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村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南郊,毗邻站前区和清溪街道办事处。下辖23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030户,人口3539人,耕地面积2440亩,山场面积6000余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及个体经商。
铜九铁路、宁宣城际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及318国道横跨本村境内,齐山公路贯穿里山村始终。里山村距离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仅一公里,池州高速出入口就在本村境内。境内还有省级重点旅游景点、池州重点旅游开发点、灵山秀水的佛教圣地“万罗山”景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其它市政工程项目在本村的建设,全村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越来越突现,本村村民不断有进城工作、学习、居住、生活,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702003 | 247100 | -- | 查看 里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解放社区 |
解放社区成立于2008年4月,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九华山脉,距主城区21公里,是里山街道的小集镇,人口居住密集。 社区辖12个居民组,687户,2845人(其中外来人口463人),原称解放村属原解放乡政府所在地。现有12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290栋,住户689户,常住人口2804人,流动人口560人,辖区单位6个,其中事业单位3个,学校2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72个。 全社区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28余亩,山场面积986.7公顷,水面面积为45.7公顷,村庄占地面积为41.4公顷, 2009年国家电网建设被征用地4.13公顷。 社区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共有0党员67人。现任社区两委干部共有5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计生专干、文书、民兵营长。 |
双河村 |
双河村地处里山街道东边,距城区20余公里,是2003年由原俞河、查冲两村合并而成。方圆12.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万1千亩,农田800亩,平均海拔约600米;东与合兴村相邻,南和梅街镇接攘;西靠杨街村,北连墩上街道;12个村民组,家业人口1560人,在册0党员51名。居住相对分散,其中5个村民组地处高山。 双河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收入主要靠林业经营和外出务工,每年有600多人在外打工。盛产毛竹、杂木,储藏有白云石、方解石、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村民植树造林积极性很高,每年栽植发展毛竹、杉木及其它林木600多亩。 2011年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处为民服务中心,提高了办事效率。 双河村是块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境内环境优美,风景迷人。北面的日湖山是传说中“九华老爷”(金地藏菩萨)第一步落脚的地方,至今山顶还留有巨大足印,民间有许多传说。金公避兵处、石轿、猴子戏观音、涌泉寺等景点和遗址静候有识之士相亲!其它还有迎客双松,白果古树、参天龙松、北山枫叶等美景也都令人神往。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期望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家乡人和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经验、资本的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共同开发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
合兴村 |
合兴村座落于贵池区里山街道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距318国道15公里,东与青阳县杜村乡接壤,北与墩上龙池、渚湖村相毗邻,南与梅街镇刘街村一山相隔,西去20公里通齐石公路,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94%,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 之称。 境内地势较高,山青水绿,空气清鲜,风景如画,生态环境十分良好。1999年评为市级生态示范村,2006年又被授予“省级生态示范村” 荣誉称号。由于气候溫和,云豹、黑麂、山羊、穿山甲、野山鸡等大量名贵野生动物在境内繁衍生存,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白云石、方解石、铅锌矿、云母、石英、花岗岩等。此外还有诸多的自然景观,仙姑洞洞幽岩奇,水声潺潺,仙姑石栩栩如生;小九华风景绮丽,古道通幽;万亩竹海,涛韵醉人。 |
白洋村 |
白洋村位于齐石公路线上,与梅街镇交界,上有解放河、梅街河汇集成白洋河穿村而过。白洋自然村是个古老而文明的村镇,历史上就是个商贸集散地。交通十分便利,是市区1路公交终点站。 全村基本农田及耕地630亩,山场面积6700亩,其中村集体杉木林场250亩。现有1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058人。 |
元四村 |
元四村共有25个村民组,户口3100多人。耕地面积2800余亩,山场面积4万余亩,其中毛竹5000多亩。全村共有党员98人,下设两个党支部。村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交通便捷。 近年来,村两委依照村民自治章程,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及时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项村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全力维护本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元四村位于贵池区里山街道北部,距主成区17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有25个村民组,全村现有人口3074人;中心村有8个村民组,人口1100人.元四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民俗文化特色村、森林村、生态旅游村和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元四村地理环境独特,北依太卜山,中心村村庄座落于来龙山山脚,东、西两条溪水抱村环绕汇入村前,形成二水合抱。交通十分优越,贵梅公路开通前,属陆路交通要冲,南北线由贵池经白沙、元四、潘桥、七都到徽州的商道必经之路,东西线由白洋、元四、渚湖姜、庙前至九华山朝香交通干道。太朴山上的梨岭建有古凉亭四座,三亭已毁,现一石亭上刻有“梨树岭”三个楷体大字。岭上岭下古道依存,石板光润。有人考证为李白诗中的“水车岭”,抗战期间,梨岭作为战略要冲,中日双方展开激烈争夺,岭上战壕、碉堡等战争遗迹依稀可见。 元四章为贵池历史上四大名姓之一,宋末元初,池阳教谕章文风之章仕儒,游猎于此,择地开社建坛,明清时期,已有千户。抗战时期,城内工商巨幅、乡绅名士多避难于此,既有前清遗老,又有留洋学生;既有长袍马褂,又有西装礼貌,繁荣度号称“小上海”,千白年来,章氏子孙繁衍生息,现有人口达三万,本地居住约八千人,池州章姓大多出于此地,有的外迁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历史上出有清代翰林、实业家9馒头山矿业主)、民国临时国会议员、东北银行干校校长(副部级)等人物。解放前,拥有大小地主近有200人,地产涉及池州各县,1950年列为池州地区土改工作试点村。 古村落保留完整,空间变化多样,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古民居一律民清风格,祠堂、老屋、古道、牌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村落水系灵活,河道以麻沙石驳岸、古石桥多座,古河道穿村而过,明清风韵依存。道路以鹅卵石铺地,古徽道依然使用。村中散落众多的石鼓、石柱、石板、石阶等。 元四村民俗文化独特,宗祠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三座宗祠,分别为省级文保单位“ 秩叙堂”和市级文保单位“郭睦堂”、“孝友堂”。“郭睦堂”“孝友堂”前后相连,为全国少见的兄弟祠。郭睦堂历经400年建成,占地面积1883平方米,为原贵池县五大古建筑群之一,被乾隆帝誉为“江南第一祠”。每年腊月二十四,章氏子孙多达2000人聚祠堂,文明祭祖。 依托元四古村落优势,重点加强古居民,古祠堂,古徽道、古河道、古桥、古树等保护,坚持以旧修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完成美好乡村11+4建设内容,完善中心村服务功能,预留旅游发展空间,加大宣传力度,强力对外招商。吸引外来资金注入,兴办古村落旅游业,形成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民俗文化传承的旅游特色村。同时,利用村道路边大量的荒山地及水库水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启动实施1000亩的生态农业产业种植产业园项目,广泛种植梨桃等经济作物,牡丹、菊花等观赏植物,最终形成山中林木可观赏,深水水面可垂钓,林海深处能度假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产业植园 通过努力,着力将元四村打造成古村落保护开发、民俗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态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亮点,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好家园。 |
杨街村 |
杨街村位于生态文明城市——池州市的东南面,隶属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2008年初村级区划调整,由原施桥村、琅河村合并成立的新村,因中心地处杨家老街而得名。全村现有2500人,辖18个村民组。区域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全为山丘地貌。 当你进入我村的门户,就能看见古村施村的水口处那爬满青藤的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石拱桥——飞凤桥。她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施姓家族的悠久与辉煌的历史。走进杨家老街,一座座马头墙的老屋,一条条石板道,一道道整齐的河坝,一面面古老的门脸,仿佛再现人声鼎沸的商贾交易的繁荣景象。虎形山下的石点庵遗址,山顶上的引水马槽,古老而气势恢宏的杨氏宗祠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昭示着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文化古村。 改革开放以后,古村青春焕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广大村民向荒山进军,护林造林,成效斐然。现已有天然林、竹园林1.4万余亩,人工林5千余亩,山场面积3万余亩,植被覆盖率已达80%以上;广大村民还利用山场多的特点,开辟桑园、茶园,时至今日,我村仍是产茧大村,堪称“蚕桑之乡”;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现已有琅河工贸矿业、明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我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我村是第一批“村村通”工程的受益者,现在每个村民组都已通了公路。交通便利,村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与提高,沼气生态富民工程受益人口达50%以上。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庭前屋后,栽花养草,民风淳补,治安状况良好,是个时代气息浓郁的新村。 |
里山村 |
里山村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南郊,毗邻站前区和清溪街道办事处。下辖23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030户,人口3539人,耕地面积2440亩,山场面积6000余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及个体经商。 铜九铁路、宁宣城际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及318国道横跨本村境内,齐山公路贯穿里山村始终。里山村距离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仅一公里,池州高速出入口就在本村境内。境内还有省级重点旅游景点、池州重点旅游开发点、灵山秀水的佛教圣地“万罗山”景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其它市政工程项目在本村的建设,全村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越来越突现,本村村民不断有进城工作、学习、居住、生活,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晓岭村 |
晓岭村位于铜九铁路,芜大高速以南,紧靠主城区。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26个村民组,3600人口。2008年4月成立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党员103名,村干部6人。村部办公、活动用房面积140平方米。 几年来,晓岭村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宗旨,在上级党工委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支部建设为龙头,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出发点,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倡导文明新风,共建和谐家园”为内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被上级授予“五好党支部”“人口与计划生育行进村”等光荣称号。 在党的-精神鼓舞下,晓岭村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做出新的贡献。 |
新华村 |
新华村位于池州城区南郊,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山场面积1.5万亩,齐石公路横穿本村5公里。村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是万罗山漂流的好地方。共辖14个村民小组,户口2280人,党员67名,村民代表44人。主要生产水稻、生态家禽养殖,工矿资源丰富,有铜、硫、铁、金及氧化矿和采石加工、建材企业等十几家。运输资源丰富,适应各种企业来我村投资开发。我们的宗旨是“让投资者发财,求自身发展”。 |
象山村 |
象山村位于贵池城南9公里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731户,2486人,党员80名,耕地面积2100亩,山场面积1.3万余亩,可养殖水面积有三座水库达35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0党员80人,其中女性党员11人,35岁以下11名,60岁以上党员26名。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4人,大学生村官1人,毕成贵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贵娟任计生专干,韩双旺任文书,张学军任民兵营长。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大部分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为3.5万平方米。 我村莲塘、莲峰等村民组共建用沼气池98口,2个村民组已经安装了自来水。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在经济发展方面,我村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