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村村委会距镇政府1公里,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良好。汪村是以农业为主体的村,位于白地镇西北部,辖1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2443人。全村村域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9亩,有林面积5000余亩。辖19个村民组,637户,2419人,其中浙江库区移民人口683人。
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1个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6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81人,其中女党员14人。党总支书记江五四。2012年村集体收入14万元,人均纯收入6680元。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旌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825104 | 242000 | -- | 查看 汪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地村 |
白地村位于旌德县西南部,距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30公里,南与绩溪县相毗邻,为白地镇政府所在地。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白地村现辖26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022亩,旱地2005亩,山场6900亩,其中经济林3450亩。主导产业为毛竹、蚕桑养殖、果蔬种植以及水稻、油菜种植。共有1013户,3576人口。全村共有党员125人,1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9个党员中心户。 白地村新农村建设于2006年正式启动,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积极工作,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实现浇筑村主干、支户水泥路共计15651米,安装路灯170盏,购置垃圾桶(箱)151个,新建垃圾池11个,清运垃圾2449吨,清理河道沟渠6326米,清淤泥1895吨,硬化沟渠4657米,砌河坝约1820立方,改厕730座,新建沼气155口,村庄绿化6935平方米,新建公厕1个,修建娱乐健身休闲场所3处,聘请专职保洁员7名,并落实了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改进了饮用自来水工程,使之入户率达98%,安全用水率达100%。 近年来,白地村先后荣获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安徽省“卫生村”、安徽省“生态村”等光荣称号。2009年获宣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自然村”及旌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综合示范村”, 同时被宣称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宣城市文明委授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示范村”。 白地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但同时又受黄山小气候影响,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美丽开放的白地欢迎您! |
洪川村 |
洪川村位于白地镇的西南角,距政府所在地7.5公里,地势南西北,黄山之延脉,高山环抱,有名山鹊岭,东北是大阳山,有石灰矿和石煤矿,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其中芮家片2个村民组,127户,480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支委3人组成,共有党员34人,其中女党员3人。党支部书记为全国人大代表余的娜。205国道依村而过,全村共有水田890亩,旱地220余亩,山场1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从东至北一条大河名叫洪溪河,把整个村庄分为两个自然村,河南为为芮村,河北为吕村,芮村村中一条小河名为月亮溪,流向洪溪河,连接芮村和吕村的有一座水泥桥,桥边有着古老的宝塔名为冲霄雁塔,塔边有古树11多棵,吕村村中流淌着一条小水沟,古名为烟火渠,从洪溪河引入村中至村脚。 洪川村是历史古村落,其文化底蕴深厚,一条宽广的洪溪河长年不息的从高甲村沿我村流向洋川村,四周群山起伏连绵,205国道穿村而过,直通黄山风景区,古村落风貌依然犹存,安徽省公路指挥站规划的一级公路从我村境内直通黄山风景区,这给我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高甲村 |
高甲村位于白地镇西南面,东与绩溪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西与黄山区(原太平县)相邻。面积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人口18O0人,山场3.5万亩,水田1330亩。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2人,下设第一、第二两个支部,多次被评为宣城市“十强村”、“红旗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 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倪德田是市、县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6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62人,其中女党员7人。村集体经济来源于村办林场,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于林业、种植业和劳务输出。 高甲村地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这里群山绵延环拱,森林密布,竹林葱郁,水碧潭幽,山川秀丽,田畈平展,土地肥沃,数不胜数的土特产品让人怦然心动。 南面群山中有一条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至明代,仍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土特产的运输要道。古道建在半山腰,全长30公里,均为青石铺就。从这里可直达歙县,沿途风景如画,峰峦叠翠。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又似云中漫步。走在千年古道上,能感觉到她厚重的历史;欣赏如画风景,可忘却那城市的繁杂,尽享天然之乐。 高甲旌歙古道旅游交流群:308623818,高甲老乡群:40850299。高甲农家乐饭店:13856375973。高甲村委会联系电话 0563-8630164。 |
汪村村 |
汪村村委会距镇政府1公里,2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良好。汪村是以农业为主体的村,位于白地镇西北部,辖1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2443人。全村村域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9亩,有林面积5000余亩。辖19个村民组,637户,2419人,其中浙江库区移民人口683人。 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1个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6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81人,其中女党员14人。党总支书记江五四。2012年村集体收入14万元,人均纯收入6680元。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旌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
洋川村 |
洋川村位于白地镇西北部,东邻205国道,与白地村、江村相邻,南与汪村、西与洪川村、北与庙首镇接壤,地势开阔,依山傍水。全村辖6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619户、2197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650人,有860人从事其他行业,且大多外出务工。 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支委3人,党总支书记王金卫。全村党员59人,女党员13人,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 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公顷,林地300公顷。种植业中粮食生产主要种植单季中稻,经济作物以苎麻为主,受市场影响近几年逐步萎缩;养殖业发展较快,出现了10个规模养殖大户,其中养牛、养羊各1户、肉鸭饲养3户、肉鸡饲养5户,2007年我村联合邻村的一些养殖户成立了“旌西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林业生产是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项目,有近千亩的村集体股份林场和一批林业大户。 “村村通”工程在省县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拓宽改造,自来水入户率30%,计划总投资80万元,工程建成后1600多人收益。 村两委决定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村民,齐心协力,进一步完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争取早日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
江村村 |
江村613户,2237人,21个村民小组。江村,虽叫江村,却并不依江傍水,江村是个隐于群山的山村。江村位于旌德县白地镇境内,江村距黄山风景区仅37公里。江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江村更以其中走出的众多名人及保存完整的名人故居而著称于世。 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支委3人,党总支书记江长水。全村党员77人,女党员11人,下设4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 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是一个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村。这里自古人杰地灵,人烟鼎盛。据史书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达8万人,号称“小杭州”。这里景色秀丽,不仅有声名在外的“江村十景”等自然之景;也有“江村总祠”、“溥公祠”、“明孝子文昌公祠”、“父子进士坊”等古朴的人文古迹。而众多的民居、老街、牌坊,相对集中连成一片,既与皖南其他古景点有共性之处,又有独特的内涵和神秘的色彩,使江村显得别具一格。 江村文风淳厚,村民自古以来“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质朴的文风孕育了江村,当地人英才辈出。据传,江村的先祖便是南北朝著名诗人江淹。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计126人,民国初10年间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是极其罕见的。而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革命烈士江上青(-之父);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胡适夫人江冬秀等也都是从江村这块灵秀之地走出的英杰。 景秀人杰,江村可谓是皖南大地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