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岗村位于白荡湖西南畔,ou会公路和扫黄路穿村而过,东北与本镇团山村接壤,东南与宋马村接壤,西南与龙桥村相接。距镇政府向西10公里。全村粮食1000吨,比上年增长7%,棉花产量10吨,比上年增长6%,油料产量10吨,比上年增长2.5%,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小麦、花生、山芋等。农业总产值240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外出务工人员近1500余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1614亩,村域辖16个自然村,34个村民组,全村共568户,2210人。
村域内有ou会公路1公里,黄华至扫帚沟公路2公里,村域内有村级公路6条,全长8.2公里,宽5米,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交通主要为陆地交通为主主。全村现有1所完小,共有7个班,现有在校生200人,教职员工11人。小学现有一幢2003年建成的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村域有卫生室1个,个体私人诊所2所,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镇、县、市医疗(院)单位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4台,分别为50KVA变压器1台,80KVA变压器2台,圩口80KVA变压器1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官埠桥变电所50KV变电输送,村域内有1万伏高压线路3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近10公里,全村目前现有一条东西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一条,通往各自然村电缆线8条,至2006年10月底已开通程控电话480门,公用电话5门,电话普及率85%以上,移动电话亦是迅速上升之势。全村有90%以上用户采用自凿井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排水和自然排水有圩口一个,圩堤全长3200米,防洪沟1200米,圩内排涝靠50KV电机一台,有抗旱站一、二级站二座;农业生产目前主要依靠村南北两边涧沟为水源,村民自行用小水泵提水灌溉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3113 | 246000 | 0552 | 查看 陆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岱冲村 |
岱冲村位于官埠桥镇西南,地处菜籽湖下游,两边是山,中间是河道与田野,全村村庄基本是沿山脚而建,形成东西两大部分。距镇政府约7公里。东南与本镇域的连湖村相邻,北与本镇域的官山村接壤,西界雨坛乡高丰村。 全村粮食产量约1400吨,棉花产量15吨,油料产量80吨。主产水稻,次产小麦、山芋、油菜、棉花等。农业总产量值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外出务工人员约1800人。 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2280亩,辖48个自然村42个村民组。全村共842户,3210人。 现有村级公路全长约8公里,宽4.5米,砂石路面。现有完小1所,8个班级,在校生250余人,教职工15人。2003年新建教学楼1幢,3层砖混结构。村内有卫生室、个体私人诊所3家,重大疾病依靠镇区卫生院和县、市医疗机构。全村共有变压器7台,其中50KVA 5台,80KVA 1台,100KVA 1台,依靠官桥变电所供电。村内有10KV高压线5公里,380V低压线路15公里。村内有南北走向的架空主干电缆线路两条,已开通程控电话510门(其中公用电话4门),电话普及率达60%。全村90%以上人户饮用水来源于自凿井水,其余人户采用其他水源。排水大部分分为明沟排水,其余为自然排水。圩田排涝依靠电排站,抗旱依靠山塘、水库及提湖水。 |
官桥村 |
官桥村位于铜安路两侧,为官埠桥镇党委政府机关所在地,东边与继光、黄华村村接壤,,西边与向东村毗邻,北边与会宫镇相邻。2010年度粮食产量3500吨,棉花产量13吨,油料产量710吨,水产品产量140吨。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山芋、小麦及小杂粮。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水产业收入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达1600余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6亩。村域辖12个自然村庄24个村民组。全村共867户,2896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全长41公里,宽5米,主要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全部用以陆上交通。村域内有卫生室、个休私人诊所5处,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大疾病依靠镇卫生院及县、市级医院救治。全村已有760户已用上自来水,均来自县自来水厂,急待安装户迅速增加。未饮自来水采用自凿水井水。排水大部分采用明沟和自然式排水。 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74名,村两委干部8人,总支委员4人、村委会委员3人,其中交叉1人,女性2人。 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县、乡评为“文明村”光荣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
陆岗村 |
陆岗村位于白荡湖西南畔,ou会公路和扫黄路穿村而过,东北与本镇团山村接壤,东南与宋马村接壤,西南与龙桥村相接。距镇政府向西10公里。全村粮食1000吨,比上年增长7%,棉花产量10吨,比上年增长6%,油料产量10吨,比上年增长2.5%,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小麦、花生、山芋等。农业总产值240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外出务工人员近1500余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1614亩,村域辖16个自然村,34个村民组,全村共568户,2210人。 村域内有ou会公路1公里,黄华至扫帚沟公路2公里,村域内有村级公路6条,全长8.2公里,宽5米,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交通主要为陆地交通为主主。全村现有1所完小,共有7个班,现有在校生200人,教职员工11人。小学现有一幢2003年建成的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村域有卫生室1个,个体私人诊所2所,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镇、县、市医疗(院)单位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4台,分别为50KVA变压器1台,80KVA变压器2台,圩口80KVA变压器1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官埠桥变电所50KV变电输送,村域内有1万伏高压线路3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近10公里,全村目前现有一条东西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一条,通往各自然村电缆线8条,至2006年10月底已开通程控电话480门,公用电话5门,电话普及率85%以上,移动电话亦是迅速上升之势。全村有90%以上用户采用自凿井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排水和自然排水有圩口一个,圩堤全长3200米,防洪沟1200米,圩内排涝靠50KV电机一台,有抗旱站一、二级站二座;农业生产目前主要依靠村南北两边涧沟为水源,村民自行用小水泵提水灌溉为主。 |
团山村 |
团山村位于白荡湖西畔,距镇政府12公里。北与会宫乡栏桥村、拔茅村接壤,南与陆岗和龙桥村相连,西靠城山头。全村粮食产量1600吨,棉花产量10吨,油料产量250吨。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小麦、棉花、山芋等作物。农业产值170万元,养殖业收25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900人之多,劳务收入占一定的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多元。全村行政区划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3亩,另有大圩一口,面积为400亩。村域辖14个自然村庄,26个村民组,共计715户,2985人。 村域内有公路全长约11公里,宽6米。2006年建成2公里通往村部水泥路面,尚有通往各村庄9公里沙石路面,等级较低,主要为农业生产、生活和养殖运输服务。全村现有1所完小,共7个班级,220名学生,教职工13人。2003年新建3层教学楼700多平方米1幢。村域内有卫生室、个体私人诊所3所,村民重病急病依靠县、市医院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6台,分别为80KVA 1台,50KVA 3台,30KVA 2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官埠变电所变电输送,村域内11KV高压线路近10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近18公里。通往各村庄的通讯电缆连接成网,现已开通程控电话500门,电话普及率为70%,移动电话普及率高于固定电话。全村农户用水靠城山和焦岭山水系的自然流水与白荡湖地提水。吃水70%来源于井水,排水均为自然排水。沿湖靠提白荡湖水用于农业生产作为抗旱灌溉水源,丘陵山区靠城山水系自然流水及城冲水库清水塘水库及多个当家塘蓄水灌溉。大圩防洪排涝由电排站承担。 |
祖农村 |
祖农村位于黄龙公路两侧,距镇政府约7公里,东北与本镇的龙桥村接壤,西南与黄华村相接,西北抱龙山和佘仁头山脚下。全村粮食产量2350吨,比上年增长8.5%,棉花产量15吨,比上年增产7%,油料产量310吨,比 上年增产2.7%,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小麦、花生、山芋、芝麻等,农业总产值201.5万元,农民纯收入1470元,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近1840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8公里,耕地2112亩。村域辖26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790户,3119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全长9.5公里,4米宽,主要为沙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交通主要以陆上交通为主。全村现有1所完小,共11班,现有在校生350人,教职工16人,祖农小学现有一幢1998年建成的3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还有一所团东幼儿园,在校生50人,教职工2人,村内有个体私人卫生室、诊所4所,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镇区卫生院及县人民医院、市医疗单位。全村共有变压器6台,分别50KVA变压器2台,30KVA变压器4台,全村主要依靠官埠桥镇变电所35KV变电输送,村域内10KV高压线路10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近28公里,全村目前现有一条南北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路一条,至2005年春已开通程控电话700门,公用电话5门,电话普及率为90%,移动电话亦呈迅速上升之势。全村有80%用户已采用自凿井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山塘、水库排水,其余均为自然排水。全村小中型水库一座,用于农业生产时作为抗旱用的水源。 |
官山村 |
官山村位于铜安路西侧官岱路,西北雨坛路,与雨坛乡查岭村一山之隔,东与本镇东河村一山之隔,继光村接壤,南与本镇连湖村一山之隔,与岱冲村相接。全村粮食产量2980吨,比上年增长11%,棉花产量15吨,比上年增长7%,油料产量350吨,比上年增长2.6%,主产水稻、油菜、小麦、花生、山芋等,农业总产值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整1850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2536亩,村域辖54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960户,3375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全长6公里,宽5米,主要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交通主要以陆上交通为主。 全村现有1所完小,共12个班,现有在校生350人,教职工18人,岗西小学现有一幢2003年建成的3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村域内有卫生室、个体私人诊所5所,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镇卫生院及临近县、市医疗单位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6台,分别为50KVA变压器6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官埠桥变电所 KV变电输送,村域内10KV高压线路6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35公里,至2005年底开通程控电话680门,电话普及率90%,移动电话亦呈迅速上升之势。全村有30%用户已用自来水,均来自县自来水厂,其余用户采用自凿井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排水,其余均为自然排水。沿涧靠提水及水库用于农业生产时作为抗旱灌溉的水源。 |
黄华村 |
黄华村位于枞桐公路两侧,南以枞阳镇交界,西与本镇官桥村接壤,东和龙桥村交界,北与祖农村交界。全村粮食产量1900吨,棉花20吨,油料120吨,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小麦、棉花、山芋等。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20亩,村域辖51个自然村庄,49个村民小组,全村959户,3713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约15公里,宽4米,主要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全村现有一所完小,共有7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236人,教职工13人,现有一栋2003年建造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村域内有个数体私人诊所1个,重要疾病到镇卫生院及县医疗单位就诊。全村有650户用上井水,其余户用自然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排水,少数为自然排水。全村共有变压器7台,30KVA 4台,50KVA 3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官桥变电所输送。至二00六年八月底已开通程控电话620门,普及率达70%,移动电话呈上升之势。各村民兴修的当家塘作为抗旱用水的水源。 |
继光村 |
继光村位于铜安路两侧,距镇政府0.5公里,东边与官桥村接壤,南边沿连城湖并与连湖村接壤,西边与官山村接壤,北边与向东村接壤。2006年度粮食产量3100吨,棉花产量13吨,油料产量520吨,水产品产量70吨。主产水稻,次产油菜、山芋、小麦及小杂粮。农业总产值300万元,水产业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达2150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80亩。村域辖38个自然村庄58个村民组。全村共1054户,4196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全长15公里,宽5米,主要为砂石路面,等级不高,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全部用以陆上交通。全村现有2所完小,20个班,在校学生800名,教职工40名,中心小学现有三幢四层砖混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30亩。初级中学一所,20个班,学生1000名,教职工63名,拥有现代化语音教学设备,占地面积50亩。村域内有卫生室、个休私人诊所5处,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大疾病依靠镇卫生院及县、市级医院救治。全村共有变压器8台;分别为50KVA 5台,30KVA 3台,100KVA 1台。官桥3.5万千伏变电所,占地6亩,座落我村境内。村域内10KV高压线路15公里,380V/220V低压线路近50公里。全村目前现有南北、东西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路6条。至2005年底开通程控电话达80%,共843户。公用电话5门。移动电话呈迅速上升趋势。全村已有430户已用上自来水,均来自县自来水厂,急待安装户迅速增加。未饮自来水采用自凿水井水。排水大部分采用明沟和自然式排水。有防洪渠道向连城湖排泻洪,但要规划扩修。有和尚桥水库和连城湖作为抗旱水源。 |
向东村 |
向东村位于官埠桥镇北部,总人口3578人,辖47个村民组,总面积8.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356亩,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 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从事农业、经商、务工为主。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两个总支部,6个党小组,正式党员66人。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向东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切实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村民在康庄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全长4.75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也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竣工。交通越发达的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就发展的越好。看着如今平坦的康庄大道,相信向东的明天会更好!(陈 晨/供稿) |
宋马村 |
宋马村位于安徽安庆市枞阳县公路两侧,距镇政府约10公里,东邻白荡湖、南与山镇万桥村及枞阳镇郭桥村接壤,西与本镇龙桥村相邻,北与本镇陆岗村以会公路一线贯通。 全村粮食年总产1600吨,比上年增长6%,棉花产量8吨,比上年增长5%,油料360吨比上年增长3%。主产水稻,次产山芋、小麦、棉花等。农业总产值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近1600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村域辖42个自然村庄,4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906户,3581人。 村域内有村级公路全长12公里,宽5米,以砂石路面为主路况较差,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全村现有两所完小,现有在校生380人,教职工16人,其中迥龙小学校舍为一级危房,现正筹建一所为三层楼砖混结构新教学楼。村域内有个体私人诊所3所,村域范围内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县、镇医院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8台,分别为50KVA变压器4台,30KVA 4台,全村用电主要依靠枞阳镇变压器电所35KV变电输送,村域内10KV高压线路12公里,220V低压线路41公里。全村目前现有两条东西、南北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路。至2005年底已开通程控电话700门,电话普及率达76%,移动电话户均1.5部,目前仍呈上升之势。 |
龙桥村 |
龙桥村位于官埠桥镇东边,距镇政府约8公里。全村粮食产量1300吨,比上年增长4%,棉花产量6吨,比上年增长7%,油料产量200吨,比上年增长1.2%。主产水稻,次产油料、棉花、小麦、花生、山竽等,农业总产值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近1500人。全村行政区划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2100亩,村域辖40个村民组,全村共784户,2969人。 村级公路全长约10公里,路宽5米,主要为砂石路面。全村现有1所完小、1个教学点,共有13个班。龙桥小学现有一幢3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村域内有卫生室、个体诊所3家,无疾病源地,重要疾病依靠镇卫生院及县、市医疗单位就诊。全村共有变压器7台,全部为50KVA。全村现有一条东西走向架空主干电缆线路一条,程控机房一所,至2005年底已开通程控电话600门,电话普及率将近90%,移动电话亦呈迅速上升之势。全村有70%用户自家打井地下取水,其余采用山塘、水库水;排水大部分为明沟排水,其余为自然排水。村域内有小二型水库两座,用于农业生产时作为抗旱用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