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子社区:位于龙袍街道杨庄河以东,滁河以南,长江以北,毗邻渔樵社区、长江社区、新城社区。沿江高等级公路及南京长江四桥跨境而过。辖西沟、东红、楼子、翁板、扬坝等10个自然小组,总人口5680人,耕地面积586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116011 | 210000 | 025 | 查看 楼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河口社区 |
大河口社区:位于滁河长江汇口处。总人口730人,共250户。 |
东沟社区 |
东沟社区:北面是方山,东面与沿江高速、仪征市相邻,南面紧靠长江。辖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下设四个居民小组,分别为:前胡、西街、桥南、桥北。现有居民868户,人口3032人。 |
楼子社区 |
楼子社区:位于龙袍街道杨庄河以东,滁河以南,长江以北,毗邻渔樵社区、长江社区、新城社区。沿江高等级公路及南京长江四桥跨境而过。辖西沟、东红、楼子、翁板、扬坝等10个自然小组,总人口5680人,耕地面积5860亩。 |
渔樵社区 |
渔樵社区:位于长江北岸,与栖霞风景区隔江相望,南京长江四桥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交汇坐落我社区。我社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6亩,现有总人口5064人,1518户,全社区共有53个自然生产组,分为13个片,分别为前范、渔樵、和平、高桥、光明、陶庄、邵东、和平、东湖、王庄、头圩、二圩、三圩。 |
新桥社区 |
新桥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长江北岸,共有1257户,4539人。 |
新城社区 |
新城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龙江路28号,共有2756户,7932人。 |
长江社区 |
长江社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东南部,濒临长江,与文明遐迩的栖霞山风景区隔江相望。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扬州、六合等地2600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这里,从此命名为五七农场。 七十年代后期知青陆续返城,80年代末期更名为长江农场,行政隶属龙袍镇,下设长江、四十埂、戊号沟三个自然村。2001因区划调整,三村整合为长江村。目前现有6个生产组,农户746户,人口2759人,长江社区三面临江,具有丰富的水产、林业资源,社区绿化覆盖率达40%,社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00亩,耕地面积4823亩。村庄居住成“一字”形,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公里。一条风景线长10公里,拥有3.2万株水杉树,形成风景秀丽的中国水杉大道。境内有千亩杨树林、湿地公园、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社区居民沿江边而居,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2008年被省农林厅命名为“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2012年创建了“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2012年获得了“南京市农家乐示范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长江社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按照“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原则,紧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大打生态旅游牌,走出了一条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乡村建设之路,展现了一幅最美乡村的新画卷。 一、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引领社区特色发展 2012年,在六合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长江社区整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为切入点,以建设乡村旅游景区为抓手,精心打造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 在旅游特色村打造中,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社区内房屋进行全面出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休闲广场6000平米,新建硬质化道路2公里,新建停车场6个。目前,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开心果园、田野乡趣活动区、绿地公园、广场休闲区、垂钓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同时对社区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与出新,配备了专职的保洁员。 另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探索农民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径。一是由社区牵头,组织开展农家乐经营户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创新型农民。2012年,社区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8次,培训人员1200多人,有力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能力。依托城市带动新农村建设理念,通过旅游龙头拉动,使农户生活资料向生产经营性资料转变。目前,社区共开设农家乐接待户30多家,特色农副产品销售20多家,社区经营方式已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变,农民向经营户转变。二是按照区委“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我们成立了党员责任区,将懂经营懂管理的党员经营户充实到农家乐经营户中来,使党组织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服务群众的主心骨。创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农民的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5万元,同比增长28,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4元,比上年增长17%。 二、强化公共服务保障,促进群众安居乐业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区非常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让每个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弱有所扶、病有所医。目前,社区实现了水、电、有线电视、电话、硬化道路、宽带网络的六配套,226盏路灯,3家便民超市,指路牌、公共厕所等各项便民设施配套到位。 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大力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为主题的乡村文明宣传教育,对乱堆乱放、河道污染、畜禽散养、乱贴乱画等开展“治乱整破”专项行动,使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积极开展无害化户厕改造,推行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垃圾箱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目前,全社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均达100%。 如今,整个社区天蓝水秀,居民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生活方式也更加文明健康。社区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都超过了南京市农村平均水平,居民生活安康富裕。 三、坚守生态为基理念,创造人居优美环境 在旅游特色村建设中,始终将突出自然风光和挖掘人文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整体格调上,亲杉近水,使田园分光与“水、林、居”融为一体,在功能拓展、品质提升、内涵延伸上做“加法”,严格按照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建设。同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制定完整规范的自然生态保护措施,确保环保排放达标。为此,我们专门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污水管网,对社区内污水实行集中处理排放。为充分利用生物秸秆资源,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农民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目前,社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二是规划实施村庄的绿化美化工程,新建公共绿地面积60000多平米,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使田园风光与“水、林、居”融为一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深化文化文明建设,展示社区人文之美 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完善的文明创建计划。通过开展文明户创建、成立志愿者队伍、关爱留守儿童和-等举措,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目前,社区文明户参创率达100%;全社区共2579人,注册志愿者300人,占总数的11.6%。 我们还先后多次举办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通过身边的实事、实例教育和引导居民,提高广大居民的道德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村规民约家喻户晓,居民之间团结友爱,邻里和睦相处,社区内各经营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至今未发生一起违背商业道德的违法经营行为,也没有一起游客投诉事件。 社区充分挖掘知青文化资源,通过木桥、水杉之恋、林荫小道、知青文化广场等建设,将知青文化融入其中,着力打造“知青文化第一村”。 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形成“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乡村特色,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社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赵坝村 |
赵坝村:位于大河口社区西1公里处。 |
平原村 |
龙袍街道平原村位于龙袍街道西北部、西与雄州街道红光社区接壤、北与横梁街道王子庙社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四桥公路从村内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平原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拥有蔬菜种植与肉鸽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平原村村域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72亩,常住人口6448人。。2012年,实现全村工业、农业总产值3.9亿元,人均纯收入13400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98.6万元。2012年六合区委授予平原村党总支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省农委授予平原村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同年被评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并获得2010-2012年度南京市文明村及六合区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平原村2012年被六合区确定为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示范村。平原村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全村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到处洋溢着一派现代化新农村的生活气息。 一、努力培育特色产业,促村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龙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团结和动员广大村民,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我们紧紧抓住四桥绕越公路穿境而过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一、平原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种植村,蔬菜种植是我村特色产业之一,村内建有连栋大棚11万平米,各内钢架大棚1200亩,竹木大棚1000亩,利用市级重点循环农业园区在我村境内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通过以园区带动组织成立南京华明蔬菜专业合作社、南京鼎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熊柳芦蒿合作社,平原村有各种专业合作社8家,其中市级五好合作社一家、区级五好合作社二家,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肉鸽养殖也是我村特色产业亮点,成立于2007年金塘肉鸽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02人(含鸽业公司一个),种鸽存栏量6万余对,年产乳鸽80万余只,年销售额1150万元,还引进培育优良种鸽1万对。现在合作社围绕发展生态养殖,高效养殖为目标,注册了“东皋”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合作社为各农户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服务,从而推动我村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平原村,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依靠党的政策,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全村工业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招商引资,南京华盈农业有限公司、南京鸿岳机械责任有限公司、南京鸽业有限公司落户平原村。 二、强化生态为先理念,促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村里邀请了省、市规划局和住建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全村范围内做了科学细致的近期和长远规划,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出发,在生活、居住、公益事业、文化教育等方面高起点的制定了村庄建设的宏伟蓝图,确保建设的有序性,持续性。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契机,结合我村特色,以建设生态环保,高效低排,休闲观光的新农村为目标,实现循环发展,建成一流农业示范观光园,发展农业旅游,打造绿色经济。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村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为前提,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治理。近两年来,在上级住建部门的支持下、关心下,按照“美丽乡村”的要求开展村庄整治,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以“六整治、六提升”为工作重点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成灰色化道路25公里,实现村庄水泥路组组通;投资近百万元建设600平方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投入80万元建成近6000平米的两个农民休闲广场,使村民在辛劳之余有了休闲放松的场所 ;投入近55万元在中心村及村主干道两旁安装路灯,完善村庄亮化工程;投入资金,在村主干道两旁、农户家前屋后、河塘四周、市民广场周边等处栽植各内花卉、果品树、景观树、种植草皮等,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并在村内增进了停车场、村民休闲小品、亲水平台、休闲长廊及村庄标识。按照建筑美化的要求,对村庄进行出新整治,出新整治面达到70%, 2012年,平原村完成“二星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二家,“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一家,一般整治村11家,总计投入资金457.8万元,并通过省、市、区验收。通过建设,提升了平原村的对外整体形象,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新的亮丽风景线。 为了保障群众的生活生存质量,对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及饮用水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抓起;一是投入资金,对村内河塘进行清淤整治,部分河塘还进行生态驳岸;二是结合红光河血防工程,对红光河-渠、村内部分生产用水渠道进行硬质化改造改善全村水环境;三是投资近31.6万元,对全村户用卫生厕所进行改造,改造率80%以上;投资近80万元,建成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对农户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生产组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和全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公害处理率达100%,村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使全村群众吃上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放心安全水。村内配有保洁员、绿化工以及各内管护人员,对村庄生活、环境、垃圾负责,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树木、草坪绿化定期修剪,对公共设施进行各项维护和服务,使村庄环境保持优美整洁。 三、强化文化文明建设,促社会和谐: 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日益提升,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升华,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发展多种形式可以使群众接受的有益活动来统一群众的思想观念,村内设有文化活动室、老年居家各一处,室内设置健身房、棋牌室、电脑室、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健身、休闲、娱乐场所;我村结合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积极组织村民观看,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在富裕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追求,深受群众欢迎;同时,还利用村内的培训教育室、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等,使群众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明不断得到提高。 在坚持用先进健康文化教育村民的同时,加强村民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近年来,我村在加大对广大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同时,利用村橱窗、宣传栏对村民宣传党在农村新政策、宣传市场经济理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不定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制订了符合村情民意的 “五好文明家庭”、 “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标准,并将标准内容印制在《平原村精神文明手册》中,发放到每家每户。每年对照标准,由村民代表小组提供候选名单,经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各类先进名单,并开展表彰活动。2012年,共评选出村级“五好家庭”20户,“好婆婆”、“好媳妇”各5人,并且于国庆时期在村文化广场举办了一次表彰大会,对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同时,针对村内存在-酗酒、参与迷信活动等一系列陈规陋习,我村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等在村里有威信的人组成的道德评议小组、红白理事会等组织,采取上门劝说、开展培训等形式专门整治各类不良风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原村老年协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群众成立“精神文明督察组”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维护社会秩序让发挥他们的余热,不断为平原村的发展腾飞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平原村注重和谐社会建设从涉及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利益工作入手;一是倡导新风尚,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以“牵手行动”为平台,抓好农村困难-关心、关爱、救助工作。三是做好农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发挥民主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认真兑现各类惠民政策。四是广泛开展“进组入户”活动和“四解四促”活动,及时化解农村各内社会矛盾,高度重视“12345”政府服务平台诉求信息回复解释工作,妥善处理各类诉求,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几年了,全村未出群体越级-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平原村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老年补贴发放率100%、计划生育率100%。村内建有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区级幼儿园、小学、敬老院,为村民子女学习提供便捷,为村孤寡老人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围绕最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我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村民的期望,我村的创建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拓创新,拼搏进取,把平原村建设的更加美好,使平原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貌靓丽、管理民主的最美丽乡村之路。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龙袍街道东北部,东与仪征青山镇相连,西与横梁街道太平村紧邻,南与龙袍街道孙赵村相接,北面与横梁街道雨花石村接壤。全村总面积近9845亩,其中耕地面积4150亩、林地面积850亩、水面450亩。全村4246人,986户。交通便捷,东部干线和沿江公路横穿我村。 团结村属于丘陵地区,民风纯朴,林木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村里苗木基地和茶叶园多处,30亩以上水库6座,环境十分优美。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村委会共同投资努力下,我村以道路建设为重点,主干道实现灰色化,石子路组组相通。兴建了村办公室、卫生室和村部活动场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井然,村民健康和谐。同时我村结合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木经济,以团结鸽业小区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肉鸽经济,以团结砂石矿开采为基础,发展雨花石加工特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
孙赵村 |
孙赵村东与仪征以山脊交界,西隔新禹河与新生村相望,南与东沟街道相邻,北和团结村农田接壤,整体地势为平原地区,该村于2006年9月由原孙赵村与原上苏村合并而成,东边与仪征市接壤,西边与东沟镇政府相连接,村域面积为6.1平方公里,总户数1202户,人口4769人,其中耕地面积约7600多亩,下设15个村民小组。先后为30户46人办理了农村低保,村级建设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健全,村干部全部到一站式管理服务站办公,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各项民主制度健全,镇管干部5名,村自用干部2名,党员119人,村内企业一家。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0150元全村经济收入约15万元,南京市高等级公路.区级东部干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原上苏村为丘陵地带,适合种植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原孙赵村为平原地区,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年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集体年收入18万元,其中转移支付13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