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市 >>通州区 >> 玉桥街道

玉桥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玉桥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街道简介

  玉桥街道位于通州卫星城东南部,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1923户,29822人,外来人口6470人,辖区下设社区居委会10个,有社会单位120个。2004年,玉桥街道以市五次城管会、区一次城管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稳步推进生态型、花园式文化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街道,北京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劳动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先进单位,2001~2004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辖区
  葛布店北里社区;葛布店南里社区;玉桥北里社区;玉桥南里社区;运河东大街社区;乔庄北街社区;梨花园社区;土桥社区;艺苑社区;玉桥东里社区;柳岸方园社区;柳馨园社区;玉桥南里南社区等。
  -社区服务
  玉桥街道10个社区统一设立社区工作站,将0职能公示到社区,把办理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及民政优抚等39项服务延伸到社区,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540平方米,新植草皮3万平方米,新植树木2025棵,新增硬化面积2650平方米,清除环境死角5处。评选卫生楼门112个,卫生之家144户,同时继续开展花园式单位评比活动,辖区达到花园式标准的单位占70%。
  -基层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共建作用,先后协调联系社区单位20余家,安装居家工程13个,占地面积达5600平方米,有效提高社区及社会单位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办事处成立健身指导站,社区成立健身辅导站,每个居民区设立一个群众体育社团,发展晨晚练点11处。成功举办街道社区文化节开幕式暨五月鲜花歌咏比赛、居民同乐消夏晚会、庆“八一”--欢晚会、绿色社区专题文艺演出和经济普查进社区文艺演出、第四届玉桥社区运动会。同时建成160平方米,集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用语为一体,具有观赏、美化和教育意义的社区文化墙,充分展示玉桥社区的文化工作建设成果,反映社区群众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19232.98万人 11.2平方公里 110112004 101149 010 查看 玉桥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艺苑西里社区 0 0

----

查看 艺苑西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葛布店南里社区 0 0

----

查看 葛布店南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北里社区 0 0

----

查看 玉桥北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南里社区 0 0

----

查看 玉桥南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东里社区 0 0

----

查看 玉桥东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乔庄北街社区 0 0

----

查看 乔庄北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葛布店北里社区 0 0

----

查看 葛布店北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土桥社区 0 0

----

查看 土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东里南社区 0 0

----

查看 玉桥东里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运河东大街社区 0 0

----

查看 运河东大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柳岸方园社区 0 0

----

查看 柳岸方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柳馨园社区 0 0

----

查看 柳馨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南里南社区 0 0

----

查看 玉桥南里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净水园社区 0 0

----

查看 净水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通国际社区 0 0

----

查看 新通国际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梨花园社区 0 0

----

查看 梨花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玉桥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仓街道

  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
  辖13个居委会:东关居委会、星河居委会、上营居委会、悟仙观居委会、马家居委会、白将军居委会、东里一区居委会、西营居委会、中仓一区居委会、小园居委会、四员厅居委会、西上园居委会、新华园居委会。
  

新华街道

  新华街道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街道
  新华街道 辖8个居委会:天桥湾居委会、司空居委会、贡院居委会、如意园居委会、新建社区、永顺西里居委会、通惠北里一区居委会、东大街居委会。
  

北苑街道

  北苑街道 辖14个居委会:新华西街居委会、中山街居委会、复兴南里居委会、北苑桥居委会、后南仓居委会、锦园居委会、新城南街居委会、帅府居委会、玉带河大街居委会、西关居委会、五里店居委会、长桥园居委会、新北苑居委会、果园西区居委会。
  

玉桥街道

  玉桥街道位于通州卫星城东南部,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1923户,29822人,外来人口6470人,辖区下设社区居委会10个,有社会单位120个。2004年,玉桥街道以市五次城管会、区一次城管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稳步推进生态型、花园式文化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街道,北京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劳动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先进单位,2001~2004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辖区
  葛布店北里社区;葛布店南里社区;玉桥北里社区;玉桥南里社区;运河东大街社区;乔庄北街社区;梨花园社区;土桥社区;艺苑社区;玉桥东里社区;柳岸方园社区;柳馨园社区;玉桥南里南社区等。
  -社区服务
  玉桥街道10个社区统一设立社区工作站,将0职能公示到社区,把办理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及民政优抚等39项服务延伸到社区,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540平方米,新植草皮3万平方米,新植树木2025棵,新增硬化面积2650平方米,清除环境死角5处。评选卫生楼门112个,卫生之家144户,同时继续开展花园式单位评比活动,辖区达到花园式标准的单位占70%。
  -基层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共建作用,先后协调联系社区单位20余家,安装居家工程13个,占地面积达5600平方米,有效提高社区及社会单位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办事处成立健身指导站,社区成立健身辅导站,每个居民区设立一个群众体育社团,发展晨晚练点11处。成功举办街道社区文化节开幕式暨五月鲜花歌咏比赛、居民同乐消夏晚会、庆“八一”--欢晚会、绿色社区专题文艺演出和经济普查进社区文艺演出、第四届玉桥社区运动会。同时建成160平方米,集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用语为一体,具有观赏、美化和教育意义的社区文化墙,充分展示玉桥社区的文化工作建设成果,反映社区群众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永顺镇

  永顺镇位于通州新城区的中心区域,紧邻北京市CBD中央商务区,镇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25个村,户籍人口5.28万人。占规划中的北京国际化新城区通州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是新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北京国际化新城区———通州区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2007年永顺镇引进并完成注册272家企业,投资总额74469万元。其中千万元以上企业21家,投资总额56443万元。永顺镇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永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房地产文化。
  永顺镇地处北京市东大门的龙头之地,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运河文化广场地处永顺镇域之内,百里长安街穿境而过,京哈快速路、京通快速路、京承铁路在此交汇,八通轻轨铁路在此留有若干重要站口,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等六条河流流经永顺镇,交通便利,多河富水,使之成为“上拱京畿,下控天津”的古城重镇。
  永顺镇全镇2007年实现税收4.3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税9380万元、地税28459万元,分别增长18.6%和20%。 人均可支配收入1.23万元,同比增长10%。2007年出生人口561人,死亡人口2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
  按照北京市0的重新规划,通州将建成北京国际化新城区,结合通州区建设“数字新城、生态新城、文化新城和文明新城”的工作思路,永顺镇将在新城区的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永顺镇党委、镇0将永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纳入到建设新城区的目标中来,将全以打造珠江国际城、运乔嘉园、天赐良缘、世纪星城四大房地产业品牌为标志,汇聚高素质人群,把永顺镇建成新城区的最佳人居中心;以北京人文大学、珠江国际学校建设和永顺主题雕塑公园全面启动为标志,汇聚教育、科研、报业、媒体等文化产业到永顺,把永顺镇建成新城区的旅游文化中心;以社区光缆宽带铺设、网络化办公和科技创安街建设为标志,汇聚信息、网络、电信、电子等产业到永顺,把永顺镇建成新城区的数字中心;以金融广场、商务、金融商贸街建设为标志,吸引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行业到永顺,以运乔物流区、小圣庙物流区、易初莲花大型超市、通扬商贸城和物资学院路电子商务一条街、新华北街金融商贸街建设为标志,会聚配送物流、商业连锁、餐饮服务、中介服务、配送服务等产业到永顺,把永顺镇建成新城区的金融商贸中心。
  为此永顺镇重新规划确定了该镇经济发展的四个功能区域:把京哈路以北地区确定为国际型、生态型、花园式城区,其中沿温榆河、小中河、坝河确定为国际型的生态保护区和花园式水陆旅游休闲区;中部确定为现代化文化型、金融商贸型城区;西南部确定为花园式居住区;东南部为商贸物流区。
  该镇已形成了运乔嘉园、珠江国际城、天赐良缘、牧华伟业、富河园、西上园、月亮河花园、新潮家园、格兰晴天、苏荷雅居、翠福园、东潞园、西潞园、怡佳家园、京贸国际公寓等一批著名居住区,珠江地产、顺开地产等34家大型房地产商聚集永顺,为永顺镇的房地产开发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进入,高档精品住宅小区的形成,改善了全镇住宅产品的消费结构。
  

潞源街道

  设立潞源街道办事处和调整潞城镇辖区范围。新成立的潞源街道以潞城镇西北部区域为辖区范围,辖区东至宋梁路,南至北运河,西至东六环路,北至运潮减河。办公驻地设在现潞城镇政府所在地。
  

梨园镇

  梨园镇位于北京市通州中心城南部,镇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645人(农业人口11576人,非农业人口31069人)。2008年全年出生人口668人,计划生育率99.48%。有56个基层党支部(党总支),党员总数1950人。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2007年,镇党委、0根据全镇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定“实施大项目战略,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新型业态繁荣,营造‘宜居、宜商’的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培育城市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2008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各业健康发展。梨园镇被评为首都文明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连续7年荣获市、区红旗单位称号。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税收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21.5%,税收总量位居全区乡镇前列。其中国税实现1.32亿元,同比增长22.9% ;地税实现4.08亿元,同比增长21%,地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优势
  2007年,梨园镇三产实现税收4.13亿元,同比增长3.4%,占税收总量的76.49%。三产中除房地产以外的商业服务业实现税收1.42亿元,同比增长33.71%,占税收总量的26.25%。房地产以外的商业服务业税收增速和增幅明显提高。
  -重点工程
  2007年,梨园镇重点工程如期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竣工并交付使用。韩美林艺术博物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及布展工作。投资3400万元完成云景东路、荟萃南路等3条道路的改建、新建工程。投资870万元完成外环路东段、群芳中二街、颐瑞中三路景观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7.82万平方米。
  -旧村改造
  2008年,按计划启动3个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其中砖厂、半壁店两个村的村民安置楼封顶,半壁店村展开拆迁工作,西小马村的村民安置楼正在建设中。同时,东小马等4个村的安置楼手续正在抓紧报批,小街一队等6个村的村民安置楼二期工程手续正在办理中。
  -社区建设
  一是按计划完成8个新建社区居委会的筹建工作。落实办公、服务用房2035平方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0名专职工作者,社区专职工作者总数达到75人。二是规范已建7个社区居委会工作。抓好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协调,初步实现居委会工作与0相关部门的对接。三是加强示范社区建设。投资5万元增加相应的设备、设施,完善“三室一场”的服务功能。
  -环境整治
  一是增加投入100余万元,新增环卫工人50名,并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主要道路大街机扫率达到100%,镇环卫队伍总数达到180人,确保镇域内19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任务的有效完成。二是加大对卫生死角和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投资120万元整治背街小巷3处,6个市级环境整治村全部通过验收,地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加强绿化管护,做好镇属100万平方米绿地、林木的日常养护,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四是采取“重点路段整治”、“ 扬尘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执法和环保措施,有效改善了地区环境。
  -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执行市020号文件要求,落实征地转工人员补缴社会保险工作。历时两个半月,完成对20个村的8036名征地农转非人员的调查摸底和农转工人员的入库登记工作;贷款3600万元为4063名符合政策的农转工人员补缴社会保险;为3009名符合条件的镇内农转工人员发放安置补助费。有304名达到退休年龄的农转工人员自7月起领取养老金,同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使本镇符合条件的农转工人员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完成16号令执行期间831名超转人员的接收工作。三是完成“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统计工作,登记办理1778人,其中老人417人,儿童1361人。做好“无养老保障”老年人情况调查摸底,完成177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重新核算工作,适应地区发展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公益事业
  教育事业成绩突出,与北京育才学校合作办学,促进地区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有效开展,协调资金40万元为21个村队和小区安装健身器材,各项比赛取得好成绩。在区民政局支持下,积极筹措、协调资金23万元,开展对优抚对象、社会救助对象、低保对象的慰问和救助。在区残联支持下,协调资金80万元,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办残疾人温馨家园爱心超市、残疾人用品用具租赁站和残疾人康复站。
  -文化生活
  2007年,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新建2个数字电影厅、2个益民书屋。以“健康迎奥运、文明在新城”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唱响梨园,热情五月”群众歌咏比赛、“炫舞新梨园”秧歌汇演等大型文艺演出10 余场,基层文艺演出星火工程30余场,形成村村有队伍、月月有活动、形式多元化、群众乐于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地区群众的文明素质 。
  -行政区划
  新华联家园南区社区、格瑞雅居社区、靓景名居社区、万盛北里社区、龙鼎园社区、金侨时代社区、梨园东里社区、车里坟村、三间房村、北杨洼村、九棵树村、东总屯村、西总屯村、李老公庄村、梨园村、刘老公庄村、小街一队村、小街二队村、小街三队村、西小马庄村、半壁店村、孙王场村、孙庄村、砖厂村、公庄村、大稿村、小稿村、魏家坟村、东小马庄村、大马庄村、高楼金村、曹园村、将军坟村[
  

宋庄镇

  通州区辖镇。1953年置乡,1965年建宋庄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0年建镇。位于区境北部,潮白河西岸。面积55.6平方公里,人口3.2万。102国道、京秦铁路过境。辖高各庄、翟里、小杨各庄、北寺、辛店、-庄、大兴庄、宋庄、六合村、疃里、小堡、后夏公庄、前夏公庄、邢各庄、丁各庄、高辛庄、菜元、小邓、大邓、师姑庄、北刘、摇不动、任庄、白庙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铸造、印刷、机械加工厂等。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是首都粮食、蔬菜基地。1994年北京市政府定为经济十强乡镇之一。
  

张家湾镇

  张家湾镇位于通州城区南部,紧邻通州城区,是通往华北、东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下辖57个行政村,5.4万口人。镇域内交通便利,文化特色突出,工业基础雄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明清时期,张家湾镇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和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天下,在中外、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张家湾镇地势平坦、水系丰富,交通便利,在镇域105.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贯穿了大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四大水系和京津、京沈、北京六环、张廊等四条主要公路。全镇总人口5.4万人。
   走进张家湾,您将感受古运河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张家湾,您将亲身体会现代化新型城镇的繁荣与富庶。
   几年来,张家湾镇各届党委、政府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中,根据本镇处于通州区城乡结合部和工业发展较早并具有一定基础的特点,在发展葡萄、药材、花卉、籽种等采摘、观光旅游精品农业和古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同时,提出了以“工业立镇”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共同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张家湾的工业经济已经发展形成以北京东亚铝业有限公司、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五木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等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代表的建材、服装以及制药、食品、印刷、家具制作行业等800余家工业企业总体规模的综合工业经济。
  

漷县镇

  通州区辖镇。宋辽至清代曾先后在此置州县衙署,为当时北京东南第一邑,1949年建马头区,1956年分置马头乡和漷县乡,1958年改马头公社,1980年改漷县公社,1983年置漷县乡,1990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2.5万。大运河、凉水河、凤港河流经境内,京津公路过境。辖癊县、马头、马家务、翟各庄、石槽、毛庄、东黄垡、西黄垡、大香仪、小香仪、沈庄、后地、三黄庄、杨堤、马堤、榆林庄、长凌营、苏庄、中庄、王楼、郭庄、吴营、靛庄、南阳、许各庄、高庄26个村委会。企业产品有汽车雨刷、景泰蓝、甜菊糖甙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兼产蔬菜、瓜果
  

马驹桥镇

  通州区辖镇。1958年属通州区,同年设马驹桥公社,1983年置马驹桥乡,1990年建镇。位于京东南的凉水河畔,区境西部,距区府18.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京津塘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辖南海、北海、胜利、河北段、壮丁屯、北门口、后街、辛屯、大白村、马一街、马二街、马三街、马村、小白村、张村、姚村、房辛店、小张湾、周营、杨秀店、郭村、柴务、大周易、小周易、古庄、张各庄、史村、前银子、后银子、驸马庄、南堤、东店、西店、大葛庄3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业、手工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镇办敬老院1995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
  

西集镇

  通州区辖镇。市属经济重镇。1953年置西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0年建镇。位于区境东部。面积48.3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京津、京香公路过境。潮白河、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辖曹刘、小庄、上坡、和合站、安辛庄、吕湾、杨洼、辛集、肖林、前寨府、后寨府、东辛庄、大灰店、小灰店、大沙务、小沙务、牛牧屯、桥上、杜店、前东仪、史东仪、黄东仪、侯东仪、尹河、赵庄、侯各庄、于辛庄、西集、车屯、胡庄、武辛庄、协各庄、林屯、石上、岳上村、王上村3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铸锻造、建材、服装、化工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
  一个拥有2000年历史,挟京津冀咽喉要道的古老乡镇
  一颗被京杭运河,潮白河环绕的绿色明珠

  一块充满生机和希望,沉淀了北京悠远韵律的土地——西集
  基本概况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距通州区卫星城约21公里,距北京市区东四环约25公里。西集镇地处潮白河现代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并有京杭大运河环绕镇域。新批准的《通州新城规划》将西集镇定位在“通州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西集镇交通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津公路(103国道)、通香公路穿区而过。
  西集镇从镇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以“农旅结合”为抓手,将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目前,该镇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传承
  两千年白驹过隙 经历过盛世繁华的千帆竞发 也经历过-战火频仍 如今她意气风发 成长为一片充满希望的东方绿谷。
  历史记载:“……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极言通州经济之繁盛。繁荣的经济是通州运河文化产生的沃土。西集地处通州东南部,西、南依大运河,深受运河文化薰染。
  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他用饱蘸运河风情的笔调写道:看!金色的运河滩,谷子在秋风里摇摆着凤尾似的穗儿,扑籁籁响着的鲜红的高粱,感到疼痛似地甩掉了爬上尖端的小螃蟹……黄金色的向日葵,发散着浓郁的香气……
  近年来,通州区为弘扬大运河文化,通力打造“运河文化产业带”,西集镇是产业带重要的辐射区域。运河文化浸润下西集镇,将成为京通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数字西集
  总面积:90.65平方公里
  人口:4.2万多
  距北京四环路:15分钟车程 首都国际机场:20分钟
  林木覆盖率:36%
  果品种植面积:3.2万亩
  蔬菜大棚:2000多座
  精品种植园:15处
  旅游点:6个
  年销售收入:11亿元左右
  实现利润:7280万元
  风土人情
  运河风情迷醉了多少都市行者,他们徜徉于运河岸边漫步于果树之间,享受美好的田园时光。
  北运河畔,西集古镇,民俗迷人,果蔬诱人——西集镇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知,他们在不同的季节来到这里,或欣赏烂漫无垠的花树,或体验独特的运河民俗,或亲手采摘新鲜水果和蔬菜。
  运河千古悠悠哺育了灿烂的运河文明,而西集民俗则是其中一朵亮丽的花。
  西集镇0和区旅游局,聘请民俗旅游专家教授上门为西集镇沙古堆村、和合站村、老庄户村等6个村的30余名村民举办了民俗旅游接待户培训。培训从住宿与接待、服务规范与服务意识、民俗旅游推销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辅导,使村民们对如何开展民俗旅游有了全新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绿意田园
  1、天赐沃土,遗于燕山之南,潮白润之,运河泽之。
  北运河在西集镇域内水域长28.8公里,运河大堤全长22.1公里,运河产业带全长20.4公里,占地面积6611.9亩。其中永久绿化带658亩,速生林2822.5亩,果树种植面积3265.4亩。沿岸树林、草地、水域、乡间小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极具运河风情的的优美图画。
  潮白河在西集境内主体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夹岸绿荫,水面云影,景色醉人。潮白河涵养地下水源,提高上游水位,保护各种水鸟栖息湿地资源,岸边种植有风景树或果树,开辟了芦苇塘,还设置有帆船、游艇、摆渡等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
  2、一粒种子从落入土壤的那一刻起,就在西集人精心呵护下萌动,它们只是不断的成长,长到成熟美丽的一刻。
  运河沿线优质果品种植面积6000亩,现有日本三代斤柿210亩、美国黑李子100亩、美国西梅100亩、优质梨1300亩、大樱桃1180亩、优质桃1300亩、枣100亩、李子140亩、苹果350亩、葡萄100亩、其他果品660亩,目前各个品种的果树都已开始进入盛果期,2005年产果品 6800吨,2006年鲜果品产量7000吨。
  3、采摘时间表
  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10月末,9月下旬~10月末,10月,全年
  大樱桃 大桃、中华圣桃 苹果、柿子、爱宕梨、时鲜无公害蔬菜
  4、阳光、土地和水 再加上辛勤和智慧,充盈着对丰收的渴望,西集古镇如同一个焕发青春的耕者在悠然中满足地审视着自己劳动的果实,慷慨地迎接来自八方的远客。
  西集镇沿潮白河沿线发展蔬菜产业,为首都人民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蔬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在潮白河沿线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全镇保护地面积达到3800亩,陆地菜生产面积5527亩,蔬菜年产量8542吨。
  -发展合作
  地理优势
  凤凰非梧桐不栖 西集古镇地理优越 通达八方 又承改革开放之天时 奋发向上之人和 备受市场青睐
  西集工业开发随着2.4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性用地通过首规委批复和通州区将举全区之力支持西集开发区建设拉开序幕。目前已完成五纵五横的路网、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景观等工程建设。基础建设基本达到“九通一平”的目标。引进菲美德、首嘉钢结构、北内、潞电华商等有发展前景的企业42家,其中规模企业(年销售额500万以上)13家。2007年7月西集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是更名为通州区经济开发区东区,成为市级重点开发区。这也为今后推进旅游与企业相结合,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奠定了基础。
  产业发展格局
  一带、双核、外环
  一带:沿京沈高速公路和通香公路沿线,布局都市产业发展带,形成西集城镇经济发展的主轴线。双核:整合西集镇中心区和西集开发区管理中心,构成以配套、生活、服务等三产为主的复合型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外环:沿两河大堤,以保护性利用为手段,整合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度假培训等功能,形成一、三产结合的环形滨河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带,带动外围村庄发展。
  -十一五规划
  通州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西集工业开发区,加大投资,高标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宣传,重点招商,高起点谋划园区产业发展,着力引进二三产业融和发展的大项目,启动建设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发展面向区域的包装、印刷、研发、设计一体化的高端印务业,不断提高都市工业的技术含量。西集是带动东南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着力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基本建成东南部经济中心镇。
  

台湖镇

  通州区辖乡。京郊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料器之乡。1953年置台湖乡,1961年改公社,1985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部,距首都机场40公里。面积28.4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台湖、玉甫上营、铺头、蒋辛庄、尖垡、田家府、西下营、东下营、唐大-庄、北姚园、兴武林、窑上、北火垡、外郎营、周坡庄、胡家垡、口子、前营、江家场、朱家垡、碱厂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家具制造、纺织、印刷、铸造、粮食加工等业。农业主产稻谷、小麦。1988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199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乡称号。.
  

永乐店镇

  通州区辖乡。1953年属永乐店区,1956年改永乐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南部。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过境。辖永一、永二、永三、新西庄、南堤寺、小南地、大羊、孔庄、老槐庄、陈辛庄、邓庄、东张各庄、后甫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从事商贸、运输、建筑、建材、铝业、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
  

潞城镇

  潞城镇位于通州城东部,运河与潮白河两河之间,东与河北省 地图
  大厂县相邻。镇0所在地位于胡各庄村北。镇域面积70.76平方公里,辖56个自然村、54个村民委员会、居民社区3个。常住人口64542人,户籍人口38967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2人、非农业人口9475人,乡村户数21342户,全年出生人口331人,出生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有89个基层党支部(党总支),党员总数2373人 。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税收72636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国税完成22442万元,同比增长53.8%,地税50194万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
  文明乡镇
  围绕创建通州区和首都文明乡镇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邀请北京歌舞剧院、廊坊市河北梆子评剧团等4家演出团体到本镇各村进行文艺演出28场,为群众送去评剧、舞蹈、小品、二人转等精彩节目,宣传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次;配备电影流动放映车,做到专人、专车、专设备,定期到村、户为群众放映电影542场,受教育群众达2.5万人;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8个、文化广场6个;新建成村级数字影院14个,提高群众业余学习、交流、娱乐生活质量。2007年潞城镇被评为“首都文明乡镇”。
  农村建设
  2007年,完成兴各庄村污水厂的建设工程,冷库选址完毕,步道彩砖和绿化美化工程完工;太子府村完成设计规划和立项工作;推进太阳能路灯安装和村级公共浴室建设,为贾后疃等12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78盏,建村级太阳能公共浴室3个;推广建设一批沼气、生物质气化炉入户等生物质新能源利用工程,有效降低农民能源生活成本。镇级投资19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铺柏油、水泥和方砖路3.5万平方米,砖砌围墙5500延米,修排水3000米,改厕650户,清除违章建筑7900平方米,拆除非法广告牌13处,栽植花灌木43.3万株。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继续推进名校办分校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二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智力支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贯彻,全镇积极开展“构建和谐潞城,计生造福两代人”活动。2007年镇0被评为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设施
  2007年区镇两级投资460万元,对镇域内10条道路进行新建和翻修,公路总长8340米,工程基本完工。
  社会保障
  2007年,全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投保人员2.81万人,扩面征缴超额完成任务的154%;加强民政、残联、老龄工作,农民培训机制不断充实,形成劳动就业、农业服务、群团组织等多个部门参与的综合培训机制,举办管理、创业、财会等各种农民培训班15期,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6次,安排富余劳动力1270名。
  环境整治
  2007年,投资27万元购置一辆装载机用于清理垃圾。并与通胡大街两侧274家商户签订“门前三包”管理责任书,清除通胡大街180余店铺400多处窗贴。纠正街面散发非法小广告行为240多起,收缴各类非法小广告1.3万张,清除喷涂小广告380余处,移送电信部门暂停非法小广告电话服务50多个。非法小广告在通胡大街基本绝迹 。
  行政区划
  紫荆雅园社区、水仙园社区、胡各庄村、魏庄村、东杨庄村、霍屯村、古城村、杨坨村、郝家府村、辛安屯村、孙各庄村、后屯村、常屯村、召里村、堡辛村、大台村、前北营村、后北营村、大营村、留庄村、东夏园村、庙上村、东小营村、西堡村、东堡村、七级村、黎辛庄村、南刘各庄村、八各庄村、侉店村、后榆村、前榆村、贾后疃村、东前营村、前疃村、卜落垡村、刘庄村、大甘棠村、小甘棠村、岔道村、凌庙村、武疃村、李疃村、燕山营村、兴各庄村、肖庄村、大豆各庄村、小豆各庄村、武窑村、夏店村、崔楼村、大东村、小东村、谢楼村、康各庄村、太子府村 。
  

于家务回族乡

  于家务回族乡位于通州区南部,东邻永乐店镇,西、南与大兴区采育镇接壤,紧临京津塘高速公路采育出口,距通州新城19公里,是通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下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612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000亩,经济作物面积46600亩。总户数8988户,人口2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19410人,非农业人口3192人,回族人口278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2.3%。
  在乡政府南3公里处建有北京聚富苑民族产业发展基地。该基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塘发展带及亦庄—马驹桥—永乐店工业发展带的一个节点,距京津塘采育出口1500米(40分钟到首都机场,60分钟可到塘沽港),距市区(左安门)28公里(18分钟可到),距亦庄新城18公里,距廊坊市区35公里,距京津高速铁路永乐站6公里,距第二条京津塘高速公路于家务乡南仪阁出口3500米。2005年3月16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复(市规发[2005]232号),该基地总体规划面积为9.58平方公里(14370亩),首期批复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5370亩)。
   目前,产业发展基地已实现了“八通一平”(供水、供电、供暖、排水、排污、市政道路、通讯、宽带及道路平整)。基地管委会现已通过ISO9000服务质量认证体系,设立了企业服务直通车、劳动就业指导站、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报关运输合作机构、知识产权工作站、法律咨询工作站等,为企业提供完备、高效、便捷的“全程一站式服务”。现有派出所、治安联防队、保安分队、城管监察分队、-,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创业环境。基地内现有企业41家,其中22家正式投产。其中包括永恩国际(达芙妮鞋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瑞嘉欧亚木业有限公司、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美采机电有限公司、东升方圆农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玉桥街道特产大全




玉桥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