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是青天乡政府的座落点,是由过去的平安、青天、仓园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9018亩,耕地面积1580亩,其中水田969亩,旱地611亩。辖29个村民组,全村530户,人口2057人,总劳动力1040人。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青天社区党支部和青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8人。
近年来,村两委在青天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选派单位和选派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村情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农户由过去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房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楼房,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备齐全;新建了一座可容纳100名儿童就读的幼儿园,现有学龄前儿童64名,极大地方便了本村和临村的儿童入学,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全村户户通电,51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96.23%,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仓园、平安片已经通了水泥路。
外出务工时青天村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务工人数达567人。本村以种植水稻、茶叶、桑叶和瓜蒌为主。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茭白,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村内有两个大型茶叶加工厂,一个生态蔬菜建设基地 。庙塝组的党员汪义兴同志,大力发展养殖业,生猪存栏四百多头,大型沼气池两个,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的路子,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当地发展起到了表率和辐射作用。
村内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和谈的革命遗址一座,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好的保护开发和红色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117户,是青天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青天特色:
1、抗战初期,在皖豫鄂三省十四个游击区的范围内,国共代表卫立煌将军与红二十八军军长兼政委高敬亭将军成功举行了谈判,谈判旧址——汪氏宗祠(当时称上青小学)座落在我村,是我村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已申报国家级保护文物。
2、在我村的凤形组境内,有清朝敕封的贞节碑一块,它记录封建制度对妇女的精神压迫。
3、在我村的擂鼓尖、饭锣尖、跑马岗、草鞋岭等地流传着东汉年代曹操练兵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动人传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8202 | 246000 | -- | 查看 青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道义村 |
道义村位于青天乡北部,与头陀镇、黄尾镇交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组,人口1086人,六潜高速穿村而过。全村党员39人,村民代表30人,山场面积25000亩,其中公益林22500亩,经济林1000亩,耕地面积970亩,含水田750亩,旱地220亩。全村以茶桑等经济作物为主,2010年开始引进发展瓜蒌、茭白等新型农作物,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现有企业两家:道义电站和道义茶厂,风力电站正在建设中。境内水利、山林资源丰富,社会治安稳定,交通便利,是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的理想场所。 |
三槐村 |
三槐村地处岳西县青天乡中部,淠河上游,青姚线横穿村内。村内自然条件优越,矿产、水力资源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8550亩。其中山场面积7002亩,森林覆盖率为85%,村内原有耕地767亩,其中水田639亩,旱地128亩。后来经过开发,现有桑园305亩,茶园478亩,是名符其实的茶桑专业村。 三槐村辖13个村民组268户,总人口1028人,其中劳动力490人。村内过半劳力外出务工,其中常年务工250多人,季节性务工100余人,村内群众的经济来源以茶桑生产与劳务收入为主。 全村共有党员28人,村民代表37人,主持日常工作村干2人。计生专干1人,聘请副书记1人,支委3人,村委3人。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选派单位的支持下,经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内面貌有所改变,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组组通路。杨坪、白果已通水泥路。新添制了村级办公设备。全村户户通电,电话普及率98%,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同时涌现出一批合作组织及专业户:如岳西县放风尖茶叶专业合作社。他们开发的夏秋茶综合利用项目得到了县农委、茶叶局高度重视,在“中国(安徽)第四届茶叶博览会”上荣获“安徽省十大创新品牌”称号。杨坪组王国庆养羊300余头,长堰组王汇养猪等等。他们为当地的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 村内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
老鸭村 |
青天乡老鸭村,2004年6月由原来的嫩园、老鸭、大岭三村合并而成。位于青天乡北部。东香高速公路跨越境内,周边与来榜镇、石关乡、头陀和黄尾镇接壤。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全村辖25个村民组,411户,1616人。耕地面积9556亩,其中水田面积778.8亩,旱地176.8亩。山场面积17165亩,以天然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为主。种植水稻、茶叶和桑叶等作物。现有林场三个,茶厂一座。境内有铜、铁等矿藏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山高岭大、地处偏僻、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差、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屏障,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
河口村 |
河口村位于岳西县青天乡东北部,是由原河口、杨坳、界牌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大行政村。全村辖34个村民组,468户,1749人。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0亩,其中水田1553亩,旱地1367亩,山场11200亩,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行政村之一。 纵观河口村全局,固定农业住户散而不乱,可耕种田地零而不散,山场覆盖杂而不疏。最著有土地开发整理规模的青天乡第一大畈-----河口畈,地处青天大河、明山大河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面积约1000亩,是发展规模种植的天然基地。其次是天然的森林资源,美化了该村的自然环境,堪称是青山绿水映农庄。其三,农副产品多而齐全,茶叶、蚕茧、瓜果、药材等一应俱全,具有规模发展趋势,可谓是我地的支柱产业。其四,集宗教、旅游于一体的河口寺、牛草山观音寺,坐落该村一高一低处,香客不断,名声远震,是休闲观光的极好住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自然形成的河口中心集镇已经确立,天然的商业集散地悄然形成,河口集镇拥有中型茶叶加工厂9家,蚕茧收烘站两家,食用菌生产4家,时逢生产销售旺季,可与县城的集贸市场媲美。 |
明山村 |
明山村位于青天乡西北部,2004年由原明山、石河两村合并而成,距乡政府6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311户,1278人。 明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环境优美,境内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气候宜人。 明山有安庆境内第一高峰天河尖,海拔1755米,明山寨风景迷人,是一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宝地。 明山盛产茶叶、高山蔬菜、药材、蚕桑,特别是茶叶,远近闻名,据史料记载,明山是个出“神茶”的地方。 明山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明山村两委带领群众积极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新建了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博罗回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了相关合作组织,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在上级支持帮助下,新修了通村水泥路,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基础设施日益齐全。 |
界岭村 |
界岭村位于青天乡东南部,淠河源头,因地处江淮分水岭而得名。境内以高山为主,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地域面积1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6.5亩,山场面积8700亩。全村19个村民组,416户,1630人,劳动力872人,党员50人。群众收入主要来自茶、桑、药、果和外出务工。目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209省道贯穿村内,通村公路7公里全部硬化,通组路22公里,90%农户安装了简易自来水,有线电视普及率70%以上,通讯信号、网络覆盖全村。2013年界岭村被县批准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村,为抓住发展机遇,界岭村将以建设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乡村特色鲜明、村庄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的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的美好新界岭。 |
同心村 |
(一)自然条件 同心村地处岳西县青天乡西部,与包家、和平接壤,209省道横穿其间,辖19个村民组317户,总人口1183人,其中劳动力518人。现有正式党员37人(其中女党员4人),村民代表38人,主持日常工作村干4人,计生专干1人,支委5人,村委5人。村内自然条件优越,水力资源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14090亩,其中山场面积12200亩,森林覆盖率87%;根据资源清查统计,森林资源分别为:桑叶350亩,茶叶532亩,乔木林1305亩,灌木林149亩、竹林90亩。村内原有耕地517亩,其中水田434亩,旱地83亩;旱地已基本退耕还林或间作桑、茶、瓜芦等,村内粮食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已不足200亩。村内群众人均10亩山场4分耕地,经济林资源为户均1.7亩茶园,1.1亩桑园,是县内茶、桑栽种面积较多的村之一。 (二)经济现状 村内过半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常年外出务工者260人左右,季节性务工100多人。村内群众的经济来源以以茶、桑生产与劳动收入为主,其它种植业、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手工业等辅助之,2008年度村内群众人均收入为1050元,2009年度人均纯收入为1240元。 村内交通、教育、卫生,尤其是服务群众的农林生产设施薄弱,水利与道路设施缺口明显,全村尚有22户危房。 (三)贫困现状 根据2009年贫困人口建档统计,全村五保户14户,14人;低收入户31户,119人,分别为A类贫困户7户20人,B类贫困户10户44人,C类贫困户14户55人,残疾人33人。 (四)贫困原因 (1)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劳动技能亦显不足,大多数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能力不强;农业生产靠天收,外出务工无手艺,以至家庭收入狭窄低下。 (2)部分贫困户的自强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及竞争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而无长远观念,加之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至温饱不稳,增收无望,致富无门。 (3)部分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祸致贫、因子女就学致贫或返贫等。 (4)农林生产的基础设施匮乏。水利、交通、市场营销设施明显不足,以致产业化程度与低下。 (5)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以致村委会无法改善部分弱势群众与一些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
青天村 |
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是青天乡政府的座落点,是由过去的平安、青天、仓园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9018亩,耕地面积1580亩,其中水田969亩,旱地611亩。辖29个村民组,全村530户,人口2057人,总劳动力1040人。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青天社区党支部和青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8人。 近年来,村两委在青天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选派单位和选派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村情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农户由过去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房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楼房,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备齐全;新建了一座可容纳100名儿童就读的幼儿园,现有学龄前儿童64名,极大地方便了本村和临村的儿童入学,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全村户户通电,51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96.23%,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仓园、平安片已经通了水泥路。 外出务工时青天村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务工人数达567人。本村以种植水稻、茶叶、桑叶和瓜蒌为主。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茭白,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村内有两个大型茶叶加工厂,一个生态蔬菜建设基地 。庙塝组的党员汪义兴同志,大力发展养殖业,生猪存栏四百多头,大型沼气池两个,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的路子,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当地发展起到了表率和辐射作用。 村内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和谈的革命遗址一座,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好的保护开发和红色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117户,是青天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青天特色: 1、抗战初期,在皖豫鄂三省十四个游击区的范围内,国共代表卫立煌将军与红二十八军军长兼政委高敬亭将军成功举行了谈判,谈判旧址——汪氏宗祠(当时称上青小学)座落在我村,是我村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已申报国家级保护文物。 2、在我村的凤形组境内,有清朝敕封的贞节碑一块,它记录封建制度对妇女的精神压迫。 3、在我村的擂鼓尖、饭锣尖、跑马岗、草鞋岭等地流传着东汉年代曹操练兵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动人传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