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村位于岳西县白帽镇西部,西与湖北省英山县毗邻。318国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是岳西的西大门。
江河村辖33个村民小组,706户,2684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8099亩,耕地面积1603亩,茶园面积900余亩江河村总支共有两个支部,65名党员,。
江河村有水泥砖厂,水管厂,花栏管厂等中型企业15家,养殖大户4户,经营餐饮40余户,就业人数达400余人。江河村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00余人,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江河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9年组建了业余文体健身腰鼓队,为村民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也组建了江河村警务室,更好的为社区人民营造出宜居环境。
江河村基本上每个居民组都通路,基本上实现了“三通”,60%的老百姓住上了楼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8年被县委命名为“小康达标村”,1999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8105 | 246000 | -- | 查看 江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朱查村 |
朱查村位于白帽镇西南部,是白帽镇的西大门,距镇政府约七公里,境内两条自然冲,总面积8.4平方公里,山场9700亩,耕地884亩,下辖16个村民组,总人口1186人,党员27人。 全村现有茶园200亩,板栗160亩,茶叶加工厂1个,服装加工厂1个,实行户户“三通”,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5%,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娱生活丰富多彩。 |
余河村 |
余河村位于白帽镇新南边陲,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810人,山场总面积6304亩,22个村民组。 余河村是我镇农业大村,经济作物有板栗、油茶、茶叶、生姜、经果林、中药材、配有园林、花卉等,该村交通便利,余南线穿村而建。近年来,余河粗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新农村步伐进一步加快,沿河两岸楼房林立,新农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民风淳朴、生机勃勃,是集旅游、休闲、投资于一体的理想胜地。 |
土桥村 |
土桥村 土桥村位于白帽镇东南部,境内土桥河由西向东绵延9公里,自然形成南北两片。2004年原土桥、马山两寸分设42年后重新合并为土桥村。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更低面积1614亩,山场面积10918亩。辖28个村民小组,556户,2112人。 全村户户通电,组组通简易公路,百分之七十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使用户均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村内民营小电站两座,共装机275KW,村小学两所,为生室两所,已经毕业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共计87人。 村内土地资源丰富,建有高标准茶叶基地300亩,百亩河滩开始利用,山场广阔,油茶资源得天独厚,建设“大别山丰产油茶基地第一村”工程应急出现端倪。沿河跨乡镇8.2公里、宽4米水泥路已建成通车。全村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白帽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与本镇土桥、余河、朱查相邻,南部连接本县冶溪镇。现有29个居民组,610户,2180人,其中贫困人口783人,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山场面积1400亩,响水崖水库坐落该村,是理想的休闲垂钓场所。 该村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天麻、茯苓、茶叶、油茶、板栗是该村著名的特产,石英石、云母储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村部分老百姓已经新建楼房,楼房率近70%,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
朱铺村 |
朱铺村地处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区,是岳西县白帽镇的西大门,318国道横村而过,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26各村民组,597户,2178人,山场面积14400亩,耕地面积1370亩,以产水稻、中药材为主,平均海拔500米,落差大,村内有主峰羊角尖,海拔1120米,山中有罗汉洞、南北门寨等名胜古迹,村内有垂钓中心、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该村经济发展迅速,小型企业有宝平鞋业、朱铺鱼漂厂、传银养鸡场,年收入均在百万元以上。 |
江河村 |
江河村位于岳西县白帽镇西部,西与湖北省英山县毗邻。318国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是岳西的西大门。 江河村辖33个村民小组,706户,2684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8099亩,耕地面积1603亩,茶园面积900余亩江河村总支共有两个支部,65名党员,。 江河村有水泥砖厂,水管厂,花栏管厂等中型企业15家,养殖大户4户,经营餐饮40余户,就业人数达400余人。江河村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00余人,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江河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9年组建了业余文体健身腰鼓队,为村民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也组建了江河村警务室,更好的为社区人民营造出宜居环境。 江河村基本上每个居民组都通路,基本上实现了“三通”,60%的老百姓住上了楼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8年被县委命名为“小康达标村”,1999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
桥梁村 |
桥梁村位于白帽镇东部,辖23各村民组,509户,2003人,全村总面积10.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6亩,其中水田1493亩,旱地263亩,山场面积7584亩,其中生态林面积4749亩,现有正式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4名,村集体有100千瓦电站一座,股份制茶厂2个,农科队大田22.4亩,村级公路5.5公里,现正在浇筑水泥路面。境内有省级重点寺庙广佛庵,318国道从我村经过,农民多以种养殖业为主,但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 |
双畈村 |
双畈村位于白帽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530户,2030人,耕地面积1707.5亩,山场面积15257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 全村现有茶园620亩,茶叶加工厂2座,年产干茶24吨,年产值180万元,规模养殖户12户。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700人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00多人,务工收入达700万元。 |
深村村 |
深村村位于白帽镇西北部,445户,1664人,耕地面积88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小麦、山芋,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瓜蒌等产业。全村高标准茶园已达300亩,今年,瓜蒌种植面积达50余亩,08年修通村级水泥路,村内交通网络健全。村内深村红叶风景秀美,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
白帽村 |
白帽村 白帽村是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白帽镇的南部,702户,2644人,耕地总面积105公顷。传统种植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茶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姜、茶叶等逐步发展成支柱产业。村内中小企业逐步增加,工农业初加工,服务业逐渐兴旺,街道功能比较健全,新安装了路灯,启动了集镇小区建设。兴起了一批如恒越加工厂等中小企业。07年修通了村级水泥路,318国道经过该村,该村已逐步发展成白帽镇东南部的中心集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