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铜陵市 >> 枞阳县 >> 枞阳镇 >> 双龙村

双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龙村简介

  枞阳镇双龙村是在2005年3月份由龙窝和石龙两个贫困村合并而成,坐落县城长江东出口,距县城大约5公里,巍巍长江大堤围绕全村东西南三方,号称“两圩一赛”,人均不足三分地。全村辖40个村民组958户3454人,其中党员75人,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农民主要种植棉花、蔬菜等,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是沿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自2006年以来随着泰航船舶有限公司、东方集团(枞阳)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相继落户、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兴建以及其他相关配套项目的跟进发展,该村业已呈现后起勃发的良好态势,双龙的明天会更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823100 246000 0552 查看 双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旗山社区

  旗山社区因层峦叠翠的幕旗山而得名。18个居民组,现辖21个自然村庄,2600人,占地2.7平方公里。社区支委班子由4人组成,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3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7人。居委会由3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有7名成员组成。社区残疾人有38人,五保户17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照顾的有97人。境内有渡江烈士园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通便利,有银塘路、东湖路、莲城路、旗山路、浮山路纵横其中。旗山居委会以开发区新城建设为依托,以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城区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该新区人居环境优美,有阳光国际城、银塘花苑、山水兰亭、和煦丽苑,银塘星城、荷风苑、中海山水城等小区正在建设和完善中,还将有县重点单位陆续迁入。该居委会将新建枞阳镇旗山综合服务中心,集幼儿园、养老院、购物超市、社区医疗、文化娱乐、信息交流办公等公益设施建设于一体,总投资1100万元。旗山居委会将会成为枞阳县新城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光明社区

  光明社区简介    光明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辖区内有水利局、县保健院、县气象局、池州长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事业单位,楼群大院32个,常住居民约1900多户,人口约5800多人,流动人口约500多人。支部共有党员10名,在职党员1名。由于辖区位于老城区,老弱病残和特困户较多。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居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民生工程”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解决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从而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班子建设,理顺工作思路    光明社区有书记兼主任1人、居委委员2名、计生专干1人。由于我们是刚起步的新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各方面工作急需明确和理顺。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对此,我们首先抓好班子的建设工作。通过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统一了大家的思想,鼓舞了士气。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按照“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慰藉,就业上有保证”的要求,积极做好困难群众的服务工作。服务对象已从户籍人口向居住、工作、学习在社区的所有居民拓展;工作从访贫问苦、关心困难群体向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政治参与等多方面拓展。并初步形成了便民服务,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普法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光明社区以“党建统揽全局,科技走向生活,道德进入万家,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文化面向群众,法律深入人心,卫生服务居民”为工作目标,兼承“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社区理念,在居民管理、计划生育、治安防范、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促进了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使社区群众的生活更加祥和、安宁。  

前进社区

  前进社区居委会概况    前进社区设立于2000年8月,于2009年9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有书记兼主任1人,委员2人,共计3人组成。    社区位于县城西部,地处老城区,经济基础薄弱,-较多。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望胜街、前进街两小组组成,常住人口936户, 2952人,其中党员14人,流动人口35人,辖区内有人大、政协、党校、农委、市容局、残联、能源办、看守所、拘留所等单位,2个居民小区。    前进社区新一届两委班成员齐心协力,发扬过去的克已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社区各项服务工作,努力创建文明祥和的前进社区。   

莲花湖社区

  莲花湖社区是2000年8月7日经枞阳县民政局批准设立的,于2009年10月25日挂牌成立。办公地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峰山小区菜市场综合楼三楼,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12286人,其中党员12人,常住人口10982人,流动人口1304人,辖区内交通便利,商铺林立,其中有单位18家,商铺1368间,是枞阳县安居示范工程,区内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是投资经商的理想场所。    社区自成立以来,两委班子成员踏实工作,积极筹划,始终把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优化社区服务功能放在第一位,切实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放在一切的中心位置,保民生、促增长,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祥和的新社区。   

建设社区

  建设社区简介    建设社区位于枞阳县县城中心,共有7个居民小区,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劳动就业局、教育局、盐业公司、供电局、枞阳中学、新华书店等16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其范围广,人口多,辖区内有居民2636户、9627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民生工程,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解决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目前社区新的办公地点尚未确定,与老新华居委会办公地点在一起。    社区党员共11人,流动党员1人,总支书记1人,居委会主任1人,居委会委员2人,就业和社会保障专管员1人,计生专干2人,社区民警1人、社区管理员4人。    社区成立以来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 、服务。   优质的现代城市社区。   

小缸窑社区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小缸窑居委会位于枞阳县城西大门毗邻安庆郊区,距县城约 5公里,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约3千亩,可养殖水面约2千亩,其中自然形成大缸窑和小缸窑两个区域;县域两条主干道铜安公路和义小公路穿插其中,常住居民470户,人口近 1200人,两委班子成员6名,下设3个居民小组,3个党小组。小缸窑区域依山面湖,属沿江丘陵岗地和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       气候特点:小缸窑社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6.5度,年降雨量为1500-1700毫米,无霜期256天    林业资源:因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小缸窑区域植被繁茂现有山林约3千多亩,可开发优良经果林等,开发前景广阔。       水产养殖:目前小缸窑区域宜渔淡水面积约2千多亩的水面, 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       生态旅游:以“天峰寺”朝山拜佛为引导,搞好小缸窑区域的旅游事业。天 峰寺始建于唐代,因庙门朝西,遥望潜山天柱峰故名天峰寺。       小缸窑社区依托五平方公里现有土地资源,依托距县城5分钟路程的黄金地理环境,依托县域两条主干道穿插其中的交通便捷优势,社区设想用3至5年时间对小缸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实施全方位可持续性的开发,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同 时热忱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石矶头社区

  石矶头社区位于枞阳镇东部,共有2个居民小区,有邮政、医院、农合信用社等7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其范围广,人口多,辖区内有居民863户、1769人。在上级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下,我社区积极开展民生工程,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解决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    社区党员共23人,流动党员5人,总支书记1人,居委会主任1人,居委会委员2人,就业和社会保障专管员1人,计生专干1人,社区管理员2人。    社区成立以来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 、服务,优质的现代社区。   

湖滨社区

  湖滨社区概况    湖滨居委会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渡江路9号,系枞阳县委县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具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莲花畔。社区居委会辖有7个居民组,896户,3413人,社区党支部有书记1人,委员2人,下设3个党小组,直管党员29人,社区居委会两委人员5人,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集体企业3家,个体、私营企业400余家,劳动就业达500余人。人杰地灵、和谐安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外商投资和经商发展的最佳社区。    居委会顾全大局为城区公益事业作出了具大贡献。2008年又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规划安排,将居委会的湖滨旅社和湖滨综合服务楼拆迁后建成湖滨广场,为县城提升级别增加了靓点,给城区居民观光欣赏和健身强体等娱乐活动提供了急需的优良场所,推动了我县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老庄社区

  枞阳镇老庄社区于2005年7月原枞阳镇老庄村改建成立,位于县城渡江北路两侧,东邻长安村,南至旗山社区,西接石岭社区,北接沿河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社区现有金鼎茗都,都市华庭、瑞景花园、金桂景观园、龙泉山庄、陆岛山庄、天利山庄、锦绣都市华庭、阳光国际城、丽苑山庄等10个居民小区;有马灯、四庄、冲口、方庄、贾庄、曹庄、金尖、合义、榆丰、高峰、先丰、老庄、沿桥、新庄、宏实、茶元等16个居民组;共有住户698户,常住人口2102人,流动人口581人。社区党支部共有两个党小组,33名正式党员。辖区内有县药监局、环保局、太阳能设备厂、枞阳供电所、移动公司、消防大队、技术监督局、残联、气象局、国家粮食储备库等10家办公单位;宏实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学校等3家办学单位,其中实验中学为全日制、寄宿制从小学到高中的办学模式,宏实中学现改为高中复读班为主的办学模式,个体商业网点500家。社区办公楼座落在渡江北路109号阳光国际城对面,办公楼内设有社区计生服务室、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警务室、为民服务室、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居民的共同参与下,社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展,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轨道。  

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79年5月,位于枞阳县城闹市区,辖区范围东至东寺巷、朝阳巷,西至康衢巷,南至长河护城路,北至凤凰山路。辖区内有住户1309户,人口5000多人。社区目前有90周岁以上老年人59人,残疾人47人,低保户386户,有居民小组 4个。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12人。其中在职党员2人,流动党员2人,社区工作人员5人。社区办公地点在正大街87号,办公室有168平方米,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站、计生服务站、人口学校、宣传活动室、代表活动室等。另在正大街87号一楼有128平方米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开创文明社区建设新路子,紧紧围绕县城的创建目标和任务,坚持“依法治理、民主自治、以德育人、服务居民”的理念,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旨在创建一个环境优美、邻里和睦、服务便捷、文化活跃、治安良好、居住安宁的温馨家园。在社区领导和全体居民、辖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在近三年内先后获得国家民政部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庆市级基层城市低保工作先进单位、枞阳县城平安居委会、枞阳镇2007年计划生育第一名、枞阳镇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枞阳镇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蒲洲社区

  蒲洲居委会简介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蒲洲居委会坐落在县城东部,北依幕旗山,南临长江,风景秀丽,长江路、东湖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筑城于此,蒲洲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明好客、和谐安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环境。   蒲洲居委会现有19个居民组、782户,总人口3862人。蒲洲居民区支部现有党员44名,下设5个党小组。现有社区集体企业六家:蒲洲营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蒲洲”牌速溶苦荞麦糊等系列产品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并荣获安庆市著名商标称号,被食品行业协会认定为放心食品。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带领农民致富,现已建成万亩苦荞麦和食用仙人掌基地,在满足公司生产原料需求的同时供应周边市场;蒲洲新型建筑建材厂生产各种规格的免烧砖,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合格产品认定;蒲洲建筑工程公司为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所承建的多项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蒲洲砂石装卸劳动服务公司,是对接县城东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居民增收的劳动服务型企业,服务于县城建设和广大客商,深受客户好评;蒲洲水产养殖公司主要经营管理社区200余亩水产养殖,并提供休闲垂钓基地,为广大居民服务;蒲洲商业服务公司主营门面出租管理、培植个私经济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蒲洲居委会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为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而不懈努力,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同时热忱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蒲洲欢迎您!  

下枞阳社区

  枞阳县枞阳镇下枞阳社区位于县城长江路,辖区范围西起航运公司,东至长河粮库,南至长江、长河岸线、北至银塘路以南,面积2.5平方公里,机关企事业单位15家。常住户1326户。社区支委班子由书记、支委3人组成,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11人。居委班子由主任,委员3人组成。社区办公室地点设在长江路193号楼,办公房面积320平方米,并实行一站式办公。社区“两委”班子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专职干部5名,兼职干部1名。社区优抚对象22户、残疾人47户,特困户6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照顾337户,605人。社区有“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常年向社区居民开放。    近来年,社区针对辖区老年人多、尤其是孤寡、残疾、特困家庭多的特点,开展了以帮扶-为重点的“爱心一助一”活动,并在党员中先后开展了“一人一岗”在退休人员中开展了”退休不褪色、为党发余热“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进社区等活动。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希望社区有爱心、有特长、有技术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发展与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下枞阳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胜利社区

  胜利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79年4月,座落在县城的西南面,是老城区。所辖区域至前进街以北,康衢巷以西,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个居民组,现有户籍人口2200多人,641户。社区设有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社区劳动服务站,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胜利居委会两委班子3人,党员1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社区党建为重点,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强化社区功能,大力开展民心工程、狠抓社区下岗再就业,保障救助,居民医保,现居民医保参保率已达到80%。解决特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至今已为200多户居民办理了居民低保、胜利社区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对常住人口上门登记,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查验,建档工作。    多年来,胜利社区居委会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推进社区和谐为目标,求真务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被上级部门评为“平安社区”、2007年度至2008年度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争创充分先进就业社区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我们团结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积极推进科技、文化、法律、卫生进社区,为建设一个平安、和谐的社区不断努力奋斗。   

石岭社区

  石岭居委会概况       石岭社区座落枞阳县城北部,位于渡江路东侧,辖区范围东依金山大道与下枞阳居委会、旗山居委会毗连;西临连城湖畔;南至渡江路与湖滨、莲花湖居委会相邻;北与沿河村、老庄居委会接壤,总面积3.5平方公里。    我社区共有20个居民组,2259户,常住人口18270人,石岭居民区党总支,下设三个社区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79人,含预备党员5人,一所完小 ,一个卫生所,居办集体企业3家,个私企业216家。经县和民政局批准,我会于2000年由村变更为居委会。近年来,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市、县评为先进村党支部(总支)、红旗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居)党组织、安徽省村民自治示范村、中国特色经济村、平安村(居委会)、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戚矶村

  戚矶村东临长江,北边与长河村接壤,南边有枞阳县第一纺织厂、戚矶煤库、化工厂和东方造船厂,西边与双龙村毗邻。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人口3780人,耕地面积1970.55亩,41个村民小组。村部设在下北线距离下枞阳3公里处。村内道路和沟渠纵横交错,村村通水泥路和沙石路通向各个自然村庄。戚矶村地势蜿蜒起伏,有山有水,河渠似网。因此,发展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一个投资兴业的好地方。   为此,枞阳镇的工业园区就落户戚矶村。现在园区内的厂房林立,马达声声,机器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这也给戚矶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给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枞阳县第一纺织厂和东方造船厂也容纳了不少的富余劳力。  

五一村

  五一村在2005年3月是由原汴泗、麦元、北圣、高岗四个小村合并而成。东连石矶头,南依长河、西、北毗邻古塘、大青山两村。黄石公路穿过原高岗、麦元两村,县城银塘东路已延伸到村境内。全村总人口4350人,辖汴泗、麦元、北圣、高岗四个片,51个村民组。村设党总支1个,4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党员117人。其中女党员15人。村有个体企业4家,一个招商引资企业。村有总耕地面积柒仟余亩,大小圩口八个,山场面积贰仟余亩、水面壹仟余亩,全村主要种植农产品为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值得一提的是:县城大小市场以及其他乡镇市场,每年所出售的葡萄、草莓、甜瓜、西瓜等其他特色农产品,大部份都来源于五一村。特别是葡萄种植,由过去单一品种,七、八亩面积发展到现在七、八个品种,几百亩面积。从生猪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水面鱼蟹养殖,已从为该村的主导产品。  

展望村

  展望村是枞阳镇的东大门,南临长江,北依长河,面积9.88平方公里。辖6个片,30个村民组,总人口0.3247万人。1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3人,男党员47人。展望村是原石矶镇的所在地,宽阔的下北线公路贯穿而过。公路两旁绿树丛荫,高楼林立,汇集轧花厂、粮站、永登站、信用社、拘留所、学校、卫生所、商店、餐饮等三十余家企业单位,个体商户,一个新型的集镇小区初具规模。放眼远眺,公路交错,沟渠纵横,麦浪起伏,稻海翻腾,可谓是民风淳朴、生态优雅的鱼米之乡。

郭桥村

长安村

  枞阳镇长安村地处城北,村内有县综合园区和县城规划区交会,枞桐大道穿村而过,南与老庄居委会相邻,北与开发区新楼村接壤。全村共有525户,人口1889人,辖14个村民组,党员47名,下设7个党小组,两委成员5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文凭2人,中专3人。全村原耕地面积1500亩,山场1750亩,养殖水面近500亩,园区已征用近400亩,城区建设征用100多亩,公路建设征用200多亩,集体经济现存240多万元。村部办公场所达200多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齐全,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各项制度完善并都已上墙。   

大青山村

  大青山村座落在枞阳县城东北部,是由原九龙、何祖庄、桥头三村合并而成,居郭桥、五一、古塘、青龙村之中,以山青水秀而闻名遐迩,村内35个村民组,700余户农家小院依山而居,两条“村村通”公路纵穿其中连接黄石公路;8000余亩山场,2500余亩良田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著名的大青山“九龙庵”、“白衣庵”以及刚刚修复一新的“何氏宗祠”展现出一条观光旅游的山间走廊。“鑫鑫养殖责任有限公司”、“枞阳振兴养鸡场”的生态养殖更加实现了“生态村”的特色。在总支和3个支部及13个党小组71名党员的领导下,2700余名质朴的大青山人,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向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未来,做好生态文章,开发旅游资源是大青山人的不断追求。  

连城村

  连城村位于县城西郊,西南部与安庆市宜秀毗邻,东部与县纺织工业园接壤,北部靠铜安公路,属菜子湖水系,圩内地势平坦,有耕地面积3500亩,精养鱼池150亩,目前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圩内一家企业,村内设有示范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报销发票,每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达100%,全村村民都吃上自来水,有线电视达100余户,有“村村通”水泥2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    连城村总人口1500余人,总户数400多户,17个村民组,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50余人,人均年纯收入4000余元,有38名党员,村民代表42人,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设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村支两委5人,任劳任怨,决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   

古塘村

  古塘村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由原新圩、羹脍、老古塘三村合并而成,下辖30个村民组,670户,2500余人。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400余亩,其中水田2200亩,山场200亩。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农业资源丰富。古塘村紧邻县城,距离长江不到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庄风景优美,前有风景旖旎的羹脍赛湖,后有小“九华山”之称的旅游胜地青山,环境优美,清新怡人, 是旅游、度假、投资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村两委在枞阳县和枞阳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率先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活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银塘东路和枞阳中学新校区的建设更加加快了古塘的开放和发展。此外,古塘村人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古塘村发展成为县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   村党支部下属2个支部,共有党员64人,其中女党员4人。各种组织健全,党建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地方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广大党员在致富帮带等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村民发家致富,目前在渔业和生态旅游业上已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信今后勤劳的古塘村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一定能把古塘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龙村

  青龙村在2005年3月由原青龙、刘庄村合并而成。东连大青山,南毗古塘,西依黄羹开发区,北邻官埠桥镇。黄石公路横穿我村,县城古塘开发区,黄羹开发区已延伸到村境内。全村已是开发休闲场地的最佳选择。全村总人口2500余人,村民组30个。村设党总支1个,两个党支部,九个党小组,党员50名,其中女党员6名。村有个人企业两家,招商企业一家。全村总耕地面积2400余亩,小圩口一个,小(2)型水库一座,小水库、塘、坝安排合理,可以旱涝保收。山场面积5000余亩。退耕还林800亩连成一片,已成规模。由过去种植单一品种已改为多种养殖品种,以种植带动养殖,以养殖促进种植是青龙人的选择。  

沿河村

  枞阳镇沿河村地处枞阳镇北边,村内有县综合园区和县城规划区交会,南与老庄居委会相邻,西与石岭导委会接壤。全村共有625户,人口2647人,辖12个村民组,党员37名,下设6个党小组,两委成员5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文凭3人,中专2人。全村原耕地面积1260亩,山场3000亩,养殖水面近700亩,村内有多所集体承包企业,集体经济活跃。村部新建200多平方米办公产所,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齐全,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各项制度完善并都已上墙。   

双龙村

  枞阳镇双龙村是在2005年3月份由龙窝和石龙两个贫困村合并而成,坐落县城长江东出口,距县城大约5公里,巍巍长江大堤围绕全村东西南三方,号称“两圩一赛”,人均不足三分地。全村辖40个村民组958户3454人,其中党员75人,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农民主要种植棉花、蔬菜等,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是沿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自2006年以来随着泰航船舶有限公司、东方集团(枞阳)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相继落户、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兴建以及其他相关配套项目的跟进发展,该村业已呈现后起勃发的良好态势,双龙的明天会更好。   

长河村

  枞阳镇长河村位于枞阳县城东门,城郊结合处,交通便捷。全村有43个村民组,3951人,党总支下辖两个支部,8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一名,建党对象三名。全村拥有耕地4800亩,可利用水面1320亩。    2005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村级区划调整。长河村将原长河、黄圩、自合三个村合并,减少了村干部,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全面免征农业税,深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然而面对集体债务难化解,公益事业难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何实践“-”重要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伐?    新长河党总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强化政策引导、群策群力,以区位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群众得实惠为根本目的,推进科技兴村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村级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一跃成为全县小康村的样板,“种田骑摩托农家建车库,网上谈生意”已成为长河人的一种时尚,见贤思齐,富而思进已成为自觉追求。连续几年被县评为五个好先党支部。    2006年长河村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村、省级卫生先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元。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61万元,比上年增10%,工业总产值实现409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052万元,粮食总产110吨,每亩产量550公斤,棉花总产250吨,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16.1%,农民人均纯收3510元,比上年增加7%,农民生活更加宽裕。  


双龙村特产大全




双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