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铜陵市 >> 铜官区 >> 西湖镇 >> 乌木山社区

乌木山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乌木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乌木山社区简介

  乌木山社区:于2015年7月2日批准成立,所辖景香苑、柏庄香苑、乌木家园、半山美苑、龙山湖苑、浓林溪院等居住小区,现有3395户,常住人口4369人。辖区交通便利,S320省道贯穿于小区之间,距G50高速入口1.5公里,G3高速入口10公里,铜陵高铁北站20公里,铜陵东站1公里,社区办公地点在西湖立交桥南,离沿新路100米,市内可乘6、13、14、18路公交车到站。乌木山社区原属狮子山区,经区域调整,现归铜官区西湖镇管辖,铜官区政府座落在辖区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703100 244000 -- 查看 乌木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乌木山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乌木山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乌木山社区

  乌木山社区:于2015年7月2日批准成立,所辖景香苑、柏庄香苑、乌木家园、半山美苑、龙山湖苑、浓林溪院等居住小区,现有3395户,常住人口4369人。辖区交通便利,S320省道贯穿于小区之间,距G50高速入口1.5公里,G3高速入口10公里,铜陵高铁北站20公里,铜陵东站1公里,社区办公地点在西湖立交桥南,离沿新路100米,市内可乘6、13、14、18路公交车到站。乌木山社区原属狮子山区,经区域调整,现归铜官区西湖镇管辖,铜官区政府座落在辖区内。  

栖凤社区

  栖凤社区:位于西湖镇西北边,东与新庙村联复村交界,西与经济开发区接壤,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700亩,山场30亩,水面300亩,圩田600亩。该村辖11个村民组551户,分四个自然村(朱家嘴、张村、汪村、潘家狄),现有人口1732人。车口安置点地块一、二、四及顺风山安置点、市职教园、西湖公园、体育公园都座落联合村,该村拆迁面积3.2平方公里,占全村总面积的100%,现已全部征迁完毕,多数村民回迁至西湖春晓、西湖春城、立新佳园、福景东方城等小区。联合村现在和西湖镇栖凤社区合署办公。  

朝山村

  朝山村建制于1976年,现有6个村民组,人口1222人,0党员44人。村域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因盛产黄金而闻名,有“安徽黄金第一村”的美誉。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山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到2009年,朝山村已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黄金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位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朝山村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不断进步。以村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建工作充满活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被0铜陵市委和安徽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总支部荣誉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科教文卫体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999年、2005年、2008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村两委为巩固成果,永葆荣誉,在新的征程上再接再厉,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创建文明村镇工作,2009年1月,又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谱写了文明创建的新篇章。   近年来,朝山村又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自1995年起,已累计投入约22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总长度10公里、最宽达7米的混凝土内部循环道路网。10千伏主干电网覆盖全村,规范了农村用电秩序,提高了用电质量,增加了用电的安全性。自来水并入了市政管网,农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投资300多万元的天然气工程也将于2008年竣工。2010又投资170多万元实施的天然气二期工程于年底竣工。建成了金山新村1期、2期、金湾新村和何冲新村的规划建设。全村300多户已有220户入住由村里补贴建造的,每幢面积在150至180平方米的楼房。2008年,又将有近百户村民乔迁新居。基本实现了村民户户通水泥路、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的目标。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步建成。   

联复村

  联复村位于西湖镇西北部,属丘圩地带,与有色东湖休闲中心、新湖煤矿三号井相邻,镇东湖煤矿座落本村。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面积1200亩,水养面积120亩,山场50亩。   全村辖两个自然村,即陈村自然村和阮村自然村,一所小学,18个村民小组,530户,1651人。党员62名,其中预备党员3人。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了水产品养殖、水生莲藕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等主打产业。   几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村两委共同努力,我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庄整治扎实推进,修通了七条村庄内道路,其中两条是水泥路面,户户通都铺设了石子,修建了15个垃圾池,聘请了5名保洁员,每天对村庄内垃圾进行处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文明创建工作被市文明委授予先进单位,综治工作、计生工作被镇党委授予先进村。自2008年起,市重点工程职教园、工校,西湖公园等的开展,我村主要企业大山煤矿、轮窑厂相继被征用。目前,我村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好土地、房屋征迁及其他各项工作。   

柴塘村

  柴塘村地处铜陵市东郊、西湖镇南部,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下设20个村民组,共有900余户、近3000村民。柴塘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分有10个党小组,现有0党员75名。村内有小学校一所,村民卫生室一个,村村通道路,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及宽带正在向农户家庭逐步覆盖。柴塘村交通十分便捷,铜陵站就座落在辖区中央,北京路、沿新路纵横交错,2路、5路、13路、16路、18路和20路公交车、长途汽车穿境而过,铜九及宁安铁路贯穿南北。还有宽阔的东大路正在紧锣密鼓施工,这样,在不远的将来柴塘村将与市区中心融合在一起......    柴塘村将乘城市东扩之机,以崭新的姿态迎来经济发展再次腾飞!  

跃进村

  跃进村现有13个村民组,总人口2228人,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村党总支委员会辖三个党支部,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4名。村办集体企业5个,村级资产3985.7万元,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066元。几年来,-工作进展很快,阀门加工、生铁铸造、建筑石料、电杆预制、服饰加工等各类民营企业不断发展状大。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着重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铜陵新特种阀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骨干企业8家,解决了村民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级经济。    2005年以来,随着城市东扩,车站新区、铜九铁路、宁安高铁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乌木山森林公园、太阳历广场、区政务中心、车站新区安置点坐落我村,学士路、沿新路、红星路、经五路、青霞路立交等城市路网纵横全村,4路、13路、18路公交穿境而过,村内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村民安居乐业。  

新圩村

  狮子山区西湖镇新圩村位于铜陵县西联乡交界处,地处西湖镇最北面,总面积2.81平方公里。全村辖老屋崔、燕屋崔、仓屋崔、河滂崔4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580户,人口1600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人均住房60平方米;共有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3人,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是西湖镇经济发展滞后村。   全村农业资源丰富,以种植油菜水稻为龙头,带动畜牧、渔业、养殖等农副产品全面发展;“一村一品”兴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龙虾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村内现有建筑材料、塑料制品、服装加工、菜籽油厂等私营企业。全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良好,村庄文明整洁、规划布局合理,“村村通”混凝土道路通达各自然村。新村部办公楼面貌俨然一新,村民文化、健身、娱乐广场别具一格,全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我村将以“-”和新农村改革发展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引进外资,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石山村

  石山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圩区大村,位于西湖镇北端,东抵东湖有色生物工程公司,南邻联复村,西邻联合村、五松镇查圩村,北邻新圩村,总面积4.33平方公里,本村南北走向,地势平缓,东西走向,波折起伏,岗丘相间,即将修建的沿新大道贯穿其中,交通便捷。    石山村总人口2204人,759户,辖15个村民组,2005年石山村成立党总支,分第一、第二两个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有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4名,党员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因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离市区较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进城务工和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特色农作物为大葱、香葱,莲藕等水生蔬菜在我村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领导下,我村基层组织不断加强,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横塘村

  西湖镇横塘村位于芜铜公路北2公里处,距市区8公里,交通便捷,全村人口 1818人,全村17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 562户,村党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党员47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面积3.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2500亩,水面 320亩,蔬菜面积700余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7528元。  横塘村与乌木山社区、朝山村、联复村、柴塘村、栖凤社区、跃进村、新圩村、石山村、新庙村、狮子山村、农林村、长龙村相邻。  

新庙村

  新庙村位于城乡结合部,皖江快速通道、芜铜公路、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镇政府及区部分招商企业均座落在我村境内市重点工程、芜铜路工程、翠湖二路工程及棚户区改造工程在我村境内进行,全村总面积3.01平方公里,辖有12个村民组571户人家,2073个人口,承包耕地面积478亩。其中党员88人。   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党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全村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取得显著成效,2010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00万元,村集体年纯收入近30万元(不包括征迁资金),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村科教、卫生、计生、社会治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庙村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不断进步。以村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建工作充满活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科教文卫体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5--2008年先后荣获区、市级“文明村”光荣称号。  

狮子山村

  西湖镇狮子山村座落在铜陵市东南部,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3010人,耕地面积645亩,水面300亩,山场1500余亩。党总支部下设第一、第二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6人。狮子山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行政村。   狮子山村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境内有狮子山区经济开发区,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地矿局三二一地质队、铜陵国际汽贸城、铜陵市第五中学、铜陵市鼎盛民航中专等十几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狮子山村交通十分便利,宁安铁路、芜铜公路、沿江高速穿村而过,铜陵市公交公司4路、8路、22路次,以及城乡公交101、102等线路均在狮子山村内设有站点,居民出行十分方便,货物运输十分畅通,物流业发达。   狮子山村有902户农户,随着市东部城区建设的需要,我村土地陆续被征收,除了少量农户种植蔬菜为主,绝大部分农户从事运输、建筑、土石方工程及工商业、零售业。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亿8千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800元。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会议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党党支部发出号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建设狮子山村更美的蓝图而奋斗。   

农林村

  农林村属丘陵地形,位于西湖镇东南端,距铜陵市约5公里,铜九铁路、沿江通道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1330人。现有村两委人员5名,党员48名。是安徽省“五个好党支部标兵”、省“千村百镇示范村”、省“生态村”,铜陵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市生态村、市文明村、市“一村一品”示范村,最近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苗木花卉之村”。    农林村位于铜陵市东南端,隶属于狮子山区西湖镇,村域东邻铜陵县天门镇新华村,南邻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铜九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和沿新大道切村而过,距市新建火车站不足2公里。村总面积约5.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余亩,果园,林地等山场4000余亩,水面80余亩。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1402人。“村村通”道路7.64公里。全村通自来水。    农林村属丘陵地形,西北部桃冲、四塘、新河、新闸、老伍、龙形、铁路、余村等八个村民组地势平坦,多为耕地,以农业为主;东南部泉塘、新塘、林业、龙井等四个村民组所在为山体,以林业为主,农林村因此得名。村内自然环境较好,红星河南北向贯穿全村,村内有山有水,桃园、茶园、花卉、苗圃遍地,是铜陵市的“后花园”、近郊“花果山”。全村水稻产量很低,以果树、茶叶、苗木花卉种植为主导产业,铜陵“野雀舌”鲜叶基地在我村。   2006年,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为我村做了2006-2020总体规划。依据规划,2006年始,村实施“中心村”工程,现已完成一期住房建设,共17户村民入住“中心村”。 2007年对余郎冲水库实施了加固,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2008年,建成村公共卫生楼,配备了血液检测仪、CT机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同时建成标准化的篮球场及乒乓球台,并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文体活动室。截至目前,依据规划,已完成乡道柴农路、农大路的铺设,完成“村村通”“户户通”7.64公里,各村民组均有进组主干道。全村完成卫生厕所改造236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长龙村

  长龙村隶属狮子山区西湖镇,现有10个村民组,人口1198人。村党支部分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人,预备党员5人,团员25人。    自2009年以来,我村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开展好土地、房屋征迁及其他各项工作,创造出“长龙速度”。努力以村民生活和权益作为宗旨,为每个被征迁农户的生活安排细致到位。目前,大部分村民得到回迁安置房落实。在政府正确的经济建设指导下,我村落实建成的海亮工程等几个的招商引资项目,也大大缓解了农民们的就业问题,使农民的平均收入得到保证。    进行村庄建设的几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我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庄整治扎实推进,修通了村庄内如黄湾,毛湾,鲁村村民组等数条主要交通道路,水泥路面,户户通都铺设了石子,修建了8个垃圾池,每天对村庄内垃圾进行处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自2010年起,长龙村开始进行规范村建设:建立电子化管理农家书屋,建设村行政大厅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数据化的规范管理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长龙村正进行美好乡村建设。   


乌木山社区特产大全




乌木山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