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联村地处水阳镇西端,辖28个村民组,600多户,人口3131,耕地3600亩,可养殖水面800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07名党员。近年来,村两委实施“兴渔富民”工程,党员干部带头“开金矿(养成蟹)、挖银矿(育蟹苗)、跑工商(办企业、做生意)”,用实际行动引导要志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水阳镇党委政府号召下,终于将“小蟹苗”做成了“大产业”。
裘联村目前已有320余户村民培育“水阳江”牌优质幼蟹近800亩,稻田养殖600亩,大沟鱼蟹混养达800亩,水产品总产量170吨,创收突破400万元,外出务工经商800人,种植和务工经商办企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纯收人突破5000元。
近年来,裘联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全程代理工作,先后进行全村组组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入户、自来水安装和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入户率达100%。裘联村抓住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丁旱村民组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变村容村貌,目前裘联村新农村建设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802100 | 242000 | -- | 查看 裘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泗社区 |
杨泗社区位于裘公河畔,水阳镇的西北部,毗邻芜湖县,本社区由原杨泗村、袁村和街道合并而成。现辖25个村民组,1417户4568人,其中劳动力2860人,育龄妇女1120人;拥有耕地面积4524.44亩,可养殖大水面1422.4亩,挖田养殖水面塘口1500亩;社区设3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党员149名。 在支、村两委精心筹划,积极组织下,指导村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转变种植结构,创建以种养结合为主导的新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镇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公路。有线电视、电话已普及到户,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下,本社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计划生育率达100%,计生工作处在全镇的前列。困难户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生活补助,烈军属、五保户得到妥善安置,新农合和非农居民医保参加率达98%,国家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杨泗社区正在展望实现。 |
雁翅社区 |
雁翅社区位于水阳镇东部与江苏省高淳县比邻,北连芜太高速公路,水阳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社区辖41个村民组,4个街道居民小组,总人口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居民1203户,耕地面积4567亩,水面153亩。 雁翅社区党总支由三个党支部组成,正式党员184名,预备党员7人,考察对象7名。 社区支居两委以原雁翅集镇为依托,找准发展经济的切入点,以粮油棉种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成蟹养殖,蟹苗培育,水上运输等第三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加大对村组集体实施投入、村组道路、电网改造、学校建设、自来水入户等重大项目实施到位,社区社会稳定,居民富足。 |
水阳社区 |
水阳社区座落在水阳镇街道,水阳镇政府所在地,由原阳江村、渔业村、水阳街道居委会全并而成,辖18个村民组,23个居民小组,人口7540人。面积3.26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近年来,水阳社区依托水阳镇集镇政府驻地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船舶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境内特色农产品有鸭脚包、鸭翅、水阳香干、白蒜、酱瓜等。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社区公益事业,成效明显。“村村通”水泥路全部完成,“组组通”沙石路也基本结束,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表彰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2009年,社区一班人瞄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投入,力争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着力改善社区软硬件设施,为社区百姓营造了良好的人民环境。 |
裘公社区 |
裘公社区:位于水阳镇西垂,东邻坊桥村,南靠裘联村,北邻符桥村,西侧环圩公路外与芜湖县毗邻,社区于2004年由裘东村和街道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下辖21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1个棉种场,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居民1097户,总人口3984人。 |
徐村村 |
徐村村地处水阳镇东南部,水阳江、宣水公路绕村而过。辖18个村民组,人口2348人,党员66名,耕地2664亩,可养水面550亩。村集体收入4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蟹苗培育及成蟹养殖为主、粮油棉种植为辅的经济发展思路,成效明显。全村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好评,先后荣获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2009年,徐村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变村容村貌,目前徐村村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水阳镇东北部,隔水阳江与江苏省高淳县相望,交通便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辖14个村民组,农户866户,总人口2150人,该村现在耕地面积2479亩,可供养殖水面810亩。 该村以粮棉油为主导产业,但近年来,随着产为结构调整,挖田从事蟹苗培育和河蟹养殖逐年增长,为农民增收增添了活力。外出创业人员领路人张百启通过多年打拼,成为无锡建筑行业佼佼者,每年该村大部分务工人员都在无锡建筑行业,同时又涌现出十几名后起之秀,他们在外创业的同时,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2006年、2007年全村村级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已经完成。 在他们的带领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改善村级面貌,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自来水入户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
惠丰村 |
惠丰村位于水阳镇东部,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村辖26个村民组,居民866户,其中农业户859户,从事农业人数1761人,总人口3610人,村党总支有0正式党员62名,其中男性党员56名,女性6名,耕地面积3188亩,水面1003亩,挖田养殖面积1410亩,2009年人均收入3911元。 惠丰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以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强农富民为已任,制定规划、找准位置,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近三年的开拓进取,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惠丰村以现雁翅集镇为依托,以紧邻芜太公路的区位优势,找准发展成蟹养殖、蟹苗培育、水上运输等支柱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加大对村组集体经济实施投入,村组道路、电网改造、学校建设、自来水厂入户等重大项目已实施到位,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村级主干道实现了水泥硬化。目前惠丰村有50条大型钢质船舶从事水上运输; 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为养殖们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惠丰村正朝快速健康的小康大道上阔步前进! |
鳡圩村 |
鳡圩村位于水阳镇东端,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村辖40个村民组,居民1068户,其中农业户1053户,总人口3746人,耕地面积3923.76亩,水面1769.2亩,挖田养殖面积2190亩,2009年人均收入3920元。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95%,自来水入户率98%。连续几年在全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位于前列。 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鳡圩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以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强农富民为已任,制定规划、找准位置,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近三年的开拓进取,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找准经济发展切入点,以粮油棉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成蟹养殖、蟹苗培育、水上运输等支柱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加大对村组集体经济实施投入,村组道路、电网改造、学校建设、自来水厂入户等重大项目已实施到位,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村级主干道实现了水泥硬化。目前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正全面协调发展。 |
双盈村 |
双盈村位于水阳中心地带,辖37个村民组,农户1352户,人口4920人,现有耕地5592亩,可养水面2800亩,稻田育苗养蟹2000亩。 双盈村投入200万元,完成全村到所有村民组20公里的砂石路面的铺设,以及陈村至盈字组2.6KM的水泥路铺设;投资100万元建设10个标准台区,布局了37条农排照明线路,投资130万元建设了学校教学楼2幢,投资50万元新建村办公楼。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全面深入推进。 |
中联村 |
中联村地处水阳镇中北部,辖23个村民组,740 户,2965人, 3347亩耕地,1400亩水面。村党总支下设 2个党支部。村民人均收入5100元。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农村工作在每年的目标管理考核中都有较好成绩。 中联村村委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在创新层面上下工夫,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鼓励劳务输出,农民逐年增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交通、电网、饮水、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使村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村党总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带领村民不断唱响新篇章,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做好党群表率。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深得群众信赖,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该村两委正积极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新农村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
银光村 |
银光村位于水阳镇中心,距水阳镇约7公里。全村辖26个村民组,农户665户,2361人,耕地3336亩,可养水面1331亩,稻田育苗养蟹17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左右。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78元。党总支辖党小组7个,党员71名。 近年来,村集体投资160万元完成全村4条主干道的土路、路基和路面的道路建设,总长约10000米;投资40万元新建6个标准化台区,完成26个村民组农排、照明线路标准化整改,全部安装到户。投资1万元对学校校园进行全面改造。2000年村被区评为“防汛抗洪先进集体”;2004年被区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2001年—2006年荣获水阳镇“村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在新农村建设中,银光村支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制订发展规划。目前,支村两委一班人正带领银光村百姓建设新家园。 |
长沟村 |
长沟村位于水阳镇西部,东邻惠民村,南接丁湾村,北靠杨泗社区,连接镇上的扁埂公路和环圩公路从境内穿越,交通便捷。 该村由原长沟和后村合并而成,现辖17个村民组,682户2469人。耕地面积3657亩,可养殖水面1050亩。现有一个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98名党员。 该村依靠区域优势,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低洼田精养河蟹、培育蟹苗。水稻推广杂交水稻,油菜籽百分之百甘蓝双低优质品种,推广种植高品质棉科棉三号,是全国高品质棉示范基地,农民稳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长沟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新庆村 |
新庆村位于水阳西南部,辖20个村民组,农户510户,1970人,党员62名。耕地2908亩,可养水面560亩,稻田育苗养蟹928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 近年来,全村共投入85万元,完成全村总长9.2公里的主干道的砂石路和长2.65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投资60万余元建设8个标准台区,布局了20条农排照明线。投资12万元兴办自来水厂事业,自来水入户率80%以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支村两委结合村情,制订发展规划,力争建成村容整洁、环境美好的圩乡新村。 |
坊桥村 |
坊桥村位于水阳镇中心,距水阳镇7公里,江丰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辖20个村民组,农户535户,人口2035人,耕地2747亩,可养水面1120亩,幼蟹培育、挖田养殖成蟹102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左右,党总支辖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7名。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21元。 近年来,村集体共投资80万元铺设了村级主干道,江丰、茶坊路坊桥段均改造成水泥路;2009年又投资40余万元铺设石子路,实现了“组组通”。完成了20个村民组的农排,照明线路标准化整改,全部安装到户;投资10万元,安装了光缆电视;投资4万元对校园进行了改造。多次被水阳镇评为先进集体和荣获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2009年,该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新农村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
双丰村 |
双丰村位于水阳镇中心,江丰公路、江银公路交织形成村主要交通网络,水陆交通便利。全村辖25个村民组,居民713户,人口2612人,耕地3800亩,天然水面1352亩。村党总支下设个4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102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00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蟹苗培育及成蟹养殖为主、粮油棉种植为辅的经济发展思路,成效明显。全村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好评。 2009年,支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挥代理点的“窗口”作用,帮助村民代办各类申请事项,有效形成了镇、村组为民服务联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
沙湾村 |
沙湾村位于水阳镇街道两公里处,水阳江、宣水公路环村而过,小河口大桥将本村与狸桥镇连接,交通便利。全村辖18个村民组,2668人,党员83人。耕地面积2495亩,天然水面831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2998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水产养殖、蟹苗培育和水上运输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总面积达800余亩特种蟹苗培育基地,富裕了养殖户。在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组组通”沙石路也基本完成,自来水入户率达98%,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太阳能拥有率达45%。 沙湾村始终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环境,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
朝阳村 |
朝阳村位于水阳镇街道一公里处,宣水公路旁,东隔水阳江与狸桥镇相望,西靠新庆村,南倚沙湾村,北接水阳社区,交通便利。全村辖15个村民组。耕地2570亩,水面810亩。 近年来,朝阳村支村两委紧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在特色水产养殖上做文章,取得显著成效。在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的同时,村集体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自来水厂1座,学校1所,高标准完成线路改造,从而着力改善公共设施,让村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苏皖两省交界的高宣圩内,地处宣州区水阳镇最北端,与高淳县阳江镇西莲村同住一圩,境内圩堤长达5.5千米,水利实施陡门高涵各两座,排涝站两座,可确保圩内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塔供式自来水厂一座,保障村民生活安全饮水和工业用水。本村辖21个村民组,农户586户,人口2360人;光明村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两个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2名;耕地面积2700亩,特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可养殖水面780亩,盛产优质河蟹、鱼类。2009年人均收入3860元。光明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正处于良好势头。 光明村水陆交通便利,水阳江环绕全村14个村民组,芜太公路穿境而过,近万米长的“组组通”水泥路工程已经开工,完工通车后将大大地改善村级交通条件,促进我村经济发展。 2006年水阳镇工业集中区落户光明村,前期已征用土地面积700亩,目前工业区管委会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的8家企业已完成了围墙和部分厂房建设,部分企业已正式投入生产,同时还筹资建设了三座标准化厂房,现有6家企业入园投资生产。 光明村建立健全了各项组织,其中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5人组成,村民代表56人,老关协协会有9人组成。其他各项配套组织健全。 |
惠民村 |
惠民村位于水阳镇中西部,东邻中联村,西接乾兴村,北靠雁翅社区,南面为长沟村。 该村由原惠民和后村合并而成,现辖24个村民组,1052户3679人,耕地面积4748亩,水面1796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10个党小组,136名党员。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村级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格局保持持续增长。 随着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成立,全体村干部将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创业,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整体形象。 |
裘联村 |
裘联村地处水阳镇西端,辖28个村民组,600多户,人口3131,耕地3600亩,可养殖水面800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07名党员。近年来,村两委实施“兴渔富民”工程,党员干部带头“开金矿(养成蟹)、挖银矿(育蟹苗)、跑工商(办企业、做生意)”,用实际行动引导要志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水阳镇党委政府号召下,终于将“小蟹苗”做成了“大产业”。 裘联村目前已有320余户村民培育“水阳江”牌优质幼蟹近800亩,稻田养殖600亩,大沟鱼蟹混养达800亩,水产品总产量170吨,创收突破400万元,外出务工经商800人,种植和务工经商办企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纯收人突破5000元。 近年来,裘联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全程代理工作,先后进行全村组组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入户、自来水安装和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入户率达100%。裘联村抓住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丁旱村民组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变村容村貌,目前裘联村新农村建设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
符桥村 |
符桥村位于金宝圩西部,北部辖18个村民组,农户625户人口2213人,水面995亩,主导产业为棉花、水稻、油菜种植,河蟹养殖等。2009年人均收入达4880元。 |
管家村 |
管家村位于水阳镇顶南端,与芜湖县花桥、宣州区新河隔河相望,是由杨圩、葛圩、遮浪圩加之焦村滩而组成的,易涝易旱。全村总耕地2400余亩,22个村民组,2300多人,外出务工700多人,主导产业是粮棉油种植。 |
新珠村 |
新珠村辖32个村民组,拥有农业人口3135人,821户,耕地面积4247亩,水面1709亩,村级主干道水泥公路贯穿全村。近年来,全村掀起了河蟹养殖热潮,并把河蟹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广大农民的致富新路,以幼蟹培育为主、生态养殖成蟹和优质鱼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已呈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该村的特色支柱产业,渔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75%以上的农民参与水产养殖,村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以上。 村支两委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带领村民以“三清、四改、一推”为抓手,开展水乡特色新农村建设。投资120万元兴建了5500米的村级水泥路,拆除路障68处,修排水沟1450米,清除垃圾150吨,兴建沼气池60余座,改厕170座。以功能配套型示范点高垾组和庙珠村庄为重点,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该村以功能配套型、整洁型示范点为龙头,通过以点带面,计划三2年内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
吴村村 |
吴村村位于水阳镇南面,距宣城市20公里,离芜湖15公里,距江苏高淳25公里,东邻水阳江,西接裘联村,南连管家村,北与新庆村接壤。全村辖27个村民组,总户数803户,总人口3019人,耕地面积3399.8亩,可养水面面积621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5万元左右。吴村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第一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党员33名,第二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党员45名。 吴村村地处水阳江下游,湿润温和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新.环境无污染)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充沛的雨水,湿润的气候,境内自然水系发达,沟纵横交错,水质清新,适宜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和生产无公害蔬菜。 吴村村从属的水阳镇是宣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区域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吴村村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棉花,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一定规模的产业,初步形成了棉花1200亩,水稻500亩,蟹苗培育1700亩的基本格局。目前全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为:种植业650 人,养殖业350人,外出务工经商750人。收入结构为:种植业200万养殖业350万外出务工经商800万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住房以两层砖混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约30平方米。 与此同时支村两委凛心聚力谋发展,投资30余万元、村民集资40余万元完成了10个台区的改造;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楼,拥有8个教室,两个办公室,1个学生食堂;投资近70万元修建了村组公路。水泥路工程正计划施工。公共设施日益完善,自来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覆盖全村。广播,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把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吴村村也多次被评为“小康村”“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丁湾村 |
丁湾村位于水阳镇的西端,毗邻芜湖县,是水阳镇第二农业大村,辖40个村民组,950户,人口4036人,村党总支成立以来,全村正式党员104名,预备党员3名,女性党员8名,成立了4个支部。全村耕地面积4856亩,水面1500亩,稻田育苗、养蟹18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截止2009年8月,全村共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村4条主干道的砂石路的建设,铺通向40个村民组总长达20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对7个标准化台区,40条农排照明线路进行改造,用电集装到户;自来水的入户率在90%以上;开通了有线电视的安装,入户率达80%,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支、村两委能紧密团结,扎实工作, 做活水文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组织,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
乾兴村 |
乾兴村位于水阳镇西北部,东面与凤联村、新联村交界,西接芜湖县原横岗镇,北靠当涂县乌溪镇,南邻惠民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塘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相当优越。 该村由原乾兴和中兴村合并,现辖23个村民小组,村域内总户数896户,总人口3313人,现有耕地面积4190亩,可养殖水面1563亩。现有一个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党员123名。 近年来该村积极招商引资,使村级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里治安良好,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荣获“安全文明村”称号。 在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体干群将以“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朝着“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不懈努力。 |
新建村 |
新建村位于水阳镇近郊,区位优势明显。辖21个村民组,农户670户,2557人,党员82名。耕地3268亩,可养水面1200亩,稻田育苗、养蟹1600亩,无公害特色疏菜大棚1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近年来,全村共投入150万元,建成总长12.5公里水泥路,2013年投资20万元改造2个台区。 2013年,村两委一班人瞄准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目标,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村百姓开拓进取,使新建村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
凤联村 |
凤联村位于宣州区最端,金宝圩的东北部,东与江苏省高淳县隔江相望,北与马鞍山市当涂县一衣带水,西与芜湖市芜湖县隔水相邻,是一个两省三县交界之处。全村有30个村民小组,820户,现有人口3108人,耕地面积2985亩,可养殖水面1135亩。 近年来,凤联村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村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6元。目前,水产养殖已经替代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养殖户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效益逐年显现,近几年来船舶水上运输业成为新型经济增长点,凤联村从事水上运输人员有150多人,并且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带动了村民投资兴业的热情。 目前,凤联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抓好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工作重点放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坚持村民自愿、主动参与的原则,全面推广李旱村民组建设功能配套弄示范点全民参与的成功经验,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村新农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