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京 >> 栖霞区 >> 龙潭街道 >> 龙潭街社区

龙潭街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龙潭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潭街社区简介

  龙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南京东郊,位于栖霞区龙潭街道锥子山街39号,占地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南与句容市宝华镇交界,北至龙潭街道龙锦路,东靠中国水泥厂,西与栖霞街道接壤,沪宁铁路、太龙公路穿社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龙潭街社区于二00九年六月由原进士坊社区、河北社区、锥子山社区合并成立。
   社区共有住户2561户,总人口5767人,其中包括外来人口638人,19个居民小组,社区工作者13人,群众自治组织15个,办公面积及活动用房约2000多平方米。社区内全民健身场所 3个、两栏(宣传栏、公示栏)、三站(社区服务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计生服务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五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教育培训室、信访调解室)等基础设施齐全。驻社区单位16家,商业网点300多家,农贸市场2家,幼儿园1所,医院1个,公交总站1个。房屋出租户77户,收购站13家,矫正对象5名,刑释解教人员8名,在控吸毒人员19名,原0功练习者10名。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共11人,妇联组织网络共11人。社区共有妇女2524人,育龄妇女1213人,已婚940人,生育一孩742人,独子家庭460人,落实各类措施人员832人,其中男扎1人、女扎36人,上环228人,口服药26人,-355人,其他94人。社区纯流动人口275人,其中省内101人,省外174人。其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78人;流出人口5人(女性)。特别扶助独生子女家庭8人。
  社区60岁以上人口2065人,其中60-69岁人口990人,70-79岁人口733人,80-89岁人口303人,90岁以上人口39人。市低保户149户、225人,区低保户31户、57人,低保边缘户8户、22人。街道帮扶30户,残联帮扶12户。社区持证残疾人123人,重残人员20人,独居人员58人。社区为独居老安装安康通46人,居家养老6人,白内障复明2人。
   龙潭街社区成立以来,在街道工委、办事处正确领导下,社区班子全体成员正在以一流的服务态度感染人、以创新的活动载体凝聚人、以多功能的服务平台满足人、以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社区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他们正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情系百姓使社区各项工作不断创出新业绩、迈上新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113006 210000 -- 查看 龙潭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潭街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龙潭街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国水泥厂社区

  中国水泥厂社区:成立于2001年9月,社区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地处沪宁线与镇江交界处,北临长江。社区有14个居民小组,住户1862户,人口4450余人。  

丽江苑社区

  江畔人家小区是由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是南京市龙潭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龙潭扩容、龙潭物流基地、江南沿江高等级公路二期等省市重点工程提供配套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主要用于解决当地城市化进程中被拆迁农民的安置问题。小区的建设规划理念先进,“四节一环保”性能领先,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首先,社区的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降低项目的建设和物业管理成本,并为小区内居民就业创造条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引入国际先进的新城市主义城市建设理念,采用街坊里弄式布局,一个组团内安排一个村庄的拆迁户,充分发挥熟人社区的优势,降低小区物业管理强度,减少物业管理人员,从而节约小区的物管成本。二是采用树阵式、园林式停车位设计,既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又改善了居住环境。三是通过建设两座共计8000平方米大超市和社区中心、卫生站、商业街、沿街商业用房,既使小区能够以租金收入补贴物业管理经费,又能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四是延展组团临街面,既为小区内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又方便了居民生活。五是采用自助式物业管理,保安和清洁人员等物业管理岗位全部向小区内居民提供。    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控制总价的前提下集成应用“四节一环保”技术,提高项目品质,降低小区全生命周期运行成本。非晶体合金美式箱式变电站、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为苏果超市、小区草坪灯、路灯、广告牌等供电),太阳能热水系统(每个家庭以及小学、幼儿园都有)、雨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技术(设备启用后中水处理能力达87.6万方/年,不仅社区绿地浇灌、广场冲洗用水告别自来水,而且居民可使用中水冲厕,节约的费用相当可观)、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一般有机垃圾如鸡鸭鱼肉、蛋壳、蔬菜、瓜果皮等废弃物,6-20小时就能几乎全部变成有机肥。每100吨垃圾处理后,可变成5吨肥料)等近百项住宅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实现了小区“三废”不出门,而且减轻了保障房业主的经济负担(经测算,户均每年可节约水、电、气及物业管理费用一千二百元以上)。    第三,贯彻“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设计创新和集成应用“四节一环保”技术,在不增加甚至减轻拆迁群众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居住品质。二是建设了包括9128平方米的24班小学、3653平方米的幼儿园在内的完善的配套设施。三是在小区中建设了下沉式中心广场、中心公园、11811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拆迁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交流空间和活动场所,在硬件上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龙潭村社区

  栖霞区龙潭街道龙潭村社区地处南京东郊,东面紧邻沪宁铁路,南至栖霞街道长林村,西面频临长江,北至龙潭街道兴隆村。全社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892.94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社区拥有7个小组,人口1647人,党员46人,五保老人7名,低保户38户,低收入纯农户18户.社区工作人员6人,拥有1幢办公楼,面积约448平方米,两层楼的社区活动室约264平方米,社区境内有焦作河、新河、六块河三条主要河流,5座主要桥梁。  

龙潭街社区

  龙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南京东郊,位于栖霞区龙潭街道锥子山街39号,占地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南与句容市宝华镇交界,北至龙潭街道龙锦路,东靠中国水泥厂,西与栖霞街道接壤,沪宁铁路、太龙公路穿社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龙潭街社区于二00九年六月由原进士坊社区、河北社区、锥子山社区合并成立。    社区共有住户2561户,总人口5767人,其中包括外来人口638人,19个居民小组,社区工作者13人,群众自治组织15个,办公面积及活动用房约2000多平方米。社区内全民健身场所 3个、两栏(宣传栏、公示栏)、三站(社区服务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社区计生服务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五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教育培训室、信访调解室)等基础设施齐全。驻社区单位16家,商业网点300多家,农贸市场2家,幼儿园1所,医院1个,公交总站1个。房屋出租户77户,收购站13家,矫正对象5名,刑释解教人员8名,在控吸毒人员19名,原0功练习者10名。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共11人,妇联组织网络共11人。社区共有妇女2524人,育龄妇女1213人,已婚940人,生育一孩742人,独子家庭460人,落实各类措施人员832人,其中男扎1人、女扎36人,上环228人,口服药26人,-355人,其他94人。社区纯流动人口275人,其中省内101人,省外174人。其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78人;流出人口5人(女性)。特别扶助独生子女家庭8人。   社区60岁以上人口2065人,其中60-69岁人口990人,70-79岁人口733人,80-89岁人口303人,90岁以上人口39人。市低保户149户、225人,区低保户31户、57人,低保边缘户8户、22人。街道帮扶30户,残联帮扶12户。社区持证残疾人123人,重残人员20人,独居人员58人。社区为独居老安装安康通46人,居家养老6人,白内障复明2人。    龙潭街社区成立以来,在街道工委、办事处正确领导下,社区班子全体成员正在以一流的服务态度感染人、以创新的活动载体凝聚人、以多功能的服务平台满足人、以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人,社区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他们正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情系百姓使社区各项工作不断创出新业绩、迈上新台阶。   

三官村

  三官村:地处龙潭街道北部,紧邻长江,龙潭港一、二、四、七期及物流东扩都落户于我村。共辖3个村民小组,居民256户,人口797人,耕地162亩。三官村东临花园集镇,南临疏港大道,西北紧邻三江河。  

兴隆村

  兴隆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东至三江河,西至长江,南与龙潭村为界,北至三官村、物流园。目前我村户数757户,人口2980人,辖 17个村民小组。拆迁工作中,涉及我村11个村民小组范围。我村村委会位于电信端局旁,面积为300平方米左右。我村共有9人,7个党小组,党员98人,民政对象数为200人。辖区内有江宁金箔厂,龙潭电信局,龙潭政府、法庭、南京烟草龙潭管理局,龙潭中心小学、新建江畔人家小区。312连接线、疏港大道穿村而过,主要河道5条,主要干道3条,近20公里村庄道路水泥路面,三个排涝站,三个涵闸。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交通发达。   2007年和2010年分别被南京市、栖霞区依法治市、区领导小组评为“民主法治村”荣誉称号。2011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上首村

  上首村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居南京东北角,东临靖安街道陈店村,西、北分别接本街道兴隆村、花园村社区,南与镇江句容市宝华镇隔河相望。上首村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687户2081人。村支部辖三个党小组,有党员35人。有耕地面积1900亩,水面及低洼地800亩。上首村为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有服务型企业1家、驻村企事业单位2家、注册企业多家。上首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村容整洁。近几年来,我村利用水面多的特点,大力发展我村水产特种养殖,并成立了上首水产专业合作社。上首村干群齐心协力,努力发展经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级经济大幅发展,村民收入节节攀升,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村”、“南京市民主法治村”、“南京市环境卫生村”“栖霞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栖霞区完成经济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先进单位”等称号。  

宣闸村

  宣闸村地处龙潭街道东北面,与靖安街道相毗邻,江南沿江高等级公路从我村穿过。全村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小组,耕地2982亩,农户862户,人口3222人。辖区内有国家重点企业西气东输分输站、计量中心和抢维中心,中油恒燃公司,省燃气公司,港华燃气公司有注册企业多家。目前综保区推进项目和汉能光伏太阳能项目正落户建设中。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宣闸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四个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民主法制示范村”、“文明村”,栖霞区“五好村党支部”、“支持教育先进单位”、“完成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目标先进单位”、“无刑事案件村”、“平安创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经济工作科学统筹发展。抢抓机遇对现有企业和在建的重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确保工程如期进行。把加强税源征管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发挥社会关系,人脉资源,引进一次性税源,采取多种灵活方法进行税源企业落户。确保完成街道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村级年收入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258元。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服务,创新管理,社区建设上台阶。一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全村稳定。二是严格土地管控,坚决杜绝违建。三是完善长效管理,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四是增强社会管理,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帮助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抚力度,安排公益性岗位给家庭困难的群众,对“三无”孤老和困难户提供物质和经济帮助。    三、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支部重视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纪委的要求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认真组织好创先争优工作,积极争创“五个好”党支部  

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龙上公路旁,龙潭深水港、物流园区以东,分别与宣闸、上首、三官、兴隆四个村相接壤,辖区内共有14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拥有住户615户,人口共计2984人,由于花园集镇也座落在本辖区内,形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村(居)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紧紧围绕加强村(居)建设,和服务群众这两个目标,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送温馨、办实事”活动,不断深化村(居)建设。   沿革   2000年3月,花园村委会支部有原地址新村迁入花园集镇花园街上,共14个村民小组,即油坊、花园、潭圩、顾家、新庄、黄庄、戴庄、毕庄、西曹、郭庄、吴东、吴西、秧田圩、新建和4个居民小组,居民一组、居民二组、居民三组、居民四组。   


龙潭街社区特产大全




龙潭街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