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109102 | 102300 | 010 | 查看 卧龙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区社区 |
北区社区居委会。北区社区居委会是由原北岭乡安家滩、焦岭、官道、南岭、小店子五个村的居民整体搬迁到永定镇冯村后组建而成的。原北岭地区有煤炭矿产资源,因与国矿王平村矿、木城涧矿近邻,数十年的地下开采,造成几个村房屋裂缝、土地塌陷、水源枯干,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89年市政府将该地区的村民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1995年又进行了整体搬迁,为便于管理2001年4月经门头沟区政府批准,将五个村合并成立了北区社区居委会。
北区社区居委会位于永定镇冯村的西北角,占地约11万平方米,居住人口约1800人,居住区紧挨西北环线,距公交车站仅1公里,959路、977路车站就在村边。 北区社区居委会原五个村的村域面积12.73平方公里,为解决劳动力就业,2003年开始筹建安家滩生态观光园建设,2004年春开始栽树,栽种了樱桃树、梨树、杏树、薄皮核桃等树种,各种配套设施也相继完成,田间治理3400余亩,建蓄水池5个,田间步道2000平米,园区间道路12000平米,建接待中心一个610平米……,安家滩生态观光园已初具规模。 联系电话:69805369 |
嘉园社区 |
嘉园社区:位于信园社区东侧。 |
信园社区 |
信园社区:位于冯园街东侧。 |
永安社区 |
永安社区:位于大峪中学东侧。 |
永兴社区 |
永兴社区:位于永兴镇政府所在地。 |
南区社区 |
南区社区居委会。南区由原北岭地区险村搬迁而成,地处永定镇西部,北与冯村相邻,南与何各庄村相连,西与万佛堂村相接。现有面积0.14平方公里,户数1106户,户籍人口2472人,流动人口67人。公交线路959到达,下车走10分钟即到。南区瓜草地生态示范园区,地处门头沟区西部,与王平镇相接,距门头沟中心区32公里。园区面积1000亩,与潭王路距1公里处相接,与下色路距2公里处王平镇王平村929公交车站相接。
联系电话 69800724 |
永兴嘉园社区 |
永兴嘉园社区:位于冯村嘉园北侧。 |
万佛堂村 |
万佛堂
清代中期建村,万佛堂以万佛寺而得名。万佛堂南山有建于明代的密檐塔两座,西有明代所建万佛寺遗址。万佛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有万佛堂、冯林寺等庙宇遗址。其中,万佛堂始建于辽代,明代1432年再次重修。并坐南朝北修建关公殿三间。现在,虽然庙宇已被毁,但从完整的墙体和几座殿宇遗址仍然清晰看出当时的精美工艺。 万佛堂村地处永定镇正西、万佛山中,与艾洼村、冯村、石厂村和潭柘寺镇接壤,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东北距区政府驻地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南距西峰寺0.9公里。现有人口303户、566人。乘坐959路公交车到北岭新村,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 联系电话 69800594。 |
岢罗坨村 |
岢罗坨(曾用名:李家峪、拴马庄、车营儿)
苛萝坨村位于永定镇南部,毗邻108国道,公交931路直达村口。村内现有人口348人,有林地2634亩、果林546亩、经济林2088亩。该村原为“庞潭古道”中的村落,村内文物古迹众多,地处石龙山脉龙头位置的坡根,村西的“娼0桥”南北走向,是戒台寺古道的始端。出村西,经西峰寺,过罗堠岭通往潭柘寺。古道旁有“农梦园”,“采摘园”“观光、游赏园”;是古刹、圣潭的交汇地。主要特产有栗子、核桃、柿子、桃、苹果、枣、杏葡萄、葫芦、丝瓜等。 联系电话 69803423、69804804。 岢罗坨原名“李家峪”,苛罗坨名字源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重病得戒台寺主持医治康复,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嘉奖主持将戒台寺下一小山村李家峪改名为“岢罗坨” *岢罗坨的含义包含全国共有五大佛教圣地: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山西的苛山、河南的萝山、浙江的普陀山的含义,明太祖朱元璋将苛山、萝山、普陀山,各取一个字连起来成了“岢罗坨”。意思是“岢罗坨”村子虽小,它可包北京以外三处佛经圣地,加上附近的潭柘寺、戒台寺,门头沟一个地方就成了全国五大佛经圣地的代称。这就是“岢罗坨”村的由来。 |
小园村 |
小园
小园村位于永定镇南端,莲石西路西侧,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亩,全村总户数282户,总人口1398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890(原981临快)小园村站下车即到。 联系电话 60804745。 据《宛署杂记》记载小园明代建村。小园村原是大户庄院的菜园子,因为菜园子很小,因此而得名“小园”。现在村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遗迹。另外区政府计划两年内在小园村拆迁后的土地上建成门头沟第二期经济适用房或两限房(廉租房)。 |
王村村 |
王村(曾用名:王家村)
王村位于永定镇最南端,与丰台区接壤,东西南三面环山,村域绝大部分为山地,总面积0.02平方公里,总人口数569人。2009年为建设棚户区安置房,进行了整村拆迁。 王村原是从山西移民至永定的王氏家族,家族大部分是窑户,许多窑工聚居在王村煤窑附近。夏季雨水大,煤窑停业,窑工就近开荒种地,逐渐形成王村现有村落。 *王村的月严寺内供奉的窑神,丐帮的《窑喜歌》中描述窑神,“ 拔道如同佛爷龛,龛里供奉着三位神仙,有青山和土地,窑神在中间,诸位要认识煤业的祖师爷,顶灯、拄镐、倒提着一串钱”就是月严寺的窑神。 *国际争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4 年),月严寺和尚广润将山场卖出,由德国人瑞乃尔与人合办月严寺煤矿,因与邻窑发生矛盾,月严寺煤矿没有开成,却引起一场中德之间的国际纠纷。 |
石门营村 |
石门营、石厂村
石门营、石厂的村名形成与皇家采石场密切相关。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诏令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石厂青龙山被选为皇家的石料开采基地,当时采石的规模很大。石厂村北山坳中的采石碑记载:“锦衣卫旗校刘冲、董云;营卫官军士二千员士兵驻扎在石门营,军士们担负采石现场的监工及保卫工作。那时,石厂东、西建有高大的过街楼,都装有对开的大石门,称作东栅栏、西栅栏。石厂内设有衙署,最高的官职为内官监太监,还挂有钦差的头衔。为保障安全,东西门有军士站岗,大门昼启夜闭,于是驻军便以石门命名,叫石门营了。清代为了保护环境,废弃了这里的采石场。后来明代驻军的营地和石厂都演变为村庄了。(时至今天石门营东面与栗园庄接壤的地方还叫校军场)。 *1929年,蒋介石曾和夫人宋美龄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曾经过石门营村。他们先在石门营刘鸿瑞家留宿进餐(当时的刘洪瑞家是门头沟的首富)。第二天途经时,在街北一个很讲究的门楼跟前,宋美龄让轿夫停下了,在护卫的跟随下进了这家大院。这家宅院的主人是王汉臣,在北平有布铺,雇有几名伙计,是首屈一指的富户。当时,王汉臣并未在家,家里人见有位阔太太进了院门,并不认识,看着身后跟俩腰上别盒子枪的护卫,心里十分胆怯。宋美龄见到王家人后,怕产生误解,当即打招呼问能不能找口水喝。王家人便指引客人到客厅喝水。王家人把宋美龄送出大门,向街上一看,见前边那顶轿子旁有个人身着便装,头戴礼帽,挥手向村民致意,便认得是蒋介石,由此得知原来要水喝的就是宋美龄。蒋介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后,返回时又在石门营的刘鸿瑞家停歇,再回北平。 石门营村位于108国道西侧,东临栗元庄村,南至王村、小园,西毗石厂村、苛萝坨果园,北起108国道、何各庄村,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890路(原981临快)公交车途经我村。2009年为建设棚户区安置房,进行了整村拆迁。 |
何各庄村 |
何各庄(曾用名:何庄、何家庄)
何各庄简称“何庄”,据传是何氏家族的第一个入住该地区,何家庄的名字便在当地叫开了,后来改称何各庄。何各庄村中原有座老庙现已成为村民民房,何各庄西北约1公里凤凰山下依然保留着太清观遗址。 何各庄村位于永定镇中心地带,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人、流动人口1400人。北邻冯村、南北区新村,东邻曹各庄、永兴家园、上岸村、栗元庄村、石龙工业区,南邻石门营、经济适用房小区、苛萝坨、石厂等村。三石路、莲石路、西北环线路围绕贯通,交通十分便利,981路临快、931路、959路公交车由此通向各个方向,出行非常方便快捷,地理位置优越。 联系电话:69802549 |
石佛村 |
石佛村地处门头沟区最西侧,西邻秋坡村,东面、南面与丰台区相邻,北面是苛萝坨村,石佛村辖区面积1816亩。931路公交车从石佛村西边经过。该村共有129户,人口总数245人。
石佛村与名胜古迹戒台寺相邻,有古牌楼、古香道及摩崖石刻等景观,具有很好的旅游条件。 联系电话 69805540 石佛摩崖造像群是北京惟一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从明代开始石佛村就有史料记载,一座因摩崖造像群的佛像而得名的小村庄。 *摩崖造像群位于村北崖壁上。现有22尊造像保存完好。据《帝京景物略》记载,石佛东山崖为永庆庵旧址。据村里的老人讲,石佛村的摩崖造像群早已载入许多信仰佛教的国家的书籍,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早已名传海外。 |
曹各庄村 |
曹各庄(曾用名:曹哥庄、曹家庄)
曹各庄村位于永定镇北部,全村总面积0.08平方公里,距区政府驻地3.5公里;南距镇政府0.8公里,西距冯村0.7公里,东与桥户营接壤。途径的公交车有:959、977、977支、890、981、960、931。曹各庄村总人口935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 69804053。 曹各庄地区呈矩形,面积0.04平方公里。有东西向主街2条。该村地处永定河西岸平原,地势平坦,海拔89.5米。明朝时期已成村落,曾名曹哥庄、曹家庄、后改称曹各庄,沿用至今。从1994年起,该村连续4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首都文明村”,1997年被门头沟区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 *曹各庄天主堂位于门头沟区曹各庄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家住曹各庄,在北京西什库教堂供职的陆神父联络桥户营的东崔家、西崔家、安家及曹各庄的陆家四家共同出资修建,名为若瑟堂。在义和团运动中,教堂曾被烧毁,宣统末年,由西什库教堂的一位法国神父出资,在曹各庄又重建了教堂,就是现今的天主堂,当时隶属于长辛店堂区,由陆神父的侄孙子陆德茂主持日常的宗教活动,当时教友约有300余人。文革期间,天主教-停止活动,曹各庄堂被改作了生产队的仓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于1995年,曹各庄堂翻修完毕,名为“圣心堂”,1995年12月19日由傅铁山主教举行祝圣开堂仪式。1996年至1999年冯国新神父任本堂,1999年11月份至今,由张洪波神父任本堂。 |
增胜庄村 |
增胜庄、大有庄、白庄子
增胜庄、大有庄、白庄子曾是永定地区重要的产粮庄子,虽然已经看不到确切的遗迹,但是“大有庄”、“增胜庄”、“白庄子”这些名号自然村名里依然保留到今天。 |
栗园庄村 |
栗园庄(通用名:栗元庄)
栗元庄村地处莲石路北侧,北邻上岸村,东邻西辛称村,可乘坐公交线路890路栗元庄站可到。栗元庄村现有663户、1759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69802534、69805644。 解放前属于伪宛平县第六区“栗元庄乡”。栗园庄因村西古庙旁为栗树而得名。栗园庄原属戒台寺的佃户村,村西的“奉福寺”为戒台寺的下院。村北有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之墓。谭鑫培颇谙佛理,曾于光绪年间在戒台寺受戒。晚年向当时的戒台寺主持妙老人提出:“愿借寺中一席之地,永作伴城,以便百年之后也能得到禅宗的恩护。村外还有一“万人坑”,当年-军队在村外枪杀大批无辜百姓,之后埋入此处,仅有一人幸存。 |
冯村村 |
冯村
门头沟区首富村,冯村用15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3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据《宛署杂记》所述,冯村在明代已经成村。听村里的老人讲,虽然冯村最早由山西移民过来的冯家得名,但后来村里的冯姓不多见,有名的却是“看坟人李家”。李家原本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过来的,凭靠看坟地,慢慢发展起了家业。 *冯村的古庙很多。冯村西原有始建于辽代的宝林禅寺,内有三重大殿,如今在制药六厂的院子仍有遗址。村北的天台山原来还有一个天山祖庙,现在也只留有废墟。 冯村是永定镇的一个古老的行政村,位于永定河畔,地处石龙工业开发区,距区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紧靠石担路,村前通有931、959、977、981、960等多条公交车,北接109国道,南通莲石公路。冯村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00人,居民约1900人,农民约1500人。冯村设党委,分五个支部,共有党员203人。冯村第一产业主要有碧琨种植中心。第二产业主要有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有冯村商业街、黄花梨生态园等。 联系电话 69802849 |
桥户营村 |
桥户营
桥户营村位于109国道以东,电厂路以北,首师大附中以南。共有727户、1298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 60802895 永定河的西河从村东流过,板桥成为连接东西两边的主要通道,也由潭柘寺出资修建。负责看管和维护的桥户人家后来定居在此,形成了村落,桥户营因此而得名。 *解放前桥户营村的药王庙在京西名气不小。因为是本地独有,过去在四月二十八药王爷生日当天,外十三地区的村民就赶来祭拜,桥户营与上岸村两地的会头还会联合举行走会仪式,场面空前热闹。现在的老年活动站正是以前药王庙的所在地,不过除了几棵古树,再没太多遗迹。 |
秋坡村 |
秋坡(原名:求坡)
秋坡村地处门头沟区最西侧,西邻潭柘寺镇,南与丰台区相邻,坐落在苛萝坨南面,东面是石佛村。秋坡村辖区面积1623.9亩,耕地面积328.4亩。931路公交车从秋坡村东、西两边经过。该村共有141户,人口总数为287人。 秋坡村与名胜古迹戒台寺相邻,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 联系电话 69805540 秋坡位于永定镇最西南端,村落在马鞍山东侧半山坡上,成散列状。地处低山半坡,海拔680米。据传,昔时有乞讨者来戒台寺打工,祈求一块山坡地安身,该地原名“求坡”,后演变成“秋坡”,沿用至今。 |
艾洼村 |
艾洼
艾洼村是处于永定镇中心区域,旧村原址位于永定镇最西部定都峰下,1987年从原址迁至上岸环岛北100米处。可乘981至上岸环岛向北步行100米,或是乘坐981、977、931、960至冯村,向东步行500米即可到达。现村域面积约105亩,耕地面积33.5亩,山场3000多亩。全村共有村民180户,人口544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 60803309。 艾洼村原址处于永定镇区最西部的山洼中,早年有艾姓定居,故名艾洼村。因原村址十年九旱,1987年迁入上岸西北部,仍沿用原村名。老村有古槐1株,属市一级保护古树。有门潭公路、龙石公路在此经过。 |
上岸村 |
上岸(曾用名:安祖寨、西安祖村、上岸街、上安、上岑)
上岸村现是永定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永定镇政府的前身,1992年上岸村被区政府征走600亩耕地用于石龙工业区的建设,同年上岸村也从农耕业转向采砂业、轻工业、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多方向发展。历史上上岸原是永定河的一个渡口,过往渡河的香客僧侣离船上岸却不知道该地名,便称呼该地区为“上岸”,上岸村因此而得名。上岸村中有条古街名曰“上岸街”是通往潭柘寺戒台寺的古道,村中的老庙将古街分为东街和西街,随着上岸的发展又出现南街、北后街(长安街)、鬼街、新街等街区。村中的老庙有两棵苍天大树足以见证该村的悠久历史(辽宋时期),据传庙里两棵大树为一雌一雄的银杏树-即夫妻树与潭柘寺帝王树齐名。 *上岸村可考证的历史: 1)民国周肇祥《琉璃厂杂记》述今永定镇万佛堂有明成化九年(1473)《敕赐万佛禅寺开山讷庵辨公营建记》碑。碑文记金大定(公元 1161--1189)年间,居民改万佛堂为“上岸村石大店”。 碑文若有史据,则“上岸村”之名应早在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即出现,并且是迄今门头沟所见惟一一个金代村名。 2)安祖寨,是目前已知在文献0现最早的门头沟区古村之名。此村的起源不晚于唐代,应与安氏家族有关(上岸村、上安村是安氏大家族的古村落)。此后,该村一分为二,名东、西安祖村(上岸村、上安村雏形)。西安祖在今门头沟区永定镇境内,见明代《宛署杂记》(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年)所记:“茂国公墓,在县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龙冈下。”(现上岸村离卧龙岗2.5公里,大部分研究员都认同安祖寨就是现在的上岸村) 上岸村,村内现存辽宋时期一雌一雄银杏树(夫妻树),与潭柘寺帝王树齐名,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为国家一级古树。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981路公交车直达。 联系电话 69803263。 |
卫星队村 |
卫星队
卫星队村东边紧邻西苑路,西边挨着上岸村,北边电厂路,南面紧邻增胜庄。地域总面积530亩,耕地面积260亩。全村总户数304户,总人数561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卫星队位于永定镇的东部,西苑路的西侧,与首钢隔河相望,村域面积469亩,总人口500余人。卫星队的老百姓原是潭柘寺镇草甸水村移民户,60年代搬至永定镇东部,当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老百姓便把“卫星队”当作村名;另一种说法是1958年开始的“-”时期,浮夸风盛行,各地上报粮食产量都“放卫星” ,卫星队也因此而得名。 |
贵石村 |
贵石
贵石村东临潭柘寺平原地界,南至潭柘寺南辛房地界,西毗西苑路,北起四道桥,面积0.285平方公里,总人口620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公交941路途经该村。 联系电话 60804535、69808665。 贵石是70年代从潭柘寺后山搬下来的,以前村子山上有个石头很想乌龟,所以叫龟石,又因为以前山上出叶腊石,很贵的石头,又叫贵石。 |
东辛称村 |
东辛称、西辛称(曾用名:新城)
东辛称村地处北永定镇东部,距永定镇政府2公里,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544人。公交941路途经该村。2010年因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 69802634、60803941。 东、西辛称因永定河决堤而形成的村子。他们最早合二为一名为“新城”,成村于明代以前。明嘉靖年间永定河泛滥,发洪水将新城拦腰冲断,形成一条新河(即永定河西河道)。残存的新城两端后来各自形成新的村落,于是就有了东辛秤、西辛秤两村,老百姓把 “新城”说成了“辛称”,慢慢叫顺了嘴。 |
卧龙岗村 |
卧龙岗(曾用名:卧龙冈)
《宛署杂记》中详细写道卧龙冈,山石俱青,惟此冈石独坚白。山脊蜿蜒二十余丈,状如卧龙。故名卧龙冈。后改称“卧龙岗”。据当地的老人说有一只龙俯卧在群山中,它的龙尾在戒台寺,卧龙岗则是这只卧龙的龙头,龙头在永定河旁饮水同时也看护永定河的水患。同时《宛署杂记》记载“茂国公墓,在县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龙冈下(卧龙岗)。” *1964年4月,门头沟区东胡林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东胡林人”遗址,从而填补了自北京猿人、山顶洞人以来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上一段空白。近年来,地处永定河畔的门头沟卧龙岗、丰台的鹰山、石景山区高井电厂附近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址。 卧龙岗村地处永定镇东南边缘,东隔永定河为石景山区,南面隔山是丰台区,地域面积1.4平方公里,是门头沟区的东南“门户”。村北距门头沟区政府6.8公里,西距永定镇政府3.5公里,108国道和莲石路从村中间地段经过,并且临近六环路,在“稻地”南北交通枢纽的西宛路最南端,可以乘坐890路或者941路汽车到达。全村共有343户、644人。村内主导产业为工业,主要有万利宝金属加工厂、北京聚星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鑫聚星复合材料厂等。村内设有健身广场、医务室、活动室、图书室等,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 联系方式:60804669。 |
坝房子村 |
坝房子
坝房子村位于永定镇东北部,村域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共478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公交931支2途径该村。 联系电话 61862472。 现在的坝房子是由移民户组成;另外还有部分老革命转业军人安置在坝房子。坝房子管辖范围还包括下狼窝。 |
侯庄子村 |
侯庄子村位于永定河西岸,与石景山区隔河相望。全村共有424户,683人,村域面积1300亩。村域范围及周边有西六环、西苑路、规划一路等路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实现了从砂石开采到餐饮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转型,如位于该村的北京瑞丰农庄是一个集采摘、休闲、垂钓、娱乐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占地100亩,园内种植有樱桃、柿子、梨、蟠桃、葡萄等水果。另外还有信翔生态园等企业。2007年因西六环建设需要,进行了整村拆迁,目前新村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全村建设二层小楼,集中供水、供暖、供电,家家宽带入户,实行社区化管理。同时,建有村图书馆、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站、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组建秧歌队、腰鼓队、业余文艺队,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立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医务室免费为村民看病、拿药,村委会为全体村民免费办理了国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联系电话 61863752 |
西辛称村 |
|
白庄子村 |
白庄子村位于永定镇东部,地处石景山、丰台、门头沟三区交界处,位于卧龙岗村以北2000米处,与东辛秤等村相邻。公交941路途经该村。2010年因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
四道桥村 |
四道桥
四道桥以前是京西有名的粮食产地,四道桥处永定河在稻地渠的龙身位置,村名也与灌渠有关。这一带是稻地中最开阔的地方,为扩大灌溉面积,稻地渠在村边向不同方向又分出3个支渠。加上原有的主渠道,共计4个灌渠,每个渠道上面架有一座小桥,“四道桥”由此得名。 四道桥村位于永定镇最东边,石景山脚下,西苑路两侧,总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5亩。该村是由三个自然村组建合成的,分别为大有庄、增胜庄和四道桥,总人口538户、1081人。2010年因地铁S1线和长安街西延工程建设需要,已经进行整村拆迁。 联系电话 69802995。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