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亭社区:地处安庆城西,社区东起德宽路,西至狮子山,南至长江防洪墙,北至热电路,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2014年底,由原大观亭北、大观亭南、大王庙三个社区合并而成。小区现有居民楼109栋,常住人口15286人,辖区有安庆电校、大观区法院、安庆五中、大观亭派出所、航运公司、狮子山公园等。社区办公地址为观音北巷1号。 大观亭社区与腊树园社区、德宽社区、马山社区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03001 | 246000 | -- | 查看 大观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观亭社区 |
大观亭社区:地处安庆城西,社区东起德宽路,西至狮子山,南至长江防洪墙,北至热电路,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2014年底,由原大观亭北、大观亭南、大王庙三个社区合并而成。小区现有居民楼109栋,常住人口15286人,辖区有安庆电校、大观区法院、安庆五中、大观亭派出所、航运公司、狮子山公园等。社区办公地址为观音北巷1号。 大观亭社区与腊树园社区、德宽社区、马山社区相邻。 |
腊树园社区 |
腊树园社区地处大观区西南部,东起里仁巷,西至德宽路,南起玉琳路,北至玉虹街,面积约0.8平方公里。辖区有德宽街道办事处,德一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总人口5303人,总户数1486户。腊树园社区党委现有直管党员101人,其中退休党员63人,下岗失业党员33人,社区在职党员5人。近年来,社区党委在区委、德宽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全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懈地努力,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省模范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低保工作先进单位”、“|安庆市促进再就业先进社居委”、“全区依法治区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充分就业社区”、“区‘五好’关工组织”、“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
德宽社区 |
德宽社居委成立于1989年9月,原名为热电路居委会。2001年5月区化调整更名为德宽社居委,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位于大观区德宽路中心地段,东起四方城,西至德宽路,南至玉虹街,北止北正街。社区共有常住户1120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865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20%,育龄妇女1211人,残疾人34人、低保户60户;社区中低收入家庭居多;总人口数3238人,机关事业单位12家,企业法人单位40多个,个体工商户166家,有居民楼26栋,居民小组1个。社区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自管党员51人。近年来,我们根据各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四化一加强”的工作思路,以“心系居民,情满社区”为工作宗旨,以“你有事,我来帮”为服务品牌,紧紧围绕健全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维护安全稳定的社区秩序、弘扬和谐的社区风尚等方面,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大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再就业先进社居委、充分就业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发展社区经济奖光荣称号。 |
马山社区 |
马山社区居民委员会坐落于德宽路145号,马山居委会管辖范围:东起德宽路与大观区政府相望,南至热电路与省电力学校为邻,西至茅青路及热电路两侧于石化厂接壤,北靠马山以马山干休所为界。总面积0.6平方公里。社区内正在兴建一座五星级国际大酒店及现代化小区为一体的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的工程;现有辖区单位2个,-1个,民营企业4家。较为集中的居民生活小区8个。居民楼36栋,居民户1246户,常住人口3224总人口3946人。新组建的马山社区设有3个机构,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直管党员102人,“三进社区”党员92人,其中县干11人。各类残疾39人,育龄妇女724人,三无人员1人,在社区登记的军队-106人。社区建立自治章程和管理制度,形成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管理服务体系。社区设立警务室,实行责任民警负责制,建立治安调解,帮教、防火、普法为一体的全方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确保社区安定稳定,社区成立就业援助,扶贫助困服务站,成立各种为民服务志愿者队伍,经常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及社区居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马山社区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干部群众,携手并肩,齐抓共管,大力开展以社区党建、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文明建设,努力挖掘社区资源,共同发展目标。马山社区坚持政府指导和社区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为建立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而努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