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村,位于江阴市云亭街道,北临绮山森林公园,西依花山,南靠佘城遗址,东与镇区毗邻,属花山村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常住户324户,常住人口1080人。该村水系众多,道路出行便捷,是江阴市域范围内少有的一块生态福地。
2011年起,花山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号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薛家村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我村先期投入200余万元,围绕 “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的打造标准,实施了包括健身场所改造工程、河塘清淤工程、菜园子建设工程、雨污水分流接管工程等大规模的村庄整治工程,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村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为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推进,花山村二期投入800万余元,改善村内水环境,将夏金塘、大塘河、进门塘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人文水系条件,实施了薛家村景观河工程等项目,建成了一座占地4600余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健身公园,满足了村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同时,居民住宅由设计院统一规划,经市、镇、村多个部门审核确定,设计成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风格建筑,将建筑与风景完美融合。为方便村民出行,新增了沥青摊铺路1500余平方米,完善了道路网络体系。新建村庄标识建筑1座,农家菜园1座,改造明清风格垃圾收集房2座,添置垃圾收运设施3套,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花坛50余个,新增绿化1500平方米。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宜人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完善的设施建设、持续有效的管理模式,为薛家村这个昔日小山村迎来了诸多赞誉,为三星级卫生村的成功创建增加了的砝码。薛家村,已从昔日的一个平凡小山村,蜕变成花山村乃至云亭街道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迷人风景。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281005 | 214000 | -- | 查看 花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亭社区 |
云亭社区简介 云亭社区居委会地处云亭街道集镇区域,户数约1248户,户籍人口约3026人,划分为5个居民小组及云新一村。社区居委干部6人,居委党支部有党员86人,低保户10人。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我们立足社区,面向居民,积极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日,便民利民、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工作。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本着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形成了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化活动联谊,社区经济联抓的共建机制。几年来,社区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作为社区建设的着力点,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的开展。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新敔山社区 |
新敔山社区于2009年7月31日正式成立,地处城郊东南部,是原云亭镇因为敔山湾新城建设而建造的农村新型社区。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东起云台路,西至长山大道,南起云新路,北至名豪山庄。 辖区内有云新二村、云新三村两个小区组成,共有住宅房109幢,其中4幢为小高层。目前常住1729户,7102人。其中户籍人口4818人。社区现有党员136名,两套班子成员6名。小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家和人美、和谐幸福,是全镇政治、文化、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也是一颗璀璨的江南明珠。 小区环境一流,绿化率高,应天河横贯其中;服务完善;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社区篮球场、跳舞场、健身场、乒乓球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全年对居民开放;氛围浓厚、居民满意。目前社区成功创建了无锡市新农村示范村,无锡市科普文明社区,省和谐社区、江阴市四星级红旗社区。今年将创建江苏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无锡市两型社区。打造国家级安全、文明、卫生小区。本着“打造文明温馨新家园、创建和谐幸福新敔山”的奋斗目标,两委班子将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切实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敔山村 |
敔山村:位于江阴城东。 |
云新村 |
云新村位于云亭街道集镇区,于2005年由云东村、建设村、云西村合并而成,东与周庄镇交界,南临澄杨路,北依应天河,西靠长山大道。全村面积4500亩,下辖13个自然村,39个村民小组。我村有户籍人口1387户,计5017人,外来常住人口2025人,人均纯收入15480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云新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了一系例创建,先后被评为江阴市综合治理先进村、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等等。 展望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型,全面提升,奋力开创云新村发展的新局面,为幸福江阴、幸福云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花山村 |
薛家村,位于江阴市云亭街道,北临绮山森林公园,西依花山,南靠佘城遗址,东与镇区毗邻,属花山村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常住户324户,常住人口1080人。该村水系众多,道路出行便捷,是江阴市域范围内少有的一块生态福地。 2011年起,花山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号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薛家村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我村先期投入200余万元,围绕 “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的打造标准,实施了包括健身场所改造工程、河塘清淤工程、菜园子建设工程、雨污水分流接管工程等大规模的村庄整治工程,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村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为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推进,花山村二期投入800万余元,改善村内水环境,将夏金塘、大塘河、进门塘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人文水系条件,实施了薛家村景观河工程等项目,建成了一座占地4600余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健身公园,满足了村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同时,居民住宅由设计院统一规划,经市、镇、村多个部门审核确定,设计成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风格建筑,将建筑与风景完美融合。为方便村民出行,新增了沥青摊铺路1500余平方米,完善了道路网络体系。新建村庄标识建筑1座,农家菜园1座,改造明清风格垃圾收集房2座,添置垃圾收运设施3套,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花坛50余个,新增绿化1500平方米。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宜人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完善的设施建设、持续有效的管理模式,为薛家村这个昔日小山村迎来了诸多赞誉,为三星级卫生村的成功创建增加了的砝码。薛家村,已从昔日的一个平凡小山村,蜕变成花山村乃至云亭街道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迷人风景。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佘城村 |
佘城村介绍 佘城村位于有3800年历史的古城佘城遗址,云亭街道南首,东与云亭村,西与花山村,南与徐霞客镇相邻。全村面积为4.98平方公里,有18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1477个农户,总人口5228人,党员179名。目前佘城村共有村干部10名,其中党员10名,本科学历3名,平均年龄35岁。这样年轻的村二委班子将为建设“幸福、和谐、品质、关爱、清廉”的佘城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村2006年被江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2007年被江苏省爱国卫生委员会命名为江苏省卫生村。2008年被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为江苏省生态村,2009年通过了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的验收。2012年被评为江阴市百佳创先争优先锋责任区、江阴市“十佳”省卫生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被评为江阴市先进集体。 工业方面:经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及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我村一贯遵循服务企业的理念。依托街道工业集中区飞速建设的优势,目前已形成农化、新材料、纺织、机械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之路。2012年份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5亿元,同期增长12.12%,应缴税金900万元。 农业方面:佘城村现种植水稻1620亩,1122亩林木,根据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水利修建工程(包括电灌站、驳岸、毛渠等),2012年度我村对全村所有的排灌机部件统一检修,对全村的灌溉渠道进行排查,对已破损的渠道进行全面检修,清理毛渠12053米,修补破损渠道28处,新建沟渠175米,排设涵洞369米,保障今年水稻种植的灌溉,累计投入7.6万元。目前我村有种植绿化33560平方米,绮山生态林种植树木1410亩,拥有葡萄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葡萄面积166.42亩。由“江阴市蔡村百花奇草专业合作社”投资种植了500亩水生植物,有德国鸢尾、再之花、花叶小葱,花叶昌蒲等63个品种。这些构建了有佘城特色的多元化农业。 环境卫生:目前我村共有专职保洁员13人,保洁车10辆,垃圾清运员4名,拖拉机4辆,翻新改建全村92只垃圾箱,添置垃圾桶30余只,涉及18个自然村,保洁覆盖全村100%。2012年度我村环境卫生工作在街道评比中名列第一,佘城环境卫生整治经验在全街道推广。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定山村 |
定山村座落在云亭镇北区。背靠江南名山定山,南依应天河,白屈港、澄杨路、长山大道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定山村前后经历了两次行政村合并,由原来的松桥、新岭、定山三个行政村调整合并取名为定山村。全村东西长8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2383.1亩。下辖22个自然村,分51个村民小组。全村在册户口2006户,人口7337人,其中0党员262人。暂住人口3670多人。近年来,定山村积极响应政府管理创新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整合资源,探索村级管理高效运行的新模式,致力于人口综合服务探索实践,实施管理扁平化。通过“时”变错时工作上班,“空”变“分片包干”零距离服务,“才”变“一专多能”,提升工作效能、服务水平的“三变”,做到沟通零距离、审批零障碍、质量零差错,达到让村民满意的目的。 定山村,一个新农村的典范,正坚定不移的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居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毗山村 |
毗山村是由原那巷、季庄、同心和毗山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全村现有人口9868人,面积11.5平方公里,24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村干部12名,党员289名,是云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村。云亭工业产业园在毗山村。因此征地拆迁困难多,矛盾多,工作难度大。合并前原那巷、同心、毗山都是基础差、经济弱、负债重的贫困村,合并后毗山村成为江阴市新一轮集体经济薄弱村。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等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毗山村党员干部与全村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本着“一份责任,一份奉献”的感恩精神,这几年毗山村的发展有目共睹。围绕“为民、惠民、富民”的发展理念,让全村上下都达到两个富,一是富口袋,二是富脑袋。“富口袋”就是让农民增收,使农民的口袋里有钱。“富脑袋”就是让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要富口袋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毗山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创造机遇,抓住云亭生态产业园落户我村的优势,2008年规划建设了1.7万平方米的一期新市民公寓,2009年又规划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二期新市民公寓,共计3.6万多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目的是解决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也便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而且底层店面房还可出租供投资和经商。整个工程每年能够增加村级收入近300万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在农业方面,毗山村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形成毗山亮点,形成毗山品牌。目前正在建设毗山生态园,这样可以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同样达到富口袋的目的。富口袋不忘富脑袋,这就需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提高,两个文明一起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发扬了“勤劳节俭、诚实感恩、团结和睦、创新进取”的毗山精神,把所有自然村的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目前已有15个自然村通过了村庄整治验收。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我们先后开展了四五年级学生暑期夏令营、重阳节送戏进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等一系列活动,让全村村民都感受到毗山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这几年,在困难多、矛盾多的情况下,毗山村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上级政府和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相信毗山的明天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云亭村 |
云亭村简介 云亭村位于云亭街道西南部,东临毗山村、云新村,南与徐霞客镇接壤,西接佘城村,北靠应天河。由原来的黄台村、大元里村、新伍村合并成立为云亭村,全村现有自然村15个,38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4.0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7亩,宅基地面积770亩,水域面积730亩,现有常住人口5023人。全村现有纺织、机械、金属不锈钢制品、液压元件及化工等企业54家,其中有4家超亿元。2011年全年实现开票销售 188277 万元,净入库税金 4787 多万元。多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咬住发展不放松,从昔日的工业兴村,走到现在的工业富村,再到工业强村,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致富道路,成为云亭街道的示范村。党的-精神,更为我村指明了方向,我村的收入逐步增强,这些企业上交村综合规费达 120 万元,租金 503 万元,其他收入 550 多万元,2010年共计 1173 万元左右,其中直接用于社会分配 480 万元左右。目前我村已形成机械、热电、毛纺等三大主导产业,我们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致富群众作为第一责任,把提升素质作为固本之策,把科学管理作为基础保证,最终达到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成功创业经验。近年来,云亭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于2007年荣获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光荣称号,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告别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完成了农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过渡,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