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村地处主簿区所在地东西方向,距政府1.5公里,总面积1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以上,有耕地面积1010亩,山场面积6900亩,辖18个村民组,340户,1196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8110 | 246000 | -- | 查看 主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田村 |
南田村地处主簿镇西北边陲,由原蒋庄、槐树、南田三村合并而成,辖30个村民组,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1834人,村部距镇政府7公里,交通便利。 南田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属高寒山区,境内山青水秀,风光秀丽,二祖山奇松怪石,山势险峻,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水资源特别丰富,有毅力电站、黄毛尖电站;花岗岩储量可观,品质优良;达古松林生态保护良好,境内有志宇砂厂、南田茶厂、老叶炉厂等多家企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下,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建成了8公里通村水泥路,解决了居民饮水难问题,兴修了4000多米的河坝和堰渠,建成了老年之家、农家书屋、卫生室,完善了村级各项基础设施。全村现种植茭白2200亩,产值700万元,茶园1000余亩,猕猴桃等高山水果蔬菜远销杭州、南京等地,涌现出了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致富带头人。欢迎广大有识之士来南田村投资创业、度假休闲! |
大歇村 |
大歇村由原大歇村和张盛沟两村合并,座落在主簿镇的北大门,总面积23.5平方公里,与姚河乡接壤。全村12个村民组,205户778人,耕地面积550亩,其中水田460亩,山场面积16200亩。105国道贯穿4个村民组,交通较为便利,供电、广播、通信、宽带全覆盖。大歇村到处崇山峻岭,人烟稀少,是主簿镇最边远的深山村。 大歇村的花岗岩矿藏资源、水资源、山场资源丰富,张盛沟一片地势较低,气候温和,是高山茭白及茶叶种植的理想之地;梅岭组山高寒冷,夏天最高气温在25℃左右,是避暑的最佳去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井园林场座落在我村,集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于一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强村富民之路。 |
金塘村 |
金塘村位于主簿镇东南部,由原黄金、大塘两村合并而来,平均海拔700余米,辖19个村民组,426户,1556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有可耕地1080亩(人均0.69亩),林地面 积11500余亩(其中用材林5000亩,薪炭林6000亩,人均7.4亩),村集体资产总值80余万元,38名党员。 勤劳的金塘人,早在改革开放前就依靠自更生、艰苦创业,修建了库容16.8万方的水库两座(凤形、新塘),渠道2000余米,使300余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农业学大寨时平整和新增土地(农田)300余亩,常规茶园800余亩;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了多种经营体制,通过支部+协会+示范基地的引导,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即由单一的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变为以高山蔬菜、经果、茶叶、特色养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到2010年全村已建成高山蔬菜基地900 余亩,高标准茶园500余亩、猕猴桃基地400余亩,规模化养猪基地3个,年出栏肉猪2000余头;组建了高山蔬菜和生态养殖两大型专业合作社。工业及个私企业蓬勃发展,到2010年底,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其中外资企业两家,资本在20万元以上的工商户多达30余户,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到2010年底,全村修建了水泥路2公里,村级4条干组公路及通组公路总长40余公里,70%的农户住上楼房,70%的家庭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95%的家庭安装了固定和移动电话、有线电视,20%的家庭购置了小车,60%的家庭购置了摩托车、农用车等生活生产用车,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以上,计划生育率100%,一孩领证户逐年增多,义务教育“三率”100%。 2005年“9·2”洪灾给金塘村带来毁灭性灾害,造成23户民房倒塌,无家可归,道路、河坝、桥梁、农田、电力全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洪水冲垮了村民的财产和生产设施,但冲不垮全村人民的奋斗精神,全村人民在村两委的带领导下,不等不靠,战天斗地,仅一年时间就恢复了90%的水毁堰渠、河坝、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已建居民集中点(中心村庄)5个70余户,其中规模片居民小区1个,新建村部大楼180平方米,规范化标准村务公开(宣传)栏一个,新修沿河大道(水泥路面)1500米,农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村人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
白果村 |
白果村地处主簿镇政府所在地,由原白果、沙埂两村合并而成,辖24个村民组,468亩,农业人口1693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3.4亩;105国道众该村贯穿而过,辖区内单位、企业较多,人口集中,商业网点密集。 近年来,白果村两委抓住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改造了万泪河大桥,修通105国道至黄湾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新建了滨河新区,改善了160亩的人畜饮水;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茭白、四季豆、茶叶和油茶等特色产业,效益明显,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板材厂、电站、茶叶加工厂、免烧砖厂和塑料编织厂等一批民营企业篷勃兴起,集镇的兴起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勤劳的白果人,将以更高的目标,振奋精神,开拓奋进,努力开创幸福美好的未来! |
余畈村 |
主簿镇余畈村位于主簿镇东南角,毗邻石关乡石关村,距离镇区1.5公里,辖15个村民组,257户1005人,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村。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团结和率领全村人民,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已初见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村现已种植反季节茭白120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00%。种植猕猴桃1140亩,中药材1100亩,发展茶叶6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1座,建成了2.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农民砖混结构楼房覆盖率达90%,全村沼气池覆盖面达70%,9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0%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100%农户用上安全卫生自来水。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80%,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得到较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 “皖奇”有机猕猴桃协会是全国第一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始建于余畈村。村两委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引导协会创新模式,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生产。2006年成立了茭白协会,2007年3月又成立了余畈村原生态有机农业合作社。全村80%以上农户加入了农民协会或合作社,其中100%的茭白种植户都加入了茭白协会,协会带领农民到外乡镇承包水田种植茭白达3000亩。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了人均1亩菜、1亩果、1亩药、半亩茶的目标。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 围绕村部和村小学,建成了110户的中心村庄,占全村总户数44%。在中心村庄全面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建成了统一的自来水、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池、垃圾池,村庄内建成水泥通道和绿化带,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统一建设“三位一体”沼气池。对有线电视、电力线路实施了改造,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7年4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心村庄社区。社区总户数73户,通过代表选举产生了社区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管理办法和社区公约,理事会成立了农资技术服务站、社会互助救助站、环境卫生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共事业服务站。 社区内建成了社区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社区医疗室和社区超市,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社区内还成立了党小组,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社区,实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通过社区平台,使精神文明创建经常化,制定“十好”文明户评比办法,定期检查评比,弘扬新风正气,实现村风文明。 |
主簿村 |
主簿村地处主簿区所在地东西方向,距政府1.5公里,总面积1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以上,有耕地面积1010亩,山场面积6900亩,辖18个村民组,340户,1196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