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113006 | 101300 | 010 | 查看 周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镇鑫园社区 |
杨镇鑫园社区:位于杨镇政府以北1公里处。 |
杨镇第三社区 |
杨镇第三社区:东至杨镇法庭,西至政府大院,南至顺平路,所管辖的区域有:小店散居路、三街外埠街小城镇路、三街小城镇路、三街本街小城镇、燕东酒厂散居、一中散居户、二中散居路、下坡村小城镇路、仙泽园小区。共有居民2202户,3301人。 |
杨镇第二社区 |
杨镇第二社区:位于杨镇政府所在地。 |
杨镇第一社区 |
杨镇第一社区:由原双阳社区更名而来。东至干渠路,南至府前街路,西至轧花路,北至工业区路,占地面积15万平米。社区内共有居民楼及商业楼共44栋,167个楼门,1978户,人口4177人。 |
曾庄村 |
明初建村。曾姓人家首居此地,渐成村落,始名曾家庄,后简称曾庄。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贤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村党支部建于1943年。 曾庄村位于杨镇东部,现有住户323户,人口920人,耕地面积907亩。2006年该村传统艺术“曾庄大鼓”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支部书记:周连九 电话:61442422 |
松各庄村 |
始建于明代初年。李、张两姓首居于此,后迁来孙姓渐成大族,始称小孙各庄。当时村中有一庙,庙中松树粗大茂密,故更名松各庄。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贵村”。1949年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58年。
松各庄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353户,人口982人,耕地面积1021亩。 党支部书记:郭立军 联系电话 61412854 |
李辛庄村 |
始建于明代。由李姓住户看守松各庄柴姓人家坟地,渐成村落。清康熙年间,称李兴庄,后谐音改今称。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子村”。
李辛庄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135户,人口436人,耕地面积1121亩。 党支部书记:果建明 联系电话 61412830 |
井上村 |
据传唐王征东经此,掘井1眼,始有李姓人家居井旁,后渐成村落,故名。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西双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村党支部建于1947年。
井上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252户,人口809人,耕地1487亩。 党支部书记:刘海健 联系电话 61412846 |
荆坨村 |
|
小店村 |
|
沙岭村 |
明代建村。村址东北有两道沙埂,故名。明代称沙岭庄,清代称沙岭村,民国初期称沙岭。旧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少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1953年为沙岭乡政府驻地。1958年属杨各庄人民公社。1961年为沙岭人民公社驻地。1964年复归杨各庄人民公社。1970年复置沙岭人民公社。1983年废社建乡,为乡政府驻地。
该村旧有“郝善人墓”。该村郝振乙、郝友博两人于1933年参加中国0,曾先后担任当时0三河中心县委的主要领导人。1945年春,沙岭群众进行地道战,粉碎日、伪军500多人的“围剿”。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该村。 沙岭村位于杨镇东部,以土坡沙梗而得名,现有住户186户,人口420人,耕地1296亩。 党支部书记:杨振生 联系电话 61444026 |
于庄村 |
清代成村。于姓首居此地,以姓名村为于庄,1981年为避重名改称于家庄村,后复更名于庄村。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干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于庄村位于杨镇东部,以最早定居者的姓名而得名。现有住户112户,人口317人,耕地面积236亩。 书记:张广发 电话:61444776 |
徐庄村 |
明代建村。徐姓首居此地,故名。民国初期属顺义县第八区。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永乐”。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三区。村党支部建于1957年。
抗日战争期间,1944年4月区小队组织和掩护徐庄等村100多名民工从挖“治安壕”工地逃走。9月间该村李华英等人火烧东府敌炮楼,活捉10名伪警察。 徐庄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102户,人口280人,耕地面积1156亩。 党支部书记:赵红军 联系电话 61442354 |
东庞村 |
元代已成村。因村址紧靠庞山,以山名村为庞里,后村分为二,此村居东,故名东庞里村,后更名为东庞村。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让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43年。
东庞村现有住户260户,人口900人,耕地面积1540亩。 书记: 王福清 电话:61442454 |
西庞村 |
元代已成村。因村址紧靠庞山,以山名村为庞里,后村分为二,此村居西,故名西庞里村,后更名为西庞村。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让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60年。
1938年10月24日侵华日军包围郑子厚和李作东的“抗日救-”,部分人员被捕惨遭杀害。 西庞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257户,人口746人,耕地面积1381亩。 党支部书记:赵建坡 联系电话 61442433 |
沙子营村 |
唐代成村。唐初曾在此建军营,后成村落,因地处鲍丘河故道,且多沙,故名。明代初年,又有山西移民迁此,村落南移半里。清康熙年间属顺义县,光绪年间划属三河县,民国35年属顺义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化名为“金村”。
村党支部建于1989年。1943年9月1日,由冀东军区主力八路军十三团刘志龙连长率部埋伏该村北,佯攻小店,打来援之敌,歼日军27人。 沙子营村位于杨镇南部,现有住户503户,人口1557人,耕地面积2596亩,入村企业有北京秀美服装厂、蓝盾门窗厂等。 党支部书记:张泽齐 联系电话 61413758 |
白塔村 |
辽代成村。当时村北有座白塔寺,以寺名村。清代曾为兵屯地,称白塔屯,属中卫里管辖。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永生”。解放战争时期,属顺义县,县府机关曾驻此。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村党支部建于1944年。
白塔村位于杨镇东北部,现有住户372户,人口1059人,耕地面积1462亩。 党支部书记:殷在军 联系电话 61442216 |
汉石桥村 |
|
周庄村 |
明末清初建村。周姓人家首居于此,始名周家庄,后简称周庄。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饭村”和“糊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村党支部建于1958年。
周庄村位于杨镇东北部,现有本地户籍人口672人,共301户,其中农业户籍473人,非农业户籍人口199人,外来人口715人。 占地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1337亩,拥有劳动力379人。 周庄村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村西紧邻杨镇工业开发区,境内有北京宏远压敏胶厂,周围有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北京洪进体育用品厂等知名企业,涉及肉食加工、建材、头盔制造等行业。 党支部书记:郑海龙 联系电话 61442464 |
别庄村 |
清初成村。有别庄、彭庄2个自然村。彭庄:以姓名村,因其小,当地人通称“小彭庄”。别庄:因别姓人家首居此地,故名。原属顺义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三河、顺义、平谷、密云四县交界处,曾先后隶属过五个抗日联合县,是开辟较早的抗日地区。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三区。
1941年农历五月初三夜,冀东八路军十三团夜袭别庄据点,全歼伪警备队二百多人。 1944年4月,区小队组织并掩护一百多名民工从挖“治安壕”工地逃走。同年6月,八路军主力十三团拔除别庄敌据点。 别庄村位于杨镇东北部,现有住户183户,人口406人,耕地1498亩。 党支部书记:肖继军 联系电话 61442404 |
大曹庄村 |
明代成村。明代为杨各庄贾家花园,看园人姓曹,后繁衍成村,名曹庄。后因北有小曹庄,更今名。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小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大曹庄位于杨镇东北部,现有住户235户,人口739人,耕地面积585亩。 党支部书记:杨连重 联系电话 61443314 |
大三渠村 |
大三渠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211户,人口580人,耕地面积1114亩。
清初成村。原村址有南北向三条大渠,故名三渠。金鸡河东岸有一小村,亦名三渠,因该村较大,改名大三渠。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柳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六区。 党支部书记: 李旭东 联系电话 61442474 |
破罗口村 |
破罗口村位于杨镇东北部, 现有住户295户,人口846人,耕地面积2562亩,2007年人均收入8164.6元。
明代初年为军屯之地,成村后,因村民多以编制笸箩等农用器具为业,明万历年间称笸箩口,后谐音今称。清代及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永志”。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西庄户村:清代建村,马姓人家首居此,因姓得名马辛庄户。后因处破罗口村西,改今称。历为破罗口附村,旧属三河县。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大军曾在此驻扎,营盘纵横十数里,有粮(粱庄)有槽(大、小槽庄)有驻马(驻马庄)。大军集合时,因营盘大,敲碎铜锣,大军始集,后来,破锣口就成了这儿的村名。抗日战争以前这里属密云插花地。 另有传说,因离山里辛庄很近,古代这里曾是战场。宋辽时期,双方经常在这里展开拉锯战,使这里的百姓深受其害。一年,穆桂英率领杨家将在这里与辽军展开激战、战斗异常惨烈,最后,宋军的鼓和锣都被敲破了,终于取得胜利。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把这里称为破锣口。 1988年暴雨成灾,几十户居民被淹,政府救灾及时,损失不大。次年修建排水工程以防洪涝。 党支部书记:彭 义 联系电话 61442518 |
辛庄户村 |
清代成村。始由庞里迁出几户人家,来此定居,名庞里户,附属庞里村。1947年土改,独立成村,名新庄户,后谐音变今名。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农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48年。
辛庄户村位于杨镇东南部,土地面积1398亩,住宅面积300亩,农业用地1098亩。其中农业用地分为:蔬菜种植用地、粮食种植用地、水果种植用地、养殖用地、花卉种植用地。 我村共有人口562人,共221户。外来人口57人,本地人口505人。 党支部书记:王金来 联系电话 61452455 |
良庄村 |
明代为驻屯军队之地,清代初年为梁家花园,成村后名梁家庄,后简称今名。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永西”。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村党支部建于1958年。 抗日时期,该村李希铭为律师,进行抗日活动,后被侵华日军杀害。 良庄位于杨镇东北部,现有住户260户,人口558人,耕地面积1368亩。 党支部书记:李长浩 电话:61444459 |
东庄户村 |
明初已成村。始住几户杨姓居民,故名杨家庄。后因位于老庄户东面,改称东庄户。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当时与二郎庙同属一个行政村。1946年2月属顺义县,土地改革后,和二郎庙分开,独立成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村党支部建于1961年。 东庄户位于杨镇中部,现有住户166户,人口609人, 耕地面积532亩。 党支部书记:王春廷 联系电话 61455731 |
一街村 |
一街村位于杨镇中部,现有937户,人口2034人,耕地面积1624亩。2007年该村的“杨镇龙灯会”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初已成村落。原村西有“兔北马坊”,为明代牧马场,故当时村名为马庄。后居民中杨姓人家渐成大族,于明万历年间更村名为杨各庄。后杨各庄村下设一街、二街、三街3个村民委员会。 党支部书记:于焕歧 联系电话 61451249 |
二街村 |
二街村位于杨镇中部,现有住户792户,人口1774人, 耕地面积2248亩,村办企业有北京市奥光灯具厂等。2007年3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06年度“二三产业先进村”。
明初已成村落。原村西有“兔北马坊”,为明代牧马场,故当时村名为马庄。后居民中杨姓人家渐成大族,于明万历年间更村名为杨各庄。后杨各庄村下设一街、二街、三街3个村民委员会。 党支部书记:宫学忠 联系电话 61451367 |
三街村 |
三街村位于杨镇中部,现有住户587户,人口1865人, 耕地面积1260亩
明初已成村落。原村西有“兔北马坊”,为明代牧马场,故当时村名为马庄。后居民中杨姓人家渐成大族,于明万历年间更村名为杨各庄。后杨各庄村下设一街、二街、三街3个村民委员会。 党支部书记:冯文明 联系电话 61451377 三街村与西庞村、焦各庄村、沙子营村、松各庄村、李辛庄村、井上村、荆坨村、小店村、沙岭村、于庄村、高各庄村、东庞村、汉石桥村、良庄村、白塔村、曾庄村、周庄村、别庄村、大曹庄村、大三渠村、破罗口村、辛庄户村、徐庄村、下坡村、杨镇鑫园社区、杨镇第三社区、杨镇第二社区、杨镇第一社区、一街村、二街村、杜庄村、沟东村、王辛庄村、东疃村、安乐庄村、下营村、二郎庙村、东庄户村、老庄户村、齐家务村、张家务村、侉子营村、辛庄子村、田家营村、红寺村相邻。 |
杜庄村 |
明代已成聚落,因居民杜姓居多,始名杜家庄,后称杜各庄,又省称为杜庄。旧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前沿地带,时名“林庄”。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1958年属杨各庄人民公社。后废社建乡、改乡为镇,隶属未变。
杜庄村位于杨镇东部,现有住户237户,人口653人, 耕地面积570亩。 党支部书记:李占庆 联系电话 61456101 |
沟东村 |
沟东村位于杨镇西北部,明初已成村。村西有一条河沟,故名。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现有住户233户,人口588人。
党支部书记:刘 军 联系电话 61451437 |
红寺村 |
明代已成村。当时村西有一座红色寺庙,叫红门寺,村因寺得名。清代和民国初期属密云县。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化名为“白庙”。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七区。
清代该村有旗地40亩,佃户2家。1944年曾同东疃等其他10余个村庄进行9次大规模的破交斗争,为抗战作出贡献。村东地下埋藏有石泥炭矿。 红寺村现有住户576户,人口1210人, 耕地面积2025亩。 党支部书记:唐江沿 联系电话 61451307 |
东疃村 |
明代已成村落。首居户刘姓,故名刘家疃。后逐渐迁来李、林等姓人家,又因村处郝家疃东,遂更名为东疃。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七区。
抗日战争期间,1944年该村曾和红寺等十几个村庄一起进行9次大规模的破坏交通斗争。村内现有一级国槐1株。 东疃村位于杨镇西北部,现有住户452户,人口1152人, 耕地面积1743亩,村办企业有北京市燕兴金属结构厂、北京东方立志喷涂厂等。 党支部书记:刘尚岩 联系电话 61451660 |
下坡村 |
清初已成村。处于潮白河东部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交界处,地势坡度较大,故名。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50年。
该村在清代有内务府旗地230.9亩。民国28年遭受严-灾,禾田淹没,墙倒屋塌。 下坡村位于杨镇西部现有住户170户,人口465人,2006年获得区级文明村称号。 党支部书记:段彦青 联系电话 61453996 |
王辛庄村 |
明已成村。李姓人家首居于此,始名李辛庄。清乾隆年间,迁入一户王姓旗人,渐成大族,遂改今称。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主村”。1946年2月后属顺义县。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王辛庄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272户,人口660人,耕地412亩。 党支部书记:李延军 联系电话 61412905 |
二郎庙村 |
明代已成村。原是北京通往关外大道,也是密云南下三河的必经之路,故称“大道李辛庄”。后在此修二郎庙,更今名。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0月八路军十三团在白塔袭击日军和伪满洲军队,在该村北截击杨各庄增援敌人,大获全胜。 二郎庙位于杨镇北部,现有住户310户,人口1050人,耕地面积876亩,入村企业有北京现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北京鸿福嘉业食品有限公司等。 党支部书记:李保国 联系电话 61453358 |
焦各庄村 |
明初建村。因山西焦姓移民居此,得名焦各庄,后为避重名改称东焦各庄,后复更名为焦各庄村。民国初期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水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六区。
1938年10月24日,侵华日军包围“抗日救-”,部分人员惨遭杀害,制造骇人听闻的“焦各庄惨案”。 焦各庄村位于杨镇东部,现有住户257户,人口663人,耕地面积1131亩。 书记:于永化 联系电话 61441330 |
老庄户村 |
老庄户村位于杨镇北部,现有住户221户,人口495人, 耕地面积893亩。
明初已成村,并逐渐发展成集市。村落呈现繁荣兴旺景象,初名兴隆庄,后杨各庄集市贸易兴起取代该村,于是四邻称此村名不一:杨各庄称此村为北庄户,东庄户外称此村为西庄户,二朗庙称此村为南庄户。后定名老庄户,日军占领时期,与杨各庄同属一个行政村,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村党支部建于1959年。 党支部书记: 联系电话 61450848 |
齐家务村 |
明代初年,随燕王朱棣由山东移来7户人家,定居于此,始称七家务,后谐音成今名。旧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齐家务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280户,人口765人,耕地面积1501亩,。 党支部书记:高朋发 联系电话 61451634 齐家务村与西庞村、焦各庄村、沙子营村、松各庄村、李辛庄村、井上村、荆坨村、小店村、沙岭村、于庄村、高各庄村、东庞村、汉石桥村、良庄村、白塔村、曾庄村、周庄村、别庄村、大曹庄村、大三渠村、破罗口村、辛庄户村、徐庄村、下坡村、杨镇鑫园社区、杨镇第三社区、杨镇第二社区、杨镇第一社区、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杜庄村、沟东村、王辛庄村、东疃村、安乐庄村、下营村、二郎庙村、东庄户村、老庄户村、张家务村、侉子营村、辛庄子村、田家营村、红寺村相邻。 |
张家务村 |
明初已成村。张姓居民较多,故名。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村党支部建于1946年。 该村原有3座古寺庙,其中以“水英寺”最著名。现有一级国槐1株。 张家务村位于杨镇南部,现有住户430户,人口1420人,耕地面积931亩,入村企业有北京金硕钢彩板钢结构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鑫源煤制品厂等。2006年该村传统手艺“柳编”被列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支部书记:刘二庆 联系电话 61451641 |
侉子营村 |
明代成村。始由山东李姓人家逃荒至此,渐成村落,因口音与当地人不同,人称侉子营。原属密云县飞地,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东双村”。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1944年下旬,八路军区小队在该村以北消灭日伪监工队,放走挖治安壕的全部民工。 侉子营村位于杨镇东南部,现有住户147户,人口418人,耕地面积726亩。 党支部书记:刘海清 联系电话 61412901 |
辛庄子村 |
原和小店同属一村,1960年4月1日由小店析出,独立成村,名辛庄子。旧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大厂”。
村党支部建于1960年。 辛庄子村位于杨镇南部,现有住户350户,人口1020人,耕地面积2678亩。 党支部书记:王 建 联系电话 61412910 |
田家营村 |
始建于辽代。传原为萧太后养马场,后田姓人家居此建村,故名。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元村”。
田家营位于杨镇西南部,现有住户563户,人口1695人,耕地2815亩。 党支部书记:徐海涛 联系电话 61412859 |
安乐庄村 |
安乐庄村:位于杨镇西南4公里处。 |
高各庄村 |
明代成村。因居民高姓居多,故名。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下店”。1946年2月后属顺义县。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高各庄位于杨镇南部,现有住户270户,人口750人,耕地面积745亩。 书记:段松林 电话:61412842 |
下营村 |
唐代已得名。据传当年李世民东征高丽,路经此地,驻扎兵营,后渐成村落,得名下营。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游击区。1946年解放。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下营村位于杨镇西部,现有住户480户,人口1690人, 耕地面积2878亩。 党支部书记:陈殿新 联系电话 61451454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