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 宿松县 >> 陈汉乡 >> 独山村

独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独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独山村简介

  独山村位于陈汉乡东南部,距宿松县城30公里。全村17个村民组,490户,1648人,地域面积6.25平方公里,耕地620亩,旱地48亩,山场8202亩,其中松杉4200亩,毛竹3800亩。村主导产业以水稻、红芋为主,特色产业以毛竹、板栗、茶叶为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猪生态养殖。 是一个贫困的高山区,2012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独山村党总支部下设两个农村社区支部,党员53人,其中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15人。村两委干部6人(包括一名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44岁。
  2009年被宿松县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被宿松县确定为美好乡村建设自然村改造示范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826207 246000 -- 查看 独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独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独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朱湾村

朱湾村  朱湾村坐落在陈汉乡西北部,钓鱼台水库北岸,由原朱湾、齐畈两个小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9.65平方公里。全村辖30个村民小组,806户,2846人,劳动力1314人,常年外出务工915人。现有耕地705亩,山地140.8亩,山场15362亩,其中桑园1200亩。群众主要从事蚕桑、板栗、毛竹、茶叶、粮食等生产。7个村民小组已经完成安全饮水工程。   朱湾村党总支下设3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2名。村民代表30人,成立了朱湾村警务室。   

大明村

大明村  大明村坐落在陈汉乡西北部,与太湖县交界,由原大明、小明两个小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8.92平方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312户,1108人,劳动力65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480余人。全村有五保户供养对象2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人。现有耕地847亩,山场12000亩。群众主要从事蚕桑、板栗、毛竹、茶叶、食用瓜蒌、粮食等生产。有1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大明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5名,村民代表29人。   

玉屏村

玉屏村  陈汉乡玉屏村地处高山区,2004年由原蒋山、虞岭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461户,1574人。地域面积8.86平方公里,耕地741亩,山场8600亩,毛竹950亩。群众主要从事毛竹、茶叶、粮食等作物的生产。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贫困。玉屏村级公路于2000年开始建设,砂石公路运行了近十年时间,。2009年开始修建水泥公路,本年内,5.76公里的水泥公路将建成通车。    玉屏村与朱湾村、大明村、广福村、九登山村、罗汉宕村、钓鱼台村、库南村、邓山村、白鹤村、河口村、别河村、独山村相邻。

广福村

  广福村地处宿松县西北部,陈汉乡政府所在地,北角是风景如画的钓鱼台水库。2004年5月,由郑冲、陈院、广福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有27个村民小组,980户,3061人。国土总面积为6.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只有730亩,山场面积8593亩,境内有墨钓、宿两两条县主干道穿村而过,距县城28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90%安装固定电话,65户宽带用户,移动、联通信号强,信息快捷。主要经济收入是林业、种植业、外出务工收入。主导产品有毛竹、茶叶、柑橘、食用瓜萎等,是一个集库区、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为一体到山区村。2008年7月,被省水库移民管理局确定为省级移民项目建设示范村。村组织及群团组织健全:村现有村干7人(含乡聘村用女专干1人,大学生村官1人),总支由三人组成,总支下设四个社区支部,党员总数有106人,其中女党员9人;村委会也是由3人组成,村民代表数为58人,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事会成员7人,在村委员会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目前全村已利用后扶资金及“一事一议”资金建了12公里组级水泥路.    2009年7月,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委托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对广福村进行综合规划,已编制了《广福村综合发展规划》,确定广福村为全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示范村。将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把广福村建设成为一个“村民富裕、村庄山川秀美、民主祥和”的移民新村。   

九登山村

  陈汉乡九登山村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边远村,紧邻太湖县,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220户,820人。全村全部坐落在高山之上。地域面积5.57亩,耕地520亩,山场4100亩,毛竹650亩,群众主要从事毛竹、食用瓜蒌、粮食的种植,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贫困。外出务工220人。九登山村柏油公路2009年建成使用,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2名。   

罗汉宕村

  罗汉宕村2004年由洪河、藕池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360户,1400人。地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810亩,山场13800亩,毛竹4000亩,食用瓜蒌1000亩。群众主要从事食用瓜蒌、蚕桑、毛竹和粮食等生产。成立了宿松县天宝吊瓜子合作社,积极发展食用瓜蒌,从2004年的25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亩,成为陈汉乡食用瓜蒌发展基地。村级水泥公路于2008年建成使用,解决了群众长期出行难题。   

钓鱼台村

  钓鱼台村位于宿松县西北部,钓鱼台水库中心,2004年,由陈屋、三合两个小村合并而成,村部距县城30公里,距乡政府5公里,东接广福村,南沿钓鱼台水库,西邻北浴乡,北靠朱湾村。全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924户,3236人,其中库区移民2770人。现有耕地面积215亩,山场5900亩,水面2049亩。    钓鱼台村党总支下设三个社区党支部,党员94人,其中女党员9名,35岁以下党员8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5名,流动党员6名。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8人(一名下派干部、一名计生专干)。近年来,钓鱼台村党组织把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一项长效措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密切党员、村民关系,全村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先后荣获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县“五个好”村党组织、连续多年评为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等称号。目前钓鱼台村建立较为完善的党务和村务工作制度,党员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理事会规范运行。在移民项目上严格执行村民理事会制度,在修建金湾水泥公路、马屋公路、环库水泥公路工程中,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并吸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并监督工程实施,三个项目在省移民管理局年度考核中都得到了好评。已修通公路11公里,其中水泥公路4公里,建设桥梁3座,解决全村群众饮水难题,建成沼气150口,在主干公路安装路灯150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经济发展,建成蚕桑、食用吊瓜、茶叶、油茶、毛竹、水库养殖等产业,提高了群众收入;积极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建成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钓鱼台村地处陈汉乡腹地,区位优势相当明显,这里“山清水秀,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享有宿松县“后花园”之美誉 ,欢迎广大有识之士投资兴业,休闲旅游观光!   

库南村

库南村  库南村位于钓鱼台水库南部,东与白鹤村相接,西与北浴乡廖河村相连,南靠柳坪乡,北临水库。全村分三大片(即原鸡鸣、方山、太平村)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80人,总户数878户,全村劳动力1600人。耕地面积873.7亩,林地面积8554.2亩,全村面积7.18平方公里。    宿两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村,多数群众7已在公路两侧点起了新房,人均收入1930元,村民生活日趋改善,随着政府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彩电、冰箱、摩托、日益增加。    库南村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人工造纸业,蓬勃发展,几乎队队有纸厂,家家有纸石槽,由于九十年代初外出打工热潮,使得这一传统产业日渐衰退。    种植主要以水 为主,养殖以桑蚕为主产品,桑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蚕茧产量平均18吨、为农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可观的比重。    库南村支村支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计生专干1人,共6人。计生协会39人,村民代表43人,理财小组3人,监督小组3人,库区后期扶持资金项目理事会7人,村卫生室成员6人。   

邓山村

  陈汉乡邓山村地处钓鱼台水库的西南面,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1户1387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人员428人,全村耕地面积435亩,人均0.31亩,其中水田363亩、旱地82亩,山场面积3700亩,人均2.6亩,其中毛竹面积占60%左右,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经济状况:全年农、林业生产总值约60万元,人均432元,集体经济薄弱,主导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林产品毛竹比重较大。现代化建设情况:有限电视已覆盖全村60%的户,达200余户,程控电话120户,宽带网已经安装到村,农用汽车有4辆,三轮车2辆,自来水入户140余户、630人。   党组织建设情况:现有党员31人,党支部1个,村支部领导班子成员3人,邓成党任支部书记,邓小东为组织委员,邓文俊为宣传委员。村委会班子成员3人,邓成党主持村委会日常工作,邓文俊、邓成华为委员。   

白鹤村

  白鹤村地处陈汉乡钓鱼台水库西南岸,与柳坪乡长溪山村接壤。全村28个村民小组,684户,2365人,劳动力1143人,外出务工916人。耕地365亩,山地105亩,山场5300亩,人均2.4亩。群众主要从事毛竹、蚕桑、红芋等生产。村级公路全长4.1公里,于2009年9月建成通车。全村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85%以上。手机、摩托、电冰箱等家电已进入平常百姓家。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9名,支委3名,组织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2006、2007两年均获县、乡表彰。   

河口村

  河口村简介   陈汉乡河口村位于我乡的东面,东接隘口,南与柳坪相临,是我乡的东大门,距离县城25公里,从县城出发走宿两公路三十分钟的车程直达。河口村是由原河口、熊岭两小村合并村,全村现有人口1756人,460户,下辖1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602亩,山场林地3800多亩,属于典型的山区村。   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有:山场收益、一般种植业收入、少量农副产品收入以及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为家乡创收,外出人口大约600多人。   河口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5名,流动党员6名。   河口村山场资源丰富,竹木资源甚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环境优美、热情好客的河口人民欢迎八方来客。   

别河村

  别河村坐落在陈汉乡西北部,距乡政府15公里,2004年由原先锋、阳坪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288户,1156人。地域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640亩,山场9800亩,毛竹300亩。群众主要从事茶叶、毛竹、粮食等生产,生活贫困,经济条件较差。别河村水泥公路2009年开始建设,由于受月亮山大桥修复影响,工程建设受阻,预计2010年6月1日前将建成使用。   

独山村

  独山村位于陈汉乡东南部,距宿松县城30公里。全村17个村民组,490户,1648人,地域面积6.25平方公里,耕地620亩,旱地48亩,山场8202亩,其中松杉4200亩,毛竹3800亩。村主导产业以水稻、红芋为主,特色产业以毛竹、板栗、茶叶为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猪生态养殖。 是一个贫困的高山区,2012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独山村党总支部下设两个农村社区支部,党员53人,其中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15人。村两委干部6人(包括一名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44岁。   2009年被宿松县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被宿松县确定为美好乡村建设自然村改造示范点。   


独山村特产大全




独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