会、村小组,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副业两大类。   

凤翼村

  凤翼村座落在积翠乡南面北川河岸。该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现全村共有人口248人,户数65户,劳力84人,(其中男劳力54人,女劳力30人),在村里从事种植业的劳力50多人,外出有打工经商的有35人。全村共有耕地650亩,其中坪地95亩,梁地555亩。村党支部由三人组成,王永贵担任支部书记,有党员19人,其中男16人,女3人。村里产业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服务业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山药,豆类,杂粮等作物。   

东王村

  东王村(原叫东王家沟,简称王家沟)位于积翠乡政府所在地以东一公里处,西以北川河为界,东靠南阳山山麓,南和凤翼村交错,北和杏叶沟接址。全村121户、495人,其中劳力105人,土地面积1231亩,其中耕地716亩,山地分别是:杏叶沟塔50亩,王家沟塔45亩,柳树梁180亩,庙梁山80亩,另有退耕还林地452.7亩。以农作物种植为主要,主要有玉米、山药、万寿菊、红云豆、葵花,农闲时外出打工,年人均人均收入1600元。  

莴苣沟村

  莴苣沟位积翠乡东,东以卧牛室沟为界与刘家庄相连,西与刘家湾相邻,南至邦罗,北至旅游公路,全村面积有五平方公里,是一个小村庄。全村350人, 101户,劳力110人(其中男70人,女40人)。耕地面积903亩,其中有退耕还林地202亩,机动地163亩,其余的为口粮地、责任田。村党支部有3人,村委会2人,综治2人,居民调解委员会3人,民兵12人。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 种植有玉米、谷子、豆类、蔬菜、万寿菊,养殖以黄牛为主,全村有耕牛30头。全村劳力大部分在搞种植业,少部分劳力外出打工,全年人均收入1000元。该村山地里生长林木以仁用杏、用材树为主。   

莺峪村

  莺峪村位于神龙沟中部,云顶山脚下,距乡政府所在地约有10公里,东与南阳为邻,西与冯家庄隔河相望,南与麻地沟会乡下冯家庄村为界,北与马坊镇西沟村接壤。全村居住着64户,256人,有男劳力65人,女劳力42人。耕地面积909亩,其中旱坪地80余亩,坡耕地729亩,机修梯田100亩;退耕还林2487亩,荒坡1200余亩,河滩60多亩。村两委交叉任职,共有三人。   莺峪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山药、玉米、豆类、小杂粮等,山药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40%。莺峪村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有榆树、果树、核桃、水桐树、落叶松、杨树等。每年春秋两季时,外出打工的男女劳力都赶回家进山采集羊肚菌,山蘑菇,木耳等山货,仅此项收入约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本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冷季节漫长,年平均气温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440----650毫米,无霜天为90至110天左右。   

南阳村

  南阳村座落在乡政府东北9公里处,村庄内山脉纵横、层峦叠峰、森林茂密,1972年起全县人民历时四年时间修筑起来的南阳沟水库横卧其中。南阳村现有人口132人,共35户,男女劳力43个,其中男劳力28,女劳力15个。现有土地面积520亩,林地面积57000余亩。现村委领导共有三人,主任薛继生、委员:高政华、刘永平。农业上主产马铃薯、英国红豆兼有各种小杂粮。该村原有人口218人,2003年4月为适应整体移民脱贫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将该村四个小自然村任家峪、小南阳、长条沟、大石沟村,42户86人实行整体搬迁全部居住在209国道沿线村,彻底摆脱了封闭落后的深山生活也为神龙沟旅游去开发做出了具大的贡献。   

冯家庄村

  冯家庄村位于方山县积翠乡南阳沟境内,距乡政府约七公里,东与莺峪村的柳沟为界相邻,西与刘家庄村的池塔沟接壤。南北都是山地、丘陵,南阳沟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139户、526人、劳力180人(其中男95人、女85),耕地面积970亩(其中旱坪地400亩、坡地570亩),退耕不林地951.6亩,林地、四荒地8000余亩。村支部和村委由3人组成,目前共有党员29人,各种村级组织机构建全。   该村是个农业村,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大约在6度----7度,年均降雨量550---600毫米,无霜期90---110天,适宜种植早熟或中早熟农作物。   

刘家庄村

  刘家庄座落在方山县北部,神龙沟风景区,云顶山脚下,东临冯家庄,西与积翠接壤。碧水蓝天,风光秀丽,是集旅游与观光于一体的理想之地。全村有833人,225户,劳动力495人,(其中男劳力人263人、女劳力232人)拥有土地面积11309亩(其中种植土地面积2470亩、退耕还林地面积1439亩、荒山4780亩、成林2620亩),为全村发展农、林、牧三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村级组织机构有党支部、村委会、妇联会、民兵连、团支部、治保会、民调小组、红白理事会、禁毒小组等,经过多少年的努力,刘家庄成了全县有名的先进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事业,立足实际求实破,创新思维谋发展,使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860元上升到2009年的1008元。从单纯的种植玉米、土豆、谷子的传统中走出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经济农作物新品种。2007年种植万寿菊80多亩,预计亩产收入1400多元;蕃茄市场前景良好,2007年与吕梁祥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00亩种植产销合同。春秋架豆、不同时期成熟的茴子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亩产最高产值可达2600多元。   

卧龙潭村

  卧龙潭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北方八里处,村座东南向西北,整个村庄依山抱滩。全村共有420人,102户,146个劳动力(其中男劳力96人,女劳力50人);有土地面积1458亩(坪地427.4亩、滩地220亩、退耕还林地875.1亩);有一个党支部,其中党员18人(男党员16人、女党员2人),村里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中有2户搞农产品加工,60余个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900元。该村处于中温带地区,无霜期在110天至120天之间。   

孔家庄村

  积翠乡孔家庄村地处方山县以北209国道旁,距县城20公里,距乡政府5公里处。全村人口380人、93户,劳力132人(其中男劳力83人、女劳力49),15名党员,国土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1亩(其中旱坪地208亩、土地623亩),退耕地149.2亩,荒山荒坡1200亩。本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劳动力输出为主,去年人均收入1580元。我村多次被地委评为红旗党支部,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五星级支部荣誉称号。2005年11月,村委换届积极贯彻县、乡、村委换届精神,选出了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由高保玉一人兼支书主任,村委、支委成员共三名,实行交杂任职制。我村处于暖温节大陆性季风候区,形成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大雪纷飞。年温度平均为4----6度之间,降水年平均440----630毫米之间,无霜期;95天-----115天之间。   

积翠村

  积翠村位于积翠乡政府以北2公里,北川河西部,赤红沟沟口处。积翠村紧临国道,背倚群山,地势呈北高南低之势属纯农业乡村,森林覆盖率达59%,气候宜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平均降水量440---650毫米,霜冻期为9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无霜期为90----130天。   村民多以务农为生,春耕秋收,冬备夏用。全村人口620人, 178户,劳动力342人,土地面积1800亩,人均年收入为850----900元。村级组织有:支部、村委、治保会。支书:刘清平,副支书:高福云,支部委员:高香成。村委主任:刘清平,委员:-全。   

赤红村

  赤红村简介   赤红村位于积翠乡西北部,东与积翠乡相邻,西与冯家沟接壤,共有220人, 53户,劳力86个(其中男45人、女41),外出打工劳力60个,土地面积1500亩(其中旱坪地226亩、退耕地310亩、荒地964亩)。2001年移民并村时将冯家沟支部并入赤红,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年平均收入8000元。村民外出从事的职业有搞装璜、开饭店、搞运输,养殖方面涌现出了冯根菊兴建养殖小区占地近20亩,能安排劳力10余人。   


莴苣沟村特产大全




莴苣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