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西部,由原长岗、沈岭两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1.8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465户,1649人。
全村山场面积10867亩,耕地面积457亩,主要物产有:松、杉、竹、杂木,经果有板栗,还有茯苓、生姜等中药材,更更富的是拥有老庵基千亩茶叶基地,在全镇蚕桑发展上属产蚕大村,有千亩竹园基地,在全村为民发展上铺筑了致富之路。
村内有两座1200千瓦的水电站,有丰富的龙井河旅游开发资源,有历史记载的大溪寺、老庵基、普济庵佛教圣地,村内地域广阔,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8103 | 246000 | -- | 查看 长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转桥村 |
菖蒲镇转桥村位于岳西县南面,距镇政府20公里,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203户758人,设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1人。 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98亩,其中水田272亩,旱地226亩。山场面积8570亩,其中竹园面积950亩。主导产业有茶叶、蚕桑、生猪。全村茶园面积846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200亩;桑园650亩。 2010年组建成立了岳西县朝霞养猪专业合作社,全村年出栏生猪1000头,拥有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一座,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户。 |
里仁村 |
里仁村是原南冲村与里仁村合并而成,地处菖蒲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23公里,离县城33公里。全村面积13.7平方公里,南交田头乡,北接五河镇,平均海拔650米,全村辖19个村民组,340户,1262人。拥有农业劳动力582人,其中女劳动力231人,外出劳动力212人,占总劳动力的36.4%。2010年低保户47户142人,五保户35人。 全村山场面积13911亩,其中用材林3120亩,生态林7463亩,板栗277亩,耕地面积798亩,水田648亩,旱地114亩,粮食作物面积484亩,经济作物面积484亩,森林覆盖率85%,林业产值6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30万元。 |
岩河村 |
岩河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西北部,由原岩河村和蒋冲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9个村民组,586户2164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8.2亩,其中水田788.2亩,旱地180亩;山场面积13320亩,积极作物385亩。 岩河村地处原岩河乡,距离县城23公里,全村有3条村级水泥路,组组通公路,电力、通讯、有线电视、自来水覆盖各村民组。 村设党总支,下设岩河、蒋冲2个支部,现有党员60名 主要产业有茶、桑、板栗。2007年成立了茶叶协会和蚕桑协会,现已发展桑园1000亩,茶园600亩,板栗300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山芋等;中药材生产有茯苓、天麻。 岩河是个古老的乡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岩河人勤劳善良、青年如山、姑娘如水,山水相融情更浓,欢迎各界人士来我村观光开发。 |
毛畈村 |
毛畈村位于岳西县东南边陲,与潜山县水吼镇毗邻,距离菖蒲镇政府10KM。全村辖14个村民组,378户,1347人,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7.5.亩,耕地面积477亩(水田410亩,旱地67亩),粮食作物面积380亩,经济作物面积99亩。总劳动力815人,其中男426人,女389人;外出务工456人,其中男315人,女150人。人均年纯收入3120元,是国务院扶贫监测点。 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板栗、毛竹,全村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天仙河漂流的核心景区。 |
西畈村 |
西畈村位于菖蒲镇西北部,东靠响肠镇上浒村,南邻本镇溪沸村,西接本镇岩河村,北接中关乡斗水村。辖12个村民组,304户,1100人,其中贫困人口161人、低保人口63人,五保人口23人。设党支部,现有党员25人。村内有电站两座,毛竹加工企业1家,茶叶加工厂2座,2010年人均收入3000元。 村两委严格按照“抓班子、建机制、强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想,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形成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局面。 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体经济,坚持“稳定扩经,强蓄兴茶”的原则,结合六大载体因地制宜发展“茶、姜、药、竹”,突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
白云寨村 |
走进白云寨 王先国 霞山高千尺 峰峦入白云 水流石弹曲 林静鸟歌鸣 山光多明秀 浩气唤诗魂 长啸舒怀襟 大地任纵横 这是元末名士王廷圭登临白云寨时,即景生情,随口咏颂的一首小诗。据当地县志记载:白云寨,位于(菖蒲)镇东北面,与响肠镇交界。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786米,山势峻峭,因峰顶常年白云缭绕而得名,是(岳西)县内名山。明末石城王朱统锜在此扎寨聚兵抗清。寨上宽敞平坦,有一石耸立,称为点将台,台两侧是牧马场、校兵场。寨南百仗悬崖中有一险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俗称吊桥。全寨有东西南北四个通道关卡,四周险要处垒有石寨墙。 白云寨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应该到那里走走看看。正好有一位朋友曾在那里挂过职,任职期间,他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也深深爱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应他之约,带着好奇,我们踏上了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 从天仙河边,沿着蜿蜒的山道向上攀登,一堵苍黛色巨石垒砌的城墙横在眼前,朋友看出我惊诧的神奇,微笑着说:“现在你已经跨进了白云寨的门槛,像这样的古城墙,在寨子的东西南北四个寨口都有呢。”这些城墙历经多少年代风吹雨蚀,已经是满目疮痍,据史书记载自北宋到清末以来这里都是各路英雄屯兵驻扎的古战场,当年这里也曾经是鼓角争鸣,-。 爬上山顶,突兀峥嵘的感觉荡然无存,眼前一片开朗,和风习习,松涛阵阵,鸟啭蝉鸣,山溪潺潺。老牛在溪边悠然自得的吃草。转过一家山嘴,就能看见几户农舍,鸡啼犬吠,炊烟袅袅,恍若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从地理上看,白云寨属于大别山东南坡山区,四周悬崖峭壁,势如刀削,奇峰高耸入云,如鹰隼般的昂首天空,常有白云飘缈其间,似有仙人乘鹤在此逍遥。寨内呈明显的低山丘陵地貌,一座座连绵的小山,如伏兽、如长龙、如翠屏、如大旗,绿树红花在山头山腰,闪烁其间,可入诗入画。平缓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石坝田、梯田顺坡依水,茁壮地长着绿油油的庄稼,那是山里人一年的生计。一条条田塍一条条羊肠小道如一条条筋脉神经,连着山间的小户农家。站在白云寨诸峰的至高点,极目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这通俗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大别山的层峦叠嶂在这里尽收眼底。看!南面的天仙河恰似一条银亮的飘带在山涧飘舞;背面却与英雄山默默相对,好像在互相倾诉当年靖水寨革命-时的互相支持的悲壮故事;西面明堂山仿佛与白云寨刚刚话别,只留下一个离去的背影;东面天柱山,那直刺苍穹的天柱峰几乎伸手可触。这里还有当年的辉煌的人文景观,吊桥、点将台、校马场、擂鼓尖、饮马塘等记载着石城王在此集兵抗清妄图恢复朱明王朝的足迹,记载着川湖总督王石仁与太平军互相对峙的兵戎场面。上庵、老庵、新庵至今还让许多老人依稀记得当年僧侣晨钟暮鼓香火如云的佛事盛况,天然石洞龙王井流传着“圣哥当父,圣嫂为母”的动人故事……这一切滋润着一茬又一茬白云寨人。遗憾的是这些随着岁月侵蚀,或毁于战火,或遭人为破坏,只有依稀可辨的残垣断墙,只有那棵千年古银杏孤独的守望着。 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岳西革命史上记载着曾经洒过革命烈士鲜血的这片热土。一九二八年,革命先烈陈时容,以教书为掩护,秘密成立了0白云寨支部,这是岳西成立较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后来,白云寨又成为红二十八军驻地,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潜山县县长崔树龙多次到这里清剿,烧杀掳掠0和革命群众,顽强的白云寨人在-中文革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顺着来时的路,在古城墙脚下,我和友人久久徘徊不肯离去,抚摸长满青苔的石墙,遥想当年腥风血雨的恢宏场面,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隘险要,有多少英雄好汉在无情的战火中化作了南山北山中的一抔泥土。悠悠岁月淹没了黄尘古道,沾血的每一页历史都已成了过眼烟云。山间涓涓细流是否在向人诉说着这里曾经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想,假以时日,古老的山村白云寨,将以其大别山中独特魅力吸引愈来愈多的来者,大家或涉水攀登,或驾车乘车而来,走进充满传奇色彩的白云寨,走进风景绝佳的白云寨,寂寞的白云寨将再度成为一个喧嚣之地。这一天,不会太远。 |
撞钟村 |
撞钟村位于天仙河畔,岳西县东南角,距县城37公里,潜水河水系。东靠菖蒲镇毛畈村,南临潜山县新建村,北交菖蒲镇水畈村,西接菖蒲村,辖33个村民组,1021户,3558人,其中五保户55人,低保户186人,贫困户444人。 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8亩,山场面积10856亩,多经面积3300亩,其中茶叶面积2000亩,板栗820亩,桑园1200亩,桃园80亩,药材2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 村内在县级公路4.5公里,镇级公路7公里,村级公路16公里,程控电话960门,有线电视覆盖率95%,农民用电率100%。 |
长岭村 |
长岭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西部,由原长岗、沈岭两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1.8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465户,1649人。 全村山场面积10867亩,耕地面积457亩,主要物产有:松、杉、竹、杂木,经果有板栗,还有茯苓、生姜等中药材,更更富的是拥有老庵基千亩茶叶基地,在全镇蚕桑发展上属产蚕大村,有千亩竹园基地,在全村为民发展上铺筑了致富之路。 村内有两座1200千瓦的水电站,有丰富的龙井河旅游开发资源,有历史记载的大溪寺、老庵基、普济庵佛教圣地,村内地域广阔,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
港河村 |
港河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南部,距镇区3.5公里,分别与潜山、太湖和本县田头乡接壤。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707户, 2328人,党员64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5863亩,其中耕地面积938亩,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98%。 港河村山场面积大,人均耕地少。村两委因地制宜,按照特色产业富民强村的思路,做好山场文章,大力发展毛竹、茶叶、蚕桑、生姜等特色产业,全村拥有竹园4100亩,茶园1636亩,桑园1500亩;集体林场和茶场各1座;小型水电站1座。毛竹已成为全县第一村,远近闻名;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规模全镇首屈一指,并注册有商标,茶叶自有品牌初步形成;生姜贩运经纪人活跃,全县70%以上生姜通过港河人销往市场。 港河村交通便捷,通信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建成村组水泥路19.7公里,村级通水泥路里程全县之最;电话、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农户楼房率达80%以上。大屋、下屋等一批率先建设的美好村庄点,农户住房错落有致,村庄内道路、路灯、公厕、沼气、绿化、水电、农民文化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环境整洁,居住方便。 团结务实的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带领港河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纯朴、热情的港河人民,诚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
水畈村 |
水畈村 走进水畈,一幅美丽的画卷立即跃入你的眼帘,这里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洁净的水泥路依村延伸;一片片丰盈的果林沿山而植;一垄垄茶园郁郁葱葱。这是近几年来该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菖蒲镇水畈村位于岳西县东南边陲,座落在“华东第一漂”——天仙河畔,东与潜山县水吼镇毗邻,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563户2142人,有耕地839.285亩,山场面积10406亩,主导产业--茶叶和板栗,其中,茶园2180亩(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850亩),板栗1450亩,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拥有装机800千瓦的严河水电站和一座年产值25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2011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2.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编制了全新的发展规划。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水畈村建设总体规划》;围绕打造“4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水畈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秀美乡村”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水畈村成为岳西县首批“秀美乡村”示范点。水畈村紧紧围绕-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和岳西“四个示范”建设目标规划,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秀美乡村”建设发展机制。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形象,处处是秀美环境”的良好氛围。 水畈村秀美乡村建设主要围绕“拆、并、建、造”四个字开展工作。一“拆”:拆迁公路沿线厕所26个,猪圈22个,牛栏2个闲置房屋8处33间,拆迁面积2400平方米。二“并”:将原散乱厕所合并成四处,建成“连体”厕所。三“建”:350户建成沼气池,并实行“一池三改”,实行了“改厨、改圈、改厕”;投资15万元建造社会公厕;投资18万元硬化村庄道路0.6公里;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投资3.5万元购置100个垃圾桶安放在道路沿线和居民集中生活区,并租赁一辆垃圾车,专门配备保洁员3名,清运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动员群众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的收集体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40万元在中心村建设排污明渠3000米,暗渠1500米。四“靓”:投资150万元实施120户房屋改貌,投资20万元对公路沿线农户门前余基进行硬化,并建造了花池;在环村公路沿线修建木栅栏2160米,在四处居民集中区修建休闲场所11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栽插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等树种2120株,绿化了通村道路5.2公里,栽种花草25000株朵,绿化村民活动场所和居民庭院4000㎡,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投资25万元在主干道路及居民集中区安装路灯54盏,实现了村庄亮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自2003年开始,先后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850亩,使我村茶园面积达到2180亩,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严禁在茶园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沼液、沼渣、秸秆还田,推广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 水畈村还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15万元建成了占地3.8亩村民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配置了10套健身器材;建成了“农家书屋”和“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成了休闲健身的农民公园;每年春节前后都会组织大型的“戏龙灯”活动。 水畈村先后被评为“岳西县节能减排示范村”、“岳西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岳西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庆市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庆市生态示范村”、“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国茶叶标准示范园”、“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居”,2011年又成为安庆市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村”。 |
溪沸村 |
溪沸村 溪沸村位于岳西县西南方,美丽的天仙河穿村而过,辖38个村民组910户3356人,村两委成员有6人,其中支部委员5人,村委4人,交叉任职3人,村民代表69人。村党总支下设社区支部、协会支部、天仙河支部,有正式党员104名。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9亩,山场面积14906亩,村级企业有玻纤厂、石雕厂、有线电视站和三座茶厂,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12万元左右。 全村公里里程48公里,其中村级道路20公里,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教育卫生状况良好,现有2所学校,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务人员3名。 该村近年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茶园共计3000亩,其中标准化无性系茶园800多亩,增加农民年收入300多万元。现有桑园1000亩,年育蚕种量800多张,蚕茧收入达40多万元。该村是菖蒲镇的产栗大村,现有板栗园1200亩。毛竹资源丰富,现有竹园1000多亩。 |
菖蒲村 |
菖蒲村 菖蒲村是菖蒲镇政府所在村,全村37个村民组,997户,3335人,辖菖蒲社区300多户,居民4000余人。菖蒲河,溪沸河贯穿全村。距岳西33公里,天柱山50公里,党组织建设设总支委员会,下属社区、农村协会两个支部。全村耕地面积1150亩,山场面积13899亩,主要经济收入是茶、桑、栗;800人常年在外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现有茶园1200亩,桑园250亩,石门千亩板栗片是岳西林业部门培试基地。组组通电,通路;土路全程15公里。电话、有线覆盖面92%,水利设施有小二型水库一座,级外水库一座,大小山塘33口,大小堰渠11条。村级企业有电站、文印社、茶厂;有出租房三处,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295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