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泾县 >> 泾川镇 >> 太美村

太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美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美村简介

  泾川镇太美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泾川镇的北大门,人口有2786人,由20个村民组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700余亩,山场面积1700余亩,水面约150亩,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太美村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曾是泾县的样榜,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美村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农村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得到落实,“村村通”、“村组通”总里程达到10公里,“人饮工程惠及1200余人。
   太美村自然资源丰富,青弋江沿村边流过,沿河贮藏着丰富的砂石资源,村北是连绵青石山, 青石广泛地用于建筑、道路施工、工程建设、水泥生产等方面。205国道横贯整个村庄,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全村现有党员78名,其中女党员数10名,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董浩泉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卫宏彬同志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村委会由三人组成,卫宏彬同志担任村委会主任,卫天荣、李萍二位同志担任村委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卫晓明同志担任,郎佩华、左宗春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823100 242000 -- 查看 太美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百园社区

  百园社区居委会,地处县城西南侧,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东与城东居委会,山口居委会地域接壤,南与董村村委会地域接壤,西与岩潭村委会地域接壤,北与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地域接壤。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782户11376人(其中农业人口575户2207人),现有耕地987亩,山场子3578亩,社区共设47个居(居)民小组,辖区内共有73个企事业单位。    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24人,其中女党员47名,党总支委员5名,陈中华同志任党总支书记,陈新国、任素芳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王木水、刘芳同志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5人组成,陈中华同志任居委会主任,刘芳同志任居委会副主任,黄江水、何文静、李昊炜3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吴宝鸿同志担任,张柏青、皋慧珍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城北社区

  泾川镇城北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以北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滨江花园,是泾川镇唯一的一个纯城区居民的社区。辖区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原是泾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内共有13个行政、事业单位,1个大型集贸市场,4个规模超市、34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2000余人,暂住人口1000余人。    社区党总支下设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85名,其中女党员79名,党总支委员3名,王棕桃同志任党总支书记,余音桃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李瑛同志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5人组成,王棕桃同志任居委会主任,徐丽萍同志任居委会副主任,彭红玲、陈佩聚、张冠亚4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董武同志担任,吴芸、陈晖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山口社区

  山口社区位于县城东面,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483人(其中:户籍人口7648人,农业人口4816人,城区人口2822人),辖45居民小组,耕地面积经历年征用后尚有2500余亩,农业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综合型城郊产业经济。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十三个党小组,共18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1人,其中党总支委员5名,彭松涛同志任党总支书记,胡金扣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李平生、董新梅、叶爱霞担任委员。居委会成员5人,胡金扣同志担任居委会主任,董新梅同志担任居委会副主任,张旭、易爱国、汪晓秀、张小牛担任委员。李新根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主任,曹小凤、李祥友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目前,社区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工作协调配合有力、运转正常。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205国道纵贯全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社区居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呈现出特色养殖、加工、建筑、商贸、劳务输出等各业发展态势,加快了社区经济发展,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晏公社区

  泾县泾川镇晏公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5年,位于泾县县城东郊,205国道穿境而过,社区辖6个居民小组,31个村民组,常住总人口4982人,总户数1653户;社区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共有党员149名,其中女党员18名,党总支委员5名,左德富同志任党总支书记,汪萍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胡夏生、童金鹏、韩邦华担任委员。居委会由5人组成,主任:胡夏生;委员:汪萍、童金鹏、韩邦华、陈胜芳。居务监督委员会由3人组成,主任:施宗荣;委员:王建、江新民。社区总面积25.83平方公里,属城乡结合型社区。   晏公社区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型示范村,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投资环境极佳。安徽省驰名商标汪六吉宣纸有限公司、吉祥纸业有限公司、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座落境内。近年来,晏公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先后荣获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市、县级就业先进集体,先进县级“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镇授予“招商一等奖”、“计划生育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近二十个。一个安居乐业、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日趋成熟。   

红星社区

  红星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6月28日,位于泾县榔桥镇乌溪,闻名世界的红星宣纸产地—中国宣纸集团境内,紧邻国道205线,辖区面积57万平方米(含山场面积),651户居民1950人,6个居民小组。社区工作人员6人,居委会将坚持以人为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总支为核心,以党的“-”精神及“-”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宣纸集团公司的大力坚持下,因地制宜,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稳定,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社区共设一个党总支,下属三个党支部,184名0党员,其中女党员29名,党总支委员3名,王良军同志任党总支书记,郑天高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汪小平担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4人组成,主任:郑天高;委员:崔红、洪丽、胡欣。居委监督委员会主任曹文泉,委员宋泾川、蒋德喜。   

幕桥社区

  幕桥社区成立于2004年2月,辖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现有37个居民小区,住户7732户,常住人口20187人,流动人口8042人,辖区单位56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1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36个,个体商业网点107个,志愿者队伍5支共60余人。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9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选派到社区的1名;党总支书记何天祥、男、高中、59岁,今年集中参加了5次培训;总支副书记刘来喜;委员:鲍爱民、朱宗产、徐健。居委会主任刘来喜;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朱宗产;委员卫金娣、吴吉林、徐翠翠、吴其宏。居务监督委员会徐家柱;委员:王和发、潘维祥。工作人员工资安月发放、社会保障按时缴纳;县人大代表2人。   社区1个总支下设7支部,共有党员392名,其中35岁以下45人,36岁至59岁109人,60岁以上143人。男性285人,女性52人。研究生1人,大学9人,大专20人,高中、中专95人,初中以下212人。   

水西社区

  泾川镇水西社区成立于2004年,位于泾县县城西郊,青弋江西畔,依山傍水,紧邻205国道,322省道纵穿境内。   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5个居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6087人,其中农业户518户,非农业户2112户,农业耕地面积768亩,山场面积8950亩。党总支共有党员262名,其中女党员25名,下属六个党支部,党总支委员5名,赵德喜同志任党总支书记,王根华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陈子健、季雪菲、高文武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5人组成,王根华同志任居委会主任,高文武同志任副主任,季雪菲、杨求福、沈秋梅3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杨开新同志担任,张琴、王树教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社区内有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华伟建筑安装公司、泾县特种泵厂、民生公司、微分机厂等几十家企业。有县委党校、县职高、县文体局等十几家行政事业单位。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水西国家级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南烈士陵园、县博物馆,有宋朝著名诗句“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赞美水西风景区,还有著名的水西双塔,太子泉、宝胜禅寺、狮子山溶洞等人文景观。   

城西社区

  泾川镇城西社区成立于2008年3月,位于县城西郊4公里处,322省道串区而过。泾县城西工业园区座落在辖区境内,本区总面积五平方公里,778户居民,2788人口。居委会下辖20个居民小组,区内共有企业76家,涉及宣纸、铸造、化工、机械制造等行。社区耕地面积1800亩、山场20100亩、茶园1000亩、一个青檀皮基地、一个军事射击场。城西社区是宣城市、县、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0正式党员92名,其中女党员11名,党总支委员3名,沈素兰同志任党总支书记,沈鹏鸣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张琼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3人组成,沈鹏鸣同志任居委会主任、曹小凤、沈李莲3位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沈邦金同志担任,曹家海、沈廷良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城南社区

  泾川镇城南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以南,面积2、1平方公里,25个居民小组,5个农业居民组,10086人,其中农业人口871人,暂住人口836人,是全县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供水中心、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教育单位有泾县中学、实验小学(城关一小);服务单位有县自来水公司、县医院妇产儿童医院、中健医药、5个社区医疗点、1个小型菜市场;行政事业单位有水务局、粮食局、供销社、房地产管理处;金融单位有县工行、农业发展银行、城关信用社。南水关、老南街、老城墙、老十字街古风依旧,新兴商业街皖南第一街气象旺盛,无公害蔬菜及深加工生产销售占全县60%。   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0正式党员260名,其中女党员46名,社区“两委”成员6名,党总支委员3名,陶玉龙同志任党总支书记,张好星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由5人组成,张好星同志任居委会主任,陶玉龙、翟寿新、童腊红、殷旭明4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霍有德同志担任,张建珍、曹元强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城东社区

  城东社区居委会隶属泾川镇,位于泾县县城东部,成立于2003年5月,是由原城东居委会和原牌坊村委会合并而成,辖区面积0.43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7220人,住户5482户,社区实有人口15545人(其中农业人口738人),流动人口1247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0个,850个个体工商户。新建社区办公楼座落于裕丰路,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社区设有多功能服务大厅,党员服务站、会议室、电脑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   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180名0党员,其中女党员46名,党总支委员3名,岳建强同志任党总支书记,潘小红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王珍同志任总支委员。居委会由5人组成,岳建强同志任居委会主任,王珍同志任居委会副主任,潘小红、柳晴、陈良3位同志任居委会委员。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彭开玉同志担任,彭利来、杨国平同志任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巧峰村

  巧峰村隶属泾川镇,位于泾县县城东南12公里处,205国道穿境而过,村内有5条道路与国道相连,交通便利,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三个社区,现全村共有525户,1814人,农田1667亩,旱地220亩,全村山场18200亩(其中村林场3600余亩)。    巧峰村是泾县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曾获2004年度全省“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兵,2006年度宣城市第二届“文明村”、“十强村”,2007年度“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07—2008获县委“五个好”村党组织奖励,2009年度获县委、县政府计划生育“村为主”合格村奖励,2009—2010获县委、县政府“文明村”奖励,2010年度获县委“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励,2006—2010获县委、县政府“泾县依法治县和法制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度获省司法厅、民政厅“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08年度获县委、县政府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建设先进村奖励,2007年—2011年度,获泾川镇党委、政府“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等7个第一名。    全村主导产业是蚕桑、林业和民营工业,村内安徽大山人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木梳之乡”—泾县规模最大的木梳生产企业。    巧峰村在历史上是徽州通往芜湖、苏杭的咽喉要道,官道穿越巧峰全境。巧峰与乌溪交界处的乌溪岭上曾有匽关洞,居地势险要之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称,宋江打方腊时,李逵曾在此守关。巧峰、石山、湖冲(现为晏公社区)三村交界处的台泉寺(俗称“石山头”),始建于明朝五年,共九十九间半庙舍,周围有乾隆皇帝题字(十处)、观音洞、望江台等小景点陪衬,历经数百年,香火盛而不衰,有“小九华”之称。此庙毁于“0”。近年又逐步恢复,其中大雄宝殿基本按原样复建,香火日盛,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    巧峰境内南侧另有“长生庵”、“八路庙”遗址,东侧有“宝剑石”、“神仙石”等小景点,周围是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溪水长流,风景宜人。    巧峰村目前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5名,预备党员2名。设总支1个,支委4人,下设3个支部。总支书记:阮志辉;委员叶连生、高金荣。村委会主任:俞杰胜,委员叶连生、高金荣,村部聘用干部徐淑刚,大学生村官吴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温金秀,委员:胡俊峰、张寿江。   

高村村

  高村村位于泾川镇西北端,村部距县城约6公里,全村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共有495户,人口1640人,耕地面积1080亩,山场有1.4万余亩,主要资源有毛竹、石灰石。    村两委在职人员3人,高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8名,郎涛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徐明星、卫银飞两位同志担任两委委员。张建华同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汪荣祥、吴改田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高村村目前各项农村工作均处在镇前沿。   

岩潭村

  泾县泾川镇岩潭村新村部新建于2009年6月8日,于2009年9月10日完工,建筑面积250㎡,总造价15万元。该村部按照“三室九有”的要求,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并已通过县委组织部检查验收,现已搬入新址办公。   该村位于县城西南面4Km处,全村总面积1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6000多亩,水旱地3181亩。全村共19个村民组,常住农户778户,人口2721人。岩潭总支下设岩潭、松元、沙河三个党支部,正式党员59名,其中女党员数10名,村总支委员4名,赵刚同志担任村党总支-,开玉宝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程银李、余龙飞二位同志担任总支委员。村委会由三人组成,分别为程银李、陈丽华、陈国宏,其中程银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由3人组成,李能善担任主任,陈国宏、郑玉宝担任委员。   地势走向:东南高,西北低,常年气候宜人,境内水资源丰富,青弋江、徽水河穿村而过,西北面与五星村、城西社区隔青弋江相望,建有村级水力发电站一座,年发电量18万度,村内土地肥沃,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料、蔬菜等,目前仍为传统的耕作方式,在高效农业、蔬菜基地、蔬菜腌制业和特种养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星村

  泾县泾川镇五星村位于泾县县城西南6公里处,是青弋江和徽水河冲积而成的江心洲,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6亩。五星村四面环水,境内群山环抱,云蒸霞蔚,景色宜人。    全村现辖11个村民组,农户331户,人口1027人。村级提灌站三个。村级主导产业是粮油种植、宣纸(书画纸)粗加工和养殖业。    五星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3名,村两委成员4名。王德良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高宝珍同志担任支委委员。郑叶生担任村委会主任,高宝珍、曹红宗担任委员。郑根祥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郑宗有、王登全担任委员。    热情好客的五星人民热忱欢迎您来五星观光、投资、兴业!   

太美村

  泾川镇太美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泾川镇的北大门,人口有2786人,由20个村民组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700余亩,山场面积1700余亩,水面约150亩,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太美村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曾是泾县的样榜,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美村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农村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民生工程全面得到落实,“村村通”、“村组通”总里程达到10公里,“人饮工程惠及1200余人。    太美村自然资源丰富,青弋江沿村边流过,沿河贮藏着丰富的砂石资源,村北是连绵青石山, 青石广泛地用于建筑、道路施工、工程建设、水泥生产等方面。205国道横贯整个村庄,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全村现有党员78名,其中女党员数10名,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董浩泉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卫宏彬同志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村委会由三人组成,卫宏彬同志担任村委会主任,卫天荣、李萍二位同志担任村委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卫晓明同志担任,郎佩华、左宗春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潘石村

  潘石村位于泾川镇东南,距县城8公里,2005年由高石、潘石两村合并。全村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325亩,林地6672亩。辖19个村民组,全村806户,2548人,潘石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多数人员外出务工, 是全县贫困村之一。       党总支下设潘石、高石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4名,其中女党员13名;党总支委员3人;书记:邱公平;副书记:许朝成;委员:吴克兵。村委会委员3人;主任:许朝成;委员:李德军、涂桂芳。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主任:杨忠红;委员:宋奉华、石金奎。   

古坝村

  泾县泾川镇古坝村地处泾川镇的东南方,距镇政府18公里,东南方分别与蔡村镇,革命老区汀溪接壤,全村30个村民组,六个自然村落1320户,4310人口。古坝村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山场67000余亩,毛竹面积12740亩,茶园面积6109亩,村级公路通向各个自然村组,是一个以林业经济、茶叶种植、药材生产为主的山区大村,盛产名优绿茶、竹、木、柴、炭,人称“皖南第一村”。    古坝村四面环山,山清水秀,风和日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泾县名山“纱帽山”巍然屹立,革命老区漕溪河穿村而过,村内平均山高300-600米,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温润, 有400余年历史的巨麻石条垒砌的三孔清代石拱桥——景福桥;有曲径通幽的古北田湖天云洞,村内有名古树,铁矿石,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发旅游、休闲、度假之胜地。古坝村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新一届古坝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结合村情实际,巩固发展传统产业茶叶种植业和药材种植业,村委会积极推动茶农搞好茶园更新改造,精制无公害高档名优绿茶“泾县兰香”,“古北翠香”,同时紧密与社会各界的横向联系,内引外联发展第三产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    本村党员144名;其中女党员20名;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党总支委员5人。书记:方根发;副书记:高锡山;委员:韩四七、王德胜、林金兰。村委会主任:高锡山;委员:韩四七、王德胜、林金兰、涂素红。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周九宝;委员:陈龙标、陈四五。   

石山村

  石山村位于泾川镇东南距泾县县城10公里,沿205国道,全村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267人,耕地面积1600余亩,林地9437亩,属丘陵地貌。党员39人,其中女党员5人;党小组3个;村两委成员3人,邱大志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成员由沈四清、魏会兰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胡孝矿担任主任,程胜利、陈小保担任委员。   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的增收步伐,与此同时,村两委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和直接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规划建设了全长4.4公里贯穿全村的水泥道路,兴修了谢坑、宗祠塘,鲍村的沈家塘、新塘等多处水利基础,全村90%以上安装饮用了自来水,有线视“村村通”覆盖率100%,互联网相继开通,大大改善和提升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的社会和谐,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泾县著称的佛教地“台泉寺”庙就座落在我村,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台泉山附近的“农家乐”、“垂钓休闲屋”正在投资建设中。境内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泾县石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以上,畅销省内外,“金生石材厂”生产加工的各类石材面料品种齐全,欢迎惠顾。   

董村村

  泾县泾川镇董村村新村部新建于2009年3月28日,于2009年6月18日完工,建筑面积280㎡,总造价18万元。该村部按照“三室九有”的要求,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并已通过县委组织部检查验收,现已搬入新址办公。    该村位于泾县泾川镇西南方,距县城3公里,老322省道,现泾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14个村民组,面积12.866平方公里,人口1518人,全村四面环山,青弋江干渠穿村而过,可谓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森林资源也较丰富,全村近7000亩山场,绿树葱葱,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近年来,在该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调整了产业结构,建立起一批食用菌种植大户,水面养殖大户,木材加工,家具,餐饮服务等行业,加快了农民的增收步伐,与此同时,村两委十分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强化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全村的社会和谐。本村党员有35名;其中女党员4人;党小组5个;党支部支委3人;书记:姚树青,委员:施春花、赵士杰。村委委员3人,主任:施春花;委员:程满香、郑金平。村务监督委员会由3人组成,汪东林担任主任,郑飞源、乐根木担任委员。   

秦峰村

  泾川镇秦峰村地处泾县县城以南10公里,东与巧峰村交界,南临榔桥、黄村两镇,北与老312省道交界,辖15个村民组,人口1520人,党员40名,其中女党员3人,党小组3个,党支部支委3人。书记:程时强;副书记:程世明;委员:程宏元。村委会三人:程世明担任村委会主任,程宏元、韦萍担任村委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由王和荣、何阿翔、曹三九三位同志组成,王和荣同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村耕地面积1300余亩,茶园近千亩,山场面积三万四千余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村利用自身优势,植树造林三千余亩,开发特色产业,建立了香茹种植基地,年产量约一百万斤鲜菇,继续发展木材半成品加工,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新亮点。   


太美村特产大全




太美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