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屯溪区 >> 屯光镇 >> 尤溪社区

尤溪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尤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尤溪社区简介

  尤溪社区位于屯溪区东郊,新安江南侧,省“861”计划新徽天地项目座落在本社区上方。全社区有6个村民小组330余户居民,共965人,0正式党员38名。本社区共由3个自然村组成,尤溪、溪东、坝口。现因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需要,社区大部已搬迁至尤溪安置区,安置区内设社区服务中心、尤溪山庄,交通方便,紧邻新建的花山旅游公路,也是发展“农家乐”的集中地,是发展城郊旅游的好去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002100 242700 -- 查看 尤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尤溪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尤溪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湖边社区

  湖边社区地处黄山市东大门,原来由溪塝上、牌凤前、湖边、洪田塘、牛厄诳5个自然村组成,面积1平方公里,七个居民组,580多户,人口1680多人。2004年村改居。2004年至2009年土地全被收储。   2005年开始,村两委整合村级集体资产,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湖边沿街店面综合楼,从2007年至今每年集体收入都呈两位数增长,累计收益120多万元。同时,抢抓大开发机遇,对上争取10%的预留地,开发了社区综合楼和电器大市场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的村集体收入都将在500万元以上。2010年3月新安江延伸段二期开发,湖边已全部拆迁搬迁,所有土地已全部被征用,2010年湖边社区人均收入9479元。多年来,湖边社区各项工作居屯光镇前例。   

尤溪社区

  尤溪社区位于屯溪区东郊,新安江南侧,省“861”计划新徽天地项目座落在本社区上方。全社区有6个村民小组330余户居民,共965人,0正式党员38名。本社区共由3个自然村组成,尤溪、溪东、坝口。现因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需要,社区大部已搬迁至尤溪安置区,安置区内设社区服务中心、尤溪山庄,交通方便,紧邻新建的花山旅游公路,也是发展“农家乐”的集中地,是发展城郊旅游的好去处。   

社屋前社区

  社屋前社区位于市中心城区的东大门屯光镇,南依新安江,西迎天都大道,205国道穿境而过。它由社屋前、上坑口、下坑口3个自然村组成,社区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总户数527户,总人口1581人,分为3个居民小组,共有党员42名,社区工作人员8人(包括计生专干、大学生村官各一名)。    自2012年12月3日起,原社屋前社区升级为社屋前社区城市社区,服务范围扩大至自屯光转盘天都大道至泉源坞路。辖区人口也扩大到上万人。新建社区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社区两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党建为龙头、以共建为纽带、以居民满意为准则,使社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富礼村

  富礼村位于屯溪区东郊,距离市中心城区7公里,毗邻花山谜窟风景区。富礼村下辖富墩、礼堂厦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147.4余亩,林地1728.4亩。8个村民组,全村有476户1506人。2009年人均纯收达6700元。    富礼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6人,其中村两委6人,无职党员38名,预备党员4人;党员中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7%;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0%;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20名,占党员总数的43%。入党积极份子4名,其中女性1名。   

汉沙村

  汉沙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地处屯溪区东郊,新安江畔,花山谜窟西大门旁。全村总面积近4000亩。汉沙村有12个村民组580户村民,共1516人。全村共有党员48名。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以“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云村村

     都市乡村—云村地处屯光镇北侧山坞,紧邻中心城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由云村、井坞2个自然村(含茶场社区云村组)组成,云村组293人,井坞组195人,茶场社区云村组230人,及其它外来常住人口240人,合计958人。党员35名,全村共260户,房屋244幢。   拥有耕地总面积350余亩,拥有杨梅、桃、李等经济果林250亩,茶园700亩。辖区内共有大小塘库9座,其中银塘、叶塘两座属小《二》型水库。   云村作为城乡结合部,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十分丰富,最大化的保留了原生地貌、自然水系和原生植被,山坞田园风光无限,区域内的红光材料厂老厂区建筑风格质朴有历史感,通过改造可以作为文化创意区和乡村休闲的好去处。   

南溪南村

南溪南村  南溪南村花山风景区位于新安江中心城区延伸段的重要节点,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古牌坊、古村落等自然、人文景观之大成,是一个内容丰富、品味较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在屯溪境内独一无二。    景区内的千年古村落--南溪南村位于新安江畔,黑瓦白墙的徽派古民居隐衬在绿树丛中。村东面有明代茶园石牌坊群,南面有“长寿乌龟驮石碑”,西面有招财进宝的“财神庙”,北面有美丽的“水口”,古建筑、古民居更是鳞次栉比,还有距今近1200年的“萧江一世祖”墓、圣旨碑、徽州地区少有的明代大石狮等。    村边有座古老、美丽而神奇的花山,以山花烂漫、奇峰怪石、千年谜窟和江南罕见的元代摩崖石刻等闻名,现已探明的景点、景物就有四十多个,每一个景点都拥有一个美丽而又非常动听的神奇故事,有诗为证:“花山福地石林间, 古往今来藏神仙。悟空大闹蟠桃会,奇迹还在眼前边。老虎流泪遗迹在,师姑戴笠留芳踪。胭脂鸳龙降甘露,二十四柱洞天巾。”       现今我村有1208人,10个组,398户.有党员38名,村民代表30人。  

留村村

  留村所辖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86亩,旱地480亩,山场1200多亩。留村总人口489人,共189户,其中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2人;党员队伍年龄情况:70岁以上党员1名,60岁以上2名,50岁以上7名,党员队伍文化程度:高中文化4人,初中文化5人,小学文化2人,文盲1人。   

浯村村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浯村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东郊,与歙县王村镇仅一桥之隔,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3.5公里,系丘陵地貌,三面环水,土地总面积4049亩,其中草皮沙滩约300亩,既无干旱之虑,也无水患之忧。农业资源丰富,目前全村耕地面积813亩,其中水田750亩,人均约0.7亩。村北面有80多亩的防风林带。山林主要位于在村南面河对岸,林场面积共1832亩,非林地面积224亩。森林覆盖率70%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山谜窟”坐落在其中。   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浯村民风淳朴、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乐善好施。建村至今已有约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载上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历史上浯村又名洪村(以洪姓居多)、环溪(三面临江)、渔村(村民以渔为业)。明正德年间,吴郡士大夫和南山朱昌积友,爱此地山环水绕,景致如画,因爱至深,曰浯溪(吾之溪意),故曰浯村,今浯村由此而来。   浯村以其特有的地貌和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著称,在其境内拥有大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1年5月20日-总书记视察黄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便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个,此外还有位于村西对河、花山谜窟东首的石壁山等。悠久的历史曾为浯村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如胡家水碓、朱氏大祠堂等,可惜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这些人文景观甚至于部分自然景观都已荡然无存。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浯村共有人口1370人,355户,8个村民组,其中农业人口1140余人,暂住人口230人。现有党员33名、预备党员3名、建档对象2名。    新农村建设以来,浯村的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省人大协调落实项目资金70余万元,采取片府投资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分三年给予租赁村民补助的方式,扩大租赁土地130亩,建成总计320座200亩的标准钢架大棚。并成立了屯溪区首个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并以此带动,促进了种殖业的健康发展。    2、村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实施,完成了村庄内部主干道和街道的亮化工程,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筹集资金6万余元,重新修建了浯村亭、投资4.1余万元,重新修建了浯村渡口,并修建了从渡口通往下沅农田长约600m、宽1.5m的水泥路。积极协助篁浯公路改造拓宽工程,努力提高村内道路质量,完成村内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和相着排水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人了良好的出行环境。全面落实以“三清”为目标的环境整治,在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的基础上,筹集资金2万余元,修建了15个垃圾池和排水设施。   3、积极配合新安江综合开发项目征地、租地工作在花山谜窟桥下200米处建一座花山橡胶坝需征租土地100余亩,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村两委干部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加大对村民的宣传,使村民认识到项目工程的重要性,通过大家努力,在短短一月把征地租地工作按要求如期交给施工方,保证项目正常施工。   四、经济发展情况    浯村党支部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总要求,以争创党建工作“先锋村”为主线,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以创建“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强化班子建设,不断夯实党组织的凝聚力。一年以来我们党支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讲话精神,从提高自身能力入手,着力加强班子建设,党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班子的虎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一是不断提升两委班子工作能力。严格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合理搭配现有班子成员;二是加强班子成员廉政勤政建设。班子成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每年签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接受终民主评议;三是完善村级阵地的建设。浯村现有村部面积42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按照“三全十有”的标准建设完善;四是强化成员之间团结合作意识,心齐气顺的氛围愈加浓厚。支部与村委会各成员之间经常交心通气,凡涉及重大问题都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并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村两委班子的每个成员,纳入年终考核,与年终报酬挂钩。    (二)以创先色优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严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成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各个阶段工作任务。活动中,社区根据镇统一部署,组织党员开展活动:①学习培训(召开党员动员大会及培训);②发动宣传(制作条幅、黑板报、开展了活动公示栏);③对照“五好”要求和标准,开展了党组织承诺,党员承诺制;④公示党组织承诺和党员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活动的开展,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学习制度上,不断增强党员自身驾驭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在工作制度上,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管理,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推进“三务”公开,打造阳光工程   以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推进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①公开形式统一,灵活多样,提高群众知晓率。   在开展公开形式上,采取了多种灵活有效方式。一是公开栏公开,利用交通要道设置党务、村务和财务的公开栏,以便群众观看监督。二是以会议形式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如召开党员议事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党员会议,两委扩大会等形式,实行村务公开,扩大知晓面。三是以宣传资料的形式公开,对重大村务内容事项制作专门的资料,印发到每家每户,做到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②公开内容,既有重点,又全面具体,提高群众信任度。   我村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村级财务管理,自镇成立会计服务中心以来,村财务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村财务收支和村民所关心的事项费用的发放公开的可信度明显加强。    ③公开的管理既有制度,又力求规范,提高公开的实效性。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明确责任。    二是规定公开时间,每季度(十五日)按区镇要求公布党务、村务、财务工作,专项内容根据上级规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按时公布。   五、社会政治稳定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调动大家主动参平安村建设活动,争创市级模范综治工作站,围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标准,加强创建建设领导组织,书记亲自抓,专职干部具体抓,村民代表配合抓,上下联动,加强自治组和群团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将党建工作与村民自治管理相结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外来暂住人口,重点人员进行摸排,确保治安稳定、扎实开展反-工作,利用展板、标语、宣传单、黑板报和召开会议的形式,全面大力开展反-警示宣传达室教育工作,提高广大村民崇尚科学,反对-的意识。   六、加强对乱搭乱建未批房屋建筑的宣传,遏制乱搭乱建行为的蔓延。    ①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相继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政治法规,使党员群众认识到乱搭乱建的危害性。    ②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未批先建,危房改造做到一户一档,党员干部带头不做违章建筑   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宣传力度不过大,针对性不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不足,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反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几年来,浯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实现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被评为市党建工作集体,区“文化之乡 ”、“平安村”、“文明村”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下草市村

  下草市村位于屯溪区屯光镇东北端,205国道、皖赣铁路穿村而过,全村现有2个村民小组,有175户484人,党员24人。一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年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村民靠种植季节性蔬菜和外出务工创收。2010年市重点工程——新安江综合开发屯光大道延伸段、屯光大桥、花园安置区将在下草市村相继实施建设。   

篁墩村

  篁墩村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东北9公里处,在新安江畔慈张公路线与花山旅游公路线的交汇点上,为屯溪东北之大门,属屯光镇管辖。   它依山临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自古为众多姓氏迁徙徽州最集中的始居地和宗族聚集地,尤其黄巢之乱一次迁居而来的姓氏达20多个,其中以张、陈、朱、戴、周、萧江、济阳江、康、曹、王、毕、潘、施、齐、唐为多。谚云“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五夷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特别是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三夫子的祖籍都在篁墩,篁墩成为“洛闽溯本”的“程朱阙里”,历来被学术界尊称为“儒教圣地”,素有“东南邹鲁”之称,被尊称徽州文化第一村。   村中民宅多徽派建筑,沿慈张线两侧布满店肆,商业繁荣。历史上诸多名人曾在此留下丰富遗迹。富仑山前,有朱家巷,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先世的故居所在。村中立有“程朱阙里”牌坊,巍峨壮观。北宋初年李方等奉太宗之命所编成的《太平广记》中,就有它的名字,作“黄墩”,并载有程灵洗助黄墩湖蜃射杀吕湖蜃的传说故事。篁墩能供游人访古寻幽的去处,有蛟台、鼓吹台、洗马池、烨卜桥等传说中程灵洗的遗迹。还有朱熹先世故居所在的朱家巷和郑玉在富登渡口的郑公钓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诗人、《新安大好山水歌》的作者潘世镛,曾写有《晚过篁墩》绝句云:“水绕山环峙一墩,绿烟夹道近黄昏。停车细访先人宅,犹有千年老树存”。   篁墩千百年的历史沧桑,其厚重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吸引世人的嘱目。篁墩村两委将和所辖6个自然组1200名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全力弘扬徽州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草市村

  上草市村是屯溪区最大的村,也是屯光镇的农业大村,全村耕地700余亩,旱地300余亩,山场2000多亩,屯光大道、皖赣铁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上草市村有瑶源和上草市二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组,现有639户2160人,2009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村集体年收入5.6万元左右。    2009年度被屯溪区评为“党建工作先进村”,2008年度被屯光镇评为“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征地工作先进集体、防汛抗旱工作先进村”,连续多年被评为“计划生育达标奖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室奖。”   


尤溪社区特产大全




尤溪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