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佳木斯 >> 汤原县 >> 振兴乡 >> 三合村

三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简介

  三合村概况
   振兴乡三合村位于汤绥公路中段,南临松花江,北靠鹤立河,是振兴乡振兴村所在地的中心组。振兴村总户数119户,人口524人,耕地总面积5500亩,其中水田面积3600亩,旱田面积1900亩,烤烟面积150亩。2011年人均收入500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230828209 154000 --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丰兴村

  丰兴村村级概况    丰兴村原为鹤岗市东山区林业处管辖,由于丰兴村处在汤原县振兴乡界内,鹤岗市管理此村不便,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丰兴村于2006年6月份划归佳木斯市汤原县振兴乡管辖,成为振兴乡第九个行政村。    丰兴村共有44户,124口人,耕地1863亩,其中水田1200亩,贫困户7户,五保户1户,全村现有两家稻米加工厂,以加工水稻为主要项目。    2007年丰兴村响应上级招商引资的号召,在鹤岗市引来了客商,在丰兴村建起全乡第一座粮食烘干设备,2008年经县乡村三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又引来了全乡第二个粮食烘干加工厂在村落户,2008年7月投资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丰兴村是全乡乃至全县是人均拥有土地最多的村,人均土地达到14亩,对发展副业生产有良好的地源优势。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间,丰兴村将以粮食加工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以下三项产业:    一、烤烟种植    在原有的种植面积基础上,再发展200至300亩,让烤烟生产成为丰兴村第一大副业,丰兴村将拿出更多的优惠政策,让烟农得到更多的实惠,让这项唯一定单农业,在丰兴村蓬勃的发展下去。    二、蔬菜大棚生产    村集体将进行合理规划,在村东规划出3至5垧土地,发展5至1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大棚蔬菜生产,保障对全乡进行蔬菜供应。    三、大力发展食用菌    村集体将组织村民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利用米业加工厂剩余的稻壳,进行资源再利用,培育木耳蘑菇等食用菌产品,这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利用米厂的废弃物,同时也解决了环保问题,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致富途径。 以上项目拟对外招引客商来村落户。   

兴化村

  兴化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兴化村位于振兴乡北部,以鹤立河主航道为界,北与新华农场相望,东与梧桐河农场十三连交界,西与新华农场十分场接壤。全村共有160户,510口人,现有党员22名。耕地面积8328亩,全部是水田。全村共挖水渠5000延长米,打溉灌机井90眼。现全村有奶牛15头,生猪存栏240头,绒山羊130只。    兴化村的自来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已安装入户。入户率分别达90%、90%、80%。新建起了村卫生服务室、畜牧服务室、四轮机动车等大型农机入户率达到了85%以上。村北部湿地面积广阔,芦苇资源丰富,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和生态发展前景。    兴化村正在兴建“兴化小区”,2013年十月末竣工。按五星级村设计与管理。   

振丰村

  振丰村村级概况    振丰村位于振兴乡西部,南邻丰兴村,北接振兴村兴丰组,东部是振兴村,西部与新华农场22队相接。振丰村现有136户,户籍人口374人,常住人口295人,耕地4009亩,是一个水旱兼作的农业种植村。生猪生产和牛、羊养殖有一定的规模。2012年人均收入5000元。村内有东西主路4条,南北主路3条。村内4条东西路和两条南北路共计1200米全部实现硬化。村内已经通了联通宽带,水田全部架了电。   

振江村

  振江村村级概况    振江村村位于振兴乡西南9公里处,在松花江北岸,南与桦川县隔江相望,全村共有人口630人,旱田5531亩,水田3685亩,耕地总面积9216亩。村内新建5公里白色水泥路面,有600口人饮用自来水,有面积约50平方的村畜牧室一座,使用程控电话的用户有130户,移动电话的使用率达到户均1部以上,畜牧业、烤烟和捕渔业占人均收入的30%,近10年村里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村容村貌整洁,人际关系和谐,无重大火灾和人事纠纷,全村已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双兴村

  双兴村村级概况    双兴村位于振兴乡西南9公里处,南部紧靠松花江,与桦川县城隔江相望,西、北两面与新华农场毗邻。全村共有两个自然屯,总户数233户,总人口694人,耕地面积6337亩,全村共有党员18名,有入党积极分子20名。   双兴村土质肥沃,但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几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兴村根据本村的资源条件,立足于村情,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进行低产田改造,将全村80%以上的农田改造成水田。形成了以水稻为主产业的水田种植区,达到了以稻治涝提产增收的目的。同时靠草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截止2007年底,全村黄牛、肉牛存栏220头,羊300只,生猪存栏400头,奶牛23头,200只以上的大鹅、蛋鸭专业户3家,牧业成为双兴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导产业,年产值可达90万元。    2007年,双兴村依照县乡两级党委的号召,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委班子谋思路、找关系,引进资金43万元,使全村90%的水田面积实现了江水灌溉和电机井灌溉,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2900元。同时在村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双兴村的劳务输出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现有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地打工,年创利润达到近百万元。    几年来,双兴村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7年完成通村公路水泥路面2.3公里,完成对内主街水泥路面0.8公里,县委组织部投资完成了90平方米的党支部“六位一体”活动室的建设。70%左右的农户完成了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与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安装持有率分别达到了65%、60%、80%;摩托车与四轮机动车入户率分别达到了90%;宽带与轿车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双兴村经县土地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对双兴村住房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当年新建砖房12座,实现了建筑的标准化、规范化。全村社会面貌和谐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兴村富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几年来,双兴村党支部多次被振兴乡党委评为“先进村党支部”,2006年双兴村党支部被汤原县委授予“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先进村党支部”称号;2008年,双兴村党支部又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   

民主村

  民主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民主村是汤原县最东端的一个村,南临松花江,东部和北部与梧桐河农场接壤。西与振兴乡平原村毗邻。全村现有住户231户,总人口931人,耕地总面积11680亩,其中水田面积4480亩,旱田面积7000亩,烤烟面积200亩。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扶持,村民已逐步改变了过去以单一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养殖和加工的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现全村存栏奶牛60头,黄牛130头,存栏生猪300头。    由于现在全村的种、养、加工业及外出打工等多种经营,全村的收入逐年提高,由三年前的人均年收入205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以上。    在振兴乡民主村被确定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村容村貌及民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已建成水泥路面2000延长米,水泥路边明沟2500延长米。植绿化柳树600余棵;全村281户居民已经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告别了村民吃地表水的历史;投资18万元建起了村卫生室、畜牧服务室和120平米的村民综合活动中心;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开挖排水渠4000米,修建涵洞5处,修建闸门一座,这大大地改善了农田给排水的能力,稳定了水田的单产。同时村协调上级部门投入资金17万元,村民自筹资金4万元,将电机井的灌溉面积由原来的350亩,扩大到4500多亩,降低了水稻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由于近年来民主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水田总面积已达到4800多亩。再加东邻梧桐河及周边村屯,水稻货源十分丰富,该村拟招投资200万元、单班产60吨精米的大型米厂一座,以增加种稻户收入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收入。    另外,民主村地处于松花江北岸,草场及湿地面积达5800亩,适于畜牧养殖和开发生态游。除本村养殖外,还可外招养200头以上大牲畜饲养的投资户,实现畜牧规模养殖,增加和带动村民的经济收入。   

平原村

  平原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平原村位于振兴乡东北部约10公里处,南靠新发河,北临梧桐河,东与梧桐河农场四队交界,西至梧桐河农场十三队,全村共有农户446户,人口1660人。耕地面积12600亩。其中旱田150亩,水田12450亩,草原面积2850亩。全村共有党员48名。    平原村地势低洼,土质肥沃,以前种旱田时,十年九涝。农户收入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近年来,在振兴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平原村的实际情况,村委会积极宣传引导农民改造农田,把低产田改造成优质高产水田地,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现在平原村已经形成了以水稻为主产业的水田种植区,全村98%以上土地改造成了水田。经过几年的建设,平原村已建成了一整套的农田水利灌排系统,全村建设完成水田灌溉主干渠长11000米,主排水长5700米,桥涵22座。平原村投资近两百万元,在村东北角梧桐河处修建了一个水田灌溉泵站,以保证全村一万多亩水田灌溉。2011年年底,全村水稻产值1980万元,达到了以稻治涝提产增收的效果。根据本村实际,平原村把地势不平、不适宜种水田的150亩耕地发展种植烤烟,使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益。    2011年平原村依照县乡两级政府的号召,将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引进资金50余万元,对我村村西三道主排水所覆盖的5000余亩水田架上了农电线路,使这5000余亩的水田实现了河水灌溉与电机井水灌溉双利用,保证了农田灌溉,大大地缓解了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原村两委班子积极号召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劳务打工,以增加农户收入。截止2011年底,平原村劳务输出人员达到80多人,分布在青岛、日照、大连、深圳、北京等地。截止2011年底,劳务输出收入达90余万元。几年来,平原村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平原村投入50余万元建成了全乡第一个自来水泵房,当年100%完成农户自来水入户安装,让农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饮用水,当年平原村积极争取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截止目前平原村有线电入户率达95%,程控电话达80%。2010年平原村在县扶贫办的资助下,修建了水泥路面4.4公里和红砖路面0.5公里。全村社会面貌和谐稳定,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了兴村富民、安居乐业的面貌。   

东城村

  东城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东城村位于振兴乡中部,东与平原村相邻,西与振兴乡振兴村接壤,南临松花江,北靠梧桐河农场。全村858户,现有常住人口3292人,总耕地面积为21700亩,其中水田面积13000亩,旱田面积8700亩,烤烟面积800亩, 古城村幅原辽阔,是振兴乡第一大村,是汤原县第二大行政村。   

新城村

  新城村概况    新城村位于振兴乡东侧,人口469人,土地面积4660亩,东临民主村,北靠平原村,西邻古城村,南靠松花江   

古城村

  古城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古城村位于振兴乡中部,东与平原村相邻,西与振兴乡振兴村接壤,南临松花江,北靠梧桐河农场。全村858户,现有常住人口3292人,总耕地面积为21700亩,其中水田面积13000亩,旱田面积8700亩,烤烟面积800亩, 古城村幅原辽阔,是振兴乡第一大村,是汤原县第二大行政村。    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村民已逐渐改变了以过去单一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为村里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占全村人均总收入的26%。同时,村里还引领村民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稻米加工厂,就地转化剩余劳力二十余人,增加了人民收入。同时,经过县乡劳动力转移部门的努力,通过劳动力输出工作,振兴乡古城村已有200多人到全国各地打工。仅此一项就为本村年增加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通过引导村民向效益型农业发展,增加了全村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村民收入。全村人均收入由过去五年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07年底的3300元。    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2008年振兴乡古城村被确定为汤原县整村推进的扶贫村,修建两条白色路面共计1000延长米,红砖路800延长米。新建自来水泵房3处,在2009年全村村民将能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95%以上。宽带用户实现了历史的发展,居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5%以上。    振兴乡古城村草原面积辽阔,十分适合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村里在奶牛、黄牛、生猪、羊、禽类等养殖方面都以初具规模,成为振兴乡古城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特色,逐步形成支柱性产业,并成为一大亮点。古城村的畜牧产业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私营企业到振兴乡古城村投资,建一座综合性屠宰深加工厂。振兴乡古城村可提供建设性用地,联合性股份制办厂,货源十分充足、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近几年的考察验证,本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十分乐观。   

三合村

  三合村概况    振兴乡三合村位于汤绥公路中段,南临松花江,北靠鹤立河,是振兴乡振兴村所在地的中心组。振兴村总户数119户,人口524人,耕地总面积5500亩,其中水田面积3600亩,旱田面积1900亩,烤烟面积150亩。2011年人均收入5000元。   

兴丰村

  兴丰村概况    汤原县振兴乡兴丰村,位于汤原县最东北部,是离县城比较边远的一个村。全村共1个村民小组,农业户119户,农业人口545人,总耕地面积5500亩,共有村内路4条,约10公里。到2012年末共有两大水稻大棚生产企业在我村安家落户。   

振兴村

  振兴村村级概况    振兴乡振兴村位于汤绥公路中段,南临松花江,北靠鹤立河,是振兴乡所在地的中心村。振兴村总户数816户,人口3260人,耕地总面积30290亩,其中水田面积19000亩,旱田面积11290亩,烤烟面积1520亩。2012年人均收入5200元。    围绕市场需求,振兴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稻治涝的,组织农民发展水田生产。全村水田从原来的5500亩,增加到了19000亩,使低洼地变为高产田,农民平均每人年收入增加近300元。发展生产,村民生活富裕。振兴村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突出了效益作物烤烟的生产,烤烟发展从十几亩地发展到上百亩,直至目前的1600多亩,烟户也从几户发展到至今的45多户,烟叶每垧收入在2万元左右,仅此烤烟一项振兴村全年就增收140多万元。烟农实实在在的富裕了,为振兴村经济发展、村民富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推进作用。    振兴村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在发展畜牧业上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有黄牛820多头,奶牛100多头,绵羊1300多只,绒山羊1600多只,牧业产值全年达到410万元以上,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又一辅助产业。   振兴村地处汤绥公路中段交通便利,水田旱田面积大,产粮多,已建大型水稻加工厂及连带的大型烘干塔2座,总投资400万元,年产值700万元,利润年收入2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在县乡两级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振兴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6年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修水泥路面5.5公里,沙石路11条、8200延长米,共修农田路4条,合计12000延长米;农田上水渠800延长米。村干部、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村民义务出工修农田排水渠1200多延长米,彻底解决了2000多亩地排水难的问题。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学习和宣传,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村里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几年来,振兴村由矛盾突出村变为和谐稳定村,由-村改变为无访村,由发展缓慢村变为经济带头村,这一实际情况的改变,得到了县乡领导的认可和好评。2010年振兴村被县里评为“烤烟生产先进村”,又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   


三合村特产大全




三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