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杨社区由原红杨村和新塘村于2001年3月合并而成。社区位于横溪街道东1公里,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3203人,常住人口2961人,分9个片设32个居民小组。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在册党员100名。社区办公面积1650平米,工作人员13人。社区现有低保户66户,116人。五保户18人,其中集中供养9人、散居五保9人。持有残疾证人数96人,优抚对象7人。
社区主要以种植西甜瓜等经济作物为主,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是街道西瓜主产区之一。2012年社区实现可支配收入882.7万元,年均人收入14806元。
近年来,通过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科普示范社区”、“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社区”、“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社区”、“全国环境优美街道创建先进单位”、“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115009 | 210000 | 025 | 查看 新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山景社区 |
山景社区位于横溪街道中部偏西位置,丹云路穿村而过,距横溪街道8.5公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故名山景。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3408.2亩,旱地面积2612.8亩,林地面积1739.2亩,园地面积547.3亩,其他农业用地(含水面)1979.1亩,建设用地1270.6亩。辖区14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56户,人口2821人,其中困难户家庭152户,60岁以上老人 609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05人。村内基本无自主产业发展,村级经济较为薄弱。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茶叶、西瓜、水稻和外出打工。 近年山景村大力投入发展社会事业,免费为全村接上长江水,实现硬质化道路“户户通”;对泗泊塘、东岳庙、等丹云沿线村庄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全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在街道、政府的指导下,社区提出建设“园林、福利、和谐”新山景的口号,已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服务活动大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了计生文卫、就业社保、城乡低保协管员,实行“一站式”办公,解决问题,使村民办事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场地。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共设有计生、民政、劳动保障、控违、残联等服务窗口,有效满足了社区服务和管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村民提供全面服务,把村民就业、再就业资料存电脑管理,全程跟踪,使辖区村民就业率达99%。阅览室、禁毒、国防教育配套展览室、计划生育宣传室、离退休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系列办公,宣传教育,娱乐场地都已建成。社区现又开辟了一所800平方米的场地,各方筹措资金,已建成一所向社区全民开放的集娱乐、健身、文化生活功能大型村民休闲广场。如今社区内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是一个共享文明、和谐的社区。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社区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农业项目,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提高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美化和绿化周边环境,打造人居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目前社区村民人均收入达14902元;今年我社区在继续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社区围绕《创建和谐社区标准》各项指标,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全社区干群的齐心努力,使“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各项目标得以落实,目前全社区上下已形成争先创优,美化家园,争创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
勇跃社区 |
勇跃社区位于横溪街道南端,东与安徽省相邻,南邻丹阳社区,西邻山景社区,北邻宁光社区,宁丹公路穿村而过。村域面积5.1平方公里(村域总面积7660亩,其中山地235亩、村庄1410亩、水域890亩、耕地5125亩,其中水田4220亩、旱地905亩)。辖11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900余农户,总人口2769人。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0人。社区农业灌溉水系有船上坝和中心坝,现有茶园50亩,工业企业4家(勇跃铸造厂、南京业华铸造工艺有限公司、南京贝特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双兴包装箱厂)。企业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纳税1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 |
许高社区 |
许高社区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西南,与皖马鞍山接壤,辖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000余亩。社区下辖13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00户,农业人口3680人,水田3970余亩、岗坡地4000余亩、境内大、小水库7座,自然环境优美。茶叶是我社区的特色产业,茶园面积200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 许高社区与山景社区、勇跃社区、许呈社区、新杨社区、新杭社区、西阳社区、西泉社区、西岗社区、云台村、石塘社区、安民社区、宁光社区、红旗村、横溪社区、横山村、官长村、甘西社区、甘泉湖社区、丹阳社区、陶吴社区相邻。 |
许呈社区 |
许呈社区于2001年3月份有许村、呈村、赵村三村合并而成,合并时我村总负债200余万元,从而成为江宁区经济薄弱村。我村座落于横溪街道东南方向,距禄口国际机场约5公里。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10.4亩,园地569.2亩,林地面积3300亩,水面1179亩,农村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610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9392亩。辖17个自然村,39个村民小组,社区共1566户,4224人。属典型的丘陵山区。 近年来,社区二委在上级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明确思路,科学发展,着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逐步还清合并村时的债务。并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村”“南京市生态农业村”“南京市卫生村”“江宁区文明村”“江宁区科技示范村”“江宁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江宁区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近年来,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我村每年都为群众办实事。投资60余万元,建设一座办公楼;先后投资950余万元,建设了全村的水泥路;基本做到了村村通的现状,另外,标郎至许呈村部1.4公里道路3米拓宽至7米,并铺设了沥青路;村投资400多万元先后打造了二房和呈村的新农村建设;辖区内现有溧马、宁高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村投资50余万元,建设许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30万元,利用原呈村联小房屋建设许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一站式服务站,建有棋牌室、健身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和篮球场;投资640万元,进行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投资90万元,改造农户卫生厕所;投资20万元,帮助农户安装有线电视等。先后实现了“道路硬质化,吃水自供化,生活燃气化,通迅程控化,学生上学专车化”。农业生产实现六化,即:道路砂石化,沟渠硬质化,灌溉直流化,农田林网化,种植统一化,整体园林化。 许呈社区西瓜、茶叶、苗木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全社区1100户农户家家都种植西瓜,西瓜面积3500余亩,西瓜嫁接苗远近闻名,总产值达1200万元。西瓜品种有12个,优质礼品瓜、方形瓜、情侣瓜、祝福瓜等形成了许呈社区人文文化,是农业中一朵“奇葩”。 许呈社区无性良茶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美誉度,茶园面积400余亩,在茶叶生产上,做到按要求种植管理,按标准采摘,统一工艺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等,从而打出了品牌,确保了茶叶质量和茶农效益。近年来,借“绿色南京建设”契机,许呈社区发展各类苗木基地10多个,苗木面积2000多亩,解决就业达500人。还有梅花鹿养殖场,拥有梅花鹿100余头;横山县革0据地抗日旧址,现作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江宁区最大水库——赵村水库,又名蟠龙湖,蟠龙湖鱼头远近闻名。组成了一个农业的百花园。 |
新杨社区 |
新杨社区由原红杨村和新塘村于2001年3月合并而成。社区位于横溪街道东1公里,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3203人,常住人口2961人,分9个片设32个居民小组。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在册党员100名。社区办公面积1650平米,工作人员13人。社区现有低保户66户,116人。五保户18人,其中集中供养9人、散居五保9人。持有残疾证人数96人,优抚对象7人。 社区主要以种植西甜瓜等经济作物为主,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是街道西瓜主产区之一。2012年社区实现可支配收入882.7万元,年均人收入14806元。 近年来,通过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科普示范社区”、“市农村环境卫生示范社区”、“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社区”、“全国环境优美街道创建先进单位”、“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
新杭社区 |
新杭社区位于陶吴中心西侧,毗邻汤铜路。社区占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747亩,旱地面积1500亩,山林面积约4860亩,水塘面积约1800亩。社区有12个自然村,20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约2680人,总户数约910户。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3名。民政对象包括:低保户95户(共179人),重残29人,五保户 12人,优抚对象3人。 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公用房面积450平方米,服务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16人。有综合大会议室和健身中心,以及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江苏省计划生育统一平台等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一切以便民服务为宗旨。社区先后获得了省生态村、市和谐社区、市科普文明社区、市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称号。 |
西阳社区 |
西阳社区于2006年8月由西阳村和龙山村合并而成,地处横溪街道的北部,位于交通便捷的宁丹路两侧,东与禄口街道陶东村交界,西与江宁街道相连,南对甘泉湖社区,北面与谷里街道霞辉庙、元山诸村接壤。属于涉农社区,区域面积13.4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2万余亩,水面面积2020亩,耕地面积5840余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社区总户数1438户,常住户1346户,总人口4052人,常住人口3902人,辖区有13个自然村,32个居民小组。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52名。 社区两委会一班人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先后成立西阳社区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南京阳龙苗木花卉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区,同时引进南京上庄园、南京龙山生态园林等入驻社区。在工业企业上,目前社区内入驻企业有南京盖迪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南京昌盛耐磨合金有限公司、南京广予预制品厂、南京鼎盛特种门窗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在民生上,社区已完成村级水泥道路村村通,长江水入户率100%,有限电视入户率100%。2012年实现村里可支配收入94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800元。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社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南京市百强村”“市级文明卫生村”、市级科普文明村”、“市级和谐社区”、“市级农业旅游专业村”、“市级绿化新村”、“市级绿色社区”、“区级科技示范村”、“区文明村”、“区级平安社区”“创建全国优美街道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
西泉社区 |
西泉社区地处横溪街道北端,东邻将军大道,西与宁丹路接壤,北与银杏湖大道相连,总面积5.4平方公里。社区辖12个自然村,总户数1036户,总人口2905人,其中常住户763户,常住人口2610人。共有25个村民小组,现有8个村民小组已拆迁,并统一安置在希泉新寓小区内。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6名。 居委会有社工14人,办公用房面积2300平方米,为改善村庄条件、方便群众出行,近年来完成了全社区的水泥路 “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先后对全村进行改水改厕,2009年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100%,并通过了省级和市级的验收,创建了南京市卫生村、江苏省卫生村。我社区先后获得了省级卫生村、南京市民主法治社区、市级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市六好关工委、和谐社区、廉政示范社区、信息化社区、家庭情感驿站、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多项创建的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街道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街道“和谐社区”银杯。 |
西岗社区 |
西岗社区地处横溪街道西南部,是南京市江宁区最偏远的社区之一,与马鞍山市向山镇、濮塘镇、当涂镇相邻,边界线长达20余公里。由原西山村、长岗村、泗陇村三村合并成的西岗新社区,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辖33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常居户1298户、4725人;其中党员195人。社区设党总支,辖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耕地面积5600亩、旱地一万余亩、山林面积一万余亩。社区已跻身南京市百强村前21位,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生态村、南京市卫生村、江宁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江宁区农业科技示范村、江宁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江宁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我社区在上级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强村富民、各项工作创一流的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几年过千万。万顷良田工程全面启动,现已完成原长岗村、西山村的土地流转,三千亩连片土地整治,三百亩的土地增减挂钩。吴峰新社区全面推进建设,七仙农业大福村正在建设之中。成立了江苏省首家观光农业土地专业合作社,以及岗西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其他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区全面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现已完成13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其中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和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实现长江水户户通、道路户户通全覆盖。 社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结合“万顷良田,城乡统筹”重点发展机遇,继续加大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投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美丽新社区。 |
石塘社区 |
石塘社区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中西部,占地面积5.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下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367户,常住人口1196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大学生村官、农家乐合作社、夜合山农场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7人。 石塘西联皖江、东接机场,云台山脉环拥全境,境内竹林绵延,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有“石塘竹海”和“石塘人家”两个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年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其中,石塘竹海素有南京“小九寨沟”之美誉,竹林种植历史悠久,终年云雾萦绕,风吹竹涌,风止竹静,鸟雀蹄鸣。社区生产的“夜合山”牌碧螺春、雨花茶远近闻名,2012年度获南京市农委金奖,现有茶园320亩,年产高档“夜合山”茶叶4200余斤。 “十二五”以来,石塘作为江宁重点打造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五朵金花”之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区级、街道、社区和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为支撑,投入1350万元,改造房屋167户、3.2万平米,新建公厕10个、停车场8个;投入1500万元,建设村庄道路9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雨污管网等配套设施。改造后,将村民房屋资产打包,与改造投入一起组建农家乐合作社,成立餐饮协会,统一业态分布和经营管理,在保证投入资金回报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土地分红、工资收入、资产分红、人口分红和房屋出租五个增收渠道,帮助村民共同致富。由大学生村官注册成立飞跃彩虹旅行社,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宣传推介石塘,成立江宁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目前,石塘社区已有农家乐81户,户均月收入4万元,净利润1.2万元,初步建成集休闲山居风俗和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服务的美丽乡村。 |
安民社区 |
安民社区地处横溪街道东南部,紧邻禄口国际机场,横溪河7公里穿境而过。2001年3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安民村、大柏村、铁家村三村合并,辖区面积10.82平方公里,共有住户1424户,人口3858人,耕地4500余亩。 区划调整之初,安民社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人均生活水平较低。为盘活经济,对土地进行流转和整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资源招商引资,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带领群众逐步走出困境,开辟出一条适合安民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社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开始呈现良好的趋势。 随着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社区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设有计生服务、就业服务、劳动保障等窗口,方便群众办事。同时,社区越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前后多次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社区居住环境;于2010年基本完成全社区“改水改厕”工程;2010年底顺利完成“长江引水”工程,实现自来水“户户通”;至2010年10月前已完成大部分村级公路建设,并将于2012年开始全面开展村级道路灰白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村民打造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安民社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拥有自己的水库——路家水库、茶叶基地,辖区内有多家横溪西瓜种植大户,创办了安民苗木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宁台贸易合作产业园又于2011年5月在安民社区成立……我们看到安民从未放慢前进的脚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稳步发展集体经济,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发。 |
宁光社区 |
宁光社区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南片,宁丹路穿村而过。宁光社区由原汤村、蔡坎两村合并而成,目前辖14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68户,总人口3012人。社区党总支下辖6个党小组,党员119人。总面积7.53平方公里,耕地3300亩,旱地3000亩,山林及其他5400亩,属典型的丘陵地区。 近年来,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领,以富民强村、造福民生的目标为根本,不断整合社区各项资源。通过社区干群的奋发进取,兴建了200多亩工业园,引进企业8家;开发了苗木基地1000多亩;完成了“水泥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等民生工程。同时,社区“四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06年以来通过了市、区文明村创建,同时得到了沿江八市和省领导的好评,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民主示范村”、“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南京市卫生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科普文明社区”、创建“平安江宁”先进村、“市优秀党组织”、“街道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宁光社区将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进取创和谐”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理念,努力工作,不断将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
横溪社区 |
横溪社区位于江宁区西南,是横溪街道中心集镇社区,由原三个村(社区)和一个集镇居委会合并而成,辖22个自然村、10个居民小组,面积1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35亩,村庄1577亩,水域1177亩,旱地5611亩,水田4335亩,旱改水2620亩。社区共有居民3100多户,总人口13000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10人。 社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现有可耕种面积9174余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西瓜等农作物,其中水稻3100亩,油菜籽1324亩,小麦1250亩,西瓜3500亩。辖区内共有企业56家,2012社区完成入库税收2043万元,可支配收入也达到1452万,在街道双千分考核中名列第一名,连续三年蝉联该项荣誉,再次跻身“南京市百强村”行列。 近几年来,社区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水泥路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造、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自然村文体建设等各项民生事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社区先后荣获了“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环境综合整治村”、“江苏省民主法治村”、“省级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市绿色社区”、“市康居示范村”、“市农村环境示范社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文明示范社区”、“区品牌社区”、“区科技示范社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档升级村”等30多项荣誉称号。 2013年,横溪社区期待着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继续关爱,我们将继续秉持“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创和谐”的信条,坚定不移地把加快科学发展和为民服务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严格恪守“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的科学理念,为“三个第一街”作出积极努力!我们坚信:有你们的深情厚谊,横溪社区一定能绘就更加绚丽的画卷! |
甘西社区 |
甘西社区位于横溪、陶吴两大集镇之间,总面积8.6平方公里;区域内山水资源丰富,是秦淮河支流的源头,有大至百亩、小至数亩的水面、沟坝密布,有近千亩的山林;辖区内有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经济发展平台及大学校园一处;社区交通位置优越,宁丹线、汤铜路穿村而过,连接将军大道,比邻禄口国际机场。 甘西社区有着健全的组织机构,社区党总支下属8个党支部(其中4家为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党员103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辖25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727人,户籍户数1090户,外来人口7000余人,居住人口达万人左右;社区党建、民政、计生、综治、监督等条口都有专职干部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社区日常管理采取跟踪服务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党总支和居民委员会分别获得了先进党组织、文明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优美街道等集体荣誉,多名社区干部分别获得了省、市、区、街道先进个人称号。 甘西社区办公、服务地点位于宁丹线、汤铜路交叉路口处,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会议厅、图书阅览室、电教培训室、调解室、计生服务室、劳动保障站、养老服务站、家庭驿站等厅、站、室,建有篮球场、健身室等集体活动场所,集办公、服务、居民活动、娱乐功能为一体,同时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在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小组内还分别建起了多处老年健身、体育运动场所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站。 近几年来,甘西社区经济发展迅速,借助工业集中区、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经济平台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有知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可就近进入工业企业工作,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就业群体可就近进入“台创园”上班,基本保证了劳动力有就业岗位;同时社区还积极引导部分农民走创业、发家致富之路,乡村游服务(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西瓜、草莓、吊瓜子、梅花鹿制品)种养殖及“农家乐”等一、三产业发展较具特色。 社区“两委”与时俱进,围绕“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质精神,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式。首先,自加工作压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了村庄水泥路“村村通”,进而实现“户户通”,根据社区财力逐步亮化、绿化村庄,部分村庄已完成太阳能路灯安装、绿化村改造、小型污水站建设、农民休闲健身广场建造及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任务,年投入农村环境整治经费达百万元,积极创建市级卫生村、绿化新村,分三年时间全部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农村生产、生活宜居品质。其次,依托大环境,带动自身小环境,通过社区“两委”努力,成功流转土地用于“台创园”建设,成为“台创园”建设的核心区,逐步形成园区带动社区滚动发展的模式。 |
甘泉湖社区 |
甘泉湖社区座落在宁丹路西侧,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的北面,距离禄口国际机场15公里,江苏省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坐落于境内,新建的汤铜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133名党员,19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640人,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9万亩,耕地面积5500余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社区西、南、北面环山,东面临红星水库。 社区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拥有甘泉湖度假区、红星水库、上国安寺等多处景点。近年来社区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2007年度率先打造了魏家庄新农村示范点,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2012年度社区共投入200多万元对辖区内所有村庄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居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居住环境,彻底的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投入400多万元用于长江水的引水和接水工程,让广大群众吃上了长江水。 社区在横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咬定富民强村的奋斗目标不放松,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奋发进取,依据社区独特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苗木花卉种植,来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南京市卫生村、南京市文明社区、南京市绿色社区、南京市民主法治社区、南京市科普文明社区、南京市信息化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南京市百强村,2012年社区经济总量在市百强村排名前34位。 |
丹阳社区 |
丹阳社区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最南端,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镇仅一巷之隔。2006年8月由集镇、丹阳、双河、幸福四个居(村)委会合并而成,社区区域面积9.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2亩,山林面积近980亩,下辖53个居民小组、17个自然村、2713户、常住户籍人口8160余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54名(含3名预备党员);社区固定资产2400余万元。 宁丹公路、丹向公路、丹云公路贯穿整个社区,道路网络便捷,交通便利,商贸繁华。近年来,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依托丹阳民营创业园及丹阳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致力于企业服务工作,促进企业自我创新、产业升级,实现税收、收入双双“超千万”;依托社区农业资源,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发展葡萄种植产业超1000亩;依托边贸重镇区位、人文优势,先后打造富康葡萄、丹阳小年糕及山芋粉丝等地方特色产品,整理、发掘“七仙下凡”、财神庙以及孙盖龙灯等历史文化遗产;以丹阳集镇改造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美化、绿化宜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先后完成绿化新村、道路改造、自来水改造6个自然村绿化新村工程建设,完成辖区所有道路灰色化改造及污水处理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建设居民满意家园;社区依托苏皖两省交界的边贸区位特点,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先后完成七仙南苑居民区周边商业配套设施、丹阳明清老街商业圈及对丹阳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充分发掘社区服务业资源潜力,以浓郁的商业氛围,打造苏皖边界新亮点。社区先后获得市“卫生村”、市、区两级“民主法治社区”、区“市民学校先进单位”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
陶吴社区 |
陶吴社区位于横溪街道的北面, 2006年由原桃盛社区和桃红村整合而成,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辖2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578人,现有0党员117人,居民成员代表81名。 宁丹路、宁云公路、凤云铁路穿辖区而过,由于社区地处陶吴集镇,人员居住相对集中,是典型的人口多、土地少、资源枯竭型的社区。近年来,社区两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本着富民强村的目标,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实现社区经济节节攀升,2011年陶吴社区工业总产值为12300万元,社区可支配收入36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15680元,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推进。社区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8家,解决就业人数二百余人,社区实现灰色化道路村村通,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先后被评为 “区文明村”、“五好基层党组织”、“区十佳学习型社区”,2010年街道授予经济发展杯金杯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按照“科学布局、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社区筹建了1200余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并对其服务功能进行规范,即一楼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劳动保障站、社区活动室、人民调解室、健身场地等,二楼设置了老年学校、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校外教育辅导站、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等,三楼设置了党员活动室等。在确保以上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安排其他功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按照要求做到了设施、人员两到位,并全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社区两委将更加坚定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陶吴社区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生活条件舒适,服务功能完备的文明社区。 |
云台村 |
云台村地处横溪街道西部,属丘陵地区,总面积约18.6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34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58人,全村人均收入15000元,村党支部下设 8个党小组,111名党员。山地10000亩,水面2500亩,水田4200亩,旱地7000亩。 近年来,村加大投入力度,改造农业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生活条件,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建设的云台万亩农趣园,紧密结合区域农业产业特色,重点围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的基地、产业集聚的平台、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业拓展的窗口,带动农民增收的载体、展示现代高新农业的新地标。现已建成:大棚设施栽培3200亩,红枫园1570亩,经济林果园2000亩,以及生态园2500亩等。辖区内现有工业企业23家。2008年云台贡献的税收占全街税收总量的1/3。新农村建设也已全面起动,先后完成了市绿化新村、市科技示范村、双百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村、党建示范点等项目建设。先后荣获市百强村、市科普文明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村务公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红旗村 |
红旗村位于横溪街道的西部,云台山脚下,横陆路穿村而过,社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全社区拥有水田面积3488亩,林地1800余亩,辖6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共1000余户,3200余人。 红旗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山水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一个人文景观是陶氏园艺,其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新加坡华人陶欣伯先生投资兴建,占地300余亩,园区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规划建设,种植桂花、雪松、广玉兰、蜀松、龙柏及世纪草、百慕达优质草坪等20多个品种,格调优雅,农庄点缀周边,不失为一处难得的田园风光。 在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的同时,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该村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大力推进茶叶栽培,开发了千亩茶叶园,此外社区利用农村土地森林优势,开发生态养殖业,使用绿色饲料养殖鸡、鸭、鹅、猪、兔、羊,并做大做强罐头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村先后获得“南京市首届十佳魅力乡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南京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南京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
横山村 |
横山村位于横溪街道东南部,地处横山脚下,居赵村水库上游,江、当、溧三区交界的丘陵山区,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人民与敌浴血奋战过,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抗日纪念碑、抗日民主旧址座落在我村。辖区内有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人口2600多人,党员79名(含预备党员2名),持证残疾人80人,五保户15人(11人集中供养、4人散养),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5户(共89人)。 全村占地面积16000多亩,其中耕地2500多亩,林地13000多亩,水田2300多亩,水塘1600多亩,旱地1800多亩。横山村为山区,山峰一般在200米左右,群山连绵,有拖船豁、四径山、鸡冠山、王八峰等高峰,四径山山高363米,是江宁第一峰。村中水泥路总长约28.5公里,在村级工作年终拿工资人员16人,护林员16名,老干部退休人员13名。2012年横山村生产总值6445万元,第一产业1724万元,工业2192万元,第三产业88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4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1元,人均纯收入13641元,粮食播种面积2959亩,粮食总产量为1341吨。油料播种面积1255亩,总产量181吨。棉花播种面积46亩,总产量4吨。糖料播种面积17亩,产量60吨。蔬菜播种1236亩,总产量2350吨。瓜果类播种面积1760亩,总产量4425吨。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2012年我村建设完成了社区管理用房1200㎡和集市民学校、老年学校、卫生服务站、幼儿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1600㎡,同时完成了上湾、后村等10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和5.7公里的三级公路建设,完成发旺大坝、陶村白龙口大坝等六个大坝的新建改造任务,完成了闵家自然村增压站建设和19个塘坝的清淤工作。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以来我村先后荣获“省生态村”、“市卫生村”“区科普大学”“区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实现集体资产翻一翻,固定税收超500万元,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目标努力,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农业增效,集体收入快速倍增的目标和安康和谐生态的新横山而努力奋斗。 |
官长村 |
官长村地处江宁区最南端,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宜人,社区面积8.7平方公里,东接许呈村,西接宁丹璐,南与安徽接壤,北连横溪社区。现有村民750户,总人口2200余人,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其中常住户612户,常住人口1840人。民政对象129人。山地3800余亩,耕地5460亩,其中水田2850亩,旱田516亩,驻社区企业、单位7家。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9名。村委会有社工12人,办公用房面积960平方米。社区着力推进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设。通过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获得“南京市级生态村”; “南京市级卫生村”、 “南京市绿色社区”、“江宁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社区共新修水泥路16.7公里, 12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水泥路“村村通”甚至“户户通”工程。先后对全村进行改水改厕,2009年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100%,并通过了省级和市级的验收。2009-2011年为250多户村民安装了户用沼气。此外,村内还修建了沼气池和污水处理站,对村边的池塘按计划逐年进行河塘清淤,宣传发动村庄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2012年进行了十个自然村村庄整治,不断优化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翻建了九子岗泵站和徐驸街泵站,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完成徐驸岗、李湾绿化新村建设;社区成立了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西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官长特色的品牌产品。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