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潭镇源潭居委会是源潭镇政府所在地,也是源潭商贸文化的交流中心。风景优美的红旗水库、佛子禅寺座落在我居境内。源岳公路、源潜公路绕居而过。居内两条村级公路与杨泗、三河紧紧相连,使源潭居委会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比较优越。全居现有32个居民组,908户,345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达2130人,流动人口550人。全居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20亩,拥有山场面积2000余亩。有大小塘、堰25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9亩。近年来,我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实施“香业兴居,香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以集镇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居域经济快速提升,农业生产总值达200多万元,居委会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4101 | 246000 | -- | 查看 源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妙社区 |
三妙居委会简介 三妙居委会位于源潭镇东南部,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600亩,山场2100亩。源叶、查松、三青公路穿境而过。全居辖32个村民小组,670户农户,人口2800人,现有党小组5个,党员72人。居委会先获“安全文明村”、“小康村”、“先进党组织”等称号。2008年4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安村(居),2009年8月获县委颁发“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称号,2007年获安庆市生态示范村,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点。 近年来,居委会两委一班人根据三妙实情,带领全居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科学发展,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思想解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西瓜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强力推进制香业、服装加工、制刷业等特色工业。全居委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今天的三妙,基本实现组组通道路,户户通车,80%以上的农户通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达到户户通。近年来,电脑、私家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再是梦想。 |
双峰社区 |
双峰居委会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试点村,省制刷特色专业示范村,地处天柱山东麓,源潭镇东北5公里,毗邻桐城市青草镇,由源潭镇原青田、十路、柴庄、金塥四个村以及杨冲村三个村民组合并而成,辖40个村民组,1520户,6800人(其中流动人口700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00亩,境内山场、丘陵、圩畈兼备,大沙河穿村而过,农业、林业及水资源丰富。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41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学历5人。 |
源潭社区 |
源潭镇源潭居委会是源潭镇政府所在地,也是源潭商贸文化的交流中心。风景优美的红旗水库、佛子禅寺座落在我居境内。源岳公路、源潜公路绕居而过。居内两条村级公路与杨泗、三河紧紧相连,使源潭居委会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位比较优越。全居现有32个居民组,908户,345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达2130人,流动人口550人。全居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20亩,拥有山场面积2000余亩。有大小塘、堰25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9亩。近年来,我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实施“香业兴居,香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以集镇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居域经济快速提升,农业生产总值达200多万元,居委会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 |
棋盘社区 |
棋盘居委会简介 源潭镇棋盘居委会地处桐、怀、潜三县交界,称潜山“东大门”。腹贯209省道,交通便利。2005年由原旭光、东升两村合并设立“棋盘居委会”,居委会现有人口6000人,57个居民组,1456户。总支委员会下设4个支部委员会,15个党小组,137名正式党员。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田面积5360亩,林地250亩。居委会现有集体企业5家(轮窑厂、塑钢门窗厂、劳保加工厂、山林厂、10间街道门面楼房),2008年产值700万元,年上交利润5.8万元。个私企业165家(其中主要产品劳保生产加工产业有百余家)总产值6000余万元,从业人员12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万元。 棋盘居委会(原旭光村)是潜山县政府确定的第一批“小康建设示范村”,2000年正式命名为“小康村”,2004年12月被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授予“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7月、2009年8月先后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2008年4月县政府授予“平安村居”等,并多次被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单位”。 2007年棋盘省级大型土地整理项目落户棋盘居委会,现已预验收,项目总投资680万元,整理总面积299公顷,整理后的田园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为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现全部实行了流转。 2007-2008两年居委会投资40万元(除国家政策性补助)修通了两条达4.2公里的水泥道路,居委会境内现有乡村公路11公里,已修通水泥、柏油路面通车道路达8公里,绝大部分居民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交通状况。 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培育特色种养殖业,目前有大型养殖户8家,其中立体养猪、养鱼4家,养鸭户1家,养山鸡户1家,养龙虾2家,已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0处,示范户150余户,每户当年收入近6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2008年居委会牵头并引资近100万元,利用居委会原铸造厂空闲场地,新建一个集商业、贸易、农产品加工交易为一体的“棋盘居委会新农村建设康居新村”,一期建设47户,目前“三通一平”投资结束,“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居委会所在地王闸街是原棋盘镇政府乡直单位所在地,有一所中学、中心小学、粮站、农村信用社、食品站、医院、兽医站、农技推广站(点)、邮电所等单位,有两个规范的购物商场(华联、皖城连锁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王闸街现有的三条商贸街住户达200户,农村集贸市场生机勃勃,市场繁荣。 为适应形式的发展,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方便和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居委会居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结合国家文化工程,即“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居委会今年投资4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大楼,现正在建设中,年内可交付使用。 为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居委会于2008年初已申请上报“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将我居委会列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上报相关单位,得到了上级批准。2009年被省政府正式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近期发展规划:即“发展劳保加工、建材产业富村、开拓商贸经济活村、优化产业结构强村、建设平安和谐新村”的“四村”战略,实现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 |
长和社区 |
长和居委会 源潭镇长和居委会座落在源潭镇镇政府南侧,是源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庆、源潜两条主干线贯穿全居,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居现有36个村民组,815户,307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115人。全居总面积73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拥有山场林地面积3090余亩。由于源潭镇经济民营园区座落在我居委会,近年来,居委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使居委会经济上了新的台阶。居委会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 |
双林村 |
双林村简介 双林村位于潜山县源潭镇北部,源潭至岳西20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66个村民组,1608户,6784人,全村劳动力4382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80亩,山场面积4500亩,茶园面积400亩,果园面积1480亩,年人均粮食产量450公斤,油料人均占有量28公斤。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9个党小组,140名党员。村办企业8个,多经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初具规模。2010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余元。2005年被安庆市环保局授予“生态示范村”;2006年7月、2009年8月先后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2010年获全镇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村级工作绩效考核第三名,并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双林村获得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截至2011年已全部完工、交付使用,整理总面积4000余亩,整理后的田园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为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现已将土地平整后的面积实行了流转。 双林村注重对党员、群众的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几年来共吸收20多位致富能手入党、培养1名发展能手进入村级班子。村党总支书记李后宽承包村林场,创建了种养一体化的杨冲示范基地。0党员黄大明创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组建经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殖业,使300多农户走上了共同致富路。 双林村始终把发展列为第一要务。通过兴办企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业等多种形式,努力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到目前,全村共兴办企业7家,招商引资有2家落户,个体工商户211家,建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杨冲生态林场、联盟生态林场等农业化示范基地。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了800m2的村部办公楼,修通了2.3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安装74盏村级路灯。完成投资170多万元的香肥皂水库和人形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了农业生态园建设,目前已开发面积1500亩,挂果林地1200亩,养殖水面120亩。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双林村新家村建设康居新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现正在源岳公路联盟茶地公路两旁和双水公路两旁建设45户。为我村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组组通自来水,清洁饮用水入户率100%,户户通电话,全村人民安居乐业。 双林村人民决心今后进一步完善生态规划,以创建省级生态村为目标,将双林村建设成经济发达,产业合理,村容村貌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之村”。 |
东红村 |
东红村简介 源潭镇东红村座落在潜山县东大门,北连桐城县青草镇,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9亩,山场500余亩,辖47个村民组,1012户,4016人,支部党员83名。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村两委班子在镇政府正确领导下,着力打造、精心安排,以发展经济为主题,围绕“刷业、劳保加工业、板材业”促经济发展,改农村面貌,以农业特色种、养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村域经济全速提升,2000年正式命名为“小康村”,2007年被评为潜山县平安村。 多种经营,迅猛发展。目前我村有大型养猪户2家,水面养殖达200亩,大棚蔬菜30亩,养鸡户3家,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2处,示范户38户,劳保加工业发展迅速,现上规模的有20家,从业人数300人,刷业生产、销售量达8千万元,从业人员200人,板材加工厂8家,塑丝生产、塑料粒子加工5家,商业经营户16家,全村工商业从业人员总计达1500人。 民生工程、落户农家:修通水泥路2.5公里,黑色油路1.2公里,使村部纵横两条主干道畅通无阻,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水利兴修投资达100万元,改建、加固沟渠4000千米,有力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土地平整项目挂靠邻村现已实施,招商引资300万元,成立花卉养植基地。饮水工程于2004年落户我村,现已落实清洁饮用水700余户。改造高压线路8.3km,低压线路10.4km,增架电变8台,架设路灯2km。 历史文化,旅游景观。-第29军抗击日寇驻扎在我村棋盘岭一带山丘,由于叛徒告密,一个团的全体官兵全部阵亡。徐氏一世祖坟地在我村高坝口棋盘地,对宗祠、宗族考究有很大价值,黄鹤塘水库集垂钓、避暑、休闲于一体。 |
永济村 |
永济村简介 永济村位于源潭镇东部,桐、怀、潜三县交界,总人口3058人,745户,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452亩,主要以劳保业和制刷产业为主,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全村村村通工程正在修建中,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基本实现组组通,自来水也已基本入户。全村党员60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较强,全村党员正在以科学发展观要求带领全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村居活动。 |
叶典村 |
叶典村地处潜怀交界,13.2平方公里的面积,近千亩水面,4700余亩水田,1500余亩旱地,近万亩林地。66个村民组,1300余户人家,5300多人口,3000多个劳动力,1500个流动人口。这就是源潭镇叶典村,我们的家乡。 这里有天柱山的秀气,长江水的灵气,合九铁路擦身而过,沪蓉高速连通四方,还有那奔腾不息的九里冲河四季流淌。 叶典村农业总值1113万元,人均收入2100元,主导产业为农业,特色产业为养殖业,养猪厂两个,外加农户养殖,年出栏成品猪3000余头;养鸽基地一个,拥种鸽近万对,年出笼肉鸽10多万只;企业方面,以建材为主打产品,有轮窑厂两座,年产红砖2000万,年产值480万元。 拥有-近千户,程控电话近千门,移动电话2000多个,安装宽带100多户,交通运输车辆100余辆,农业机械100余台,其中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自来水入户500余户受益人口2000余人。 全村党员109个,村成立总支部,下辖三个支部,共计九个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百余户。 叶典村荣获全县平安村,荣获镇人武工作先进村。 叶典村两委成员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1人,中专学历以上2人,村民代表67人。杨斌同志主管总支委员会全面工作,分管计生组、纪、宣、团、妇、兵、-工作;唐贻赞同志主管村委会全面工作,调委会工作,分管财务、经济发展、农林水、土地城建、文教卫生、交通、电力、电信工作;徐进四同志主管组织、文书、信访、统计工作;徐英良同志主管治安、维稳工作;黄匡成同志主管民兵、计生工作;吴月琴同志主管共青团、妇女联合会、计生工作。 朋友,欢迎您,叶典人民真诚的欢迎您,专家学者明星外商,一句话,就是有识之士到叶典来开垦这块肥沃的土地,五千多叶典人民期望着您,期望着您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果,明天的叶典定会在您的巧手描绘下,日新月异,繁荣兴旺。 |
斗塘村 |
斗塘村简介 斗塘村位于源潭镇南部,源怀公路4公里处(斗塘村部)属丘陵地区,交通便利,东邻东畈、赵冲村,南邻三妙居委会,西邻路口村,北邻长和居委会,全村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辖33个村民组,其中耕地面积4000亩,山场面积7000余亩,总人口为3400人,923户,劳动力人口为1600余人,其中外出劳务人口为800余人,人均耕地面积为1.15亩,人均面积为2亩,新农村建设方面,以村部为中心,建立沿公路建设2公里的中心村庄规划,另规划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基础建设有发展的7个村庄布点经济状况,农业总产值为(2008年的)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多种农作物为一体的大农业,扩大了机械化生产,增加了拖拉机、收割机多台,企业状况刷业有4家,养殖场有养牛、养野鸡、养大白鹅等特色养殖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有200余家劳保加工业、现代化建设;电话全村覆盖,自来水安装300余户,清洁饮用水逐步改善,2008年修通了近2公里村级循环路(水泥路),电视有线加工小锅收视率基本覆盖,宽带网络不断增加,形成了水、路、电正式三通。党的建设情况: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正式党员134人,党总支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创星”实实在在活动,“凤还巢工程不断涌现,家庭作坊不断增加,发展主题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面貌”。2008年被潜山县命名为平安村居。2008年度被县计生委命名星级村,2009年8月被县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情况,村支委会由5人组成总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2人,村委会由5人组成、主任1人、委员4人,村民代表40人,设有治安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 |
路口村 |
路口村简介 路口村位于源潭镇西南,属半山半丘陵地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00亩,山场13600亩,辖49个村民组,1380户,总人口5530人,劳动力3700人,其中外出误工经商劳动力1160人。2008年务工纯收入2300万元。路口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有党员139人,村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有主干道路11公里,源潜公路贯穿其中。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农业为路口村主导产业,2008年农业产值1000多万元,水稻、棉花、瓜菜、茶叶和布朗李是主要外销农产品。其中查冲布朗李、查冲西瓜、查冲苞菜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各大市场。近年来路口村充分发挥交通及自然资源优势,强力对外招商,成功引进投资500万元“环美刷业”落户本村。并以查冲生态观光园为龙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同时结合中心村建设,促进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兴起。村域经济全速提升。2008年全村国内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6200元。 近年来,路口村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全面发展,共硬化道路7.4公里,使42个村民组电力得到改善,20个村民组接通自来水,49个村民组接通了程控电话,36个村民组近200户农户开通了宽带网络。村文化书屋,农民健康体育广场,合作医疗室相继建成。 2006年7月安庆市委授予路口村党总支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 |
杨泗村 |
杨泗村座落在源潭镇较偏远的山区,海拨也最高。全村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6亩,山场面积800亩。林地8500亩,辖14个村民组,320户农户,1220人,劳动力500余人。村党支部有33名党员。近年来,杨泗村修建了公路,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这里种植的有机绿茶品质好。村口有一株千里银杏树,是杨泗村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另外村内还有“仙人坝、青风岭”等自然景观,犹其是青风岭,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村近年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大力发展农家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培育特色种殖业,目前有大型养牛户4家,养羊户2家。 我村因为是山区村,为了让村民饮上清洁的自来水,筹资兴建了自来水饮水工程,使清洁饮用水入户率达100%,200余人的用水问题得到解决,改造了高低压线路,解决了全村320户用山难的问题,修通了8千米的进村柏油路,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
三河村 |
三河村简介 三河村2005年5月由原三河、双峰两村合并而成,座落于源潭镇北陲,红旗水库上游。三河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下辖27个村民组,共565户,总人口2300余人。 三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0亩,山场16800亩。全村拥有集体林场10个,总面积1500余亩。山场主要树木为马尾松,素有“万亩松海”之称。三河村偏居山区一隅,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于2006年建成11.3公里的水泥路,直通源潭镇区,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出行、工商业活动等也更为便捷。农业方面,全村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兼有蚕桑、茶叶、毛竹等有机绿色产品。手工业方面,三河村制香历史悠久,传统手工板香、线香、盘香等享誉桐怀潜三县,现代机械制香产品更是远销省内外。 三河村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连关寨、马鞍寨、万岁山山脉相连,层峦叠嶂,古树名木多见其中。还拥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双峰庵等人文景观。源潭镇的母亲河——三道河贯村而过,水量充沛,上下游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先后建成三河、赶鱼嘴、河东、龙井河等四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达1920KW。迅速发展的小水电,又为三道河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田墩村 |
田墩村简介 田墩村座落在潜山县的东北角,一条大沙河穿村而过,下浒山水库座落境内,东邻桐城市,北邻黄柏、官庄镇,西邻槎水镇,总面积20平方面积,其中水田面积356余亩,山场面积18410亩,茶园550亩,桑园300亩,辖14个村民组,348户,1280余人,劳动力数800人,其中从事个体工商户30余人,交通运输15人,建筑业3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强化自身建设,规范村级工作,明确村干分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以农业、茶、竹、蚕桑、油漆刷柄加工、养殖五大产业为主导协调发展的中心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2006、2009年两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2008年被评为潜山县平安村。 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木材加工油漆刷柄、茶叶种植加工、养殖、蚕桑生产等方面的致富能手,带动了一方群众发家致富。目前,全村拥有“双培双带”示范基地5个、示范户25户,每户年收入达5万元。 抓特色生态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依托资源优势,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如致富能手方绪权,发展茶园250亩,年产干茶3000斤,产值达30万元,08年被县农委命名为“下浒山有机茶开发基地”。 引导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县道双水路田墩段83km的水泥路,12km的柴庄至元安、大桥至朱包、高屋至林星组的3条村组沙石路,并争取了人畜饮用水工程项目3处,解决了近700人的饮水困难,08年改造了低压线路,解决了12个村民组230余户的用电困难问题。 载体建设有声有色,积极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创星”活动,激发党员活动,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拓宽服务范围和内容,注重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
赵冲村 |
赵冲村简介 赵冲村位于209省道线,是源潭镇东南部,与怀宁马庙镇相邻,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60个村民组,总人口5300人,1580户,劳动力2400多人,流动人口1200人,水田面积6000亩,山场面积3000亩,集体林地面积500亩,人均面积1.2亩,新农村建设“村村通”7.5公里水泥路、村组主干道有十条基础路面为5米宽,农业总值75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发展“庭院经济”培育特色种殖业、养殖业。目前,有土地扭转面积1500亩,有大型养猪户3家,养鸡户2家,已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村有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轮窑厂、铁沙厂、造纸厂、剥心板厂、塑料粒子厂等十几家基本上了规模的企业,固定资产千万元以上,产值达亿元,本村现代化建设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基本普及,车辆达到500辆,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达到3000户以上,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38人,党员学习两新教育,小学教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党的基本原则。 |
光辉村 |
光辉村简介 光辉村座落在潜山县源潭镇西北部,209省道穿村而过,下浒山水库的坝基选址在村内的一条大沙河内,毗邻槎水镇,全村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731亩,耕地面积3631亩,山场面积12000余亩,茶园400亩,板栗200亩,桑园400亩,辖20个村民组,505户,2119人,劳动力1050人,其中从事个体工商户30余人,交通运输20人,外出务工人员320人。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强化自身建设,规范村级工作,明确村干分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以水电、油茶、莲花姜、板栗、茶、山野菜、养殖等为主导产业,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2008年被评为潜山县平安村。 大务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庭院经济,培育特色养殖业。目前有大型生态养鸡场1个,养羊户20余户,已建立示范基地15个,示范户40余户,组建农民创业协会吸纳农业小能人入会,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安徽省金天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余元,在原有3000亩老油茶林的基础上开垦500亩,当年受益,为农民增收2万元,注册了金天柱牌山茶油商标,产品已打入国内市场。 抢抓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水资源,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千万余元,承建总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年发电量6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为村集体经济增加7万元收入,全村人民用电享受优惠价。 引领新农村建设,新建了日产500吨小型水厂,光辉村大部分农民吃上干净卫生用水。修通了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面2.7公里。“两委”班子精心团结合作,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保健产品,利用山区有利资源打出了光辉油栗、莲花姜、山野菜等市场紧销产品。 载体建设有声有色,积极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创星”活动,建立村“党员先锋队”,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拓宽服务范围和内容,注重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
东畈村 |
东畈村委会简介 东畈村委会地址源潭镇东部,腹贯209省道,交通便利,2005年由原东畈、三一两村合并,现为东畈村委会,现有人口3550人,32个行政组,890户,其中劳动力人口2130人,流动人口380人,总支委员会下设4个支部委员会,92名正式党员,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00亩,林地3800余亩,人均收入3000元。 东畈村委会是县政府确定的第一批“小康建设示范村”,2009年正式命名为“小康村”。 现代化建设情况,全村有线电视户达70%,自来水已进入80%的农户家庭,2007年村委会投资近百万元(含国家政策性补助),修通了两条4.7公里的水泥道路,使绝大部分居民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交通状况。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培育特色种养殖业,目前有大型养殖户2家,其中立体养猪1家,繁殖母猪百头以上,养鱼户1家。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刷业、板材业、花炮制作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三一花炮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花炮百强企业年产值1200余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华盛刷业产值达600余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吸收劳动力近百人。 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近期发展规划,即:支持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外,发展劳保加工、建村富村、优化产业结构强村、建设和谐平安新农村。 |
友爱村 |
友爱村 友爱村毗邻源潭镇区之北,东南临鲁坦河,北靠长宁工业区,209省道经村而过,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水田面积1850亩,山场309亩,辖18个村民组,367户,148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0人,近年来,友爱村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托粮食自给工程、世行二期加灌和土地整理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千亩优质粮生产基地效益明显,农民纯收入达4000余元。 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4处,有养鸽户2家,养鱼户1家,养菇户1家,每户年收入达4万余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皖剑酒厂经营性收入逐年增加,就业人数逐步上升;三环高中集就业和周边带动发展为一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清洁自来水入户率98%,修筑至酒厂水泥路面;高标准拦河堰,彻底解决友爱大畈灌溉用水,2km三面光引排水渠、3.2km砼“U”型槽,灌排自如;农民建房按新农村示范标准规划,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增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