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海口镇昌宁村是一个三峡移民村,总人口550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村党组织紧紧抓住临江靠城的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培带载体,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党总支始终把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以目标思路,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组织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03100 | 246000 | -- | 查看 昌宁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港社区 |
大观区海口镇河港居委会现有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60人,耕地面积5700亩。村党总支下设叶墩、河口、蔬菜、张港四个支部、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8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社区党组织紧紧抓住临江靠城的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培带载体,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党总支始终把创建“五个好” 社区党组织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以目标思路,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
安原社区 |
安原社区位于海口镇广成圩中心地带,是海口镇政府所在地,由原安宁居委会和中原村合并成立,下辖56个居民小组,6400余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社区为基层党总支建制,下设安宁、中原两个党支部,现有0党员102名,预备党员3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驻社区各单位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在社区居民的参与配合下,安原社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扩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社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荣获大观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
南埂村 |
南埂村简介 南埂村座落在安庆市西门外海口镇广成圩南堤,全长5.5公里,东与海口镇河口村交界,南临长江,西与海口村交界,北与安宁村接壤,人口4308人,耕地3857亩,辖37个村民组,外滩有国家级兴林抑螺实验基地,面积3000余亩,海口镇工业园区座落在我村,面积300余亩。 |
巨网村 |
巨网村共有面积9000亩(基中可耕面积6500亩),人口6350人。总支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4人,总支下属两个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名(其中女党员11人,占党员总粗线条的14.5%),党员平均年龄55岁。 村民委员会主任1人,委员5人,行政村下属62个村民小组。我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员有1900余人,全村外出打工总收入5500万,全村农业收入为750万元。 |
昌宁村 |
大观区海口镇昌宁村是一个三峡移民村,总人口550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村党组织紧紧抓住临江靠城的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培带载体,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党总支始终把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以目标思路,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组织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
保婴民族村 |
保婴民族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西南部,与皖河农场隔水相望,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江心洲。保婴洲在明朝中叶已初具雏形,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安庆民众募建育婴堂,官府将民间募款购置了包括保婴洲在内的多处田产,通过租赁经营维持育婴堂日常运转,由于地广人稀,吸引了沿江一带回汉两族群众纷纷迁移至此。保婴所含“保护婴儿”之意即源于此。 保婴民族村四周为江水环绕,兼具大江风貌和乡村风情,是一座美丽、生态、宁静的江中绿岛。村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组, 户,共1496人,其中回民596人,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为4800元。村子属于独立圩口,圩内土壤肥沃,有耕地930亩,盛产棉花、油菜、蔬菜,上世纪80年代曾是安庆市二线蔬菜基地。外围滩涂面积广阔,种有大片速生意杨林,森林覆盖率较高。 保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洪涝灾害频发,1949年以来已先后五次破圩,基础设施多次被毁,曾经的富庶之地由此沉寂多年。进入新世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保婴村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追赶跨越步伐,先后完成了农村饮水工程、村村通道路、农网改造等重大工程,尤其是在“十一五”末,在全省对口帮扶民族聚居地区政策推动下,保婴村两委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成功申报并实施了村级活动场所、健身广场、抗旱渠道等一大批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围绕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由棉油传统农业向以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转变、由肉牛放养养殖向标准化养殖转变。通过大户带动和政策扶持,保婴村的肉牛养殖和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带动大量农户增收致富。如今的保婴,村貌焕然一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新保婴正在悄然崛起。 |
培文村 |
大观区海口镇培文村现有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60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1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村党组织紧紧抓住临江靠城的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培带载体,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党总支始终把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以目标思路,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组织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
镇江村 |
镇江村共有面积7000亩(基中可耕面积4000亩),人口4768人。总支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2人,总支下属两个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名(其中女党员11人,占党员总粗线条的14.5%),党员平均年龄55岁。村民委员会主任1人,委员2人,行政村下属42个村民小组。我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员有2000余人,留守人员2700余人,全村外出打工总收入6000万,全村农业收收为800万元。 |
红星村 |
红星村隶属大观区海口镇,位于长江之滨,广成圩内,距市区7公里,于安九公路18-20K两翼分布,村部座落在安九公路17K处南侧,有一支平均年龄40岁,大专文化程度,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村两委班子,组成人员4人。辖29个村民小组,村民总人口为3058人,耕地面积为3276亩,村党总支现有70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1人,下设两个党支部,各设两个党小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 2006年以前,全体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种植棉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郊全力打造蔬菜基地,建立“菜篮子”工程,村两委抓住机遇。一方面,着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有七家企业落户。另一方面,引导人民群众调整农业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2008年度在发展经济工作中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单位,其他工作也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08年度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五个好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今后,村两委一班人决定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 |
海口村 |
海口村位于海口镇广成圩中心地带,下辖45个居民小组,5400余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为基层党总支建制,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0党员65名,预备党员4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各单位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参与配合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扩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