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村位于隘口乡西南部,与二郎镇、柳坪乡接壤。二柳公路东西方向贯穿我村境内,是柳坪乡出入的必经之地。长溪河自西向东流经我村,经花学村汇入二郎大河。我村四面环水,犹如盆地,中间是粮食主产区,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10户,3186人。村里有耕地1542亩,山场面积4497亩,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
我村有一所小学,十一间两层的教学楼,还有十五间辅助用房,全校师生400余人,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在04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摇篮。村内有卫生室一所,位于村部边,是方便村民防疫防病的去所。村部前面已建设10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设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场,是村民体育健身的好去处。村部的二楼还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是村民丰富知识、学习技术的理想之地。
全村设一总支部,两个党支部,共有65名党员,分布在全村个个自然屋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村村通工程,有待进一步建设。村里有一大型林场,主产杉树松树及毛竹,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除了林场外,还有一茶场,面积有60余亩,每年都能产出几百公斤的绿茶。
在县发改委的帮扶下,在县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古山村正以稳健有力的脚步向和谐小康的新农村全力迈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6208 | 246000 | -- | 查看 古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九井沟村 |
九井沟村位于隘口乡西北角,地区偏僻,自然气候宜人,峰峦叠翠,生态环境良好。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水清甘洌,民居古朴,民风淳朴。 全村共有十七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912亩,耕地面积444亩。全村342户,1200余人,劳动力约578人,基本外出务工。村里有五保户13户,孤寡老人6人,留守儿童6人,残病者12人,特困户57户(75)人,贫困党员3人,年平均收入1200余元。 九井沟是本村的生态旅游自然景区,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纯净深幽。山谷沿河全长10多公里,有瀑布、悬崖、怪石、奇花异草古树等美丽景物,而且还留下了不少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全国著名旅游学家杨万济教授实地考察后称赞:“九井沟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大氧吧!”九井沟将努力发展成为皖、赣、粤三省旅游的后花园. 在-精神的指引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九井沟村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在健康蓬勃地向前发展,它将以团结稳定的局面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开辟新的健康、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
新源村 |
新源村是隘口乡的一个小村落,全村共有22个村民组,328户,1286人。村里的国土面积为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400亩,耕地面积539亩。村里设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46人。0宿松县委第一次-会就是在我村的祝家下湾举行的,并在1991年由县委县政府、县民政局承办建立了历史纪念亭。 新源村山场面积较大,主要种植毛竹、松杉、茶叶及各种农作物。由于地方比较偏僻,所以大部分经济收入都来源于外出务工。 勤劳热情的新源村人民欢迎大家来我村做客投资,共建美好未来! |
清河村 |
清河村位于隘口集镇的东北角,总面积5平方公里,周围环山,似一盆地,易旱易涝,屋场分散在周围沿山山脚。村里共有20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屋场,528户,2146人。村里的耕地面积为1312亩,山场面积3300余亩,集体山场占600亩,其中40亩为桑场。村里的农户基本上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在500人左右,在家创业人数20多。 境内交通、电力比较便利,村村通水泥路自隘口至村小学在林中心,隘西公路自东边缘经过,各屋场人行路畅通。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公路还有待进一步修建,电力也要在进一步整修,我们正在不断为此而努力。村里还有两座小水库,因百年山洪,遭到了不可抗衡的损害,正有待修整。 我村有小学一所,教室8间,用房5间,原办幼儿班至六年级,现办1-2年级。村里有医疗室一个,卫生防疫员两名,拟建一标准化卫生室。 村部位于林中心一小土坡上,建于七十年代,计划改建。班子成员六个,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各群众组织配备齐全,正在努力向更好发展。 清河村欢迎大家来我村做客旅游、投资创业! |
风和村 |
宿松县隘口乡风和村坐落于隘口东北角与太湖县天华镇大山村交界的海拔800余米的大别山区,全村261户,13个村民小组,956人。风和村国土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2亩,山场面积6500余亩,山脉走向座北朝南,东与宿松县九井沟自然景区相连,境内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美。欢迎有志之士来我村做客,共同创造和谐小康的风和村! |
隘口村 |
隘口村位于皖南大别山南麓,宿松县西北角,陈汉老山区大门,乡集镇中心,总面积9平方公里。 相传古老的隘口,群山叠嶂,奇峰插天,交通闭塞,人迹罕见。有一安姓农家,素积善德,感动神仙,依山填壑,搬来鹅子畈给当地穷民作温饱开发用地。后元末明初之际,引来诸多兵流难民,到此定居开发,渐而人口繁盛。 历史上的隘口街,几家茶楼饭店,少许买卖经营,街面奇窄,且是当地人民上山走畈打尖歇足唯一必经要道,隘口地名由此而生。 旧社会的隘口村三河交汇,自然灾害常年不断时有民谣一首曰:“一年四季都有灾,旱涝病虫时时来,几遇风调雨顺日,填饱肚子算发财。”人们无力与自然灾害抗衡,常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党和政府领导隘口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旧山河进行了60年艰苦卓绝的改造斗争,农田、水利、交通、电讯、文化教育、产业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生产力不断增效,节荣村貌焕然一新,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展现出勃勃生机。 新合并的隘口村东与小圩村交界,西与花学毕凉村接壤,难于二郎村毗邻,北与清河村相连。全村37个村民小组865家农户,农业人口3648人,男女整半劳力1977个,总耕地面积1820.4亩,其中水田1446亩,山场面积2196亩,经济林茶叶260亩,柑橘140亩,大枣260亩,桃李65亩。耕地常年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其他作物等,近年引进草莓特色种植50亩,特色瓜菜面积40亩。 村内建有年产值达千万元的烟花工业龙头两家,个体预制、管塑、彩砖、木板制作、石料加工等企业15家;规模养殖猪、鸡、龙虾、鱼类灯10家;加工、服务、店面销售近百家;第二、第三产业展现美好发展趋势。 村内基层组织健全,党员已发展到98人,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下设有调解、计生、民兵、治保、统计、团支、安全生产、为民全程代理等服务机构。 境内有乡人民政府、高中、初中、辅小、完小,在校生近万人,县直、乡直各单位机关,村外籍常住人口八千余人,各种文化健身娱乐协会、群众组织正在兴起。基础建设一年一变,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隘口集镇正在飞跃发展。 如今的隘口村交通、水电、通讯基础稳固,工业烟花独占鳌头,农业产业已有特色,旅游开发正在起步,天时地利机遇前景正在到来,村两委一班人决心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脚踏实地,精心谋划,奋力拼搏,努力打造出一个小康的新隘口! |
古山村 |
古山村位于隘口乡西南部,与二郎镇、柳坪乡接壤。二柳公路东西方向贯穿我村境内,是柳坪乡出入的必经之地。长溪河自西向东流经我村,经花学村汇入二郎大河。我村四面环水,犹如盆地,中间是粮食主产区,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10户,3186人。村里有耕地1542亩,山场面积4497亩,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 我村有一所小学,十一间两层的教学楼,还有十五间辅助用房,全校师生400余人,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在04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摇篮。村内有卫生室一所,位于村部边,是方便村民防疫防病的去所。村部前面已建设10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设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场,是村民体育健身的好去处。村部的二楼还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是村民丰富知识、学习技术的理想之地。 全村设一总支部,两个党支部,共有65名党员,分布在全村个个自然屋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村村通工程,有待进一步建设。村里有一大型林场,主产杉树松树及毛竹,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除了林场外,还有一茶场,面积有60余亩,每年都能产出几百公斤的绿茶。 在县发改委的帮扶下,在县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古山村正以稳健有力的脚步向和谐小康的新农村全力迈进! |
毕凉村 |
毕凉村位于隘口乡北端,与陈汉乡河口村相邻,距县城21公里。全村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891户,3341人,有耕地1480亩,山场面积5985亩,主产松山杉、毛竹,其中近300亩经果林,主要是枇杷、柑橘、板栗、九井红桃和黑李。 我村境内交通比较便利,宿西公路自北向南从我村通过,今年还修通了3.27公里的村村通水泥公路,使得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当然我村还有一些路急需修建,我们将为此进一步努力,争取使全村都能与外界顺利通车。 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我村有了较大的发展。村内有小学一所,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各一栋,开设了幼儿班和1-5年级共六个班,在校师生160余人。距学校300米处是本村的两所医疗卫生室,有防疫员3名,村里将不断完善医疗室,使之成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 水利设施方面,钓二大河横穿我村,灌溉比较方便,村支村两委将进一步致力于水利兴修,改善灌溉条件,确保农民有水可灌溉,农田保丰收。 新建的村部办公大楼座落于毕凉大桥村村通水泥路旁。沿路向西行1200米,地处山脚、占地1000平方米的圣水庵就显现在眼前。站在香火袅袅的庵门前向东北望去,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寺七祖寺便映入眼帘。再往南看不到六百米处,有一棵神奇的古樟破石而出,名为“石破惊天”,堪称一绝…… 美丽的毕凉村欢迎大家来投资做客,观光旅游! |
燃灯村 |
燃灯村位于宿松县隘口乡西北角,与柳坪乡大地村、陈汉乡河口村相毗邻,悠悠长溪河横穿境内,浩荡东去。全村382户,15个村民组,1300余人,耕地面积621亩,山场面积3508亩,国土面积3.26平方公里。燃灯境内,长溪河段1600余米,河上两座桥,一座燃灯公路桥,建于1993年,是古燃灯公路之咽喉。另一座是熊河桥,建于1989年,是两岸人民生产生活之要道。全村两所小学,燃灯小学和薛山小学,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及一座古寺——燃灯寺。燃灯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朝,位居于长溪河水之滨,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奇峰险境,碧水蓝天,景-人,历载我宿松县十景之一,曾有“上有燃灯古寺,下有小孤绝境”之称,更有“佛教圣地,学海文澜”之美誉。 燃灯地区盛产毛竹、山松、油茶、柑橘等多种农副产品,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气温为16℃,是您避暑休闲投资旅游的好去处。欢迎大家来我村做客! |
小圩村 |
隘口乡小圩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北端,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67人,全村国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0亩,山场面积3300亩,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全村有党员66人,总支设两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2006年小圩村被确定为安徽省千村百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村内发展高新优林果2100亩,养猪大户20户,养牛大户3户,养蜂大户3户,水产养殖大户2户,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为提高农民种养技术水平,村委会聘请农技专家和畜牧兽医专家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壮大了村级经济,使党支部不仅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人而且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使党的防治政策不断深入民心,营造了一个和谐小康的小圩村。 小圩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美人更美。欢迎来到小圩村做客投资,小圩村将是你创业的舞台,是你温馨的家园! |
花学村 |
花学村位于隘口乡的河西,是连接二郎至隘口集镇的必经要道,同时又是钓鱼台和长溪河流域最长的地段之一,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隘口公路桥和张河公路横跨二郎大河,既搏动了花学经济发展的命脉,又点缀了花学的风景。纵穿村部的水泥路长4.8公里,横跨村部的沙石公路2.1公里,交通较为便捷。 村里建有小学一所,农村合作医疗室一个,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585亩,其中村林场面积346亩,水田和旱地面积1411亩,自然分布着15个村民小组,560户,养育着2166人。全村人均收入为1200元,农业收入人均300元,外来务工收入全村约240万元。我村是农业重点村,主要种植水稻、棉花,兼具发展养殖业。全村5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6户,蛋鸭养殖1户,养牛羊3户,是全乡养殖仔猪的龙头村。经果林面积为366亩,主要种植板栗、墨李、九井红桃、大枣、柑橘、茶叶等。生态林289亩。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村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4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5名。党支部划分为4个党小组,分布在每一个自然村庄,党小组的每个党员都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远程教育的开通,党员们提高了理论修养,提升了对党对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认识。 花学村全体人民欢迎有识之士来我村做客投资,共建小康花学村! |
西源村 |
西源村是2000年由紫荆、烟冲、肉铺三个小村合并而成的村,位于隘口乡的东北部,东南与趾凤乡、破凉镇相邻,山峦叠翠,呈东西走向。村内最高峰为磨鹰寨,最低处为黄大水库,村内九井旅游有一井和二井两个景点。西源村总面积为12.6平方公里,耕地1181亩,山林1000公顷。全村共有39个村民小组,689户2700人,其中党员80人。自然屋场90个,分布在山坡山排山坞山冲,境内有紫荆河、烟冲河汇入肉铺大河,有破九公路和隘西公路在肉铺交汇,由紫荆公路和烟冲公路接通破九公路和隘西公路。村内林产以松杉为主,兼有毛竹杂木,经果林以茶叶为主,兼有柑橘、桃李、板栗。村内建有九井山泉水厂,有小学三所,并设有隘口乡敬老院。村里的办公楼位于原西源乡政府所在地。欢迎大家到西源村来做客投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