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街道多福社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353-1号。东南起东滨河路,西至大南街,北至文艺路。由6个自然院所组成,其中包括绮云新村和中辽国际花园两个高档花园小区及4个老旧小区。自建有社区多福社区福文化博物馆一座、社区景观八处,已将景观风貌制成个性化邮票。占地11万平方米,共有59栋住宅楼,150个单元,有居民3013户,9039人。
2009年3月,沈河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入手,投入800余万元,对多福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造的过程中,多福社区深挖“福”文化内涵,将“福”文化元素融入小区改造硬件建设之中,建造了具有“福”文化符号的标志性八大人文景观,被称为“多福八景”。眼见的实惠摆在这里,居民的幸福感心中升华,多福社区名至实归。
社区以特色“福”文化建设为引领,开展了社区元宵灯会、红诗诵读、社区设施大认养、福文化研究等丰富多彩的福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办公旧址,创建了多福社区福文化博物馆。试图通过展示居住环境的变迁,来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展示日常生活物品的变化,来品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展示居民的日常活动,来彰显社区的新风新貌。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中国诗人采风团称赞多福社区是“诗意社区、福气逼人”。多福社区如今已成为了沈阳市不可复制的福文化基地。
几年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多福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学习型先进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辽宁省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辽宁省和谐家庭示范社区、“盛京环保奖”最佳环境改善社区提名奖、沈阳市学习型先进社区、沈阳市文化先进社区、沈阳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社区、等20余项荣誉。多福诗社还被沈阳市“红诗沈阳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国家民政部、辽宁省委、沈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及外省市,如山东、上海、甘肃、宁夏、天津等省市领导曾先后到社区参观考察,对社区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如今的多福小区已成为“抬头见福、伸手摸福、脚下踩福、心中有福”的和谐幸福家园。
社区电话:24801355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10103010 | 110000 | -- | 查看 多福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多福社区 |
大南街道多福社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353-1号。东南起东滨河路,西至大南街,北至文艺路。由6个自然院所组成,其中包括绮云新村和中辽国际花园两个高档花园小区及4个老旧小区。自建有社区多福社区福文化博物馆一座、社区景观八处,已将景观风貌制成个性化邮票。占地11万平方米,共有59栋住宅楼,150个单元,有居民3013户,9039人。 2009年3月,沈河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入手,投入800余万元,对多福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造的过程中,多福社区深挖“福”文化内涵,将“福”文化元素融入小区改造硬件建设之中,建造了具有“福”文化符号的标志性八大人文景观,被称为“多福八景”。眼见的实惠摆在这里,居民的幸福感心中升华,多福社区名至实归。 社区以特色“福”文化建设为引领,开展了社区元宵灯会、红诗诵读、社区设施大认养、福文化研究等丰富多彩的福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办公旧址,创建了多福社区福文化博物馆。试图通过展示居住环境的变迁,来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展示日常生活物品的变化,来品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展示居民的日常活动,来彰显社区的新风新貌。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中国诗人采风团称赞多福社区是“诗意社区、福气逼人”。多福社区如今已成为了沈阳市不可复制的福文化基地。 几年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多福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学习型先进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辽宁省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辽宁省和谐家庭示范社区、“盛京环保奖”最佳环境改善社区提名奖、沈阳市学习型先进社区、沈阳市文化先进社区、沈阳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社区、等20余项荣誉。多福诗社还被沈阳市“红诗沈阳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国家民政部、辽宁省委、沈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及外省市,如山东、上海、甘肃、宁夏、天津等省市领导曾先后到社区参观考察,对社区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如今的多福小区已成为“抬头见福、伸手摸福、脚下踩福、心中有福”的和谐幸福家园。 社区电话:24801355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省医院社区 |
大南街道省医院社区位于沈河区文艺路43-6号,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东与大南街,西与小南街,北与文艺路,南与怡静园社区接壤。 辖区内有四个花园式小区。罗马花园、文艺花园、祥龙居花园和新怡静园小区。有四个普通小区构成板块型社区。有居民住宅楼35个118个单元。现有居民2051户,7520人。社区干部13人,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12人。党员238人。辖区单位70家,有大型知名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省金秋医院、药房、餐饮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社区以健康服务为特色和品牌。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省医院人才资源和地域优势,面向居民群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咨询活动;开展健康服务直通车、医疗博士进社区义诊活动;推行保健医生进家庭对接百户跟踪服务项目让居民群众大为受益。建立全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宝顺永”、“隋博”爱心基金。每月捐出2000元用于帮扶救助困难家庭。受助家庭达30户,目前为止守住额度达五万余元。社区以健康服务为亮点,基金帮扶为品牌备受关注。曾被沈河区红十字会评为先进社区。 社区依托建立1+X大党建,不断整合地域资源,依托医院开展健康服务,依托辖区单位、门市网点安置就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一个以党为核心,站管事务,居民自治。社区建设新机制在推进中。期待环境清新,治安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期待公园小康幸福梦。 省医院社区办公电话: 24152547 24805705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通天社区 |
大南街道通天社区位于全国闻名的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东南侧,这里经济繁荣,商铺林立,交通发达。居民居住稠密,人口流动性大,是典型的居民住宅小区。 社区建有46栋居民楼,居民5049户,居民楼院20个,46居民单元245个,总人口12611人。社区设有老年活动室2处,共280平方米;居民图书阅览室1处;老年日间照料站1处;智障残疾人阳光之家1处;室外健身广场10余处100余件,社区总面积20.3万平方米。 通天社区党委现有自管党员495名,下设网格党总支4个,非公党总支1个。社区党支部共30个,其中有居民特设党支部13个,非公党支部17个。社区以党建为龙头,有效整合各类管理服务力量,理顺各项管理服务职能,探索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挖掘有效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居民楼院自治网络、驻辖区单位、党员、居民志愿者作用,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民自治、资源共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活动。为失业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再就业安置、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服务。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通过创建星级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社区上下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共建通天美好家园。 办公电话:84123126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红巾社区 |
大南街道红巾社区是8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位于沈阳五爱市场东面大南街154-8号,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居民5774户,常住人口15623人,流动人口3500余人;社区现有65岁以上的老人2183人,残疾人307人,低保户71户,35岁以下青年人1135人。在册党员540名,下设22个“特设”党支部,社区现有工作者21名,平均年龄35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07年,沈河区委、区政府投入巨资对红巾小区进行全面改造。为了巩固小区改造成果,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社区党委大胆创新党建工作和民主自治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首创了以英雄模范命名的“特设”党支部建设活动,形成了社区党委抓支部、支部带协会、协会聚志愿者的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百姓的工作模式。社区先后划分了13个党员责任区、28个责任岗,组建了18个志愿者协会,并建立了“特设”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树立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社区实现了门岗自管、物业自治的有效方式,居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格局。近年来,社区从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入手,创立了国内首家社区“农民工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区党建网格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覆盖,探索出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工作新机制,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创建了“平安驿站”,招募志愿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红巾社区未发生一起自行车被盗、邻里纠纷、越级-、火灾等治安事故及黄赌毒、未成年人犯罪等刑事案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6%。 2012年初,社区党委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区率先组建“1+X”党委,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方法。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会组织为协同,特设支部为纽带、网格管理为平台、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012年,根据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关于社区文化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邀请专家、学者,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挖掘、整理社区的历史发展沿革,结合社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现有文化特点,并广泛征求广大居民群众意见,打造“雷锋精神家园”主题特色社区。2012年7月31日“雷锋精神家园”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启动,2013年8月雷锋精神家园建设正式破土动工。2013年11月雷锋精神家园打造完成。如今。走进红巾社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学习雷锋的宣传板及志愿者文化长廊,而以老劳模、老党员为标兵的志愿者们学雷锋的活动已蔚然成风。红巾社区经过文化提升建设后,形成“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当雷锋好人”的独特的关爱他人的当代文化。使社区成为雷锋精神在现实的辐射模版,真正的雷锋精神家园。 2012年11月,“大南街道农民工志愿者工作站”暨“红巾社区景亚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团队”正式成立。“服务团队”的成立标志着红巾社区的农民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工能够自觉组建服务团队,他们的热爱社区、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意识显著提升,红巾社区以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社区农民工都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来。 几年来,社区先后荣获荣誉有:2008年获沈阳市“绿色社区”、2008年12月获辽宁省“体育先进社区”、2009年获沈河区“五星社区”、2009年11月获辽宁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2010年获沈阳市“先进集体”、2011年获国家、国际“安全社区”、2011年4月获沈阳市“标兵社区”、2011年10月获沈阳市“先进党委”、2011年11月获“全国城市工作示范社区”、2012年3月获“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2012年6月获辽宁省“平安示范社区”、2012年9月获辽宁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2013年1月获辽宁省“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特设”党支部的先进经验在2010年10月中央创先争优第13期专刊和2011年9月21日中国0新闻网刊登,并在全省推广实施。 红巾社区电话:84123141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慈恩社区 |
大南街道慈恩社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华岩寺巷9-2号。北起大南街101号,南至大南街239-1号,东起东滨河路72号,西至热闹路131号。原由四个社区合并成一个大社区,由四个小区组成,占地21.6万平方米。 慈恩社区隶属沈河区大南街道,现有办公用房535平方米,社区共管辖48栋居民楼,231个单元,居民5108户,人口15565人,驻街单位270余家,物业管理26栋楼,自管楼22栋,现有离退休职工2418人,失业职工1091人,残疾人330人,低保户115户,社区由20人组成,平均年龄36岁,大专文化程度13人,本科4人,研究生1人,社区自管党员544人。 慈恩社区采用一站式办公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站注重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亲切、满意的服务。网格化管理是以创新服务方式,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电话:84123145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新兴社区 |
大南街道新兴社区南起文艺路北至南关路,东临大南街,西靠小南街,辖区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现有居民5732户,人口15603人,社区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自管党员516人,在职党员122人,辖区内有沈河供电局、沈河区环卫汽车队、沈阳润泰商业有限公司、沈阳市绿化处、辽宁正茂消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沈阳旭东彩印厂,沈阳市政建设管理处等8家单位,是集物业型、散居型为一体的普通型社区,有独立的警务室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 新兴社区以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抓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支撑的组织架构,社区共划分4个网格,43栋楼,176个单元。有各类协会、团队组织20余个,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目的,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以区域党群共建为平台,创建了区域“大党建”共建的“新兴模式”,分别在大润发超市、旭东彩印厂、社区卫生站、佟燕口腔诊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高效毕业生见习基地或就业和再就业安置基地,农民工就业基地,居民健康帮扶基地、文化活动等服务基地。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思路。提升社区社会化服务整体功能,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增强建家园、爱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有效进行社区自治和管理,全面掌握网格内的人、地、物、等相关情况,并实施有效管理,梳理网格内特殊人群,提供特色化、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有效承接了政府公共服务事务。 办公电话:84123147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怡静园社区 |
怡静园社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道最南端,东起大南街,西至小南街,南靠美丽的南运河畔,北与省医院比邻。是集教育、文化、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美丽家园。 社区自管党员318人,协管党员369人,下设党支部24支;有社区工作者13名,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怡静园社区现有居民3013户、9039人、30栋居民楼、138个单元,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627人,残疾人105人,低保户39户,边缘户2户。现有驻社区企业14户,个体户92家,建立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单位23家。 经过多年的努力,怡静园社区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以及各级领导的肯定。社区先后荣获了辽宁省“和谐文明社区示范区”;沈阳市“文明社区标兵”、“节水型社区”、“‘平安型’魅力社区”;沈河区“特色示范社区”、“绿色环保社区”、“青年文明社区”等68项荣誉。如今怡静园社区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成为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绿色环保、和谐共建的美好家园。 社区电话:24807918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勒石社区 |
大南街道勒石社区位于沈河区东滨河路112#1门,东起东滨河路,西至大南街,北起慈恩寺广场,南至文艺路,由6个自然院和一个科学家花园组成,共有居民4967户,居民12742人,53栋楼,199个单元,社区党员531人,自管党员238人,社区工作者17人,退休人员2022人,残疾人200人,低保91户,目前社区现有10个协会,10支义工队伍,一个党员服务站,一个社区活动室,图书藏书达5000多册。“勒石”是由富教社区,勒石社区,科学家花园三个社区合并而成。勒石社区因记功之石而留传于世,它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日本侵略者的一个战场,是沈阳人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故有“勒石”之名。 勒石社区秉承零距离服务,零差错办公,零目标投拆的工作理念,有效利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本着立即办、抓紧办、盯着办的工作态度,来满足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办公电话:24805814 信息来源: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