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树家村是由原来的树家村和里新村于2006年8月二村合并而成,村委坐落于青阳镇西侧青铜路85号。现村占地面积6.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00亩,全村总计1424户,总人口4764人,外来居住人口约1600人,全村下辖24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村内共有企业40多家,主要以橡胶制品、电热电器、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等为主,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4.37亿元(其中工业3.65亿元,三产服务业0.72万元),实现税金783万元。我村2011年村级收入达100万元。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被市镇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民主法治村、江阴市农机安全村、镇先进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本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种、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发展一直比较稳定,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升,目前拥有较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户16家,产鱼12万斤。我村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企业的赞助,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收到了广大干群和上级的好评。
未来几年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可谓任重道远,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村经济建设中去,加快建设优美乡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富民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281103 | 214000 | -- | 查看 树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迎秀社区 |
迎秀社区:位于旌阳北路20号。 |
旌阳社区 |
旌阳社区:位于青阳中学西北侧。 |
桐岐社区 |
桐岐社区:位于桐安路125号。 |
旌秀社区 |
旌秀社区:位于青璜路209号,毓秀园小区。 |
邓阳村 |
邓阳村位于江阴市青阳镇的东南部,地处锡澄公路东侧,与霞客镇交界,辖区狭长,东西呈一字形。全村占地面积近3平方公里,有14个自然村,分别为徐家村、邓阳村、宋家村、0房村、官泾村、王家村、荷花经、老面店、小坟前村、小坟后村、吴家村、九房村、周村、坊前村。全村共有29个生产小组,现有在籍农民707户,2612人,耕地面积2325亩,其建制自撤消人民公社以来一直没有变动过。 邓阳村历来是产粮大村,村民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接近1亩。1990年起主导产业转为蔬菜种植,建成番茄、水芹、韭菜三大特色蔬菜基地。番茄、水芹注册“邓阳牌”商标,为江苏省知名蔬菜品牌,被省农林厅评为“无公害蔬菜”,年生产无公害番茄9500吨以上,单在亩产达5000公斤,年综合经济效益超2500万元,建立了从品种筛选到成品储运销售的全过程集成技术规范,至2012年末,全村有70%的村民以蔬菜种植为主要收入途径,有各类蔬菜大棚1000亩,种植韭菜1000亩、水芹3500亩。作为江苏省知名无公害蔬菜基地,邓阳村曾多次被评为江阴市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无锡市蔬菜专业村、江苏省生态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青联村 |
青联村位于青阳镇集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930 户、人口3190人,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青联村现有党员136名,两套班子成员 7 名。 近年来,青联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努力探索发展经济新路子,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在江阴市澄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阴市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处处呈现着生机活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青联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协调发展,村民民主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 青联村先后获得江阴市、无锡市、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 、“文明村”、“绿色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小桥村 |
青阳镇小桥村是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文明村,无锡市首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无锡市幸福村。现在的小桥村由原来的小桥村、闵家场村、南陈村、新益村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本村位于江阴市青阳镇北区、东靠霞客大道、西邻锡澄运河、北靠沿江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资发展的风水宝地。全村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5亩,全村总人口4780人,外来常住人口3500人。全村下辖26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 小桥村工业经济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全村现有企业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0家,已基本形成了以平绒系列、电线电缆、体育用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中硅科技、药兴医药、丝网油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断涌入,为我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小桥的社区服务中心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以服务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设有社区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农资连锁超市、生活超市、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妇女之家、工会之家、警务室、社区调解室,综合治理办公室、外管站,是一个功能齐全、寓教于乐的活动场所。 在工作实践中,小桥村坚持“建物”与“建人”并举,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以新风尚展示新形象。帮助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引导农民既“全面小康”更“身心健康”,促进农民既“仓廪实”更“知礼节”。一个富裕、和谐、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小桥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树家村 |
青阳镇树家村是由原来的树家村和里新村于2006年8月二村合并而成,村委坐落于青阳镇西侧青铜路85号。现村占地面积6.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00亩,全村总计1424户,总人口4764人,外来居住人口约1600人,全村下辖24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村内共有企业40多家,主要以橡胶制品、电热电器、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等为主,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4.37亿元(其中工业3.65亿元,三产服务业0.72万元),实现税金783万元。我村2011年村级收入达100万元。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被市镇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民主法治村、江阴市农机安全村、镇先进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本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种、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发展一直比较稳定,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升,目前拥有较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户16家,产鱼12万斤。我村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企业的赞助,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收到了广大干群和上级的好评。 未来几年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可谓任重道远,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村经济建设中去,加快建设优美乡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富民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桐岐村 |
桐岐村位于江阴市青阳镇西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的行政村,由原桐岐村和联合村行政村区域调整而成。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0亩,有27个村民小组,1025户,3370人。全村有工业企业35家,超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元企业8家,2011年村级应税销售收入3.5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5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500元。2007以来,先后通过省卫生村和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的创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桐岐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新安村 |
青阳镇新安村是江苏省卫生村,江阴市文明村,由原来的小兆村和新安村合并而成,在青阳镇工业园区西区,东沿桐月路,南与桐岐村交接,西靠常州市武进区,北邻月城镇。全村占地面积近4.5平方公里,共有18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家庭总户数988户,本村常住人口3320人,耕地面积2327亩。 全村有村属企业17家,拥有与一汽锡柴协作配套的兴达公司、宏创公司,另有与澳柯玛协作配套的瑞兴公司等三个骨干企业,总资产已超过 2亿元。村内千万元以上企业 4个, 2012年全村的工业销售额有望达到 2.5亿元,利税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9 万元,2012年村级经济收入有望达218万元,人均656元,村级净资产1571万元。 多年来,本村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变化较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开展的评比活动中,我村多次获得殊荣,“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文明村”、“江阴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等。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赵宕村 |
青阳镇赵宕村是江苏省卫生村、江阴市文明村。漕港河、桐前公路、-铁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是投资创业的沃土。2007年、2008年、2009年被评为江阴市先进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青阳镇先进党组织。 社区设有党团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卫生服务站、劳动保障站、残疾人康复中心、技能培训室、体育健身场、篮球场、妇女之家、工会之家等一系列的服务设施。村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实现了“全就业社区、无假日社区、和谐型社区”的工作目标。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泗河口村 |
在太湖之滨、锡澄古运河畔,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江南水村——泗河口村。它坐落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西南端,现有村域面积4.38平方公里,有21个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住户1134户,人口4018人。 泗河口村的名字由来取自四条河流交汇口之意,泗河口村在1954年是泗河乡,当时由泗河口、冯家圩、安西、小青阳四个村组成;1960年撤乡划分出一个泗河口村,一直到2006年10月由冯家圩村与泗河口村合并,合并后的村名为泗河口村。 作为传统农业大村,近年来泗河口村也在积极发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村内现有企业24家,主要生产橡胶塑料、电线电缆、化工、彩印等产品。随着建成的京沪高铁、暨南大道以及规划中的海港大道贯穿全境,又沿靠锡澄运河,同时还是青阳镇区与桐岐社区联结的枢纽,泗河口村的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通过一系列的招商引资,已成功吸引了多家实力企业落户投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古老的锡澄运河边,将竖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如同那奔流不息的运河水,将“春”的信息带给勤劳致富的泗河口人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街西村 |
街西村位于青阳镇西侧1公里处,东与老运河为界,南至万源厂,西与新长铁路为界,北与树家村衔接,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786人,耕地面积795亩,有15个自然村。 我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现街西村党总支下辖四个党支部,共有83人,全体党员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坚持以“-”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开展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积极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社区办公用房面积500平方米,依照现有的资源和特点,设有卫生服务站、民兵之家、工农妇女之家、图书阅览室、乒乓室等,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各种活动。社区服务中心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共建共享、重在实效”的建设原则和“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的服务宗旨,着力提高群众素质,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幸福指数,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塘头桥村 |
青阳镇塘头桥村是由原来的塘头桥村和昌里村二村合并而成,村委会坐落于锡澄路1643号。现村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950亩。全村总计1180户,总人口3855人,外来居住人口约1060人。全村下辖16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近几年来本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市(镇)计划生育模范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等荣誉。 村内共有企业46家,主要以电缆电线、抽芯铝铆钉、硅胶线、钢管、塑料管材管件、橡胶制品等为主,2011年工业开票产值4.6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有五家,占村总开票销售近80%,计划2012年村属企业实现开票销售5.1亿元,力争继续引进新的企业,为本村经济发展助力,同时提高我村及周边居民的就业率。本村是一个农业大村,种、养殖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发展一直比较稳定,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升,目前拥有较大规模的养鸭专业户12家,年产肉鸭约20万羽,养猪专业户3家,年出售生猪0.1万余头,养鱼专业户15家,产鱼10万余斤,蔬菜种植户规模较大的有40家,年产各类蔬菜40多万公斤。我村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农户的补贴,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生产,今年我村将争取塘头桥村老排涝站列入市水利重点改造项目,完成迁址改造。继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村道硬化工程建设、村道亮化工程建设、万顷良田配套农业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后,2012年我村将着重针对8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同时建设若干配套活动场地及卫生公厕,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未来几年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和矛盾,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村经济建设中去,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农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富民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构建务实的村干部队伍。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芦塘村 |
芦塘大队于1958年成立,当时由孙本度任书记,薛才林任大队长,孙德明任会计,约有人口700多人。办公地点在芦塘村芦塘自然村。1983年搬迁至芦塘村3号。2002年三里村并入芦塘村,2006年西庄村并入芦塘村。现整个行政村北临青联村,西有锡澄路竖穿而过,南至邓阳村,东靠霞客大道。现全村占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0亩,共有25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336户,4850人。有村办企业51家,主要以电线电缆、油墨、塑料制品为主,2010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6亿元,利税总额3500万元,村级经济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4000元。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悟空村 |
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有一个幸福和谐的悟空村。它坐落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东面,东与霞客镇交接,南与芦塘村交接,西邻青阳镇镇区,北与普照村交接。占地 6.5 平方公里,有 23 个自然村,设 54个村民小组,共有 1469户人家。本地人口有 5204人,还有 2000 多外来务工人员,实际居住人口超过了 7000人。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村庄里,拥有 30多家企业,形成了电焊条、塑料造粒、印染机械、电线电缆、电器配件、纺织、铜材等多门类产品的制造中心,总资产已超过5亿元。村内千万元以上企业6个,近几年来,悟空村共获得市级以上创新成果 2 项。2010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50967万元,利税总额3235万元,村级经济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4740元。多年来,本村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变化较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建义村 |
青阳镇建义村,地处沿江高速入口、省道锡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发展态势良好。我村村域面积 4.43平方公里,有19个自然村,985户人家,3358人,现有耕地 3390多亩,各类企业48 家。我村现有党员113名,下设5个党支部。我村上下团结一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土地管理先进单位”、“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村镇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义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等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要。我村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以绿化、美化、净化农村社区为切入点,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今后,建义村将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借助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开拓创新,向着建设“效率更快、水平更高、功能更强”的新型社区目标大步前进,倾力打造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普照村 |
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有一个幸福和谐的普照村。它坐落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东北,东沿霞客镇,南与悟空村交接,西沿锡澄公路,北邻霞客镇,新建的霞客大道穿村而过,普照村由原来的普照与里泾坝合并而成,占地 5.5 平方公里,有 29 个自然村,设 54 个村民小组,共有 1406 户人家,本地人口有 4775人,还有 1000 多外来务工人员,实际居住人口超过了 5700人。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村庄里,拥有 30 多家企业,形成了铁管镀塑、PP塑料管、化工涂料、铝氧化、橡塑、汽车零部件等多门类产品的制造中心,总资产已超过 1亿元。村内有千万元以上企业 5 个,近几年来,普照村共获得市级以上创新成果 1 项,其中省级 1项,还获得发明专利 1 项。 重要工程万顷良田工程建设在我村将建成高效设施农业区,占地面积达2297亩。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里旺里村 |
里旺里村简介 里旺里大队于1959年成立,当时由罗凤宝担任书记,人口约1500人,9个自然村,办公室地点设在里旺里村小学内,1992年搬迁至里旺里村小学西杨贤民家中,2001年办公室搬迁至里旺里村大队厂内,2003年里旺里村小学撤并后搬迁至里旺里村小学内,2006年9月搬迁至罗家厍18号新办公楼。2002年3月小青阳村、渔业村并入里旺里村,11个自然村,2006年8月停塘村(含原兴业村)并入里旺里村,现整个行政村东沿锡澄公路,南与惠山区交接,西靠锡澄运河,北沿青祝运河,占地 6.7 平方公里,有 21 个自然村, 57 个村民小组,常住户1440 户,常住户人口5050人,拥有 80 多家村属企业,形成了不锈钢板、不锈钢管、印染机械、电线电缆、电力电容器、橡胶、冶金、汽车零部件等多门类产品的制造中心,总资产已超过 42 亿元,村内有亿元以上企业 3 个,千万元以上企业 12 个,近几年来,里旺里村共获得市级以上创新成果 12 项,其中省级 4 项,还获得发明专利 3 项。2010年全村的工业销售额达61.5 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 1.5 万元。 村属个业无锡市兆顺不锈中板有限公司进入江阴市工业百强企业的第一方阵,成为全市 50 家大型企业集团中的一员,名列第 14位,2010年村级开票销售收入名列青阳镇第一名,江阴市第 7位、村级入库税金名列江阴市第 9位。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