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 潜山市 >> 水吼镇 >> 程湾村

程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程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程湾村简介

  程湾行政村地处水吼镇东部,可以说是进入水吼镇的东大门,隶属于潜山县水吼镇。东与天柱山镇河西村交界,南与本镇驾雾村毗邻,西与本镇天堂村相接,北临潜河,与本镇水吼镇相望。区域内西高东低,均为大别山余脉,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潜河沿东界蜿蜒而过,驾雾河自西向东穿境顺势而下。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1400mm左右。境内交通较较为便捷,东香高速穿境而过,105国道、西河西线均从区域东边潜河两侧南北穿过,四村路、山岭路、蒋冲路、四岭路等乡村道路境内密布;户户通电、组组通话、有线电视普及率达百分之九十五。程湾村由行政区划调整前的新岭村和程湾村合并而成,下辖花屋、董垅、桂庄、毛屋、陈屋、河东、河洲、湾屋、新建、胜利、青年、团结、中屋、老屋(一)、老屋(二)、下屋、时岭、王岭、河沿、小关、大关、卢屋、上湾、许屋24个村民组。现共有农户610户,村民2150人,劳动力882人。共有耕地846.5亩,人均耕地0.4亩;山地面积110亩,林地面积8659亩。程湾村粮食自给自足,多经产业主要是茶叶、板栗等,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
   我村设有一个程湾村党总支,下设花屋、山西、新岭、湾屋四个支部,共有党员76名。0程湾总支一直重视党建工作,曾获水吼镇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第一名,潜山县2008年度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书记,主任,文书,计生专干各一人,村两委交叉任职两人,四个支部各有支委两人,该班子新老结合,结构合理,精简高效。
   我村目前正在上级的领导和各界的关心下,大力进行程湾新农村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程湾。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824106 246000 -- 查看 程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程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程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里村

  三里村位于国家森林公园、五A级风景区天柱山西北麓,与岳西县接壤,平均海拔600多米,属潜山县较为边远的高寒山区村,距县城38km,距镇政府13km。全村20个村民组449户,1862人,全村劳动力978人,流动人口560人。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全村党员59名,预备党员6名,发展对象7名。全村地域面积1761.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4919亩,可耕地面积1234.10亩,退耕还林646.7亩,河流及其它面积9619.8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及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部推行种植了优质的杂交水稻,全年粮食总产达130万斤,粮食基本自给,因地制宜谋发展。三里村地处高寒山区,常年气温低,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合发展茶叶、高山蔬菜、食用菌等项目,在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找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做响品牌,做大茶叶产业。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三里香”茶叶的种植、推广工作,到目前全村拥有优质茶园1500亩。   巩固基础、发展食用菌。全村自06年来每年保持15-30万棒的设备种植高山香菇,同时成立了三里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我地香菇因品质独特,因而产品远销中国香菇城,利用山地,大力发展瓜蒌产业,09年全村发展瓜蒌200亩,高山蔬菜200亩,一定成度上解决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   挖潜改造,亨好水调。对72年建设老电站进行改造,现有装机200KWh、160 KWh的发电机组各1台,年发电量达110万KW;每年向村上交利润3.78万元,保彰了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   夯实基础保发展:   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村的交通干线9.8KM已全部铺筑成3.5米宽的油路,村组公路15条,里程30KM,基本实现晴雨正常通车,境内中国移动、联通两座手机塔,全村449户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和数字程控电话,部分农户安装了宽带,到今年年底85%的农户可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三里村民风纯朴,这里的人民勤劳、节俭,这里孕育的乡土艺人,经常编排一些传统剧目如:女驸马、双合镜、罗帕记等,深入村民组演出,舞龙灯、戏狮子的庙会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狠抓党建保发展。狠抓载体落实,彰显党员先锋作用。支部通过开展“设岗创星”、“双培双带”、“双向承诺”等活动,极大地体现了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力、战斗力均有所增强,到目前党总支已建立各种特色基地5个,经营食用菌、茶叶、瓜蒌、养殖等方面,积极引导村民创办了三里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三里村种植业协会。   狠抓村级工作规范化。订立两委学习制度、村干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两委工作制度、村干值班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村两委工作的各项相关制度,真正做到事事人办。村两委和村级相关组织在这些制度下,正常开展活动,2008年受水吼镇表彰为平安村称号。   

和平村

  水吼镇和平村地处水吼镇北侧,与天柱山风景区北关相连。全村20个村民组,385户、1459人,其中劳动力770人,流动人口523人,总面积24869.8亩,其中耕地面积665亩,商品林面积22000亩,退耕还林面积204.8亩,河流及其它面积2000亩,人均17.05亩.全村20个村民组已全部通车.新建5开间二层标准化村部,林场、茶场、水电站。主要产业有茶叶:食用菌、养殖、木材加工等。  

割肚村

  割肚村位于天柱山西北麓,是潜山县边远山区村之一。全村37个村民组、3173人,总面积2076.71公顷。村党总支下设4个农村支部和1个企业支部,共有党员132名。乡镇企业起步早、中心村建设成效大,是割肚村的亮点和特色。   割肚村党总支扎实开展“五个好”支部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发展观念,下大气力办实事、重民生、促增长,按照“以工促农、以商补农;中心安居、多样并进”的发展思路,在党建示范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环境优美乡风文明。   一、工业舞头、协调发展。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本地乡镇企业起步早、能人多、路子广等优势,坚持引进资金、广纳人才,依托全力集团的龙头作用,创办村级工业,目前村内纸箱厂、牙刷厂、纸塑包装厂、卫生材料厂、火柴厂等多家企业,400多名村民进厂就业,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300多人从事商业和服务业。唯信纸塑有限公司成功进驻县经济开发区。企业收入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二、党建带动、和谐稳定。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一方面结合土地置换项目,启动中心村建设。全村现有茶园、板栗、蚕桑、食用菌等多经户76户,新建油茶基地130亩已通过验收。   割肚村党总支和村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涌现出了许多好党员、好干部和致富能人、营销能手。每年都有十几名积极分子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村里和谐安定,农户兴业创业,呈现出一派文明兴旺的景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割肚村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以工业强村为立足点,保现有工业扩模增效;以产业富村为突破点,对接县加大培育五大特色产业的政策机遇,发展特色产业,促农民增收。  

天柱村

  天柱村位于水吼镇东北部,座落在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境内。东与天柱山大龙窝景区相连,西南与水吼镇区相邻,北接割肚、三里两村,地理位置东径116°,北纬31°。全村总面积20.17平方公里,其中拥有耕地952.71亩,山场2万余亩。村辖22个村民组,493户,人口1788人。现有劳动力1100人。2005年由原天柱、林畈两村合并而成,同时成立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6个党小组,62名党员。现在的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务实,党组织活动开展正常。近几年,村主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旅游服务、特色农业、劳务等多种经济相结合,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社会呈现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潜山县平安村,2012年获镇年度绩效考核第三名。   天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平均海拔近800米,村内生态保护良好,森林、水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万多亩毛竹、松杉林,近万亩经果林,且生长茂盛;河流落差大,可建小型水电站3座,已建的里港电站水库(天柱水库)座落村境内;天柱村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从生态环境到民俗风情,天柱神韵、古皖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养育和造就了天柱山下天柱村,村内许多自然景点如响唱河大峡谷、阳裴岭景点、黄龙潭河、万山水库、正果寺、护国寺、林氏祠堂,还有许多民居老屋,天柱生态茶园、万亩经果林等甚有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价值,也是天柱山西部即将开发的旅游景点。   天柱村交通便捷,村内公路横贯东西,东面与天柱山大龙窝环山公路相通,西面有105国道与村路连接。正在规划中的天柱山主景区西线旅游路将从天柱村境内通过,村两委瞄准契机,充分依托古皖名山,开发以天柱响唱河大峡谷为主线,集山水观光、古迹游览、休闲健身和娱乐互动、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框架已形成,亟待海内外客商来村实地考察,科学规划,合作开发。   村内农业多经发展形成规模。村集体企业拥有千余亩茶园的天柱茶场和皂国庵茶场,年产无公害高山绿茶五万多斤,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周边群众规模化发展,所生产的品牌茶“天柱剑毫”、“天柱弦月”享誉盛名。   

马潭村

马潭村  马潭村位于水吼镇西北面,与水吼、割肚、梅寨村以及岳西县毛坂村接壤,2005年由原马潭村、栗树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8个村民组,542户,2018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党员62名。近年来,马潭村大力实施“旅游兴村、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农业、第三产业、特色农业,村域经济全速提升。   旅游兴村、旅游富民。水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现有日能容纳一千人的接待中心一座;农家餐馆五家,集游、玩、观光、吃、住、购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公司员工达八十人。潜山县徐氏文化园是一项人文与旅游相结合的高品位活动场所,把儒家文化、姓氏文化、旅游文化、展博文化融为一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6公里5.5米宽的水泥路全线贯通。可解决全村75%的人安全饮用水问题;农网改造工程已基本结束,老百姓已用上安全的放心电;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为全村人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扬优势,调结构。大力发展农家乐,从业户由原来的空白发展到10余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培育特色种养殖业。目前,有瓜蒌种植户2家,养羊户1家,养牛户1家,组建板栗协会、茶桑协会,吸纳种植大户多家,不仅规范了市场,而且提升了品质,增加了农户收入。   村级工作规范化。多年来一贯地建立并执行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村干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真正做到按章办事,有人办事,坚持村务、党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议事会作用。   

梅寨村

  梅寨村地处水吼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2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700余亩,山地面积300余亩,林地面积23550亩。村内东西两条主线路贯穿全境,交通较为便利。全村辖29个村民组,2680人,系偏远的山区村。2005年并村后,村成立党总支,党员67人,下设三个支部,村级基层组织齐全。近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为脱贫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相应措施,现在人均纯收入3500元,发展思路明晰,发展势头良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5kg油路、2.5kg水泥路,2.7kg水泥路在建;村组道路30余公里,连接90%村民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发展基础。开发林业资源:结合苗竹面大的现实,全面实施苗竹垦复工程,累计垦复苗竹11000余亩,使全村林农每年增收50余万元。发展以茶叶为主的多经产业:栽种无性系优质茶苗80万株,新建优质茶园250亩,农户增收20余万元。为旅游资源开发打基础:村内有梅寨-旧址、龙井、风井、渗井、黄公洞、徐坂大沙滩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极有开发潜力。首先,在道路建设、宣传、推介方面下功夫,在更新观念,思发展、谋发展方面做文章,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做好前期基础性准备工作。   

风光村

  风光村地处水吼镇的西北边陲。2005年由原风光、佛岭两村合并而成。096省道穿境而过,全村辖27个村民组,720户,2560余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20亩,林地山场18000余亩,是典型山区村,也是一个以茶、桑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大村。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00元。   村党总支下设3个分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3名。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强化自身建设,规范村级工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2008年被潜山县评为“平安村”,并获“资源环境”一等奖。坚持村务、党务公开,每季度由村理财小组集中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监督。   强化基础建设。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2007年新建村部大楼280平方米,建成沼气池220口。“村村通”水泥路、人畜饮水项目工程正在实施中,全村农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75%。   发展高于一切。在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落实科学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打造平安风光”为主题,积极对石英、云母的矿产开采招商引资,对两个茧站、六个茶场实行巩固,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以茶、桑为主导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并借紧邻096省道的佛岭水库这一天然垂钓场所,打造我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驾雾村

  驾雾村处潜山县水吼镇东面,天柱山正南面,东经41°-46°,北纬90°-95°,是由原驾雾村、董园村、孟岩村于2005年合并而成的行政村。全村辖28个村民组,2430人,622户,劳动力1290人,外出流动人口710人。东邻天柱山镇和痘姆乡,南连黄铺镇,西界天堂村,北与程湾村接壤。境内最高峰排牙寨,海拔接近1000米,与北面天柱山遥相呼应,相传为姊妹山。全村处于三面环山,中间“小盆地”地形,春夏季节因独特地形,常有云雾缭绕,故世称为驾雾冲。   驾雾区位优越,距天柱山脚下105国道仅1公里,村级主干水泥路自北向南至排牙寨山脚,村组路交通网基本形成,跨潜河程湾大桥即将建成,为驾雾村经济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水资源丰富,大部分源于排牙寨山泉水,泉水香甜可口。电力设施已完成农网改造工程,供电质量和用电能量大大提升。驾雾村环境优美。三面环山,生态景色迷人,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和棉花,冬季以油菜为主,旱地多种茶叶、板栗、蚕桑、瓜果与蔬菜,一派秀美的田园风光,可谓是屋后松柏绿、门前瓜果香。驾雾村民风纯朴,文化古迹众多,居民别具风格;大多数村民沿东西两边山脚面居,房屋依山而建,大小几十座民居,有明清代古建筑群,更有现代化的洋楼,古今特色融于一体。元末明清武略将军府、葛大屋厅堂,数百年历史古茶亭,千年吉祥寺等历史文化古迹均座落于境内。驾雾村生态景点多奇特,主要集中于排牙寨,有纱帽磐石、双狮伴龙、三台奇石、狮岩回声、辅主石庙、太平遗痕、驾雾古松等大小几十个景点,被世人迷住。可谓是驾雾村富旅游开发之潜力,商家投资旅游的理想胜地。   全村总面积16375亩,其中林地13509亩,旱地650亩,水田1215亩,水域面积238亩,人均可耕地面积0.76亩,人均水田0.5亩。全村共有党员75名,妇女党员5名,总支下设董元、岩上、岩下、棋盘四个支部。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栖。为建设美好家园顽强拼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驾雾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雾村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黄龛村

  水吼镇黄龛村地处国家AAAAA级风景区天柱山西麓,辖16个村民组、466户、1697人,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现有山场面积11257亩、耕地865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8500元。    2010年,黄龛村在燕窝等村民组开展了以“一拆”、“二改”、“三清”、“四通”、“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拉开了全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及村庄整治工作的序幕,成为安徽省村庄整治工作的源发地。    近年来,黄龛以建成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为目标,以村庄整治和中心村建设工作为突破口,着力发展以花卉苗木、食用菌、茶叶等为主导的农特产业,着力发展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抓好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获“安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示范村”、“安徽最具活力之美好乡村”、“最佳人居环境奖”、“安庆最美乡村”、“潜山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项殊荣。  

程湾村

  程湾行政村地处水吼镇东部,可以说是进入水吼镇的东大门,隶属于潜山县水吼镇。东与天柱山镇河西村交界,南与本镇驾雾村毗邻,西与本镇天堂村相接,北临潜河,与本镇水吼镇相望。区域内西高东低,均为大别山余脉,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潜河沿东界蜿蜒而过,驾雾河自西向东穿境顺势而下。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1400mm左右。境内交通较较为便捷,东香高速穿境而过,105国道、西河西线均从区域东边潜河两侧南北穿过,四村路、山岭路、蒋冲路、四岭路等乡村道路境内密布;户户通电、组组通话、有线电视普及率达百分之九十五。程湾村由行政区划调整前的新岭村和程湾村合并而成,下辖花屋、董垅、桂庄、毛屋、陈屋、河东、河洲、湾屋、新建、胜利、青年、团结、中屋、老屋(一)、老屋(二)、下屋、时岭、王岭、河沿、小关、大关、卢屋、上湾、许屋24个村民组。现共有农户610户,村民2150人,劳动力882人。共有耕地846.5亩,人均耕地0.4亩;山地面积110亩,林地面积8659亩。程湾村粮食自给自足,多经产业主要是茶叶、板栗等,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    我村设有一个程湾村党总支,下设花屋、山西、新岭、湾屋四个支部,共有党员76名。0程湾总支一直重视党建工作,曾获水吼镇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第一名,潜山县2008年度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书记,主任,文书,计生专干各一人,村两委交叉任职两人,四个支部各有支委两人,该班子新老结合,结构合理,精简高效。    我村目前正在上级的领导和各界的关心下,大力进行程湾新农村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程湾。  

天堂村

  天堂村与水吼集镇中心区仅一桥之隔,水吼—五庙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23个村民组,520户,1920人,耕地面积590亩,林地面积10559亩。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党员57人。   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传统的粮油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食用菌、茶叶、板栗等多经生产,鼓励发展养猪、养鸡为主的养殖业,截止2008年,全村已成立了食用菌和农机两个专业合作社。着力实施“凤还巢”工程,苗竹加工;服装加工;依托山林优势的家俱、异形门加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永兴竹地板项目就地解决了近4000亩毛竹的销路,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创新农民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通过开展党员“双向承诺”和“设岗创星”活动,激发党员活力。有的党员承诺村内公益事业;有的党员承诺结对帮扶等,从而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OO八年被潜山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水墨木潭”旅游度假休闲区已成功入驻;投资40万元建成了600m2的村部办公楼,以此为龙头的康居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利用“村村通”的政策机遇,修筑了到山岭4.9km的柏油路;完成黄州大沟硬化1.5km,有效地解决了四个村民组灌溉难的问题;逐步完成所有小水电供区的低压电网改造;建成沼气270口,多数农户用上了方便清洁的沼气。   

高峰村

  高峰村位于水吼镇西南部,由原九山、东林、高峰三村合并而成,辖35个村民组,835户,总人口3020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5公顷,山场林地面积1669公顷,属县重点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460人。村总支下设4个支部,全村党员89人。潜岳公路西线穿境而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阳光的沐浴下,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   全村共有党员95人,其中女党员17名,大专以上文化3名,初中文化以上66名,小学文化28人,50岁以上40名,50岁以下45名,每年都有1-2名年青发展能手加入党组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党员设岗创星和双向承诺活动长期开展,效果突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全村粮食等农业收入大幅提高。形成了以茶叶、生姜、板栗、瓜蒌、蚕桑、食用菌、黄秋葵蔬菜等最具特色的多经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成为高峰村的主要经济成分。茶叶、蚕桑多经济收入25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270万元,农民人均收2100元。其中有瓜蒌示范基地三个近1000亩,茶叶示范基地五年近2000亩,食用菌和黄秋葵蔬菜示范基地各一个共100亩。   全村共有茶叶加工厂五家,木材和毛竹加工厂各一家。成功引进浙江客商发展樱花苗木基地一处,引进安庆力石矿业公司即将开采云母矿石。全省最大的露天弥勒大佛是旅游观光的好景点。加上村内古景点繁多,天柱山至花亭湖旅游公路建成后将穿境而过,开发旅游经济将纳入我村规划。   

横中村

  横中村位于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2005年由原同心村、下河村、光华村三村合并而成,村部原横中乡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49个村民组,1250户,4600人口,村总支下设4个支部,100多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1721亩,林地面积2.2万亩,县道贯穿村内,是以茶、桑、瓜蒌、板栗、养殖等为主导的五大支柱的典型的农业山区村。2006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08年被省命名为瓜蒌“一村一品”示范基地,2012、2013年度在镇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三名。   村级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村级工作规范化的制度,村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章可循,坚持村干值班制度,坚持村务、党务公开,每季度由村理财小组集中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监督,重大事件实行民主决策,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议事会作用,村民自治充分得到了体现。   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根据我村村情和传统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我村山场地域辽阔,现有丰富的竹木矿石资源,茶叶、蚕桑、瓜蒌各有千亩,现拥有茶叶加工厂12家,烘茧站1座,私营瓜蒌企业一家,瓜蒌经纪人20多人,茶、桑、瓜蒌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五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农民收入达3000元;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服务群众。   

水吼村

  水吼村位于水吼岭集镇中心,是水吼镇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天龙关省级户外攀岩基地和知名度较高的莲花河竹筏漂流景区。村临潜河主流域,105国道贯穿全境,又系潜、岳中西线交通枢纽。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组、673户、共2260人。村设党总支,下有两个支部,共有党员68名。   水吼村党总支紧紧依靠党员群众,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生态旅游和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围绕群众增收、突出民生重点,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在科学发展中找准切入点,使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全镇2008年度村级绩效考核中,荣获综合考核第一,经济发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考核两个单项第一。   选准突破口、对接大旅游。 水吼村属于七山一水半分田的现实环境,但该村滨河而居、生态良好,既是红色大别山的东面出入口,又是著名风景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天柱山的西南门户。村两委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理清了发展思路。即:依托名山兴旅游、调整产业创特色,结合城建抓生态,以商促农保增收。   村党总支依靠党员、发动群众,通过集资入股和投工投劳等方式,先后开发了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码头,以及天龙关户外攀岩基地等人文资源景观和景点,成立了水吼村莲花河漂流公司。总支书记汪建中被群众推举为公司董事长,经过几年的艰辛发展,现已成为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近百万元的村级龙头产业。旅游高峰期的从业人员可达到两百多人,并带动村民从事旅游商品的销售和加工,激活了农副土特产品的贸易和流通,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   抓党建、促创建,形成发展好势头。 水吼村党总支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融洽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现有的68名党员中,有6人成为旅游服务业的骨干人员,有25人从事非农产业,有10人成为多经生产能手和种养殖户。将近5年中,有12人光荣加入党组织,其中多名新党员成为致富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村民代表发展能手王佑才发展茶园70亩,还租用农田20亩培育良种茶苗,年均出售茶苗200万株,产值达50万元。积极分子吴刚投资数万元,建成两个食用菌培植基地;返乡民工王得生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开办了服装加工厂,使20多个村民不出远门也能就业,所学的技能派上了用场。   结合城镇化建设,水吼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村内党员处处以身作则,带动群众和集镇住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说文明话,逐步形成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程湾村特产大全




程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