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祝塘镇永昌村坐落于祝塘镇东大门,东邻长泾镇,南与河湘村相邻,西与建南村接壤,北与永平村交界,云顾路、祝文路穿越其间,村委离暨南大道约1.5公里,交通便利。2006年9月,按照市政府关于优化调整行政村的要求,与原北山头村撤并而成。合并后的永昌村,全村村域面积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97亩,下辖44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共有户数1223户,户籍人口4800人,外来人口6508人。目前全村共有正式党员189名,预备党员3名。
近年来,永昌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永昌村的实际,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现有工业企业60余家,以铝型材、针织服装、机械为主,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全村实现开票销售32.3亿元,连续多年名列祝塘镇十二个行政村之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永昌村始终坚持以实事工程造福百姓的宗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铺设村道,美化环境,为老百姓减免农田灌溉费、自来水费、老年人新农合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江苏省文明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祝塘镇2011年度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祝塘镇2011年度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祝塘镇2011年度工业销售收入前3名的村”、“祝塘镇2011年度服务业销售收入前3名的村”等荣誉。
随着江阴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和祝塘特色滨水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永昌村将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逐步把永昌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20281112 | 214000 | -- | 查看 永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文林社区 |
江阴市祝塘镇文林村(社区)坐落于江阴市祝塘镇,地处江阴市域最南端,与锡山区、惠山区的锡北镇、堰桥镇相邻,素有润天湖美誉的崇村白荡镶嵌在西南部,与东南部的著名斗山自然生态保护区遥相呼应,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文林村(社区)是原文林镇的所在地,2006年9月3日与原文南村合并,合并后的文林村(社区)实行村、社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50亩,现有住户2282户,常住人口6798人,人均生活水平24000元,外来居住人口18000多人,52个村民(居民)小组,27个自然村,社区党总支下设七个党支部,18个非公有制党支部,现有党员341名。文林村(社区)现有工业企业150余家,以印染、针织、服装、机械为主,企业发展快速、健康,超千万元的企业有41家,2011年1-11月份实现开票销售17亿,排列全镇第三名。 近年来,村(社区)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级文明社区”、“星级红旗社区”、“和谐社区”、“幸福村”、“森林村”、“生态村”为目标,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坚持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的服务理念,积极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定期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困难党员、低保和残疾人对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文林村(社区)现已成为“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江苏省生态村”、“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无锡市党建模范示范点”、“无锡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社区(村)”、“江阴市四星级红旗社区”、“江阴市十佳和谐社区”。同时文林村(社区)采取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文化服务中心、环卫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治安共建、文化共建、环卫共建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社区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集购物、休闲、娱乐、教育、健身和医疗于一体。社区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教育群众”为宗旨,着力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精心打造社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将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将不断增加,真正成为“农民之家”、“居民之家”、“党员之家”。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景阳社区 |
景阳村(社区)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外贸第一镇——江阴市祝塘镇。这里曾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祖居、大文学家施耐庵著书施教的地方。后阳岗、大宅里曾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三百多年的银杏树见证了景阳的风雨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景阳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原大宅里村、新北村、居委会合并后,景阳村(社区)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村占地面积2.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92.15亩,常住人口5337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全村下辖3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有党员241名。全村共有企业100余家,主要以印染、针织、服装、机械、橡胶为主,企业发展持续稳定。2011年全村完成开票销售1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开票10.1亿元,商业流通企业开票2.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3.5%。 几年来,景阳村荣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无锡市民主法治村”、“无锡市文明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锡环杯环境卫生示范村”、“三星级红旗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景阳村(社区)以继续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思想统筹全局,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三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把景阳村(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滨水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富顺村 |
江阴市祝塘镇富顺村于2002年及2006年度二次村级区域调整由原富阳、茂墅、坝头三村合并而成。富顺村地处祝塘镇的西南面,西与霞客镇相连,南与五福村相依,河道纵横、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目前,全村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30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1668户人家,3462亩耕地。全村常住人口5548人,外来人口5400多人,党员188人。全村一般纳税企业63家。2011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亿元,村级有效收入200多万元。 富顺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建设的同时,“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壮大,富顺村每年投入70多万元于惠民福利事业,全村共有5个篮球场及健身设施,同时还建立了一支由专人负责的保洁队伍,确保了全村环境卫生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富顺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无锡市文明村”“无锡市民主管理先进村”“江阴市文明村”“五星级医疗服务中心”等殊荣。“十二五”规划期间,富顺村将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攻坚克难,为建设“特色滨水城镇”再立新功。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石堰村 |
江阴市祝塘镇石堰村位于祝塘镇西南,由原来的石堰村和颜家桥村两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现有30个村民小组,住户1100户,常住人口3587人,外来居住人口560多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0名。全村现有工业企业25家,2011年全村实现工商业开票销售2.3亿元。 近些年来,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工业方面,我村按照市委和镇党委的决策步骤,着力推进我村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引导企业技改扩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农业方面我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做好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马铃薯育种示范区建设。不断扩大葡萄、柚桃、西瓜、蔬菜、特种水产等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扩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 石堰村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各项社会事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近几年村委投入大量资金对各自然村庄进行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硬化村级道路、绿化自然村、建造卫生管理和健身用具等基础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此外在村委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还为70岁以上村民交纳了部分新农合医疗保险费、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困难群众补助金等。 我村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万众一心谱写新农村建设的新乐章。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五福村 |
江阴市祝塘镇五福村于2006年9月经区划调整由原西阳、南丈两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为6.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水面在4000亩以上,耕地面积4258亩,人口4901人,户数1471户,下辖30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本村地处江阴市祝塘镇西南部边缘,西与徐霞客故居马镇相邻,南与惠山区长安镇相连,马文公路贯穿本村,距锡澄高速、沪宁高速出(入)口处不足六公里,京沪高铁横穿本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水面)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 近些年来,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村级经济。辖区内现有企业6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5家,主要以服装、机械、纺织、化纤为主。由于发展区域调整因素,本村着力引导在原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扩大规模,2011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9000万元,税收748万元。2012年1-5月完成开票销售12000万元,税收281万元。 另外,五福村在一手抓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一手抓好环境保护、卫生整治工作。近几年一直加大对村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加快了全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已高标准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卫生村的考核验收。 以实事工程造福百姓,每年公益事业支出达4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支出为硬化村级道路、自然村绿化、卫生管理和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另外还建造篮球场、健身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还包括为70岁以上村民交纳大部分新农合医疗保险费、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访贫问苦等。 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我村先后被评为省卫生村、无锡市民主管理模范村、无锡市残疾人工作五星级社区、江阴市土地管理示范村、江阴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村、江阴市三星级调解委员会、祝塘镇模范工会等荣誉。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北湾村 |
北湾村位于祝塘镇中心区域,北离江阴市35公里,镇环西路从中穿越而过,暨南大道东西向穿越本村,交通便利。全村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35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现有本地人口3236人,外来人口3560人。全村下辖27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 村内有企业66家,主要以针织服装、床上用品、天鹅绒、染色为主,2011年开票销售10.4个亿,应征税金2695万元。其中江阴市文林针纺制衣有限公司、江阴市利达布厂年开票销售超亿元,江阴市伟晟缝纫制品有限公司、江阴市林达染色有限公司、江阴市京帝服饰有限公司、江阴市京臻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年开票销售超过5000万。 本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全村居民养老保障覆盖率100%,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并全面实现分类施保;已建立和完善了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电话、电脑、有线广播电视普及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到95%以上。 近年我村先后获得“江阴市文明村”、“06-10年度江阴市法制宣传先进单位”“06-10年度江阴市综治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无锡市残疾人工作五星社区”、“绿色家园示范村”、“江阴市五星级便民服务室”等一系列荣誉。北湾人民正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幸福新北湾的征程上大步前进。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河湘村 |
河湘村位于祝塘镇南部,东与长泾镇王家村、蔡桥村。南至锡山区锡北镇春风村,西傍文林村、北湾村,北抵暨南大道与永昌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5.05平方公里,下辖42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488人,外来人口6450人。 解放初期为河湘乡,50年代末并入文林公社,2002年3月由湘北、红星两村合并组建河湘村。2006年9月再由湘南村并入延称河湘村。全村境内水陆交通方便,富贝河、红星河纵横相连,市级公路锡文路纵贯南北。全村境内地势平坦,灌溉便利,良田肥沃,宜于种植,直至上世纪90年代,农业种植业一直是本村的一大支柱产业。从90年代末期,村级工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传统的农业产业被现代的工业产业所代替,至2011年,全村拥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工业企业65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家、超5千万企业6家,超千万企业8家,2011年全村工业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0.8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33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300元。2005年通过了省卫生村的创建,2003-2004被评为江阴市文明村。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的被评为无锡市文明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建南村 |
建南村地处祝塘镇镇村结合处,在行政村区域调整时,由原建南与北前、新巷三村合并组建新的建南村,成为祝塘镇的经济大村,经济重村。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955人。全村共有企业250多家,以江苏瑰宝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规模企业有57家,2011年度实现开票销售23.6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992.91万元,村级有效收入958万元。 我们始终坚持为村民服务的理念,村委出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道路的硬化。关心困难-,定期走访特困家庭,困难党员,低保和残疾人对象;积极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组建建南村老年文艺活动队,每年给村民无偿奉献多场文艺演出,并由村委出资建设建南村瑰宝生态园,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休闲场所。村委每年还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资办理新农合和发放节日礼品。 近年来在建南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建南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批示范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幸福村、无锡市流动人口管理先进集体、无锡市管理民主示范村、无锡市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工作先进单位、江阴市文明村、无锡市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永平村 |
永平村坐落在祝塘镇区东首,东与原陆桥相邻﹑南连祝塘永昌村﹑西紧接祝塘镇区﹑北临祝塘镇茂龙村。区域面积为4.8平方公里,有48个村民小组,1216户,总人口接近5000人,农户承包耕地面积3050亩。 永平村是江阴市第七轮经济薄弱村,现有企业23家,2011年完成开票销售近18亿元。村级有效收入经过多年努力有较大提高。 近年来永平村紧紧抓住地处祝塘新市镇和生态环境建设前沿的有利时机,在规划调整,村民拆迁、生态修复等方面积极谋划,完成安置房建设4.5万平方米,完成了黑色路面改造1.8万平方米,全面取缔废塑市场,搬迁砂场,为广大村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目前永平村正上下一心,多方设想,在盘活存量,开挖潜力增收;抢抓机遇,加大引资力度;提升村民素质,提高居住生活品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等方面努力前进。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永昌村 |
江阴市祝塘镇永昌村坐落于祝塘镇东大门,东邻长泾镇,南与河湘村相邻,西与建南村接壤,北与永平村交界,云顾路、祝文路穿越其间,村委离暨南大道约1.5公里,交通便利。2006年9月,按照市政府关于优化调整行政村的要求,与原北山头村撤并而成。合并后的永昌村,全村村域面积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97亩,下辖44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共有户数1223户,户籍人口4800人,外来人口6508人。目前全村共有正式党员189名,预备党员3名。 近年来,永昌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永昌村的实际,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现有工业企业60余家,以铝型材、针织服装、机械为主,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全村实现开票销售32.3亿元,连续多年名列祝塘镇十二个行政村之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永昌村始终坚持以实事工程造福百姓的宗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铺设村道,美化环境,为老百姓减免农田灌溉费、自来水费、老年人新农合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江苏省文明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祝塘镇2011年度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祝塘镇2011年度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祝塘镇2011年度工业销售收入前3名的村”、“祝塘镇2011年度服务业销售收入前3名的村”等荣誉。 随着江阴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和祝塘特色滨水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永昌村将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逐步把永昌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茂龙村 |
江阴市祝塘镇茂龙村东与华西村相邻,南与景阳村相连,北临长寿西与大宅里相靠,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茂龙村下辖32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903户,常住人口3384人。茂龙村现有企业30家,其中有联业生物、威特凯鸽业、雅圣灵芝等一批高效现代农业企业,2011年全村实现开票销售4.2亿。 近年来,茂龙村始终坚持民生民享,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共计投入数百万元,用于行政村的道路硬化建设,接通了长江自来水,修建了新的居民小区,使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委出资为村民办理新农合,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和节日礼品。我村先后获得“无锡市生态村”“绿色家园示范村”、“无锡市森林村” “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金庄村 |
金庄村位于祝塘镇西侧,与霞客镇交界,南与祝塘镇石堰村隔河相望,北与周庄镇接壤,祝璜公路纵贯全村,新建的长山大道穿村而过,青祝运河沿村而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有金鹅公主古老美丽的传说。2006年9月,通过行政村优化组合,由原来的金鹅敦村、孔西庄村、漫水村三村合并而成金庄村。全村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50亩,现11个党支部,205名党员,71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7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4000多人。是祝塘镇目前十二个行政村中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 近年来,金庄村两委班子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为主线,以为农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为中心,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收入逐年上升。我村现有各类企业78家。2011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6.21亿元,应征税金4580万元,位列全镇十二个行政村中的第五位。2011年村级有效收入达350万元;同时,党建、卫生、残疾、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提升。2004年创建成“江苏省卫生村”、2007年创建成“无锡市残疾人工作五星级社区”;2010年创建成 “江阴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江阴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011年创建成“无锡市法治村”“无锡市森林村”,同时,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市级“文明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好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在2011年江阴市农村基层“双学双评双争”活动中被评为“勤廉党组织”;祝塘镇级“经济增长先进村”、“绿化造林”、“生态建设”、 “土地管理”、“项目投入”、“五好党组织”、“先进党组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并于2008年创建成“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金庄村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随着医疗卫生服务站、农资超市、农贸市场、篮球场、乒乓室、图书室、健身器材、老年活动中心等的相继建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社区服务中心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2年,金庄村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认真落实镇党委建设特色滨水城镇总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推进我村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数据来源于江阴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