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 宿松县 >> 二郎镇 >> 界岭村

界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界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岭村简介

  界岭村位于二郎镇西南部,东隔二郎大河与本镇茯苓、石咀村紧邻,南部与孚玉镇韩岭村接界。西面与湖北黄梅县停前镇接壤;北面是本镇铜铃村,由二郎镇原界岭、方沟、闵咀村合并而成。
  一、人口规模
  现有45个村民小组、1103户、总人口4658人,是二郎镇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
  二、组织设置
  支村两委成员为7人。其中村级女专干1人,党员干部7人,党员97人,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村委会设有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配套齐全,村部设在村较集中点小学向西两百米处,为一幢五间两层楼房。
  三、基本概况
  全村辖区面积12.4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248亩,旱地839亩,山场1.2万亩,水面175亩,其它2600亩,年平均人收入2008年为2900元,地处大别山余脉到长江平原结合部,山多地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西北边的珠宝寨山为最高山峰,海拔为360多米,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地质部资料含有大量金矿资源。其它全部土壤为弱酸性黄棕壤,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油茶。
  闵屋水库为小二型水库。交通便利,二郎至黄梅停前公路横穿境内,“村村通”公路全长9.4公里连接东西南北,形成村内连接交通网。
  界岭村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并成立了村油茶协会,以油茶种植和油茶加工为主导产业,推动其它经济发展,已完成5700亩老油茶园除杂、恳复,至2009年底已新增油茶1400亩。
  现有企业:界岭金矿已引进外资正在开探,达亿大型养猪厂落户界岭村并已见成效,油茶发展计划引进加工提炼设备,年加工油茶1500吨。
  农业:以产粮为主,有西瓜、棉花、水产、油菜、花生、蔬菜等。
  文化卫生:花园式小学一座,计划在2010年新建村卫生室。
  村两委一班人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员介绍
  汤焰南同志主持村党总支全面工作,侧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联系武装,计划生育,分管效能管理和群团等工作。
  洪泽友同志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侧重计划生育,集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分管财务、企业等工作。
  吴习耀同志分管宣传,教育、交通、卫生-等工作,任村总支宣传-委员、文书、村会计。
  汤运来同志分管组织、计划生育、大农业、土地管理等工作,任村总支组织委员。
  叶根全同志分管纪检、矿山管理,电力、交通、民政优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任村总支纪检委员、村出纳。
  詹地洪同志分管民兵、共青团、社会稳定、民事调解等工作,任村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
  朱文英同志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任村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826105 246000 -- 查看 界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界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界岭村

  界岭村位于二郎镇西南部,东隔二郎大河与本镇茯苓、石咀村紧邻,南部与孚玉镇韩岭村接界。西面与湖北黄梅县停前镇接壤;北面是本镇铜铃村,由二郎镇原界岭、方沟、闵咀村合并而成。   一、人口规模   现有45个村民小组、1103户、总人口4658人,是二郎镇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   二、组织设置   支村两委成员为7人。其中村级女专干1人,党员干部7人,党员97人,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村委会设有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配套齐全,村部设在村较集中点小学向西两百米处,为一幢五间两层楼房。   三、基本概况   全村辖区面积12.4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248亩,旱地839亩,山场1.2万亩,水面175亩,其它2600亩,年平均人收入2008年为2900元,地处大别山余脉到长江平原结合部,山多地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西北边的珠宝寨山为最高山峰,海拔为360多米,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地质部资料含有大量金矿资源。其它全部土壤为弱酸性黄棕壤,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油茶。   闵屋水库为小二型水库。交通便利,二郎至黄梅停前公路横穿境内,“村村通”公路全长9.4公里连接东西南北,形成村内连接交通网。   界岭村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并成立了村油茶协会,以油茶种植和油茶加工为主导产业,推动其它经济发展,已完成5700亩老油茶园除杂、恳复,至2009年底已新增油茶1400亩。   现有企业:界岭金矿已引进外资正在开探,达亿大型养猪厂落户界岭村并已见成效,油茶发展计划引进加工提炼设备,年加工油茶1500吨。   农业:以产粮为主,有西瓜、棉花、水产、油菜、花生、蔬菜等。   文化卫生:花园式小学一座,计划在2010年新建村卫生室。   村两委一班人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员介绍   汤焰南同志主持村党总支全面工作,侧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联系武装,计划生育,分管效能管理和群团等工作。   洪泽友同志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侧重计划生育,集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分管财务、企业等工作。   吴习耀同志分管宣传,教育、交通、卫生-等工作,任村总支宣传-委员、文书、村会计。   汤运来同志分管组织、计划生育、大农业、土地管理等工作,任村总支组织委员。   叶根全同志分管纪检、矿山管理,电力、交通、民政优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任村总支纪检委员、村出纳。   詹地洪同志分管民兵、共青团、社会稳定、民事调解等工作,任村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   朱文英同志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任村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   

石咀村

  石咀村位于二郎镇东南方,东北与孚玉镇小湾村、韩岭村交界。全村4415人,56个村民小组,12平方公里。   全总支共有党员79名,其中:正式党员76名,预备党员3名。(男69名,女10名)   总支委员5名,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2人。   总支设两个支部:   第一支部共有党员44名,其中正式党员41名,预备党员3名。(男38人,女6人)   第二支部共有党员35名,均为正式党员。(男31人,女4人)   人员分工   朱庆平同志任总支书记、第一支部书记、负责村全面工作。   戴炳尧同志任总支副书记、第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邓兴满同志任总支副书记、第二支部副书记、会计、文书。   周其文同志任总支委员、第一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   洪遇才同志任总支委员、第一支部委员、治保、调解主任、民兵营长。   洪旭亮同志任村委会副主任。   朱剑平同志任村委会委员。   朱绍平同志任二支部委员、计生专干、妇女主任。   

三冲村

  三冲村位于二郎镇西北部,东与铜铃村紧邻,西与湖北柳林乡接界,北与柳坪乡古山、大地村接壤。   一、人口规模   现有43个村民小组,1168户,总人口5026人,是二郎镇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   二、组织设置   支村两委成员为7人。其中村级女专干1人,党员干部7人,党员92人,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委会设有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配套齐全,村部原东冲为四间两层楼房。   三、基本概况   全村辖区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300亩,旱地300亩,山场1.1万亩,水面105亩,其它1600亩,年平均人收入2008年为2000元,地处大别山余脉属县级贫困山区村,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山区,海拔为380多米,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地质部资料含有大量磷矿资源。其它全部土壤为弱酸性黄棕壤,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油茶,毛竹等。   有二型水库一座为南冲水库,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全长9.8公里连接东西南北。   村内现有企业:宿松六国矿业公司落户境内,年产80万吨磷矿石开采。   农业:以产粮为主,有西瓜、棉花、水产、油菜、花生、蔬菜等。   文化卫生:四合院式小学一座,计划在2009年改建村卫生室已竣工使用。   村两委一班人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员介绍   吴先国同志主持村党总支全面工作,侧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联系武装,计划生育,分管效能管理和群团等工作。   吴新志同志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侧重计划生育,集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分管财务、企业等工作。   吴国全同志分管组织、民政等工作,任村总支委员、文书、村会计。   吴正刚同志分管、计划生育、大农业、电力、交通等工作,任村总支委员会。   汪桂福同志分管总支委员、分管民兵、社会稳定、治保、调解等工作。   吴纯达同志分管共青团、文教卫生、土地管理,团支部书记。   吴秀兰同志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任村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   

铜铃村

  二郎镇铜铃村位于二郎镇西边3公里处,合九铁路9公里,高速公路11公里;东邻二郎大河,南邻界岭村,西邻湖北黄梅,北邻刘坡村,国土面积3694.5亩,全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3246人,有5个街道,宿松磷矿生活区,六国化工集团,铜铃中学,铜铃小学,铜铃粮站,铜铃卫生院,飞利亚服装厂。   自2005年六国集团公司进驻铜铃村后,企业投资过亿元,并有着现代工业城镇的规模;大力开展劳动力的就业培训,解决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了柏油马路和水泥公路;集镇5个居民街道基本形成:即桥东街道、桥西街道、南屏街道、铜界街道、铜北街道。11间商品房和正在新建的村大会议室座落在南屏街道。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和镇领导的策划下,村部焕然一新。现有300余亩退耕还林,2500亩油茶基地,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磷矿、砼砂石、磁土、黄粘土。森林资源有:毛竹、板栗、茶叶、柑桔等。   全村农业生产灌溉主要以水库当家塘为主。其中有县级重点水库3座,水利兴修工作是村重点民生工作之一,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连年来已完成5口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当家塘的加固建设任务,其中县重点工程2口中,为农业生产改善了水利灌溉条件。   公共事业大力发展,全村96%的群众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来水入户率80%,沼气池的发展已见成效,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逐年上升,程控电话已达90%以上。   人员分工   程婷主持村全面工作。主管组织、经济发展等。   吴平玉负责党支部日常工作,主管组织、纪检、宣传、人事、统计等,分管武装。   朱仁义主持村委会全面工作,分管财务、计划生育、民事纠纷、调解、基础设施建设等,任调解主任。   吴桂平负责纪检、财务、民政优抚、统计、农业、林业、任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及文书。   吴新春协助村委会全面工作,负责治保、社会稳定、金融审计、共青团、国土资源,任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出纳。   吴桂红负责计划生育和群困工作,老干部、卫生、宣传等,任村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   汪后祥负责民兵、广播电视、电力、企业等,任村委会委员、民兵营长。   

茯苓村

  茯苓村由原董山村和茯苓村合并而成,因境内茯苓畈而得名,自古以来是宿松粮仓之一。全村国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83.33亩,山场150亩。辖40个村民小组,共897户,3860人。其中男女劳动力人数2470人,各类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120人,五保对象41人,农村低保户48户,留守老人和儿童850人。   茯苓村是全省最早的“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茯苓村支村两委结合本地实际,着眼长远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努力解决当前农村突出问题,茯苓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通过“村村通”工程,结合“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国家财政奖补,茯苓村修建了贯穿全村,以沿河路、中心路和横一路为主的交通网络,水泥路面硬化总长12公里以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茯苓畈区水系和耕地实施改造,优化了水利排灌条件,为农业合作化经营打下基础;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村80%以上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入户等全村覆盖。   茯苓村支村两委在努力改善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三清五改”工作制度化,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利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强,2009年茯苓村被评为全省生态示范村。   茯苓村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大棚蔬菜种植,林下生态养鸡均已出具规模。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村农业经营收入逐年提高。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500人以上,劳务收入占家庭收入85%以上,涌现了一大批务工能人,人脉资源丰富,村民回乡创业愿望迫切。全村人均收入4600元。   茯苓村文、教、卫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拥有设施完善的村级完小一座,在校小学生200余人,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率先在全镇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新建了茯苓村农村合作医疗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把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现有图书2000余册。计生婚育新风深入民心,群众生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   茯苓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巩固。茯苓村现有农村党员79名,党总支成员3人,下辖两个支部。村委会成员3人,总支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村级各项制度完善,成立了茯苓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阳光村务管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村级警务室,村级调解等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组织学习,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能干的农村优秀青年充实基层党组织,为茯苓村发展增添活力。   茯苓村支村两委秉承“以人为本、富民强村”的发展理念,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快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结合二郎镇集镇规划,茯苓村正面临着巨大挑战。现有房屋老化,拥挤不堪,结构严重不合理,缺少党员活动中心,制约了党员活动的开展,随着二郎集镇开发,村部搬迁迫在眉睫,支村两委深入调研,一致通过村部建设规划,建设一流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并积极筹措资金,把规划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群众。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发挥效益,对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加固和修缮也是一项重大难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卓岭村

  卓岭村地处二郎镇东南边陲,座落于宿松县火车站东北方向,相距约2公里。整个村域贯穿宿两公路4公里,是企业落脚之地。全村4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218人,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6亩,山场1960亩。   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承包制落实,诚实勤劳有卓岭人民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农作物产量逐年上升,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有所成就。全村986户居民有楼房700余幢,固定电话装机近800部,手机占总人口的4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全村每个自然组。   近年来在我村落户的各种企业有6家,窑厂2座,预制厂一个,铁钉厂一家,豪华装饰木业一家,精米加工厂一个。目前已规划完毕60亩的康居工程正在建设,镇工业园区已落户我村,经市规划院勘察设计为千亩园。   朋友,请来我村走一走,热情纯朴的卓岭人时刻欢迎您来参观投资、发财!   

刘坡村

  刘坡村坐落在二郎镇西北部,二郎河大桥西边,紧邻二郎河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占地8.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716亩,旱地684亩,山场4135亩;共有2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0户,总人口数3010人。全村范围内有水库2个,水塘74口。    刘坡村交通状况极其便利,二柳、二铜两条公路呈“人”字形贯穿全村,乡村机耕路通达各小组及自然村。有线电视、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通到每个角落。村内有低压变台5座,为居民生活用电和小型工业用电解决后顾之忧。    刘坡村山场分布集中,盛产松树、杉树等优良树种。近年来毛竹产业发展极快,全村新增毛竹面积100余亩。其它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马铃薯、油菜、棉花等。    二郎敬老院坐落在刘坡境内,取名“寿星园”。敬老院位于公路附近,方便老人活动和亲友探望。敬老院内有8各村的孤寡老人,院内环境良好,设有花园、食堂和独立房间,以供老人们娱乐和生活休息。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纯朴的刘坡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创业,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千万富翁,一个又一个乡村小老板、小能人,为建设新刘坡、构筑新和谐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华丽篇章。    开放的刘坡热烈欢迎各届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共同发展!   

二郎村

  二郎村由原二郎、江家、墨烟三村合并而成,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人。东与破凉镇车河村交界,南与本镇卓岭、茯苓两村相邻,西与本镇刘坡村及隘口花学村隔河相望,北与隘口乡隘口村及小圩村交界。耕地面积2600余亩,山林面积3800余亩。宿两公路、墨柳公路纵贯全村,交通极为便利。全村40个自然组均有通组公路,电力、有线电视、自来水覆盖全村。境内二郎集镇属千年商贸古镇,商贾云集,集市繁华,是黄梅、柳坪、陈汉及周边地区商贸集散地,是二郎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集镇建设北扩东移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全村党员总数84人,划分为三个支部。总支成员为:总支书记吴金波,副书记陈先明、徐艳梅,委员叶海青、吴方培。   一支部班子成员为:支部书记陈先明、副书记吴正中,第三支部书记徐艳梅,总支委员叶海青、徐绍友、张焰春,村委会副主任吴荣华,主任助理石榴。村领导班子文化素质高,精诚团结,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高,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带领全村群众奔小康。二郎村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是创业者之福地,安家者之乐园,诚邀天下有识之士来我地创业。二郎人愿为您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携手共创二郎美好的明天。   人员分工   陈先明同志任总支书记,兼任第一支部书记,主持总支全面工作,分管党建、民兵、招商引资工作。   吴正中同志任总支副书记,兼任第二支部书记,主管组织、宣传,协助村委会工作。   徐艳梅同志任总支委员,兼任第三支部书记,村计生专干,妇代会主任,分管组织、计划生肓工作。   叶海青同志任总支组织委员,兼任村文书、会计,分管政法、民政工作队,协助村委会日常工作。   徐绍友同志任村委会副主任,分管民事调解工作。   吴方培同志任总支委员,兼任第三支部书记,分管宣传、交通、邮电等工作。   吴荣华同志任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团支部书记,分管民兵、共青团、治保工作。   张焰春同志任村委会委员,分管农业、文教、卫生。   石榴同志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   


界岭村特产大全




界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