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陈村位于冶山镇中部,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由原岗陈村、街北村、苍林村组建而成。东与瓜娄村接壤,南与白云山村相邻,西与平庄村相接,北与青龙村毗邻。东部、北部干线穿村而过。
本村社会面积7632亩,其中耕地面积4151亩;现有农户932户,3479人口,劳动力1564人;17个合并组,分成34个自然组;全村共有0党员88人,2012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14211元。村域内有3个低矮山头,赵桥水库在村域内。
岗陈村因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水资源十分紧缺,属南京市严重缺水村。通过近几年来上级的扶持和村组的共同努力,至2012年全村共扩建当家塘23口,约20万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的困境。
本村属六合区经济薄弱村,为了摆脱村集体经济收入严重不足的困境,我村两委会多方联系,寻求外援支持。目前新建茶园60亩,有望在明年初步受益,预计60亩茶园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左右。2011年我村共流转1450亩土地给枫彩公司,用于发展高效农业,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为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村完成绿化造林600余亩,铺设村组道路5000余米,新建垃圾池28个。2010年我村对组织活动中心进行新建,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庭院、绿化以及附属设施一应齐全。2012年在上级部门关心指导下,我村着力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经村两委会研究,将我村上陈和大陈两个组打造成二星级村居。按照要求,对照实施方案,休闲广场、硬质水泥路、公厕、绿化、墙面出新所有工程2012年底已全部完成。2013年,我村又在七庄组打造一个二星级村居,此项目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另外我村对东部干线沿线村庄房屋墙面进行刷白出新,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共栽植各类苗木4000余株,对沿公路村庄河塘进行整治疏浚、清淤,给老百姓创造好的居住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116101 | 210000 | 025 | 查看 岗陈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四合墩社区 |
四合墩社区:2001年3月由原四合街道、街南、山彭三个村居合并而来。与天长市交界,人口数4493人,户数772户,耕地面积2328亩。 |
白云山社区 |
白云山社区:社区位于冶山街道西南5公里处。 |
东王社区 |
东王社区:位于冶山街道北部,与安徽省毗邻。全社区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88亩。社区成立于2001年,由原祠堂、七贤、三云、史庄、东王、东王街道等6个村居合并而成,辖区内有居民3320户,总人数8108人。 |
双墩社区 |
双墩社区:位于冶山街道西南5公里处。 |
瓜娄社区 |
瓜娄社区:地处冶山街道东北部,北接天长市郑集镇,东邻青龙村。瓜娄社区是由原瓜娄、彭庄、大井三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9000亩,人口3526人。 |
冶山社区 |
冶山社区:位于冶山街道西南2公里处。 |
石柱林社区 |
石柱林社区成立于2001年3月3日,是由原冶山镇沟王村、郭庄村两村合并而成立的,地处六合区北部丘陵山区,位于冶山镇东南部,是冶山镇的南大门,与金牛湖街道接壤,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 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石柱林”坐落我社区,桂子山石柱林是一个距今百万年前的古火山遗迹,因地下岩浆喷溢出的玄武熔岩流到地面冷却而形成的。桂子山石柱林原本是由地方群众开采石料是发现的。1982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徐克勤教授等亲临石柱林现场考察并指出: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规模之大及柱体之高实属国内罕见,世界少有。此后,桂子山即被辟为南京大学地质系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1996年桂子山又被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选为指定考察点,来自美国、丹麦、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曾到此考察倍加赞赏。 桂子山的西南面是“烈士陵园”,是195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桂子山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于1983年重建、2002年扩建,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列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4年的秋天,新四军2师5旅13团为保卫革0据地的秋收任务,与驻扎在南京的侵华日军小田中队在桂子山一带遭遇,为争夺战地和保卫秋收,13团全体官兵与800多名日伪军进行了12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共击毙日伪军300多人。虽然新四军自身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和中国的解放战争史上,对桂子山战斗的评价是“此战对巩固和扩大长江之北的革0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身处“万柱崖”、面对革命烈士,聆听战争炮火,体验冲锋陷阵,正是石柱林社区的红色特色。 桂子山石柱林风景区内设有地质博物馆,以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六合火山地质为核心内容,注重地球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彰显六合地方特色,集科学性、严谨性、思考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于一体,于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包含影视厅、模型厅、地质厅、古生物厅和火山喷发演示厅,是大学生实习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 冶山铁矿与我社区相依,由一条窄轨铁路相连,现规划有一座观光“小火车”车站兴建于我社区王营组,《汉书》有载,自西周起冶山即为采铜炼铁之地,汉王刘濞铸钱币、造兵器的历史记载和六合程桥出土(现陈列在江苏地博院的生铁块即是最好的印证)。现存的、还在使用得窄轨铁路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条之一(另一条在吉林),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桂子山地质博物馆文化厅二楼专门设有“四合农民画展销厅”,是冶山镇四合农民画画院和南京市法制文化、廉政文化创作基地,对外展示和销售农民画,游人亦可前来观赏农民画家现场创作。冶山镇以独特的“农民画”声鹊起。过去民间习俗受吴楚文化影响,民间盛行木刻、剪纸、灶头画、中堂画、刺绣等,因此民间艺人比较多。在改革开放前,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生活,都相对比较贫乏,这些民间艺人大都以此为手艺而谋生。1976年,原四合乡文化站组织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爱好者小组,把它作为一支群众文艺队伍经常开展活动,让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展示作品,之后这支民间美术队伍不断扩大。近年来冶山镇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闻名国内外的四合农民画以农民独创的绘画语言、讲情不讲理,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朴素真挚的情感。 石柱林社区也是冶山镇农业新型产业基地,“万亩粮油生产基地”落户我社区,现代水利系统正在兴建,经过社区居民的辛苦劳作,石柱林社区所有的良田都经过的“方整化”改造,从山底俯视石柱林,犹如一块块绿油油的草皮贴在地面,令人神清气爽,眼界大开。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柱林社区是冶山镇的南大门,“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美景引来不少游客,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冶山“麻油团”、“老黑鱼砂锅煲”、“东王红烧肉”、乐乐垂钓中心、农家蔬果采摘中心等等给前来玩赏的游人提供了休憩、评玩、尝美食提供了居所。 |
岗陈社区 |
岗陈村位于冶山镇中部,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由原岗陈村、街北村、苍林村组建而成。东与瓜娄村接壤,南与白云山村相邻,西与平庄村相接,北与青龙村毗邻。东部、北部干线穿村而过。 本村社会面积7632亩,其中耕地面积4151亩;现有农户932户,3479人口,劳动力1564人;17个合并组,分成34个自然组;全村共有0党员88人,2012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14211元。村域内有3个低矮山头,赵桥水库在村域内。 岗陈村因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水资源十分紧缺,属南京市严重缺水村。通过近几年来上级的扶持和村组的共同努力,至2012年全村共扩建当家塘23口,约20万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的困境。 本村属六合区经济薄弱村,为了摆脱村集体经济收入严重不足的困境,我村两委会多方联系,寻求外援支持。目前新建茶园60亩,有望在明年初步受益,预计60亩茶园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左右。2011年我村共流转1450亩土地给枫彩公司,用于发展高效农业,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为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村完成绿化造林600余亩,铺设村组道路5000余米,新建垃圾池28个。2010年我村对组织活动中心进行新建,总面积达600平方米,庭院、绿化以及附属设施一应齐全。2012年在上级部门关心指导下,我村着力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经村两委会研究,将我村上陈和大陈两个组打造成二星级村居。按照要求,对照实施方案,休闲广场、硬质水泥路、公厕、绿化、墙面出新所有工程2012年底已全部完成。2013年,我村又在七庄组打造一个二星级村居,此项目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另外我村对东部干线沿线村庄房屋墙面进行刷白出新,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共栽植各类苗木4000余株,对沿公路村庄河塘进行整治疏浚、清淤,给老百姓创造好的居住环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