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村村级概况
同江镇永胜村位于同江市东部,距市区8.5公里,全村81户,301人,耕地3,946亩, 2010年人均收入11,600万元。全村共有党员8名,是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江市“三创”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以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一是带领全村百姓,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双50工程”,水稻面积达到4900亩,垧产平均将达15000斤,扩大水稻经济人队伍,直接将水稻卖到山东,实现水稻产、供销一条龙。二是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葱村,今年永胜村预计实现人均收入1.2万元。三是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争取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筹资14万元建成120平米综合活动场所,为干部办公,村民议事,百姓学习、娱乐搭建平台。争取市教委和市财政支持,投资45万元,建成330平米小学校舍,改善了小学生的就读环境。争取市交通局和市财政的支持,投资140万元建成通村路4500米、村屯巷道白色路面1300延长米,改善了百姓的出行条件。四是帮贫扶困。帮扶9户贫困户,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27件,村党支部集中协调解决8件,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230881100 | 154000 | -- | 查看 永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发村 |
同江镇新发村位于同江市区北4公里处,距三江口1公里,全村148户,532人,全村共有耕地5407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9,900元,党支部有党员19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集中优势,创办协会。组织创办了绿色水稻生产、蔬菜生产专业协会,大米一直以来以绿色,优质,无公害,倍受欢迎;依托毗邻市区的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家家户户种植绿色蔬菜,创办蔬菜加工厂,实现绿色蔬菜产、供、销一条龙。二是借力打力,壮大集体经济。将1600多亩水稻田租给了市政府,发展观光农业,招商引资,引入了水稻加工厂、梅花鹿养殖、美国提子生产基地等多个项目;引导外租户的184名剩余劳动力到外村承包土地5000多亩,或走出家门到市区打短工,增加收入。三是强化基础,筑牢设施。共修田间路1.5公里,修建村屯巷道3.4公里,通沟渠3.7公里,植树10000余株,围建木栅栏1200米,定期治理村屯环境卫生,彻底改善村屯脏乱差状况。 |
新光村 |
同江镇新光村位于同江市区北6公里处,距三江口旅游景点2.5公里,北邻黑龙江,是朝鲜族居住的少数民族村。全村67户,267人;耕地2079.3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党支部有党员19名。是佳市级旅游名村。 近几年,新光村党支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水稻集约化生产,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同时发展民族特色的餐饮业,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村屯、积极为老百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加快合作社步伐。土地全部集中4户农民手中,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园区,将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企业方向发展。创办三江口水稻专业合作社,主要以新光、新发水稻种植户为成员,以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为经营模式,以绿色水稻品牌“北稻香”为市场,把园区种植的水稻加工成大米,销售到全国各地,最大化的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形成产、加、销等各环节配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加强旅游优势产业。2011年吸引游客3000余人,创收600余万元,被佳市旅游局规划为旅游观光试点村。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今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50多人,其中去韩国务工人员达87人,增收近2000余万元。 |
新乐村 |
同江镇新乐村由新源屯、丰乐屯两个自然屯组成,全村164户,585人,耕地面积9824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10,900元,党支部有党员13名。 近年来,新乐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团结协作,干净干事。一是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村级“四民主、三公开、一集中”制度,严格村民“一事一议”,实行村务、党务、财务随时公开。二是培养水稻经济人队伍。该村“浩源”“恒源”“鸿源”3个米业,年加工销售水稻达50万吨,辐射全市38个村屯,在山东潍坊创办了两个直销店,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村内道路的砂石硬化工程,建设一栋90平方米标准化综合性办公室,彻底改善了村民议事无场所的局面。为保证人畜的饮水安全,完成自来水工程,全村人畜100%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 |
新中村 |
同江镇新中村位于同江市区内,由新华和兴中两个自然屯合并组成。全村287户,834人,4730亩耕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党支部有党员20名。是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江市“三创”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科学调结构,推进经济发展。采取土地流转办法,发展水稻2000亩,创建了水稻精品示范园区,每年增加粮食84万斤,增收100多万元。二是创建党小组,发挥组织作用。结合实际按居民居住区域或产业设置多功能特色党小组5个,构建了群团组织参与的党建工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活动开展以来,党小组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6件,处理矛盾纠纷145起,组织联防巡逻38次,为群众技术咨询服务316次,义务环境卫生整治96次。三是完善好机制,实现民主管理。扎实开展了“八步工作法”、“四议两公开”民主治村模式,选举村民代表70名,村代会决策了村活动场所、经济发展思路、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大项目16个,组织38名农民到俄罗斯务工经商,组建建筑、装修、城市保洁专业队伍3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多人,实现收入480万元,工作经验在《党的生活》交流。 |
新街村 |
新街村级概况 同江镇新街村位于同江市区内,由新辉屯、新丰屯、新卫屯三个自然屯组成。全村392户,1123人,耕地面积12415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党支部有党员25名。 近年来新街村党支部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呈现出较好、较快发展趋势。一是科学规划,良性发展。改造同三路两侧耕地的种植品种和喷灌设施,使之成为葡萄、甜瓜、蔬菜等多品种、多产量的高效增收特色园区,又是富予观赏性的科学园区。二是加大流转,集中经营。将2040亩耕地集中种植,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销售;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新街村高丽大米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远销南方各省市。三是拓宽渠道,多元增收。发展牲畜业生产,特色养殖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实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产值;搞好田间道路建设,提升大型农机具作业规模,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组织协调64人对俄劳务输出,解决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俄劳务收入1400多万元。 |
胜利村 |
胜利村村级概况 同江镇胜利村位于市区南3公里,同三公路东1.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8287亩,全村共278户,980口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党支部有党员22名。是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该村党支部以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宗旨,一是在工作体制上推陈出新。制定岗位职责,实行岗位承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目前,全村已签订承诺书21份,其中党支部班子成员3份,党员签订承诺书占96%。二是划分党员责任区。让有能力的党员担当责任党员,平均每名党员联系群众10-20户,带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带头维护群众利益,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科技致富,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移风易俗,带头为民办好事实事。建立16个党员责任区,21名农村党员参加责任区活动,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6%。三是建立党员帮扶链接。目前,党员帮扶11名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68件。现在全村共种植绿色有机水稻4800亩,亩均增收120元,生猪1400余头、蛋鸡3000余只,发展棚室蔬菜76亩、裸地蔬菜750亩;引导农民进城从事建筑和家装行业,转移剩余劳动力126人,组织劳务输出68人,农民增收的门路越来越宽。 |
永胜村 |
永胜村村级概况 同江镇永胜村位于同江市东部,距市区8.5公里,全村81户,301人,耕地3,946亩, 2010年人均收入11,600万元。全村共有党员8名,是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江市“三创”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以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一是带领全村百姓,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双50工程”,水稻面积达到4900亩,垧产平均将达15000斤,扩大水稻经济人队伍,直接将水稻卖到山东,实现水稻产、供销一条龙。二是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葱村,今年永胜村预计实现人均收入1.2万元。三是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争取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筹资14万元建成120平米综合活动场所,为干部办公,村民议事,百姓学习、娱乐搭建平台。争取市教委和市财政支持,投资45万元,建成330平米小学校舍,改善了小学生的就读环境。争取市交通局和市财政的支持,投资140万元建成通村路4500米、村屯巷道白色路面1300延长米,改善了百姓的出行条件。四是帮贫扶困。帮扶9户贫困户,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27件,村党支部集中协调解决8件,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