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京 >> 江宁区 >> 江宁街道 >> 司家社区

司家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司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司家社区简介

  司家社区居委会概况
   司家社区位于江宁街道西面,南与滨江开发区接壤、北面是江宁通江河、西面紧靠长江、新205国道横穿司家境内。因此本社区水陆交通便利,辖区内有21个自然村和一个住宅小区,社区内所有主干道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村庄院落纵横交错,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社区范围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投资环境十分优越,本社区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1103户,人口4027人,其中耕地面积为4537亩,山林面积190亩,水面面积1272亩,养殖面积260亩,辖区内有企业36家,近年来销售收入及税收节节攀升,2011年上缴税收812万元,工业发展形势大好。去年以来社区以“北圩农场”为契机,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建立了大棚蔬菜及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使社区农业发展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社区其他各项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因此被上级部门授予了“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社区”、“南京市卫生村”、“民主法治”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称号、“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文明村(社区)”称号、“创建平安村(社区)”先进单位称号、“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项建设先进集体”、“民生工程有功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115006 210000 -- 查看 司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司家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司家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牧龙社区

  牧龙社区简介    牧龙社区是2001年区划调整由原牧龙、陶村、共和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2005年11月村改社区。牧龙地处南京市江宁区的西南,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北有牧龙河自东向西融入长江,中有宁芜铁路、宁马高速、205国道三条陆路交通干线南北穿过,东枕绵绵青山,南有区级公路汤铜线环绕。堪称绿水青山,水陆通衢,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方沃土。   社区辖39个自然村,23个小组,1786户,人口6426,其中劳动力4172人,0党员218名,0预备党员1名,占地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44亩。2003年4月,社区整体划入江宁滨江开发区,目前已有19个村组被征用拆迁。    近几年来,随着滨江开发战略的强势推进,社区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由合并前的负债村,发展成现在年实现可支配性收入300多万元的富裕村。社区原有各种规模企业,在滨江征地拆迁、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关停并转,优化组合成各种企业7家。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形成以棉花和苗圃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特色。汤铜路、205国道的改造和社区内部水泥路的“村村通”和提档升级及农村绿化环境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为社区发展沿路服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随着经济基础的增强,社区社会-业稳步推进。社区每年用于“五保户”、低保户、生活困难户等求助资金高达30多万元。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社区每年合作医疗补贴资金达14万元,农村老年居民养老补助财政配比资金达12万多元,2000余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五保老人基本上实现了集中供养。社区2007年投入2万多元作为补贴,新增有线电视入户数100多户,到2007年年底社区有线电视入户总户数850多户,入户率将达到90%,扩建群众文体活动室、新建一标准化篮球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实现了水泥路通到每个村组,还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初步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由于江宁西部开发的起步较晚,牧龙社区处于江宁的西部,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资源上的优势和政策上的优势。   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提升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将利用社区原来的采石场,修复性开采形成的大约150多亩空地,街道划拔给我社区60多亩作为开发土地;再利用自己整合出来的土地,包括前后朱村、汤铜路沿线和王村水泥路边的空闲地块,作为社区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两块土地将作为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筑巢引凤”,有着发展税源经济的良好条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有效的进行中,我们力争引进企业3-5家,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确保第二产业的增长。    第三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我们社区将把培育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我们有发展第三产业的地理和资源上的优势:205国道在我社区有近两公里,汤铜路沿线近1公里。205国道沿线,面对的是正在建设发展中的滨江开发区,汤铜路沿线近两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我们确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文明生态绿色的新社区在不远的将来,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西宁社区

  西宁社区地处江宁街道西南,与安徽马鞍山市接壤,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属丘陵山区。是由原陆郎镇南门、西宁两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社区现有26个自然村,845户居民,人口2780人,耕地面积4400亩,人均耕地1.5亩/人,山林面积3800亩。社区建有党总支,委员8人,共有党员117名。为加强社区建设,在多方支持下,建立了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厅、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彩色电视机、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    社区党总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把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动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排忧解难,积极为居民办好事、实事,把“以人为本、共建和谐”贯穿社区工作的始终。社区先后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通和村庄亮化。近年来,社区的党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都同步发展,取得较好成果。   

朱门社区

  朱门社区简介    从2010年以来,朱门社区立足独具魅力的农业生态资源优势,紧紧抢抓旅游大道建设机遇,在审慎分析发展形势,不断彰显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效设施农业 都市生态农业 特色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南京朱门农业生态旅游村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现在朱门社区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和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现在朱门打造农业生态旅游村的总体规划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引进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农业生态旅游村建设宽架已初具雏形。   一 社区基本情况    朱门社区位于南京城西南方三十多公里处,江宁街道东南,东与陶吴、甘泉湖、石塘竹海等接壤,南毗邻安徽省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汤铜公路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由25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3210人,其中党员100人,设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人均收入为14000元,耕地3826亩,山林5050亩,属典型的丘陵地区。目前社区一产增加值为1295万元,二产增加值为190万元,三产增加值为1650万元。辖区内有个体工商户45户,各类企业32个,各类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元,社区可支配收入500万元。社区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毛竹,杉木,更有驰名的无公害绿茶—竹园山名茶。区域内有两座百万方库容的人造水库,一为战备水库,滨江接待中心就位于风景秀丽的水库边,二为和平水库,库内环境优美、水质优良。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形成了一千亩茶园、二千亩生态设施农业和三千亩竹园基地。   二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一)发展思路    正在开发的南京朱门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主要以发展生态农业带动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以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为宗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为提高朱门社区土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为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该项目将实现真正与村民互动合作,村民通过创设农作项目,重新集中闲置农田,利用废旧农具,共同参与园区总建设,共赢致富。   (二)建设项目   项目一:农耕体验、养殖观光   旧农具焕新光   营造田园村居、乡土风情、躬耕稼穑的度假氛围,构建城市短程度假市场的“第二居所”、“天上的村落”。蓑衣、铁犁、老牛、草绳机、农家水车等等,不再是农民手中传统而单纯的农耕用具,创新设计后的“农具体验项目”,将成为乡村游的亮点。   瓜果采摘创新收   村民将自家的果园开放,形成丰富的四季采摘项目,如:春天的茶叶,夏天的西瓜,秋天的甘蔗等等。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接待和经营,不同农家体现不同的采摘特色,主题展示当地民风民俗、传统耕作文化等。对接待农户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制定主题民俗的接待标准,完善采摘设施和服务。   水生拾趣   水田里养殖泥鳅和田螺等水生产品,将传统水生养殖区变成拾趣休闲园,让游客参与到水生的采拾乐趣中来。盛夏时光,荷田里备好的小船载着游客采莲挖藕,划划船、尝尝鲜,无比惬意。   项目二:设施农业观光园   亲力亲为、体验种植乐趣   新建千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等为主营项目,可供游人参与种植、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园区内的农产品。   生态餐厅   远离都市的喧嚣,餐厅内被绿色的植物或鲜花装饰,环境幽静,为就餐者提供绿色、优美、舒适、悠闲、宜人的就餐环境,安全、可口的生态(有机)食品,使用餐者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项目三:生态旅游、独具特色   避暑疗养基地   依托优良的养生和避暑资源,打造一流的生态养生度假基地,突出山水养生与自然疗养,设置中医按摩科、功能训练室、药膳水疗药浴等。改建或新增培训中心等设施,设立老年疗养公寓和白领疗养会馆等。   野钓场   利用朱门村独特的水库生态资源,引入户外野钓时尚,配套野钓的基础设施,设置钓鱼工具服务中心,让休闲度假游客在原生态环境中享受野趣盎然的丰收喜悦。   乡村度假区   在翠绿竹海、依山伴水的环境之中,打造生态、闲适、“乐活”的乡村休闲度假世界,欧式的乡村房屋点缀其间,从半山腰望去,仿佛来到了普罗旺斯。   宿营地   自驾车旅游是城郊旅游的重要方式,在青山绿水间建设自驾车露营地,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同时建立团队拓展营、山野运动特训基地等,为山顶运动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并建设大量原生态木质休闲别墅,为每位游客与大自然共眠提供机会。   “十里游廊”森林浴场   森林浴是一种科学的健身和养生方式,依托辖区内丰富的山林资源、免费的氧吧和富集的负氧离子,开设森林浴场,包括步行浴、坐浴、水浴、运动浴等,配套休息条椅、避雨亭、迷你小帐篷、快乐秋千和休闲吊铺等设施。   项目四:农家乐,乐万家   农家小吃街   烤地瓜、烤玉米、土鸡土鸭煲、特色野味、农家白果、手工豆腐等,各色各样的风味小吃,构成农家餐馆一条街。自家经营,让游客在农户家中享受农家的环境、农家的美味。   土特产购物街   在景区入口或出口处建立一条商业街,以销售本地土特产为主。让农户们将自产的土鸡、自制的咸蛋皮蛋、各种农产品等土特产搬上集市,自家的土特产自家卖,省去了收购环节,价廉物美,形成一条实惠的土特产购物街。   三 社区旅游村建设情况    社区2010年制定的“江宁区朱门社区生态旅游村总体规划图”,规划未来3年朱门社区旅游发展,为了配合社区打造生态旅游村,社区在水泥路铺设、村庄整治、路灯安装、集镇整治等民心工程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在社区内实施的江苏省水土保持项目将于今年5月底完工,此项目的进行对朱门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社区已经通过土地流转把大部分土地拿到手,迎合街道打造万亩良田工程已初具规模。社区依靠山水资源,正在建设的人防林旅游区由区人防办出资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土建及基础设施工程,并种植各类树木400余亩,人防林综合楼已完成规划设计,年底将竣工,其中人防林护林房已建成。社区高效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已有500亩的规模,设施大棚通过日光温室育苗基地建设,将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农田林网绿化,营造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旅游发展打造新景点和旅游项目。社区去年已成功引进3A级香草旅游项目,共占地800亩,供游人游览,生产香精等。规划中的门口标志——牌坊,即将完成,水车已在建。社区今年申报的南京竹园山森林公园,风景优美的战备水库,滨江接待中心就位于此,也有社区境内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汤子洼,周边环境幽静、祥和,素有“南京小九寨沟”之称。    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农田资源,打造高档花卉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餐饮服务区、果林示范区、悠然烧烤区、休闲垂钓区、朱门竹海旅游区等一系列规模化产区。另外社区将重点打造巴山生态旅游区,利用巴山旁的和平水库,建设水上游艇、清水码头、垂钓码头等休闲观光处,巴山上的果树采摘、餐饮中心、育乐田园认养、CS仿真对抗运动游戏场等众多吸引游客的场所。    社区规划在两年内将完成所有的基础项目建设,我们相信两年以后,一个自然与人文环境巧妙结合,让人感受自然健康,纵情青山绿水,远离都市喧嚣,呼吸天然氧吧,尽享自然之美、农家风情、欧式小镇风格的农业环保生态旅游经典之作将在这里诞生。   

星辉社区

  星辉社区简介       星辉社区地处苏皖交界处,东靠205国道和宁芜铁路,南接钢城马鞍山市慈湖工业经济开发区,西靠黄金水道长江边,北接古镇铜井镇。属丘陵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现社区占地面积8.20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人,土地面积15442亩,耕地面积8231亩,总户数2210户,总人口6210人。    社区工业发展以纸业、物流为主。以海宏港口码头和星辉建材工业园为龙头,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农业发展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高效经济作物和特种养殖为主进行开发;在民间特色工艺上,发展和扶持手工挂面传统工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天然社区

  天然社区简介    江宁区江宁街道天然社区,位于205国道40公里处,占地8平方公里,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紧密相连,环境复杂,外来人口较多。辖区内共有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拥有住户680户,常住人口25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1415亩,年人均收入12230元,辖区内现有企业4家(宁马砼制品搅拌站、南京毅盛机械制造厂、中杭电力有限公司、洪幕山生态墓园),村级可支配收入45万元。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分别是农业支部、老年支部、工业支部、宁马砼制品支部。共有党员66人,其中男59人、女7人,社区内配有医疗服务诊所、幼儿园、警务室各一所。   

司家社区

  司家社区居委会概况    司家社区位于江宁街道西面,南与滨江开发区接壤、北面是江宁通江河、西面紧靠长江、新205国道横穿司家境内。因此本社区水陆交通便利,辖区内有21个自然村和一个住宅小区,社区内所有主干道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村庄院落纵横交错,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社区范围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投资环境十分优越,本社区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1103户,人口4027人,其中耕地面积为4537亩,山林面积190亩,水面面积1272亩,养殖面积260亩,辖区内有企业36家,近年来销售收入及税收节节攀升,2011年上缴税收812万元,工业发展形势大好。去年以来社区以“北圩农场”为契机,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建立了大棚蔬菜及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使社区农业发展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社区其他各项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因此被上级部门授予了“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社区”、“南京市卫生村”、“民主法治”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称号、“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文明村(社区)”称号、“创建平安村(社区)”先进单位称号、“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项建设先进集体”、“民生工程有功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盛江社区

  盛江社区介绍    盛江社区是2010年由盛江和渔业社区合并新组建社区。社区位于江宁区西部,南临省级滨江开发区,西临长江,东面、北面分别与上湖、江宁、清修、司家社区接壤,宁芜铁路、205国道穿境而过。经过三轮村、社区整合后,土地面积18.5平方公里,辖4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500余人。多年来,盛江社区全力支持滨江开发区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三个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并积极改善民生。社区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改善,经过长期投入治理及完善,社区面貌一新,村庄环境优美整洁,民风朴实文明。至此,社区已荣获江宁区法治社区、南京市绿色社区、江宁区科普文明社区、江宁区和谐社区等文明称号。社区辖内有农民复建小区三处,其中包括南京市二星级园林式农民复建小区一处;另外还有一全国重点文物—--方旗庙石刻,现已建为公园,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场所。   

上湖社区

  上湖社区简介    江宁街道上湖社区座落于江宁街道东部,区内以丘陵,圩区为主,辖有27个村民小组,现居民总户数1086户,人口3940人。其中常住户1027户,常住人口3735。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来,在新一届社区支部和村委会的努力下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着力提升村经济实力,以上湖、窑山两个村工业开发集中区为龙头,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一批低耗环保的工业企业,为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推进民生公益事业提供可靠保障。   

江宁社区

  江宁社区简介    江宁社区位于江宁街道东侧与雨花台区相接壤,社区成立于2006年8月,由原江宁社区、梅府社区、瑜桥社区三个社区整合后的新社区。社区位居集镇、人口密集、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有常住人口9000多人,面积7.5平方公里,有4000多亩土地,205国道、宁马公路、宁芜铁路贯通社区。辖区内有26个自然村,设有三个党支部,党员217名。   一、社区经济情况    社区现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社区年固定收入150万元,收入来源以厂房出租、土地出租、墓园收入为主,社区有大小企业40多家,社区实现年税收1000多万元,占全街道总税收的8%。   二、民生工作    社区牢牢树立以民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积极努力带领居民创业致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解决居民切身利益问题,增加居民幸福生活指数。近年来社区积极推进老城改造出新工程、水泥路户户通工程、道路灰色化,亮化工程,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社区更加关注社会-,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办理医疗保险,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军烈属等让他们都能分享社区发展的成果。   三、维稳工作    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是社区发展的坚强后盾,社区始终把维稳工作当做压倒一切的工作。重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排查矛盾隐患,积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引导居民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   四、党建工作    近年来社区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加强。通过细致摸底,精心筹备,于2011年11月初正式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实行党员的双重教育管理,无职党员定岗设职。同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表率作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荣辱观意识。社区推行对党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积分制考核”工作模式,来激励党员,考评党员。严格入党程序,积极培养品德兼优的优秀人员加入组织。   获奖情况: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科学发展观先进集体”、“四项建设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考核名列前茅。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江宁社区将进一步凝聚广大居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社区建成环境优雅整洁、服务功能规范完整、干部队伍素质一流、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高标准现代化社区,为创建省市先进社区而努力!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概况    江宁街道南山湖社区位于江宁区西部,东与陆郎镇交界,南与洪幕行政村交界,西与马鞍山市毗邻,北与滨江开发区相邻。本社区是于2006年8月由原北庄、石山、魏家、双虎四个行政村区划而成,依据座落于社区内的国家3A级南山风景区而得名。社区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种土地面积为5400亩,山林面积7000亩,水面1800亩。社区分为四大片区,共33个自然居民小组,总人口5200人,其中常住人口4670人,流动人口530人。    南山湖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区内交通网络密布,205国道、宁马高速、宁芜铁路南北相穿而过,东西有汤铜公路直达禄口国际机场约45公里,社区距离南京主城区和江宁主城区分别只有40公里和35公里的车程,距离滨江只有4公里,社区的区位优势极为明显。现社区内初步开发了“南山湖农林休闲观光度假区”并已被国家评定为AAA级森林公园。已建成的工业园区近1000亩,40多家企业已落户园区,随着滨江的开发和南京火车站南站的建设,区内的仓储物流业的优势已经凸显。经过多年的投入积累,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已基本完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第三产业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社区人传承了“学习永不松懈、思想永不落后、发展永不止进”的南山文化,在党总支、居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理论以及“-”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社区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   

庙庄社区

  庙庄社区简介    庙庄社区位于江宁街道办事处西南6公里处,西邻滨江开发区,江宁开发区与滨江开发区连接快速通道沿庙庄社区穿境而过,与宁马高速、205国道、汤铜公路相连,距禄口国际机场28公里,距新生圩港口58公里,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是人文居住、企业投资的好地方。    庙庄社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23个自然村,常住户691户,现有人口2550人,常住人口2380人,一个党总支部,5名支委,下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86人,社区办公面积80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15人,其中两委成员8人。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两委战斗力较强。社区有林地800亩,耕地3640亩,果园100亩,茶园200亩,大小水库3个,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38万元,可支配收入265万元。    通过一年来的建设,我社区各主要道路自然村内路全部进行硬化,村级道路两旁全面的进行了绿化,对全社区23个自然村的自来水管网全部进行了改造,有线电视及固定电话、移动信号全部覆盖,互联网已深入村民家中,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齐全,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社区呈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陆郎社区

  陆郎社区简介    陆郎社区地处江宁街道西南部,文化底蕴深厚、三产经济较发达,境内属丘陵高地、半山半水,自2006年8月与神山社区合并后,总人口6100余人,1800户。社区下辖21个居民小组和1个集镇小区,社区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达2864亩,人均0.88亩,水面1100亩,山林地4435亩,生态农业园2家。   陆郎社区交通便利。西距宁马高速公路及宁芜铁路5公里,东距禄口国际机场13公里。辖内汤铜公路穿境而过,北接205国道,南抵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截止2011年底,社区全面完成村村通主干道路的全面水泥路面硬化改造;同时也完成社区入村道路的绿化建设;完成蒲塘巷、六顺园路、西山小区等道路亮化建设。    陆郎社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横向联合联营,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全社区现有社区村级企业十余家,主要产品有服装、农业生态休闲、家具生产等。其中以生态农业企业“雁南飞休闲观光生态园”和“六顺生态观光园”为龙头,带动发展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园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度假之路,形成田园风光去,活水公园,景观绿化,垂钓池,生态养殖、茶楼、餐饮区、商务活动区。生态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观光,采摘、划船、垂钓、举办会议,使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求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的乐趣,生态园年接待能力达3万余人。    陆郎社区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连片的杉木、大块的竹林依山傍水。四座波光粼粼的湖库如颗颗明珠镶嵌在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成一幅天蓝、水绿、水清、地净的画卷。在众多湖库中禅居湖水库是一颗璀灿的明珠。该湖区二面临山,湖水面常年保持在130多亩,蓄水量达40万方,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600多亩山林浓荫蔽日。   翠竹挺拔、绿叶迎风,各类果树花木品种繁多,红绿相映,独特的山水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犹如人间仙境,是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垂钓野炊等旅游开发的绝佳境地。    陆郎社区物产丰富,山乡人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桑果茶,全社区现有茶园200余亩,杉木1000余亩,自然资源开始转化为巨大的财富。年产近1万斤的“龙毫”、“碧螺春”等高挡绿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中珍品。   旅游业是社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下一步在稳定雁南飞休闲农庄和六顺生态园发展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两家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招商引资,继续引进新的旅游项目和投资,打造陆郎社区全新的旅游板块,形成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热点,让陆郎的农业旅游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品牌。   

荷花社区

河西社区

  河西社区简介    河西社区位于江宁区西南部苏皖边陲交界线,社区境内西南二面旨丘陵高地,东部有陆郎河,南部与西宁相交界,西部与滨江开发区相连,北部与清修村交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省道337汤铜公路沿村而过。社区前身是由原桥西和河西两村合并而成,合并后占地面积8.1平方公里,下设17个居民小组,现有750户、2320人,劳动力1250人,其中:本地1020人,外地劳动力230人、,耕地面积4500亩山林面积1725亩、水面面积920亩,养殖面积640亩,人均收入己达到12000万元。    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社区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把握机遇,努力拼搏,2007年至今,社区筹款54多万元建起了一座方便百姓的文化活动中心,84万多综合整治了后城新农村建设,建造了两个蓝球场和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市民休闲广场,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村民身体素质。    2009年,在江宁街道党工委倡导社区共创文明,提升方便百姓生活为契机,又投入10万元对全社区17个居民小组安装了路灯,亮化了周围环境。此外2009年,社区努力争取,又投资了45多万元为社区创建了一座文明示范村,让我社区村民过上了绿色舒适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着力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公益事业稳步推进。社区针对低保、困难家庭户给予一定的生活照顾,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积极为群众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初步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叶村社区

  叶村社区简介    叶村社区于2001年由原铜井集镇居委会和叶村村委会合并而成,位于江宁街道西南边铜井集镇,是原铜井镇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下辖12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为3374人,流动人口1600多人,辖区的总人口约5000人,育龄妇女1200多人,户籍内已婚育龄妇女700人,我社区与南山湖社区、星辉社区、新铜社区接壤,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多亩。    近年来,社区两委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充分利用位于铜井集镇,靠近滨江开发区,在南京和马鞍山两座大中城市之间,有宁马铁路和宁马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服装代加工企业和建筑业等,使得社区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我社区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惠及社区广大百姓。社区先后实施自来水村村通改建工程,让百姓吃上了放心水,修建多处社区休闲广场,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乐,实施叶村河护坡工程和绿化亮化工程厕改工程以及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管理工程等,使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社区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建设,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接轨。    叶村社区今后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大庙社区

  大庙社区简介    大庙社区现有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与安徽省马鞍山市霍里街道有5千多米长的交界线,汤铜路、江横路、陆濮路穿境而过。社区山水资源较为丰富,总面积达7400亩,其中山林4500亩,竹林2000亩,水面900亩。境内大水库7座,其中街道管水库一座。现有耕地面积3600亩,其中水田2900亩,旱地700亩。社区有限电视安装和自来水覆盖率100%,新农保参保人数955人,参加社保人员336人。社区辖设22个村民小组,常住户802户,总人口2495人, 60周岁以上550人,劳动力1453人,就业状况大致分为:外出打工187人,本地打工991人,在家务农220人,待业55人。    2011年社区可支配收入489万元,经营性收入48万元,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657元,三业总产4423万元。   辖区内现有注册企业六家:1、江宁区安山轮窑厂;2、南京侨裕铸造材料有限公司;3、南京神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4、江宁区春伟机械厂;5、滨江鹿业有限公司6、江宁区旗杆铸造厂。2011年六家企业共完成税收91.2万元。   

新铜社区

  新铜社区简介    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于2008年6月3日,由原铜井社区和新民社区整合后的合并社区。现有两村干部及工作人员42人,党员242人,设7个党支部,已实行了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积分制考核,服务团队全覆盖。辖区占地总面积为9.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100户,常住人口7400人,外来人口7000多人,集中居住在新铜花苑和龙吟园两个小区198幢楼内,社区管理目前划分为16个片区。    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32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科普室 、世代服务室、乒乓球室、老年居家养老室、市民广场等娱乐健身场所,建立了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等便民窗口,引进了苏果超市、万佳幼儿园、新建了新铜商业街为农民创业基地。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和群艺团积极分子不懈努力,积极投身创建平安社区、绿色社区和科普社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确保一方平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社区文联先后成立了合唱队、腰鼓队、舞蹈队等业余文体队伍。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精神饱满,团结拼搏,锐意进取,踊跃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积极创建社区扁平化管理新模式,努力将新铜社区打造成为“自治型、管理型、服务型、文明型、安居型”新社区。  

牌坊社区

  牌坊社区简介    江宁街道牌坊社区村民委员会位于江宁街道的东南部,辖区自然村20个;人口2080人;农户650户;土地面积8.2平方公里;我社区为典型的丘陵山区,山水资源丰富,山林约5000亩,竹园约1500亩,茶园1500亩,战备水库、牌坊水库当立其中,辖区内景色秀美,成为我村独有的自然风光。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夯实群众、物质基础    让广大村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我村牢固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村情的认识,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编制牌坊村的规划。为此,聘请请南京市江宁区规划院为我村编制了村庄规划,将划分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经济发展区等区域,并按照“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的“五化”要求,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我村居民点住宅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高度、统一立面、统一颜色”和“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住宅规划要求,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建设,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批每户宅基地面积,使村民在建房过程中能够按相关要求和规定有序地进行施工建设。我村交通便利、汤铜公路边境而过,我村抓住村级公路灰色化工程的机遇,村投入资金实现了80%村通灰色化道路的目标,同时我们结合村庄综合整治,地蚝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这些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内容,是关心群众生活、保护农民健康、维护群众利益实实在在的举措,增进了群众的信誉度。社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工作。我们坚持把建设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牢固树立抓招商、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加大招资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服装厂、针织厂、印刷厂、机械设备厂等为社区解决了近200人就业机会。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肌体,文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富民不仅包括物质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的富足。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村坚持把创建示范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人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我村以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新村容村貌村风的整治工作。通过建设文化室、老年学校、阅报栏等,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向现代村民转变。   二、 加强组织领导,使各项创建措施落到实处    我社区党总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并入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村领导亲自抓,分管村干部具体抓,经常性地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地与大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制定了创建计划,使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并纳入村“两委”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对创建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村干部的政绩考核中。认真贯彻执行《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将创建工作计划进行公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我们也将村庄规划进行公示,并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进行讨论。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班子,并建立和完善了分工协作和统一管理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到建设中来,只有把农民的积极充分地调动起来,建设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把宣传工作贯穿与整个创建工作的始终,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争一创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我村的骨干党员分别挂点进行建设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监督和推动作用,充分利用“黄龙岘”茶叶品牌,带动地方特色健康发展,为村民实现新的经济增长,从而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洪幕村

  洪幕村:村委办公地址位于洪太路。  

新洲村

  新洲村:村委办公地址位于新洲路。  

花塘村

  花塘村概况    花塘村地处江宁街道东南角,东临谷里街道张西村,全村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辖26个自然村,1210户人家,人口3180人。农田面积5122亩。山地面积1万亩左右,其它塘坝面积3000多亩。西至汤铜路2.5公里,距滨江开发区4公里,距正方大道1公里,即将开工的西部旅游廊道穿村而过。   花塘村现有注册企业12家,涉及的行业:服装加工、机械配件加工、建筑材料、种植养殖等。农副工三业总产值90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00元。    该村党总支部多次被江宁区委、区政府、江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授于“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党支部、双文明单位、“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科学发展优胜奖、四项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村优势:有一支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团结向上的坚强党组织,有原生态山水资源,有丰厚的红楼文化底蕴。    1 花塘村党总支,辖4个支部,有党员108名,其中正式党员98名,预备党员1名。该村党支部由7人组成:书记1人,副书记3人,有大专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2人,高中学历的2人,平均年龄39岁。    2 山水资源   该村生态原生态保护较好,山水资源极为丰富,朝阳庵地区有山林面积5000亩。朝阳庵原是一处庵堂,曾经香火旺盛,庵前有一桂花树有900多年历史,周围有30多棵直径在50公分以上的槐树。有两条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进入江宁河到长江,有两个水库,朝阳水库200多亩,高山水库350多亩。    3 文化底蕴   名著《红楼梦》与花塘村戚戚相关,南京大学中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国藩教授,在2005年5月著书《红楼梦和花塘村之迷》一书,由香港东亚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地写了《红楼梦》与花塘村渊源。另外,湖北鄂州大学文法系副教授新闻教研室主任童力群先生。从1982年至今不断发表论文,认为《红楼梦》的完成是利用花塘村的地形地貌写出来的。以花塘村为中心的周边地区87个地名与《红楼梦》所写地名相吻合,童力群先生在2006年5月著书《大观园与花塘》,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清修村

  清修村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中心区域,属半山半圩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全村土地资源和山水资源丰富,总面积1.1万亩。近年来,清修村坚持发展为先、富民为本、惠民为重,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实现了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观,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使老典型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江宁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06年,清修村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38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   村有产业支撑,户有致富途径   清修村充分发挥紧邻南京的优势,主攻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夯实经济基础。目前全村已有电子电器、食品生产、服装加工、玩具制造、保温材料等14家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粗具规模。2006年完成工业有效投入998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销售收入1.51亿元,其中台商独资企业育桦电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亿元,吸引100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清修村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开展农田标准化建设,建设硬质沟渠15.6公里,配套完善路、桥及排灌站等设施,实现农田林网化。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现有1200亩苗木基地、1900亩经济作物、500亩精养水面,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2006年,又高标准建设了300亩的蔬菜大棚,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创造了条件。在致富农民上,利用当地企业较多的有利条件,鼓励村民发展餐饮、商贸、运输等三产服务业,为企业做好配套,2006年实现三产总产值1500万元。目前,全村做生意当小老板的有100多户,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还有228户家庭拥有运输车辆。2006年村里又新建了占地80亩的木材大市场、8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40多间门面房,进一步为当地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现在,有2000多名村民在清修村创业就业.为清修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清修村不断加大投入,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发展环境。全村五保户全部得到供养,困难户全面得到扶持,残疾人基本得到保障,农民新型医疗参保率达100%。为了让农民生活在优美的环境里,对全村环境进行了整治,清理当家塘3面,完成土方3万多方,建成一个垃圾中转站、45个垃圾箱,对垃圾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收集,每天有专门的人员清扫主干道,保持道路的清洁。新建3座无害化公厕,全村改厕率达到100%。目前,全村26个自然村都建成了水泥路,道路两侧全部进行了绿化,新增路灯65盏,中心地段杆线实现全部下地。2006年5月,村里又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清修水厂与滨江水厂联网工程,铺设了5.5公里长的自来水管网,让每位村民喝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安全饮水率达100%。   目前,清修村80%的农户居住楼房,29户家庭拥有私人轿车。村内有一所小学和一所设施完备的中心幼儿园;全村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户户有。清修村还建有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村民休闲公园和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2006年村里又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全民健身点、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站、计划生育服务站、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信访室、科普中心室等,各种活动器材一应俱全,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还改扩建村卫生服务站,使卫生服务站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并添置相应卫生设备一批,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后期治疗可回村”,进一步方便了村民就医,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随着城乡一体进程的推进,清修人将凭借滨江开发的良好势头,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清修村建设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协调发展、保障机制基本接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数据   村庄位置:江宁街道中心区域   村庄面积:1.1万亩   村庄户数:900余户   村庄人口:3610余人   三产总值:2.4亿元(2006年)   人均年收入:9321元(2006年)   上缴税收:2100万元(2006年)   文教设施:图书电子阅览室、教育培训室   医保条件:村卫生服务站面积达到800平方米   联系方式   村委:025—86105488   相关企业   育桦电子有限公司   周边景点   南山湖旅游度假区   南山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东2公里处,距南京市区中心40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目前,南山公司投资开发的项目有分时度假休闲别墅、南山马术俱乐部、划船、户外拓展训练、汽车越野、登山、采茶、垂钓、山地车越野、帐篷露营、烧烤等。南山湖度假村有别墅23幢,床位120张,新建的会所有豪华包间7个、餐位250个,会议厅、多功能厅可容纳300人开会,卡拉OK厅、棋牌室、台球、乒乓球等。  


司家社区特产大全




司家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