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佳木斯 >> 郊区 >> 平安乡 >> 群英村

群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群英村谷歌卫星地图)


群英村简介

  群英村概况
   群英村辖群英、群利、群策三个自然屯,群英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5公里,群利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5.5公里,群策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6公里。
   群英屯:群英屯在日伪统治时期名为夏山区,光复后名为景泰屯,是因本屯有大地主李景泰而得名,后来按照相对位置将本屯称为后景泰,前屯(现群利屯)称为前景泰,东屯(现群策屯)称为东景泰,西屯(现红安屯)称为西景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这四个屯属一个管理区,1961年将所辖四个自然屯改称群英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独立成行政村,1990年本村有住户124人,人口512人,耕地1000亩。
   群利屯:日伪统治时期称为一甲,解放前曾有座庙宇,名为龙王庙,庙内有一蒋姓和尚,死后即葬于此地,本屯由此得名龙王庙屯,后来由于位置在景泰村前面,也称为前景泰,又称南景泰,1961年为群英大队的一、六队,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时,本屯独立成为行政村,取名群利村。1990年有住户99户,人口409人,耕地1300亩。
   群策屯:群策屯是日伪统治时期所建,名为“拉明哨”,又因西边邻村名为景泰而称东景泰,1961年隶属群英大队,1984年独立成为行政村,取名群胜村,1994年平安乡划归佳木斯市郊区时,因与郊区其它乡镇所辖村重名,更名为群策村。本村1990年有住户142人,人口583人,耕地2300亩。
   2002年群英、群利、群策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为群英村,2005年有住户410户,人口1500人,耕地7040亩。2012年有住户409户,人口976人,耕地面积11880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230811208 154000 -- 查看 群英村谷歌卫星地图

群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群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佳新村

  佳新村地理概况    佳新村辖佳新、北新、东方红三个自然屯,佳新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10公里,北新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12公里,东方红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14公里。    佳新屯:1931年之前,一李姓大户在此开粉坊而得名李家粉坊,日本开拓团时期改称大农区,光复后取后新民屯,1961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新民大队,1990年有住户366户,人口1462人,耕地46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后,改名为佳新村。    北新屯:1935年有一姚姓户迁入此地得名姚家抢子,日伪开拓团时期隶属大农区,解放后因其位置处在新民屯北侧,故称北新民屯,1961年称北新大队,1984年改为北新村,1990年有住户154户,人口648人,耕地1900亩。    东方红屯:1932年以前,一名为陈祥者在此居住,得名陈家窝棚,日本开拓团进驻后,改称国华东,编号9号,人民公社化后改称东方红大队,1984年更改为东方红村,1990年有住户134户,人口642人,耕地2000亩。    2002年,佳新、北新、东方红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佳新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758户,人口2877人,耕地15165亩。2012年有住户847户,人口2974人,耕地面积20700亩。   

万胜村

  万胜村地理概况    万胜村是朝鲜族村,由于是朝鲜族村,2002年并村时保持原建制无变化。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3.5公里,建屯较早,1949年曾因水源不足而解散,1955年重新建屯,取名完胜屯,1961年改名为万胜大队,1984年称为万胜村,1990年有住户80户,人口318人,耕地1100亩,2005年有住户120户,人口381人。2012年有住户75户,人口350人,耕地面积2505亩。   

新业村

  新业村地理概况    新业村辖新业、生产部、检滨三个自然屯,新业屯为村委会所在地,位于平安乡政府东11公里,生产部屯在新业屯西南3公里,距乡政府13公里,松滨屯位于新业屯东北6公里,距乡政府20公里。    新业屯:新业屯是由原莲江口公社厂砖厂部分工人组建的,当时名为公社农场,农牧场,1966年改称新村大队,1984年改为新村村,1990年有住户161户,人口657人,耕地48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后更名新业村。    生产部屯:1953年此处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开荒种地,1955年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另一说为佳木斯某大单位)在此开荒生产由此得名生产部,1961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永生大队第三生产队,1984年独立成为行政村,名为生产部村,1990年有住户145户,人口615人,耕地1400亩。    松滨屯:1976年公社建的一个机械化开荒点,住户为各村迁移户,1980年改为公社农场,1984年改为松滨村,1990年有住户74户,人口255人,耕地3700亩。    2002年,新业、生产部、松滨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新业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367户,人口1366人,耕地22020亩。2012年有住户412户,人口1385人,耕地面积31065亩。   

太阳升村

  太阳升村辖太阳升、永生两个自然屯,太阳升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偏北13公里,永生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13公里。    太阳升屯:太阳升是1936年日伪统治时期并屯而建,由一住户名得名永昌屯,1961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永昌大队,1976年改为太阳升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永昌大队,1976年改为太阳升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改为太阳升村。1990年有住户246人,人口1036人,耕地4200亩。    永生屯:1931年制屯,日本开拓团时期称白合屯并编为5号,解放后1947年建立人民政权时取名永生屯,1961年公社化时期改为永生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称永生村,1990年有住户145户,人口615人,耕地1800亩。    2002年,太阳升、永生两村合并为一个村,命名为太阳升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488户,人口1761人,耕地9768亩。2012年有住户462户,人口1685人,耕地面积32745亩。   

东风村

  东风村地理概况    东风村辖东风、东胜、凯歌三个自然屯,东风屯位于平安乡政府8公里,东胜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7公里,凯歌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10公里。    东风屯:东风屯是1932年日本开拓团在此建屯,编为2号,在屯的北约1公里处曾建有日本民团的“红部”,已被拆除,至今屯内日本民团建有10栋房屋还在使用。东北一公里处曾有一墓碑,高约4米,名为“拓士忠魂碑”,在该文革时期炸掉了。1945年光复后,改名新立屯。    1952年,0汤原县委在本屯进行合作化试点,在原有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名为“在望农业生产合作社”,有31户农民入社,人口139人,实行土地、车、马入股,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股全分红。这是汤原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1961年更名为东风大队,辖东风、东胜两个自然屯,1981年东胜屯分出独立,1984年改为东风村,1990年全村有住户139户,人口591人,耕地2900亩。    东胜屯:东胜屯原称东莲花泡,1931年日寇侵占后编为1号,1945年解放后取名开胜屯,1981年从东风大队分出成立东胜大队。1984年改名为东胜村,1990年有住户124户,人口506人,耕地1500亩。    凯歌屯:该屯解放前住有大地主刘国富,而取名刘国富屯,日本开拓团时期编为7号,屯后侧曾是日本开拓团的团部落。1945年解放后取名义兴屯,1961年改为义兴大队,1976年改为凯歌大队,1984年改为凯歌村,1990年有住户129户,人口532人,耕地面积2200亩。    2002年,东风、东胜、凯歌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村名定为东风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495户,人口1839人,耕地11430亩。2012年有住户486户,人口2011人,耕地面积17145亩。   

富胜村

  富胜村地理概况    富胜村辖富胜、福新两个自然屯,富胜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12公里,福新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10公里。    富胜屯:富胜屯在1931年之前由当地人名字命名为万冒屯,日寇侵占后,开拓团时期被编为4号,1945年光复,取名福胜屯,1961年公社化时期称福胜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改称福胜村。1990年有住户166户,人口721人,耕地35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管辖,改名为富胜村。    2002年富胜、福新两村合并,名为富胜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370户,人口1385人,耕地9405亩。2012年有住户350户,人口1386人,耕地面积15480亩。   

东旺村

  东旺村由于人口较多,一个自然屯独立成村,2002年并村时无变化,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15公里。    东旺屯:原为金方、王冒开荒建屯,日寇侵占后开拓团时期,定名泥洼东,编为10号,1946年改称东兴屯,1958年公社化时期改为东兴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改为东兴村,1990年有住户222户,人口1070人,耕地36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后,更名为东旺村。    2005年全村有住户287户,人口1111人,耕地6495亩。2012年有住户330户,人口1280人,耕地面积10545亩。   

兴安村

  兴安村地理概况    兴安村由于人口较多一个自然屯独立成村,2002年并村时保持原建制无变化,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8公里。    兴安屯是1931年日本开拓团所建,编为6号,称6号屯,1945年解放后取名平安屯,1961年改称平安大队,1984年改为平安村,1990年有住户241户,人口1026人,耕地46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后更名为兴安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277户,人口1021人,耕地5910亩。2012年有住户360户,人口1120人,耕地面积7980亩。   

双兴村

  双兴村地理概况    双兴村辖双兴、光荣两个自然屯,双兴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7.5公里,光荣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8.5公里。    双兴屯:双兴屯是1932年日寇侵占后所建称为仙南屯,光复后于1947年起名双兴屯,1961年改为双兴大队,1976年改称光明大队,1984年变大队为村,称光明村。1990年有住户117户,人口521人,耕地1800亩,1994年平安乡划归郊区后,恢复原名称双兴村。    光荣屯:1938年日伪统治时期并屯建立,并编为8号,因此处有一高大木头架子,也称大架子,1961年为光明大队第三生产队,1984年独立成村,取名光荣村,1990年有住户73户,人口372人,耕地1100亩。    2002年双兴、光荣两村合并,名为双兴村,2005年双兴村有住户237户,人口899人,耕地4605亩。2012年有住户236户,人口891人,耕地面积8715亩。   

莲花村

  莲花村地理概况    莲花村辖莲花、明发两个自然屯,莲花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6公里,明发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5公里。    莲花屯:莲花村解放前曾用名:四甲、人和屯、金山屯,有一名为乔金山的人在此开荒种地,而得名金山屯,1956年撤区划乡时称金山乡,1958年并入莲江口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金山大队,1976年更名为莲花大队,因本屯西有两个莲花泡而得名。1984年改为莲花村,1990年有住户160户,人口718人,耕地1800亩。    明发屯:明发屯是1938年日伪统治时期并屯而立,取名勤业区,1947年更为东明德屯,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明发大队,1984年改为明发村。1990年有住户159户,人口646人,耕地1600亩,曾是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典型。    2002年,莲花、明发两屯合并为一个村,名为莲花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403户,人口1445人,耕地10185亩。2012年有住户381户,人口1582人,耕地面积11985亩。   

明德村

  明德村地理概况    明德村辖明德、红安两个自然屯,明德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2.5公里,红安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3公里。    明德屯:明德屯于1938年日伪统治时期建屯,称为“二区”,1945年光复,因其东邻屯叫明德屯,所以在本屯称西明德,1961年改为明德大队,1984年定名为明德村。1990年有住户172户,人口730人,耕地1800亩。    红安屯:红安屯原为韩福屯,日伪统治时期称为“三区”,光复后改为西景泰,人民公社化时期曾是群英大队所辖的一个自然屯,1961年独立,取名红安在大队,1984年改为红安村。1990年有住户131户,人口594人,耕地2300亩。    2002年2月,明德、红安两村合并为一个村,定名明德村,2005年全村有住户425户,人口1296人,耕地面积6350亩。2012年有住户425户,人口1330人,耕地面积10800亩。   

荣新村

  荣新村地理概况   荣新村辖荣新、荣胜两个自然屯,荣新屯位于平安乡政府北1公里,荣胜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北3.5公里。   荣新屯:荣新屯原名谷大傻屯,日寇侵占后更名为日本民屯,1945年解放后,改称兴隆屯,1961年改称兴隆大队,1984年改为荣新村,1990年有住户163户,人口686人,耕地1400亩。   荣胜屯:荣胜屯原为兴隆大队第四生产队,1983年从兴隆大队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行政村,名为荣胜村,1990年有住户78户,人口334人,耕地1000亩。   2002年2月两村合并一个行政村,名为荣新村,2005年有住户263户,人口976人,耕地面积4114亩。2012年有住户244户,人口961人,耕地面积6930亩。   

群英村

  群英村概况    群英村辖群英、群利、群策三个自然屯,群英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5公里,群利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5.5公里,群策屯位于平安乡政府东南6公里。    群英屯:群英屯在日伪统治时期名为夏山区,光复后名为景泰屯,是因本屯有大地主李景泰而得名,后来按照相对位置将本屯称为后景泰,前屯(现群利屯)称为前景泰,东屯(现群策屯)称为东景泰,西屯(现红安屯)称为西景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这四个屯属一个管理区,1961年将所辖四个自然屯改称群英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时独立成行政村,1990年本村有住户124人,人口512人,耕地1000亩。    群利屯:日伪统治时期称为一甲,解放前曾有座庙宇,名为龙王庙,庙内有一蒋姓和尚,死后即葬于此地,本屯由此得名龙王庙屯,后来由于位置在景泰村前面,也称为前景泰,又称南景泰,1961年为群英大队的一、六队,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建制时,本屯独立成为行政村,取名群利村。1990年有住户99户,人口409人,耕地1300亩。    群策屯:群策屯是日伪统治时期所建,名为“拉明哨”,又因西边邻村名为景泰而称东景泰,1961年隶属群英大队,1984年独立成为行政村,取名群胜村,1994年平安乡划归佳木斯市郊区时,因与郊区其它乡镇所辖村重名,更名为群策村。本村1990年有住户142人,人口583人,耕地2300亩。    2002年群英、群利、群策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为群英村,2005年有住户410户,人口1500人,耕地7040亩。2012年有住户409户,人口976人,耕地面积11880亩。   


群英村特产大全




群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