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贵池区 >> 墩上街道 >> 双河村

双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河村简介

  双河村于1984年3月由原双河大队改制而成。历史以来,因龙池河、童溪河两河流贯穿全村而得名,经上世纪70年代农田整治后,形成现童溪河。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16个村民组,651户,常住人口2358人。农业耕地2900余亩,山场面积58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村内有小冲叶水库一座,库区水面面积约80余亩(非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约2000余亩;当家塘12口。
   双河村党总支共有党员59人(其中含预备党员1人),设有两个支部:工商支部和农业支部,9个党小组。其中女性党员11人,流动党员16人,退休党员1人;大专以上学历党员5人,高中文化15人,初中文化25人,小学文化及以下党员14人;60周岁以上党员25人,35岁以下党员18人。
   村设完小一所。境内有规模企业6家,个私企业14家。黄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务工和农业,2012年人均收入6200元。
   双河村为民服务中心大楼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大楼位于距318国道约三公里处的黄许公路边,建筑总面积508平米,总造价为60余万元,由村集体筹资建设(其中上级拨款15万元),产权属双河村。中心设立了党、团员活动室、卫生服务室、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代理室、调解室、农家书屋、人口计生学校等,并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702006 247100 -- 查看 双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墩上社区

  墩上社区简介    墩上社区位于墩上街道中心地段,成立于2003年6月,先后由原河口和老咀村、中铺村合并组建的新型街道农村社区,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分布于池青九快速通道两侧,东临石铺村,南邻双河、许桥村,西邻马牙街道,北临河口村,与闻名的佛教旅游胜地九华河遥遥相望。九华河傍依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社区现有16个村民组,850余户,常住农业人口3200人,流动人口2000人,辖区单位12个,其中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1个,中学学校1所,小学学校2所,医院1个,社区新建卫生室一栋,医务人员3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个,规上企业4个,个体商业网点8个,志愿者队伍1支32人,4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全社区主要村落,池青九公交线路站点6个,居民日常出行十分方便,村民以境内企业务工及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同时兼作农业生产种植水稻。2011年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30万元,主要以林业、矿山收入为主。人均收入6500元。    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总数90人,其中妇女党员16名,占17.8%,大学专科以上党员10名,占11.1%,高中文化党员18名,占20%,35周岁及以下党员15名,占16.7%。社区工作者队伍人员7人,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选聘到社区工作大学生村官1名。    党建工作经费实行“费随事转”,每年3万元左右,从社区集体经济支出。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办公大楼用房508.08平方米,活动场所1500平方米,场所内建立了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科学文化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场所、为民服务代理等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党员电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党务、村务定期公开。   

双河村

  双河村于1984年3月由原双河大队改制而成。历史以来,因龙池河、童溪河两河流贯穿全村而得名,经上世纪70年代农田整治后,形成现童溪河。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16个村民组,651户,常住人口2358人。农业耕地2900余亩,山场面积58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村内有小冲叶水库一座,库区水面面积约80余亩(非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约2000余亩;当家塘12口。    双河村党总支共有党员59人(其中含预备党员1人),设有两个支部:工商支部和农业支部,9个党小组。其中女性党员11人,流动党员16人,退休党员1人;大专以上学历党员5人,高中文化15人,初中文化25人,小学文化及以下党员14人;60周岁以上党员25人,35岁以下党员18人。    村设完小一所。境内有规模企业6家,个私企业14家。黄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务工和农业,2012年人均收入6200元。    双河村为民服务中心大楼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大楼位于距318国道约三公里处的黄许公路边,建筑总面积508平米,总造价为60余万元,由村集体筹资建设(其中上级拨款15万元),产权属双河村。中心设立了党、团员活动室、卫生服务室、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代理室、调解室、农家书屋、人口计生学校等,并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塔山村

  塔山村简介    塔山村位于墩上街道东北侧,属丘陵地区,与青阳县蓉城镇相毗邻,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612户,总人口2085人,茅高公路至318国道穿境而过,著名的池州市贵池区三大河流之一的青通河饶村而行,铜九铁路途经本村境内,村村通工程已全面覆盖,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资源,现有六家矿山在本村落户,年产值达千万元.水产品也是本村经济的来源,有着3000余亩水面,采用精养与科学养殖方法相结合,年产值达600多万元.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拥有山场林地面积2万余亩,总资产上千万.目前塔山村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按照国家政策大胆的拓宽思路,发展多种经济,正带领全村人民迎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向小康迈进,为更好的建设和谐塔山,实现经济强村而努力奋斗.   

步岭村

  步岭村简介    步岭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东面,地理位置西高东低,是多丘陵山岗地带,村落居住分散,全村共有29个村民组897户,农业人口3670人,国土面积10132亩,养殖水面270亩,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苎麻等作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    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党员120人,其中女党员14人,35周岁以下党员12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总支委员3人,村委3人,交叉1人,村配有警务室和2名综治协管员。    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桐许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铜九铁路自东向西从村中穿过,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村集体资源主要有优质粮生产基地跃进圩840亩机动田和270亩水面。近几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的扶持,引用良种良法,提高了经济效益,真正达到了“优质高产、稳产”的高效目标,逐步走上了区域经济之路。    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有:跃进圩机动田840亩,2010年发包收入32.2万元,2011年发包收入为56万元,钱龙大垸养殖水面270亩,每年发包收入3.6万元,麻园林场184亩国外松,2010年对包发包26万元。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社会治安稳定,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在村村通建设的同时,率先实现了部分组组通工程。并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全村每年大约有700余人外出务工,年收入达2000万元左右,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4800元,2010年人均收入5800元。全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二层以上的砖混结构的住房占85%,砖木结构的占15%,70%的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居民安全乐业的同时不断发展循环经济,有力促进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香山村

  香山村简介    香山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的东部,墩上街道办事处的北面,属墩上街道办事处管辖,距318国道(现九华山快速通道)、芜大高速约12公里,灵茅公路穿境而过,是原茅坦乡通往各地的门户,境内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南高北低,是个多丘陵、山岗地带,村落居住分散,首尾8里之遥,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636户,2500多农业人口,耕地面积4600余亩,山场面积4000余亩,长期以来,主要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苎麻等经济农作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    香山村于2007年7月成立了香山村党总支委员会,总支下设两个分支部分别为红光支部、香山支部;全村共有党员56名,其中女性8名,村两委干部配备职数共5人,党总支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2010年新建了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大楼,村级阵地建设设施配备齐全,配有电脑室、农家书屋、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远程教育系统、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综治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公室等,建立健全规范了村内各项制度,坚持“依法办事、按章理事”,不断推进村级民主化管理。       该村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村集体资源主导产业拥有两大圩田,面积共有1600余亩,是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10年通过对外公开招标,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近年来,经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的扶持,全村利用资源优势, 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引用了良种良法,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广大村民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先后创办了苗木花卉基地、华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章氏棉鞋厂、木材加工厂、服装加工厂、油坊等一大批个私企业,因地制宜努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近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年产40万双运动手套的圣格蕾斯运动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池州分公司在我村落户,有效解决了当地及周边400余名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问题。       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该村全面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重点以发展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全村沼气入户率达60%,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按照村庄布点规划的要求,农户建房按章有序,正向着农村城镇化目标建设发展;公路建设方面:修建了2.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确保了农村道路畅通,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五年规划,完成全村所有组级公路的改造、拓宽项目,达到道路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的目标,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格局,“十二五”期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香山村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正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全村村民将以满腔热情,把香山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和谐新香山而努力奋斗。   

山湖村

  山湖村位于墩上街道东北边,沿茅观公路两旁,东与茅坦村交界,南与步岭村接壤,西和香山村毗邻,北临双丰圩,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因依山(香山、步岭山)傍湖(双丰圩、庆丰圩)而故名,现位于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以内,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602户,2036人口,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9亩(其中水田面积4355亩,旱地面积804亩,山场面积1890亩,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2010年村集体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5元。山湖村拥有村部办公设施配套齐全,为民全程代理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总支活动室,党员电教室、调解办公室、人口学校、民兵营、警务点。村内有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室、商店、自来水、电灯、电话、村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小康生活格局全面形成。村内共的企业三家,分别有植物油脂加工厂、精米加工厂、稻谷烘干厂。    本村拥有二大特色产业:即种植业和养殖业,有2700亩的优质粮种植面积,全村每年可向国家出售优质粮480万斤,有水产品特种种植面积820余亩,全部种植芡实(又名鸡头果)每亩能产芡实150公斤,每公斤价格7.4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市场行情十分看好。还有600多亩的养殖水面用于水产品养殖业,养殖种类有秋浦花鳜、银鲫、草鱼和黄白连、销往周边城市。去年我村对双丰圩内大月子圩田1035亩,抗排闸站和供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优质粮种植基地。同时还大力发展其他特色农业,实行多种经营,齐头并进,成为墩上东北边的鱼米之乡。山湖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人数61人(其中女党员9人,35岁以下党员5人)。   

茅坦村

许桥村

  许桥村简介       许桥村位于墩上街道西南侧,坐落在巍巍的船峰山下,距318国道7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组,485户,1675人口。全村国土面积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0万亩。是罗城民歌的传承基地,环镇公路穿越而过,公路两旁商业建筑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村民安居乐业,处处呈现生机勃勃景象。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农业支部和工商支部,党员总数70名,其中妇女党员12名,流动党员5名,退休党员4名,生活困难党员2名;高中文化学历党员8名,初中文化学历党员25名,小学文化及以下党员34名,60周岁以上党员25名,35岁及以下党员44名.   

龙池村

  龙池村简介       龙池村位于墩上街道办事处西南部,属丘陵地区,和青阳县庙前镇、杜村乡、贵池区解放乡接壤。与闻名的佛教圣地九华山遥遥相望,俗称“小九华”.距墩上街道(318国道)7公里, 交通十分便利。    龙池村下辖11个村民组,450多户,人口1700余人。龙池村党总支下设工商和农业两个支部。党员51名,其中女性党员8名,35岁以下党员6名,大专文化程度2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名,初中及以下44名。全村国土面积13.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余亩,山场面积19000余亩,村集体 竹木山场1300多亩。 本村是全街道的林业大村,林业大户有20多家;竹木加工厂有7家,分别是邱长春、叶太平、胡玉贵、何高寿、周桃周、徐华斌、胡秀龙。村集体经济主要 来源于林业。 特色产业——船峰云雾茶,终年茶林苍翠,云雾缭绕,四季清泉不竭,景色深幽,是得天独厚的云雾茶产区。此茶色泽嫩绿,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长期使用可清心明目、提神醒脑,深受广大客户青睐。本村矿产资源丰富,有李湾硫铁矿,经省地质勘察检测,品位极高;船峰山大理石,远销苏州一带。 天然 洞口—石仙洞,适合旅游开发。独特资源,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欢迎广大客商前来观光投资。   

石铺村

  石铺村简介       石铺村地处贵池区墩上街道办事处东部,与青阳县蓉城镇接壤,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6亩, 山场面积9552亩,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全村辖15个村民组,13个自然村,520户,1915人。全村以农为主,二三产业为辅。境内有完小一所,小二型水库一座。    石铺村交通便捷,资源丰富。318国道横贯石铺和栗树二个村民组,“村村通”水泥路已经开通,村民们的出行十分方便。境内白云石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大型矿山二家,年产矿石10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等国,铁家冲大竹园远近闻名,年产毛竹30万斤。    石铺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村民们素有栽桑养蚕的习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个私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全村现有建材、建筑、加工等企业10余家,有力地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村民的收入正在逐年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罗城村

  一、罗城村位于贵池区墩上街道最西南端,距318国道10公里,由原童溪、渚湖两村合并而成,与里山、马牙街道毗邻,国土总面积2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1200亩(杉木6千亩,毛竹1万多亩),耕地面积4800亩。全村31个村民组,1115户,3700多人口,全村劳动力2000人,村内中心小学一所,村级新建卫生室一栋,医护人员6人,商业网点14家,木材加工厂3家。7.8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全村主要村落,开通了池州市区至罗城的公-线,交通便捷。2012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5万元,主要以竹木等林业收入为主,人均收入8100元,村民以种养殖(植)、外出务工、经商为主。    二、党组织建设情况    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10人,其中女党员15人,中专以上14人,初中以上40人,小学以上40人,困难党员15人,35岁以下的17人。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健全。党建工作经费有保障,党员活动室内电教设备齐全,经常开展党员电教活动,党务、村务定期公开。    三、特色文化    该村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的发源地,全国著名民歌手姜秀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把罗城民歌唱到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多次接见,从此罗城民歌誉满天下。2008年第二代民歌手姜梦玉,在“挑担徽茶雾里清,徒步北京迎奥运”的活动中,把罗城民歌唱到北京城迎奥运的大舞台上,受到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得到北京人民的热烈欢迎。2010年8月姜梦玉一首罗城民歌《池州牌坊九十九》在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荣获二等奖。2011年元月姜梦玉在湖南电视台汪涵主持的“非常靠谱”栏目中,再次展示了罗城民歌的风采,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强烈反响。2010年姜梦玉夫妇创办了罗城民歌歌学校,弘扬和传承罗城民歌文化。          安徽历史文化名村——罗城渚湖姜村自然景观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宝山洞”、义湖山“金公避兵处”摩崖石刻以及古战场,高山沼泽湿地“老龙池”等奇观;古村落“渚湖姜”明代建造的四座石拱桥,花岗石铺的河床,灵光庙;村内有千年银杏树,百年的黄莲树,石制贞节牌坊等。新世纪的罗城村人民正在充分发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和自然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罗城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团结村

  团结村地处墩上街道以南,仅靠318国道,与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国家5A级风景区九华山相毗邻,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行政总面积达101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09公顷,森林覆盖率80%,辖11个自然村民组,439户,总人口1531,一个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共有69名党员,团结村于1985年获得省林业厅授予的“绿化先进”、“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团结村主要经济来源于林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团结村人杰地灵,物产丰厚,拥有硫、铁、铜、锌、白云石、石灰石、石膏等自然资源和生态家禽、家畜、笋干、食用菌、绿茶、山野菜等再生资源,是休闲、居住的最佳场所,是投资者未来发展的腹地。在“十一五”期间,团结村率先涌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流中。在省市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帮助下,在全体村民的积极拥护和全体干群的不懈努力下,建设“村村通”水泥路3.8公里,拓宽加固组主干道路基8.5公里,不仅为为下步的“组组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改变了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利用山泉水,建有70立方米的水塔从而使农村安全用水率达90%。沟渠硬化4.2公里,是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团结村建有卫生厕所180口,户用沼气达320户,入户率达90%,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还使农村的废弃物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团结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对环境的综合治理显有成效,为此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村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年来,团结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强基础,重服务、促发展、全力打造生态型强村”为目标,以开放活村、基础固村、服务兴村,发展强村为战略任务,以回乡创业带动,全村经济发生了飞快发展,2010年全村经济收入可达30余万元,人均收入可达6700余元。    团结村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团结炕坊、工艺制烛厂、土鸡养鸡场、养鸭场、4—5家木材加工厂经营的生机勃勃。    团结村“两委”树立“率先突破”意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招商引资、兴办生态工业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速脱贫,和谐共进,实现突破。热情友好的团结村全体干群热情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到团结村投资创业,共同发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永岭村

  永岭村简介       永岭村位于墩上街道办事处北端,东与步岭村相连,南与河口村、社区居委会相连,西与居委会相连,北与香山村和马衙街道办事处小岭村相连,九华河穿境而过,距318国道仅300余米,境内黄砂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30个村民组978户,总人口3440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党员98名,其中女党员14人,35岁以下党员8人,村“两委”成员7人;2009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2010年村集体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50元。    近年来,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全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人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低岭村

  低岭村简介    低岭村位于墩上街道北侧,与办事处的塔山村、河口村、青阳县蓉城镇五溪 村相邻,全村山场面积1.07万亩,耕地面积2123亩,现有16个村民组,1870人,属丘陵地区,九华河穿境而过。现有党员61名,两委干部5人。 近两年两委班子 和谐团结、共谋发展。结合本村实际,努力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加快“三个文明”建设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好,让更多的村民受益,使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范阶段的逐步推进。我们邀请市规划部门搞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节约成本、保证质量,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广大群众受益的民心工程为改善办公条件,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今年建设了一栋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综治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室、村级卫生室、科技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等为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楼。    低岭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村内的低岭庵被称为“小九华”,境内矿场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铜、铁、锰、钼、方解石等多种矿产。养殖的獭兔更是远销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热情、淳朴的低岭人欢迎各位领导、有识之士检查指导,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河口村

  河口村简介          河口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办事处的东北面,村部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低岭村,南与青阳县五溪及本街道石铺村,西与墩上社区居委会,北与 永岭村及步岭村接壤。总面积74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08公顷,山场面积540顷。全村辖17个村民组,670户,常住人口2370余人,劳动力1400人。村民居住环抱云山,九华河由东向西穿境而过,“池青九”快速通道绕西而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新建的村部内有卫生室,医护人员两名,村内有商业网点12家,米厂三家, 木材加工厂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有一支志愿者队伍。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落实和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越来越好,2008村民人均收入4100元;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为4680元;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5100元,村集体收入10 万元。       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分别是沙坦、云山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总数65人,其中女党员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6人,初中文化27人,初中以下文化22人,困难党员8人,35岁以下党员9人。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健全。党建工作经费有保障,党员活动室内电教设备齐全,经常开展党员电教活动,党务、村务定期公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结合实际,研究制订了《河口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1、发展高效农业,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主动与梅里生态第二米厂联手合作,实行连组连片土地流转,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干的小农意识,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格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让有种田能力的人经营更多田,把富余的劳动力引向市场,开辟第二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村村通”贯穿东西,“墩茅路”连通南北。在此基础上向“组组通”辐射,交通十分便捷。    农村电网已经全部整改、扩容完毕。总容量为600KW,布局合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满足。    董冲小二型水库已经区水务局论证立项,除险加固工程年内即将完成,届时将全面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和防洪能力,使下游1400余亩良田旱涝保收。    2009年为配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已在新建的“池—青—九”快速通道左侧,再建一个居民安置点,现已规划、设计、批准立项,不久即将破土动工,届时可安置800人。统一为徽派建筑风格,十分美观,是居家休闲的好居处。    引导农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新建沼气池,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有效遏制村内的“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双河村特产大全




双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