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社区成立于1969年9月,位于河西新城北部整合区,辖区范围东起纪念馆东路,西至江东中路,南到水西门大街,北临汉中门大街,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两个国家级教育基地和94994部队、南京武警中队两个部队以及南京市水产研究所、南京市公安六处、南京市看守所、中交武汉研究院、欧尚超市等18家单位,现有居民住宅小区12个,常住3785户,户籍人口8778人。社区办公地点位于茶亭东街242号,联系电话 86511358,86603503。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105001 | 210000 | -- | 查看 江东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栖苑社区 |
凤栖苑社区成立于2003年6月,东邻福园社区;西至江东南路;南至集庆门大街;北至福园路,占地约15万平方米。辖区凤栖苑社区、莺歌苑小区、叠彩丽庭小区、利德家园、利德国信、银河湾福苑等小区,现有居民3629户,总人口达万人,党总支现有党员143人。居委会办公地点位于凤栖苑131号,联系电话86417827。 社区体制改革后,凤栖苑社区居委会现有社区主任一名(专职社工),副主任2名(零薪,纯居民),委员4名(零薪,纯居民),2名专职社工配合居委会日常工作。我们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打造“五众”群众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社区义务巡逻队经常在小区为居民服务,书法兴趣班每到暑期吸引许多小朋友参加,“众乐”艺术团的菜单式服务更是适应居民的不同爱好,举办了不同的团队。多年来社区注重为民服务,先后获得市文明社区、区老年人工作先进单位、军民共建文明社区先进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十佳敬老模范单位、十佳社区民间组织等光荣称号。 小区始建初期只有一个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广场,没有任何健身器材,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健身锻炼,05年滨湖街道投资建设5000平方米的大型市民健身广场,并设有南京市首个乒乓球长廊,有十张乒乓球桌,每天,广场上锻炼的、休闲的、下棋的、自弹自唱的人络绎不绝,还吸引了周边小区的许多居民。广场建成后,社区居民健身娱乐有了去处,每年暑期我们都要组织几场老少乒乓球友谊赛和象棋比赛,开展老年人趣味游戏运动会,组织广场文娱演出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和活动,搭建了居民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07年,社区主任宋筱明和居民梁文君合作创作了社区之歌----《凤栖苑,我的家》,把社区的变化和社区的工作融入到歌曲中,居民争相学唱,并参加滨湖街道举办的社区之歌赛歌会,得到了领导和居民的好评。歌中唱到:凤栖苑里凤凰齐鸣,文化广场,老少欢喜,休闲健身,朋友相聚,尊老爱幼,相互帮助,家家安康,和谐社区。 |
明园社区 |
明园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由明园、仁园、拓园西、千峰彩翠、万达东坊、万达金街组成,辖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有居民3280户,7200人,其中老年人1030人、少数民族348人、残疾人85人、离退休党员152人,2008年12月“公推直选”成立了社区党委。2009年6月建立了明园社区管理站,09年7月份,通过海选,产生社区主任1人,零薪副主任1人,委员3人。辖区有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民幼儿园,清真美食苑--安乐园,有6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和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社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 社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660平方米,内设一站式管理服务大厅、有文体活动室、温馨小屋、居民学校、阅览室(藏书1200余册)等。社区曾荣获江苏省“充分再就业社区”、南京市“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法制示范社区”、“青年文明社区”、“民族工作”、“六好关工委”、“老人协会”等先进称号及区“文明单位”、“党建示范点”、“社区教育”等荣誉称号。 几年来,社区在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以社区管理服务站全面承接和履行政府的各项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如: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综合治理、环境管理等,开展惠民、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不断培育发展基层民间组织,动员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成立党员惠民驿站、百姓讲坛、巧手编织俱乐部、少数民族艺术团、少数民族之家、创安志愿者服务队、关工委“五老”队伍和老奶奶网吧监督队等民间组织,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充分发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功能,诚信于民,造福于民,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随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的工作和需求都在不断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我们将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把社区建设成一个和谐、美丽、幸福的大家园! |
兆园社区 |
兆园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隶属于建邺区滨湖街道。东临湖西街,南临福园路,西临茶南路,北临水西门大街。占地面积98600平方米,现有办公用房350平方米,下辖8个小区,共有住宅楼68 幢,居民3223户,9769人。共有党员170人,其中在职党员63人,离退休党员107人,设有4个党支部。拥有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民间组织23个。辖区内有滨湖街道办事处、晓庄学院第一附属实验小学、江苏省交通研究院、苏果超市等行政、企事业单位。 2009年5月,社区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社区体制改革的思路和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社区建设新模式,建立了以“一委一居一站”为主体的社区管理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委统领社区的全面工作,并指导与督促居委会和管理服务站的工作。改革后的社区设有行政服务大厅、综合治理办公室、模块化管理工作室、人大代表接待室、远程教育信息平台、警务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社区服务平台,同时还设有多功能厅、健身房、阅览室、市民学校等居民活动中心。 为响应“大社区”建设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社区新增了多名工作人员,现涵盖公务员、民警、社工、城市模块化管理人员、社区辅警、保洁员、小区物管等多支服务队伍。 社区2007年以来共荣获“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南京市和谐示范社区”、“2007-2009年建邺区文明社区”、“2009年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2008年度建邺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
江东门社区 |
江东门社区成立于1969年9月,位于河西新城北部整合区,辖区范围东起纪念馆东路,西至江东中路,南到水西门大街,北临汉中门大街,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两个国家级教育基地和94994部队、南京武警中队两个部队以及南京市水产研究所、南京市公安六处、南京市看守所、中交武汉研究院、欧尚超市等18家单位,现有居民住宅小区12个,常住3785户,户籍人口8778人。社区办公地点位于茶亭东街242号,联系电话 86511358,86603503。 |
北圩路社区 |
北圩路社区成立于2005年5月,东起北圩路,南到水西门大街,西至纪念馆东路,北临汉中门大街。地处中心地段,不仅有多条公交线路抵达,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也在小区内。社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宿舍楼、南京气象学院宿舍楼、中国银行宿舍楼、梅花里小区、茶花里小区共64住宅楼幢,现有居民2630户8684人。居委会办公地点位于茶花里小学旁梅花里17号,联系电话025—86510254、025—86510163。 社区单位有南京晓庄学院、苏建集团、南京皮革公司、茶花里小学和幼儿园等,建有20个服务网点和5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十七个民间组织,包括“协作者”组织也在辖区内。社区先后获得区安全文明小区、巾帼文明社区、南京市六好关工委社区、科普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过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北圩路社区,形成了“党委、居委会、服务站”的新型工作模式,并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不断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幸福感和归属感,着力营造出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区。 |
沿河社区 |
南湖街道沿河社区位于南湖街道西南隅,东到南湖路,西至湖西路,南沿集庆门大街,北靠沿河街,占地约8万平米,驻区内有南湖三小、沿河幼儿园、南湖房管所、上海美隆物管等单位。 社区辖4个自然村,居民楼59幢,共2221户,7106人。其中:党员82人,在职党员219人,60岁以上老人1200名,离退休1173人,少数民族367人,残疾107人,下岗失业701人,低保125户、265人。 社区居民大多数为80年代初下放回家人员,部分居民文化偏低、素质较差。乱搭乱建、随意倾倒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已是沿河社区的代名词,居民呼唤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本着“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为了顺应民意还居民一个优良人居环境,区政府和南湖街道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实施新一轮的社区整合改造,将原先沿河社区和湖西居委会整合成一个新型的大社区,把社区做大做强。目前,社区可利用办公楼4幢近1500平米。其中,一幢为少儿活动中心,一幢为物业管理用房,其余均为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按照休闲、文化、体育、科教等功能划分,社区内建有四个市民广场,使每户居民出门2分钟内即可到达市民广场,大大的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此外,还对小区的道路、围墙、车棚、排水、绿化、屋顶、立面、亮化等进行全面整修、维护,使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用房近600平米,共分为3个区域,办公区、活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公区有社区工作者办公室、警务室、接待室、劳动保障站等;活动区分为多功能厅、健身房、计生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按照“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社区建有“二栏二站六室”,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办事程序、统一的内部设施。通过规范化服务使社区工作者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社区工作者在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社区党支部努力抓好党组织基层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为理念,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 社区党支部做好社区综合治理、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工作,从硬件上、软件上提高社区居委会的素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社区为群众更好地开展服务。配合“创建平安建邺”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义务巡逻队等数支群防群治队伍,倡议居民都行动起来,为搞好社会治安做贡献,力争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的各项文明建设,依靠各方力量,开展了文明社区和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努力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社区共建,建立社会治安联防,公共建设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社区联建的新局面,促进社区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沿河社区党支部先后获得“二星级示范社区党组织”、“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希望工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建设新南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开设社区论坛,广开言路,对社区内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献技献策,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社区内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指正,让群众监督群众,用舆论促进文明行为。实行居民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民主商讨解决社区重要事务,让居民真正当家作主。 为了构建温馨和谐的新型社区,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状社区成立了“彩虹桥再就业工作站”,积极开拓思路,寻求多种就业渠道。社区利用这个平台举办电脑、烹饪、服装剪裁、插花、物管、家政等各种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两年来,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达300多人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近千人次。2003年被市政府授予“社区服务示范站”称号,2004年荣获南京市“充分就业保障优秀社区”称号。 社区积极挖掘社区内各类人才,整合和引导各类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社区利用少儿活动中心这个平台,整合辖区内南湖三小、沿河幼儿园等资源,办好社区少儿科技学校,并使之成为南湖少儿科技活动基地。2004年2月,社区成立了南京市首家“市民学校”。邀请省党校离退休家老教师、老专家等为市民授课,授课内容涵盖电脑、书法、绘画、烹饪、才艺、服装、剪裁、心理健康、法制、卫生常识等课程。通过这个平台,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居民兴趣爱好;学校自成立以来,有近千名居民不出社区便享受到高层次的义务教育。 社区利用新建的社区内的市民广场,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广大居民身心恬悦,充分享受社区大家庭的祥和、欢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温馨和谐的新型社区是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 |
蓓蕾社区 |
南湖街道蓓蕾社区位于车站南村10号,东接南湖路、南连沿河街,西邻玉塘街,北至水西门大街。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车站南村、车站村、蓓蕾村、迎宾村四个村,共90幢楼房,3100户共87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24人,残疾人80人,下岗失业人员2165人,社区党员291人,社区团员422人。社区现有办公用房268平方米,按标准建有“一校、两站、三栏、四室”,达到了“六有、六统一”。而且还有五大特点,现在请大家进来看看我们的社区吧! 一是辖区单位企业多。辖区企事业单位林立,有地区唯一一家省级机关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有南湖街道、南湖公房管理处、新华书店等行政事业单位,更有西祠产业园区、茂华彩色印刷厂、朝中食品厂、迎宾市场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300多家,南京青商会、EGG创业园也在入驻在我们的西祠街区,因而我们蓓蕾社区经济繁荣,充满活力,更是投资创业的乐土。 二是社会组织亮点多。我们社区有党员志愿者医疗队、党员义务巡逻队、社区越剧队、网吧监督员等17支社会组织,共200余人,其中党员近百名,他们长年活跃在居民群众中间,丰富了社区文化,促进了社区和谐建设。必需要说的是我们的党员志愿者医疗队,自发形成于1996年,正式挂牌于2003年,他们中有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11人。14年来,他们针对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三多”现象,坚持每周3次为居民义诊、服务、咨询、体检,至今已服务近5万人次,深受广大居民的赞誉。并荣获“巾帼文明示范岗、优胜党员示范岗、最佳党员志愿者队伍、十佳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拍摄的专题片《满腔热情留社区、一技之长献百姓》获全市一等奖。2010年8月份,我们的医疗队与南大医学院的研究生班携手共建,让年青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我们医疗队的队伍,可以为更多的居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了。 三是体制改革创新多。社区体制改革给了社区更多创新的空间,实现了委、居、站三套马车并驾齐驽的良好工作局面,分工明确,各负其职;托管小区实行24小时巡查、保安和全天候保洁,小区卫生环境发生了天翻地履的变化;社会组织活动群众化、经常化、规模化,做到了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的改革要求;民意代表机制深受居民群众喜欢,畅通了居民与社区沟通的渠道;“三会一站”、“三报告一评议”的工作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成为工作常态。 四是社区管理务实多。社区体制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在社区设立了工作站,承担社区管理、服务职能,使党委、居委会、工作站各行其职,突出了工作站的服务功能。“有事能想到社区,有问题愿找社区”已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群众的普遍心理,管理服务站成了居民群众的“娘家人”。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事务只要找到我们社区就能较快的得到解决,再也不会有被踢皮球的感觉了,如长期困扰居民的枯死多年的危树,找到社区马上就解决了;下水道不通找到社区当场就解决了;阴井盖缺失破损找到社区当天就修好补齐了;小区绿化、楼道卫生、路灯、栏杆、安全等等事务,只要找到我们蓓蕾社区都能有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同时,我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居委会广泛收集民意,党委定期召开民意代表会,主动收集居民反映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菜单形式由管理服务站负责解决、解释,深受广大居民群众肯定。 五是全面发展荣誉多。近年来,我们社区积极参与省、市、区开展的各项达标创建活动。如,开展了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针对离退休党员多的特点,建立了社区党委和党建联席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党建活动,荣获了二星级示范社区党组织称号。如,建有-工作滚动专栏和-工作网络,成立了以-对象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如,针对社区内少数民族多的情况,我们成立了民族之家,现有少数民族50多户,成为南湖街道第一家-社区。如,针对单亲子女多、困难家庭多的特点,成立了社区希望工程援助站,以党员、志愿者与单亲子女结对的方式开展各类援助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各界朋友、同行们,我们蓓蕾社区突出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鲜明的工作特点,已成为南湖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重要窗口之一,时刻展示着南湖人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希望能得到广大朋友们的光临和支持。(社区电话:025-68871870) |
茶亭社区 |
茶亭社区成立于2005年3月,东依迎宾村,西至湖西路,南靠沿河街,北沿水西门大街,面积9.6万平方米。辖玉塘村、茶亭村、天湖园、湖心花园等小区,现有居民2991户,人口8400。社区办公地点位于茶亭村31号,联系电话68871920。 社区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拥有多个小区中心广场,每天吸引众多居民前来锻炼,成为居民交流的平台和社区户外活动的中心,社区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等都在曾在各小区举行。 自2010年1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茶亭社区在区、街道的指导下,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最基层的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民意表达渠道,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居民自治组织的活力。工作重心下沉使管理服务站将“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和理念得以实现,通过理顺各类关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整合了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突出民生工作重点,落实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宗旨,为社区工作拓展了空间和提供了发展途径。 社区依托老年大学,以建设文化茶亭为目标,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广大居民身心愉悦,充分享受社区大家庭的祥和、欢乐,努力将茶亭社区建设成温馨和谐的新型社区。 |
文体社区 |
南湖街道文体社区位于南湖街道中心,东到文体路,西至南湖路,北临蓓蕾街,南沿南湖东路。占地约9万平方米。驻区单位有南湖街道劳动保障所、南湖街道民政科、南湖街道城管科、育英幼儿园、南湖房管所、华世佳宝妇产医院、南湖一中等。 辖区有文体村、文体西村、育英村三个居民小区。住宅楼55幢,1734户,4812人。其中社区党员163人,60岁以上老人1245人,离退休1125人,残疾人82人,低保户85户167人,下岗失业1385人。 按照全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社区工作模式也发生改变。社区事务由党委统筹,社区管理服务站承接社区日常行政事务,居委会负责社区的居民自治管理。目前,社区有工作人员20人。从工作职能定位看,社区党委9人组成,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3人(站长、居委会主任、社区民警各1人)。管理服务站18人组成,下设管理组、服务组、保障组,直接面向居民提供服务,受理办理各类行政事务。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3人,主要是对居民进行自治指导、社会组织的培育、公益事业的发展、行政事务的评议,在掌握居民需求的同时,组织居民以自治的方式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切实遵循“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以品牌带动整体推动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社区提出并实施了“阳光行动计划”,建立党内议事决策机制、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党内帮扶机制等八大阳光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开展贯穿整年的“银龄节”敬老活动,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全覆盖;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注留守儿童,开展贯穿寒暑假的“手拉手”活动,共同走过快乐健康的童年。 社区立足自身实际,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的各项民生工程,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温馨和谐新社区! |
莫愁湖社区 |
莫愁湖社区:社区成立于2007年8月,东临秦淮河风光带,西临莫愁湖河畔,南至水西门大街,北至汉中门大街,总面积22.4万平方米,辖莫愁东寓、108巷小区、园中园、华园、万科金色家园、新城逸境、君园、左邻风度、名湖雅居以及汉中门大街1、3、19、21、23、27号,水西门大街72、74号,牌坊街。现有居民6015户,人口16568人。社区办公地点位于莫愁湖东路32号。 |
艺苑社区 |
艺苑社区东起文体路、西到南湖路、南接蓓蕾街、北邻水西门大街,委、居、站工作地点位于水西门大街123号。社区由艺苑村、莫愁新村、西街头、水西门大街(107-159号)、茶东九巷五号等组成,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有58幢居民楼,总户数3321户,总人口8494人。2010年初社区体制改革后,机构设置为社区党委,领导班子由1名书记、3名副书记和7名委员组成,下设五个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班子由居委会主任、副主任、零薪主任及6名委员组成,下设宣传教育组、公共安全组、民意监督组、社会组织组;社区管理服务站设置站长和副站长各1名,工作人员有28名,下设社区管理组、服务组、保障组三个组。社区办公用房约170平方,设有办公室、警务室、劳动保障站、会议室、电教室、计生保健室。社区有党员138人,社区有民间组织16个。社区的特色工作是:“民意直通车”、 “好邻里”闲置物品援助站、“爱心奉献、牵手相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 |
长虹路社区 |
|
水西门社区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街道水西门社区成立于2005年,面积3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8800多人。2009年8月成立社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17名。纳入社区管理的各类工作人员31名。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省红十字先进单位、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残疾人服务示范社区、市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社区等省、市、区、街各类荣誉20多项。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民生工作水平,实现扁平化管理、一体化推进、信息化服务和资源优先向社区配置的“三化一优先”目标,2009年3月份,水西门社区作为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街道下派1名副处级领导和1名科级干部,按照社区党委、居委会、管理服务站的组织架构,具体负责试点推进工作。同年7月份,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换届海选;8月份,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领导班子;12月份,社区管理服务站正式启用。至此,完成了组织架构的搭建,建立了各类制度和工作机制,社区辅警、城管队员、保洁员等有关人员纳入了社区管理。 改革后,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四自”功能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站全面承载了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能。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报告一评议”活动,建立了民意代表工作机制、困难党员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关爱帮扶金等,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