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 宿松县 >> 五里乡

五里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五里乡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乡简介

  宿松县辖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84年分设五里乡、毛坝乡,1992年毛坝乡并入。位于县中部,距县府3公里。面积52.3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宿(松)复(兴)公路过境。辖响堂、五里、牌楼、金龙、桥头、南台、黎冲、万元、横港、六虹、杨树、陈坝、黎圩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矿、建材、运输业为主,有砖瓦厂、采石场等。农业主产水稻、棉花。境内南台村有太白书台遗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万人 52.3平方公里 340826212 246000 0556 查看 五里乡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牌楼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牌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黎冲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黎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六圩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六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龙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金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万元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万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村 ·宿松旅游·宿松特产·宿松十大特产·宿松十景·宿松名人·宿松 0

----

查看 五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孚玉镇

  宿松县孚玉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湖北黄梅接壤,属皖西南重要门户。国土面积 77.29 平方公里,人口 68080 人,其中农业人口 32618 人,耕地 1148 公顷,是一个城乡结合,山水物产资源丰富的乡镇。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合九铁路在此通过,交通便捷。2001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 8.8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 2.62 亿元,财政收入 13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310 元,已全面跨入小康生活水平。全镇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广播、卫生保健、邮电通讯、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教育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文明创建及社区服务在探索中得到加强和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全镇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的目标;招商政策和社会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初见成效,新增开发项目 19 个、新增投资 2800 万元。孚玉工贸区光明大市场在招商政策的激励下正在积极建设之中;一个以科技示范为核心,集城郊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经开发工程正在城郊有力推进,全镇上下已形成大发展、大开放的格局。2001年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国防教育、普法教育、土地执法等工作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乡镇企业连续五年获得“十强乡镇”称号,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县第一。    为迎接入世的挑战,孚玉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同志“-”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一是打好科技兴农牌,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经果林三大支柱产业,建立10大科技示范基地,培植 100 个科技示范大户,由点向面推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二是打好招商引资牌,全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工业经济,采取低门槛政策,四面出击,八方招商。确保引进 2-3 个外资项目,引进外资 3000 万元。以优质服务环境、优越的发展条件、优惠的投资政策,热诚欢迎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三是打好城镇建设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确立“经营城镇理念”,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规划建设韩文、蒋圩、河西农村新集镇,建立火车站服务园区和县城新经济发展小区,狠抓市场建设,全面活跃第三产业。.  

复兴镇

  复兴镇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是皖西南的大门户;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99年以来复兴镇获准为“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以及“安徽省中心建制镇”。随着改革大潮的涌动,复兴镇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500万元,财政收入800万元,社会商品存货总额为6500多万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区位优势:复兴镇水陆交通便利,省级重点风景名胜---长江绝岛小孤山就座落在本镇境内每年到此观光旅游的旅客络绎不绝,镇内有长江流域有名的天然避风港和深水港,并有3000吨级深水码头及轮渡码头公路纵横交错,上至九江、武汉,下达安庆、南京、九铁路、铜九铁路、沪蓉高速、景九高速公路等插肩而过。    服务周到:复兴人秉承“亲商、安商、富商“意识,依据我地“依托区位,强化边贸、突出市场、发展商贸”的基本思路,竭诚为投资者服务。镇招商办、负责项目前、中、后期的咨询、认证与对接工作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县委、县政府对引资重点企业实行“一牌一卡一证保护制度”。即“重点企业保护牌”、“外来投资者绿卡”、“车辆免费通行证”。   该镇在省、市、县一系列优惠投资政策的同时,愿为到复兴投资置业的外来客商在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选择复兴投资发财!    资源丰富:复兴镇是农业大镇,其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红薯、马铃薯等,复兴地区在80年代初就被定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因此素有“棉乡”美誉。生产的”冠球“牌优质棉远销海内外,是全省有名的稳产高产区、棉花加工、油脂化工是本镇的支柱产业。.  

汇口镇

  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鄱阳湖三水汇合之口而得名“汇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镇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辖11个行政村。    汇口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7.5万亩,可养水面1万余亩,土质肥沃,属亚热带湿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250天年平均温度16.6。C。适宜农作生长,盛产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等多种经济 作物。特别是棉花高产、稳产,是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之一。    汇口镇是“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中心建制镇”。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汇口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投资环境日趋完美,目前,有宝丽来油脂公司、塑料厂、盛鑫纺织厂、加拿大欧文高纤维制板厂等外商在我镇落户,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汇口镇党委、政府坚持“依托区位、强化边贸、突出市场、发展商贸”的战略,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完善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商客和各界朋友来汇口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许岭镇

  许岭镇位于宿松县东部,素有宿松东大门之称,古称许家岭,明朝初期建立。全镇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镇党委下辖35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共有党员1217名,其中农村党员895名。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102名,其中流入到上海的最多,为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分别在上海、温州、东莞、广州、深圳、杭州成立了6个流动党支部。    许岭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为2936公顷,水面4000公顷,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油料、棉花、水稻、小麦、红薯、打瓜子等多种经济作物。“黄湖牌大闸蟹”、银鱼、鳜鱼等名优水产品畅销全国。许岭镇是全县畜牧业养殖重点乡镇,荒山、草场等自然资源丰富,良种猪、长毛兔、羊等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现有一家万头养猪场落户许岭。    许岭镇是文化古镇,是清朝康熙年间翰林书院编修朱书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富,有独具民间特色的灯会及断丝弦锣鼓,在全省享有盛誉,深受群众喜爱。.  

下仓镇

  下仓镇位于宿松县东部边陲,东南隔黄湖、大官湖,与华阳河农场、九城畈-管理局相望,北靠泊湖,西与本县许岭镇交界,面积121.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3万人,下仓镇水陆交通方便,历史上商贾云集,十分繁华,曾有“小南京”之称。其水路西通黄梅,南达名胜小孤山,东出华阳河抵沿江各埠,主干公路有三条,连接县城的“太下”公路贯穿全境。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一主题,狠抓水产富镇,结构调整两个关键,使该镇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下仓镇是农业大镇,水产强镇。粮丰林茂,物产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黑芝麻、黑瓜子等,农业特产尤以黑瓜子、黑芝麻而享有盛名,均可出口创汇,桃、梨、枣、桔漫山遍野,庭院经济一支独秀。下仓镇三面环水,水面、滩涂广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沟、港、塘、堰星罗棋布,水产充盈,尤以盛产黄湖大闸蟹、青虾、贵鱼、黑鱼、莲子、茨实等水产品而闻名遐迩,该镇已组织了200多人的水产专业营销队伍,常年将鱼虾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水产经济,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硬化投资环境,特推出如下招商引资项目:    一、水产品生产基地项目,1999年该镇投资400多万元,利用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在下仓建成了3000亩水产品养殖基地,项目区水面大小成块,方格造形,沟、渠、涵、闸、路、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到位,旱能灌、涝能排,保产保收,该基地紧靠黄湖水产开发公司,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欢迎广大水产养殖户前来承包经营,入股投资开发。    二、滩涂开发利用项目,该镇沿湖有2万多亩滩涂,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多种原因,历史上一直未得到全面开发利用。根据湖区渔民多年尝试和调查研究,可利用滩涂大力发展特种水产、水禽养殖或滩涂造林、湖区旅游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广泛诚招合作伙伴。    三、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下仓冷冻加工厂是我镇唯一的水产品加工冷藏保鲜企业,由于该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大部分设备已老化,工艺落后,现急需更新改造,开发新品种。该厂生产的速冻鲜虾仁,黑鱼罐头,曾出口到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历史上红极一时,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效益可观,前景诱人。.  

二郎镇

  二郎镇位于皖鄂两省四县(蕲春、黄梅、太湖)的结合部,北依大别山,南邻县城,东与太湖相望,西与黄梅相连。地势以浅山、丘陵、平畈为梯次呈现,全镇辖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1万,镇区面积58平方公里。    二郎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雨量为1286毫米。年平均气温16.60C,年平均无霜期为253天,日照时数为2018.7小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种水稻、棉花、油菜、蔬菜。    二郎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磷、金、铜、铁、锰、镍、蛇纹石、石英石等多种金属矿产。    二郎集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处,是我县西北部最活跃的商品集散地。集镇辐射人口20万人。集镇既有古老特色的历史老街,又有已开发的两纵一横的新街。目前正在组织实施“西镇东移”的宏伟规划。    千百年来,多种文化在此汇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距二郎古镇方圆一公里范围内“寺庙庵堂宫观”一应俱全,“戏院酒楼茶馆”应有尽有。唐著名高僧弘忍、道信率徒在这条古道上-,使这里留下了“二郎河边双井寺、五祖山下一天门”的佳话。宿松十景之中有两景。“古寺燃灯,双井夜月”都在二郎。二郎是黄梅戏的发祥地,黄梅戏经典剧目《打猪草》、《过界岭》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二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镇村面貌一新,投资环境日趋完美。目前镇内已落户中小型集体、私营企业30余家,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交通区位 公路:新建的高标准宿两公路贯穿全境,距105国道9公里,距县城及沪蓉高速公路15公里,距安庆130公里,九江80公里,合肥230公里,武汉220公里,南昌240公里。    铁路:距宿松火车站9公里,可直达深圳、广州、福州、南昌、合肥、蚌埠。    航空:至南昌机场车程100分钟,至合肥、武汉机场车程150分钟。    港口:黄金水道——长江在宿松流程63公里,距宿松港口车程60分钟,宿松建有深水码头三座,汽车轮渡一座,年吞吐量50万吨,距九江、安庆口岸50-100公里。.  

破凉镇

  破凉镇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北九公里处,属县城总体规划一城两区的一区,镇政府离合九铁路客运站500米,沪蓉高速接口7公里,105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发达。宿松县米粮之仓--梅墩畈,盛产优质大米,远销全国各地;韭山微丘陵区生产棉花、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镇内资源丰富。    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雄厚,全镇总体规划已由省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设计,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宿松县规划实施的工业园区外商用地在破凉镇境内。新开发的通站路路宽24米,南接县工业园区,西临火车站,两边土地已征收完毕,多家企业落户生产,效益可观。    破凉镇将凭借优越的资源、地理位置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热诚、勤劳、诚实的破凉人民恭迎八方宾朋来镇考察、投资合作,我们将依照国家法律切实保障投资合作者的合法利益,提供一切需要的便利支持,保证外来客商落得下,旺得起,富得快。    破凉镇正以豪迈的步伐加快发展,破凉人民愿与世界各地的朋友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凉亭镇

  凉亭镇历来便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阜年丰之地。发端于近邻趾凤乡大山区的凉亭河清澈明净、常年不断,穿镇而过,将镇区分割为河东、河西两大部分。人口密集的老镇区傍河而居, 颇有 “人家尽枕河”的意境。    据记载,公元前 184 年 4 月,汉高后置松兹侯国于凉亭河旁的仙田铺。汉平旁元始五年(公元 5 年)降为松兹县,故凉亭河称旧县河。明弘治戊午年间,知县施浦建亭河上,作为“邮递商旅贩徒”来往休憩之所,故而改名为凉亭河。清末因此地商业贸易兴旺,乃正式建镇,并以河定名,称为凉亭河集镇。解放前为北三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境内开展斗争,建立红色政权。    解放初设凉亭区,1951 年曾一度分设为凉亭、张畈两个区,1954 年合并,以驻地凉亭河前二字命名。1960 年改区为公社,乡为管理区。 1961年恢复后直至1992年改建制镇后一直为区、乡、镇驻地,现辖原凉亭、柳溪两小乡区域。    地理位置    该镇位于宿松县的西北端,系两县(宿松、太湖县)五乡(趾凤、河塌、破凉及太湖县城西、江塘乡)结合部,东西长 9 公里,南北宽 5.5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社会经济    全镇现有人口 3.7 万余人,辖 18 个行政村, 375 个村民组,耕地2147.2公顷,林地3819.7公顷,有1.7万劳动力。    镇区有52个镇直单位,各类设施齐全,服务行业应有尽有,常住人口有10812人。    镇域盛产竹、木、茶叶、板栗、“御膳雪枣”,远销省内外。“柳溪玉叶”茶叶获得国家农产品金奖。名胜古迹颇多,“严公石道”、“白崖寨”尤为出名。.  

长铺镇

  长铺镇地跨东经116°23’—116°41’,北纬30°65’—30°08’,位于宿松县中部偏北,距县城约15公里,镇域南濒程岭乡、九姑乡,西与五里乡、孚玉镇交界,东与高岭乡接壤,北与河塌乡、破凉镇毗邻。全镇国土面积84.4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44%,其中耕地面积28110亩、山场面积43200亩。    全镇属丘陵地区,西北靠横山地势较高,东南有凿山,花凉亭灌渠及钓鱼台灌区经过境内,花灌四号渡槽是灌区最大的配套工程。境内主要河流有血防河。辖有蓄水量达3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新河水库,有小(二)型杨塘水库、荆安水库、郭冲水库、太皮塘水库、白坞水库和郭口水库,有储水量约2.45亿吨的氧化钙,含量为53.779的优质石灰石,有大量的页岩、粘土、铁石及烟煤资源。    长铺镇是原程集区委、区公所的所在地,1998年撤乡并镇,现辖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551户。截止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31499人(未含程集中学教职工149人、非本地在校生2120人),其中农业人口30101人,非农业人口1398人。镇区辖21个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约1289人(未含程中师生)。    目前,全镇共有乡镇企业 189个,外来投资企业 5个。主要工业企业有服装厂、农机制造厂、轮窑厂、涂料厂、水泥预制厂等。    全镇现有中学3所,其中程集中学为省级示范高中,长铺中心学校和马塘中学均为初级中学,全镇共有小学15所,幼儿园2所。有35KV变电所一座,设有邮政、电信分局,建有联通、移动双塔,设有有线电视站,局域网已覆盖全镇,建有自来水厂、集贸市场和停车场,集镇配套设施齐全。    截止2005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16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11737万元,财政总收入5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0元。自1998年以来,长铺镇连续7年在全县乡镇综合考核中位居前三名,多次荣获“先进乡镇”称号。.  

河塌乡

  河塌乡位于宿松县东北部,地连宿松太湖两县,五个乡镇。地处江淮丘陵西南端,东经116009’—116019’,北纬30013’—30019’之间,东西长12km,南北最大宽度10km,总面积64.51平方公里。    全乡辖6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8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男女整半劳力18839个,从事农业生产约占95%,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乡现有耕地26900亩,其中旱地3100亩,水田23800亩。.  

高岭乡

  宿松县高岭乡位于宿松县东北部,与太湖县、望江县接壤,融丘陵、圩畈于一体,版图面积42.8平方公里,现有7个行政村,218个村民小组,人口2.3万。    区位优势:地处三县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旁有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经过,距离县城25公里,濒临泊湖。    高岭乡拥有可养水面1026.7公顷,其中泊湖水面733.3公顷,可开发水面933.3公顷,淡水养殖条件极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宿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高岭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宿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地面黄砂、河沙储量大,尤其是黄砂含硅品位高,是工业、化工企业的极好原料,经济价值高;地下煤矿储量大,经勘测,储量达400多万吨,是皖西南储量最大的煤田之一,且发热量高,热值达7000大卡以上。自然环境:境内有凉亭河、黑洋河,自北向南,进入泊湖;内资源丰富,可养水面1026.7公顷,3000亩冬枣、桐柏大枣基地;黄河砂品位高,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C ,无霜期223天,是农、林、渔、牧的理想发展之地。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一、二、三产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有高岭煤矿、高岭磷肥厂、青云板鸭厂、青云轮窑厂、高岭黄砂开发公司、姚圩建材厂、傍天湖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460多个。    高岭煤矿座落在宿松县高岭乡高岭村,前身是荆桥煤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原淮南矿务局96工程处承建。1994年淮南矿务局96工程处通过宿松县政府将该煤矿转交给高岭乡人民政府经营管理。    1995年为扩大生产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系数,高岭乡通过职工集资及贷款等多各途径筹措资金120万元,新建斜井一口,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出煤5万吨左右,从余结束了煤矿独眼井生产历史,确保了煤矿生产安全。    1998年该煤矿承包给宿松县新磷化公司经营,1999年转包给原安庆市柘山煤矿经营;2002年12月,高岭乡政府通过招聘法人代表和引进资金方式,加强煤矿安全投入和生产管理,多年来该煤矿一直沿着高效、长寿、安全的路子发展。    高岭煤矿探明煤炭储量500万吨,目前年开采能力在4万吨左右,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  

程岭乡

  程岭乡地处宿松县东部,东临泊湖,南临许岭镇,西临九姑乡,北临长铺镇,距离宿松县城2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辖8个村,总人口2.8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滩涂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2.58万亩,石灰石、矿石等矿藏资源总储量大于13亿立方米,煤储量210万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乡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乡村企业营业收入已达1.2亿元,省明星企业召立山集团座落在乔木工业区内。    近几年来,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主力军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1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650人,其中女党员63人,在岗党员132人,农民党员446人,党员中,35岁以下的104人,36至45岁的137人,46至54岁的194人,55岁至59岁的69人,60岁以上的14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党员11人,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党员16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党员456人。全乡外出务工经商党员44人,在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石狮市建立了三个流动党员支部,外出党员管理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轨道。撤、并村前我乡有农村党支部15个,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的有13个,撤、并村后,设置农村党支部8个,通过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各农村党支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九姑乡

  2004年末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80人,5640户。全乡党员619人,设25个支部(包括一个总支、两个流动党员支部)。耕地面积26913.75亩,其中水田15089.77亩,山场1.7万亩,水域1.5万亩(14米以上计算),国土面积49.65平方公里,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不变价计算)。    2004年度粮食种植面积31450亩,系全优、两系杂交品种;油料种植面积21850亩,品种主要为双低油料、花生、芝麻,产值达600多万元;棉花种植面积5000亩,品种主要为:“中二九”、“皖杂40”、“湘杂2号”,产值达300多万元。    名优特产品有:万顺鞭炮,年生产量30000000万吨,产值超1000万元;“霸王鞭”黑芝麻,种植面积600亩,产值近30万元;郑任喜板鸭,产值超50万元。    2004年末,九姑乡成立的鞭炮公司一万顺公司下辖六个基地,分别是幸福、永发、湖滨、联合、华达、新安基地;参与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136人,职工人数660人,全年无伤亡事故,年生产量30000000万吨,产值超1000万元。主要产品有:大地红、中子电光炮、雷炮、礼炮等。    九姑乡东监大赛湖,陆地与湖水接壤的长度大约在10公里以上,湖滩河叉不少;如杜溪叉(工农圩)、郑屋圩、杨屋圩、洪宇庙、叶屋叉、张屋圩、董家堰、黎屋叉、赵屋圩、曹子河等行之有效合水产养殖和开发,水产养殖面积在4000亩以上,湖滩开发面积可达6000亩左右,其中杜溪叉(工农圩)现已开发,面积达1000计以上。郑屋圩、杨屋圩正在开发,曹子河水产养殖可养面积在1500亩左右。    九姑乡西北角是凿山,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九姑乡境内蕴藏量大约在24万立方米,现已成立了宿松县凿山石料开发公司,走公路加塘口的方式进行石料开采和石料加工,现在采石塘口45余处,石料加工基地40处,破石机40台,农用车50部,铲车10台,输电线电5公里,变压器台5处,每年可开采加工石料100000万吨。    2004年,九姑乡实施工程退耕还林面积6000多亩,目前享受国家补贴每年达130多万元,成材后,效益不可估量,此项工程受到市级以上的表彰。.  

千岭乡

  千岭乡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宿松县的中南地带。总面积9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314亩,属丘陵地区。辖11个行政村,362个村民小组,4.2万人口,30个党支部,1206名党员,外出流动党员83名。    千岭乡是农业大乡、水产大乡。三面环水,湖岸线长达50公里,大湖可养水面7万余亩,滩涂圩田3万余亩,盛产无工业污染的鱼、蟹、虾等水产品。黄雀畈种苗基地、二姑畈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龙湖圩万亩种植基地项目均初具规范,为千岭地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乡大宗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红圩、花生、芝麻。特别是棉花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是宿松优质棉和出口棉的重点乡镇之一。.  

洲头乡

  洲头乡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界,属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土壤肥沃,以沙土、沙壤土、壤土为主。该乡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江湖滩涂1.7万亩,可养水面3万余亩。该乡依托黄金水道的长江,105国道,京九铁路均沿乡经过;村镇内修建了水泥路面和柏油路,水陆交通便利。洲头乡是一个有5万人口的农业大乡,辖11个行政村。该乡农产品以棉花、油菜作物为主。该乡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洲头乡座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皖西南门户的宿松县南部,幅员面积为90.6平方公里,该乡土地资源丰富,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进行二期加灌项目的实施,农田布局达到土地平整,沟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道路直达田间地头。气候类型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年无霜期240天,年降雨量1600mm,年平均气温16.60摄氏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备良好经营设施农业的条件,并形成产业化。大宗农产品是棉花、油菜,以油、棉间作为主,一年两熟,土壤耕作层深厚,气候土地条件特别适合发展上规模蔬菜、花卉生产,可养水面水质无污染,溶氧量高。 洲头乡辖11个行政村,5万人口,1075名党员,有6个党总支和25个基层党支部。该乡有98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东南沿海居多。2003年和2004年,0洲头乡委员会先后在江苏省的江都市,上海市的宝山区,浙江省的温洲市,广东省的中山市建立了四个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支部,旨在带领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奋进。与此同时,一批外商在洲头乡落户,务工的农民兄弟也相继返乡创业。先后有服饰、皮革加工企业,建筑建材业,自来水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在这块土地迅速发展起来,为该乡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注入了活力,作出了贡献。   洲头乡依托黄金水道的长江,乡镇沿线、镇内公路设施良好,水陆交通便利。该乡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沿江公路上至九江市1小时,下至安庆市1.5小时,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线均经过宿松县,近在咫尺。长江水道穿境而过,到中心城市武汉市、南昌市、合肥市三个小时,到南京市5个小时,到上海市8个小时,均有高速公路直达。   

佐坝乡

  佐坝乡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对外开发开放的西南门户,全乡辖14个行政村民小组,人口5.1万,24个党支部,0员1347人,国土面积128平方公里,丘陵地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交错,地肥物美,优质可养水面10万亩,出产各种名、特、优水产和农产品,共中黄湖大闸蟹、罗氏沼虾和龙湖绿色无公害大米享誉全国,享有渔米之乡之美誉,交通发达,105国道、沪蓉高速和昌九铁路穿境而过,与周边的南昌、武汉、合肥等省会城市均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乡村公司均寮行了晴雨通,路面油化率高,运输方便快捷,通讯设施先进,电信、邮政网络覆盖全乡,邮政绿卡全国联网,通存通兑。电力设施完备,11万伏高压电网保障了充足的电力需求,全乡农网改造全部到位,电力资源丰富、安全、充裕。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已形成花卉专业村、经果林专业村和畜禽养殖专业村6个专业户400多户,有力推动了佐坝乡传统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乡党委、政府立足资源,提出了开发“三水”产业(即水产、水禽、水果)的远景规划,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整齐,平车工、装潢、建筑、机械等工种的工人数量多、技术好,每年全乡劳务输出近2万人,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佐坝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化资源大乡为经济强乡,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建设这片热土,以真诚的服务,优越的环境为投资者全力打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平台!.  

北浴乡

  北浴乡概况:北浴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边陲,属山区乡,人口13000人,国土面积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0亩,6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    北浴乡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资源:矿产、水、山场,矿产资源有:磷、铁、锰、滑石、石英石、大理石等;水资源:有饮用水、能源水,山场主产:茶叶、竹木、板栗、湖桑等。   北浴乡现有企业33家,其中:外商企业5个,滑石粉厂4个,竹器加工厂4个,水电站3个,纯水厂2个,茶厂2个,蚕茧烘干厂1个,木材加工厂6个,矿山开采企业8个。    乡党委下辖13个党支部,434名党员。2005年初外出务工党员74名。已在党员流入地较集中长江三角地组建了常州、温州流动党支部。.  

陈汉乡

  陈汉乡概况:陈汉乡地处大别山南麓,位于宿松县西北角,集革命老区、深山区、库区于一身,属国家重点贫困乡。    全乡辖13个村,279个村民组,人口25486人;有党员784名,共建有3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6个;有山场10.9万亩,耕地7490亩;国土面积9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500米。    境内资源丰富,盛产毛竹、松杉、蚕茧、茶叶、板栗、柑桔、鲜鱼等农副产品,蕴藏有铅锌矿、锰矿、磷矿、铁矿、石英、石墨等矿藏及水力资源;山水相间,风景如画,明珠般的钓鱼台水库镶嵌其中,是理想的旅游休闲乐园。.  

隘口乡

  扬子江、烟波浩渺,大别山,秀美雄奇,山南江北,安徽门户,皖赣鄂三省七县交界处——宿松。东接望江,西界黄梅,北临太湖,南望匡庐。地理座标115022’—116034’40”,北纬29047’20”—30025’29”。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4.5℃—16.9℃,常年平均日照1930—2090小时,平均年降水1250—1430毫米。    隘口乡位于宿松县西北部,雄踞二郎河流域冲积平原,北靠陈汉山区(大别山余脉)的咽喉要塞。宿两省际公路贯穿全境。全乡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辖11个行政村(街)。隘口乡党委下设1个教育党支部,11个村党支中,3个企业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和8个驻省外有关城市流动党员支部,共723名党员。    境内资源丰富。是全县主要经果林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九井红”巨桃,黑李、柑桔、板栗等,同时又是全县主要茶叶生产基地;拥有九井沟独特的旅游自然景观,被誉为“三省后花园”;是安徽省唯一拥有生产烟花爆竹资质的定点生产单位,产品畅销华东六省一市。    区位优势明显。紧挨安庆、芜湖、九江、黄石等地级市,汇集合肥、南京、武汉、南昌等大都市辐射效应波。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宿(松)两(河口)省际公路穿境而过,至武汉(190km)、南昌(170km)、合肥(220km)等城市均有全程高速,汽车旅程均在2小时左右;铁路,合(肥)九(江)铁路纵贯南北,县内设有客站、货站各一座,可直达深圳、广州、福州、蚌埠;航空,至南昌机场车程90分钟,至合肥、武汉机场车程120分钟;港口,长江过境流程63km,境内深水码头三座,汽车轮渡一座,年吞吐能力30万吨,港口距九江、安庆口岸50-100km。乡集镇距县城20km,火车站仅10km。隘口乡自古是陈汉山区门户、商贸集散地。    集镇所在地鹅子坂地势开阔平坦,面积近千亩。结合九井沟旅游开发,以宿两省际公路开通为契机,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先后开通富山路、兴镇路、九井路、发展路、小康路、青年路等,已形成交通网状骨架。集镇规划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达6000人。集镇内有自来水厂、停车场、农贸市场、变电所、中心医院、有线电视等在镇配套设施。地税分局、农行、信用社、邮政、电信、公安、法院、中学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集镇定性属生态型旅游集镇。.  

柳坪乡

  柳坪乡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西北角,与湖北黄梅、蕲春两县毗邻,全境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3.8公里,总面积35.0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34万人,总户数3490户,实有劳动力6000余人;拥有耕地314.1公顷,山场2171.5公顷,是典型的深山区。全乡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距县城及高速公路有三级柏油路30公里,距105国道及宿松火车站25公里,距长江复兴码头80公里,距九江80公里,距安庆150公里;而境内乡村砂石公路网络化,水、电、移动通讯等村村皆通。乡境内群山起伏,风景秀丽,全县最高峰----罗汉尖就座落在本乡境内,有连绵数十里的万亩竹海和数十里的万亩松杉杂木。柳坪古称“文化之乡”,境内民风淳朴,自然环境清新,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柳坪物产丰富,宽广的山场成为全乡发展经济的第一大资源。绵延20多公里的长溪河水飞泻直下,丰沛的水源,600米的落差,蕴含了巨大的水电开发商机。境内的纯净水不仅符合国家规定的商品饮用水要求,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成为全乡第二大资源。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例磷矿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石灰石、石墨石、高岭土、硅灰石、滑石、铜、铁等,其中磷矿石、大理石、花岗岩石可长期多处大量开采。茶叶、经果林综合开发正在逐步形成。.  

趾凤乡

  趾凤乡位于宿松县西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小乡,东、南接本县凉亭镇,西接本县隘口乡,北与太湖县天华镇(原大山乡)接壤,距县城27公里。全乡国土面积46.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4公顷,山场面积3471公顷,辖8个行政村,161个组民小组,3220户,2005年末总人口12948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355元。趾凤乡地处宿松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总人口13050人,辖8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    境内最高峰猴鹿尖938.8米,由4条支流汇成趾凤河水系,沿凉亭河注入泊湖。   趾凤乡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有林地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达到36000多亩,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柑桔、甜柿、茶叶、猕猴桃等,年产板栗约300吨,茶叶7500公斤,毛竹3000吨左右。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山芋、马铃薯、油菜等,近年生姜发展很快,且产量和品质具佳,年产约10万公斤。    1998年10月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乡内公路里程约56公里,1995年开通程控电话,现已突破2000门,2002年8月,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2005年,有线电视光缆主干线铺设成功,同年,接通宽带信息光缆。昔日闭塞的贫困山区逐步进入五彩缤纷的科技信息时代。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座落趾凤乡境内,迄今约700多年的古城堡是元末明初的古战场遗址,与寨同存的白崖寺是红二十七军成立原址,年游客达万余人,乡政府所在地“养英山庄”始建于1915年,是颇有特色的徽派民居。.  

五里乡

  宿松县辖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84年分设五里乡、毛坝乡,1992年毛坝乡并入。位于县中部,距县府3公里。面积52.3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宿(松)复(兴)公路过境。辖响堂、五里、牌楼、金龙、桥头、南台、黎冲、万元、横港、六虹、杨树、陈坝、黎圩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矿、建材、运输业为主,有砖瓦厂、采石场等。农业主产水稻、棉花。境内南台村有太白书台遗址。.  

东北新城

  东北新城是宿松县城的新城区,因位于老城区东北部而得名,东起白洋河,南临孚玉路,西至105国道,北依龙山,规划建设面积近5.8平方公里。从西向东,依次为核心区、东区两大规划建设区,其中核心区2.3平方公里、东区3.5平方公里。为加快东北新城建设步伐,201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东北片区建设工作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东北新城党工委、管委会,改临时机构为常设机构,同时委托代管龙井、玉龙社区。现东北新城人口近3万人,国土面积11平方公里,干部职工30余人。   近两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东北新城紧紧围绕“加快新城建设步伐,全力贯通路网工程,抓紧完善市政设施,扩大开发面积”的目标定位,突出征迁安置不放松、工程建设不动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及阶段性重点工作。   道路建设全线开工,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以推进工程建设为重点,先后启动了核心区及东区内18条道路的建设施工。较管委会成立之前,竣工通车道路由原来的2条增至9条,通车总里程由原来的2公里增至13公里。特别是龙井路、将军山路、小孤山路、龙湖路、黄湖东路等主次干道的相继建成,有效地缓解了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增强了新城区的空间承载。道路两旁花团锦簇,丛树婆娑,车在画中行,人在花中走。每当入夜若漫步新城,路旁灯火通明,市民载歌载舞,人气指数日益提高,城市氛围跃然上升。   重点项目加速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政务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县委党校、职教中心(中德学校)、南片安置区暨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实验中学新校区、棚户区二期工程、市民广场建设工程、钓灌干渠改线工程、龙湖公园等建设项目正按时序进度加速推进。新城名都、御园小区、龙溪山庄、新城华府等房地产项目如火如荼。由东南大学高品位高标准设计的东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初稿,已经县委常委、副县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及专家评审,将为新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征地交地效果显著,拆迁安置常态推进。继完成龙井南区及玉龙区域实质0地3600亩,近两年新增职教园、党校、杨湾引河、黄湖东路等项目新征收用地近千亩。特别是2014年11月29日大拆迁专项活动启动以来,东北新城已拆迁600余户,其中龙井南区及玉龙首期建设区域共748户已拆迁418户,平均比例56%,管区最高比例90%。处置北片抢建、抢占房屋宅基300间,有序分配安丰商城门面房270间、套房273套,三批选配南区还建房门面房388间、套房1080套,并已首批交付门面房171间、套房378间,实现了宿松县历史上套房安置方式改革的首次成功转型。   体制改革活力迸发,两委换届焕然一新。2014年11月,在广泛发动、动员的基础上,强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理顺关系、权责一致,重心下移、激发活力”的原则,根据人口数、党员数基本相近,工作性质、类别基本相同,工作难度大体相当的标准,在原龙井、玉龙两社区的基础上分别设桐梓、龙湖、龙腾,弹山、长宁、弓箭六个管区(支部)。为增强管区的力量,党工委、管委会将新城干部分别派驻各管区参与管区工作。管委会干部绩效考核与其参与的管区直接挂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强大活力,从11月29日启动拆迁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完成拆迁488户,呈现出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   2015年8月,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实施龙井、玉龙两社区的“两委”换届。鉴于区域内社情民意复杂,龙井社区第一次实施直选,党工委严格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总要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两委”换届达到了“两高、两满意”的效果,即高参选率、高得票率,组织满意、党员群众满意。换届后,两委成员面貌焕然一新。   放飞新城梦想,拥抱城市时代。一个饱含皖南意韵、承载宿松梦想的“山水绿都,悠享新城”正在璀璨升起!  


五里乡特产大全




五里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