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西社区:位于城区中心西北侧,成立于2000年5月。区域约1.7平方公里,东至北海北路,南到平湖西路一直向西延伸至凤凰城,北至仙源西路至消防大队。辖区常住人口4430户,12985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003100 | 242700 | -- | 查看 龙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平东社区 |
平东社区:成立于2000年5月,位于中心城区东南片,辖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范围东至玉河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至平湖东路,南至瑞园小区,辖23个居民小区,现有居民4315户,10150人。 |
芙蓉社区 |
芙蓉社区:成立于2000年5月,位于城区北海路以西的平湖路西南侧,面积约1.68平方公里,辖30个居民小区,共有居民4785余户,15000余人。 |
龙西社区 |
龙西社区:位于城区中心西北侧,成立于2000年5月。区域约1.7平方公里,东至北海北路,南到平湖西路一直向西延伸至凤凰城,北至仙源西路至消防大队。辖区常住人口4430户,12985人。 |
龙北社区 |
龙北社区:成立于2000年5月,位于黄山区城区东北侧,辖区范围:东至盐业公司,西至北海中路,南至平湖东路,北至海安公司。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龙井市场、中心市场、太平盛市三大市场和龙北、龙南、全华顺景苑、龙居山庄等15个住宅小区,有居民3006户,常住人口9336人。 |
甘棠社区 |
甘棠社区地处城区中央,103省道和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方圆6平方公里,是甘棠镇政府所在地,是物质交流和旅游集散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民土地被征用,2005年撤村建居将立新、甘棠两村整建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2008年3月因全区村级规模调整原立新、甘棠两个社区居委会合并为新的甘棠社区居委会。 新成立的甘棠社区居委会下辖新村、车站、前山、东边、西边、彬仓、新门、汪家、双井九个居民组,总户数800多户,总人口2100余人,社区党委有党员121人。甘棠社区现有水面60余亩(其中小二型水库一座,山塘8座),山场1100多亩,耕地面积人均不足0.2亩,资源十分匮乏。但近年来社区干部群众依托城区,利用宝贵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底,社区总资产超千万,集体经济年纯收入428万多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1000多元。 社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兼营农业。商业、建筑、餐饮、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占很大比重,蔬菜加工、养殖、种植、名优产品开发等传统产业继续发挥优势,社区两委将依托城区,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把甘棠社区建设成文明、和谐、平安的新家园。 |
庄里村 |
庄里村位于黄山区西郊,距城区1公里,东邻大桥村,南与耿城比邻,西依章村、北接民主村。2008年2月实施村级规模调整,将原庄里村、乌羊村、刘村村合并为现庄里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640户,2300人,村民代表 52人,村两委干部7人,山场面积39000亩,水田 2500 亩,旱地 760 亩;有三个水库分别是跃进山塘、团结水库,十甲水库;建有高山蔬菜、高山茶园、大棚蔬菜、苗木、果园等种植业基地,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和土地资源,风景秀丽的肖黄山已获国家2A景区;唯一的千年榧树落在庄里村,以旅游招商为目的成立了怡园公司,建有20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活动中心、两个休闲健身广场及肖黄山老年之家,开辟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化墙和刘村24孝文化墙。 庄里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妇女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省先进集体、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巾帼示范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11年,在全市经济观摩会上,庄里刘村的老村庄改造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许,掀起了全区乃至全市的农村改造热潮。并在2012年3月份,庄里村党总支升格为庄里村党委。我们将在更高的起点上,把庄里建设的更美更好。 |
弦瑞村 |
弦瑞村位于黄山区城东郊,距城区约4公里,地处“两山一湖” 黄金旅游线上,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50亩(水田2300亩、旱地1150亩),园地408亩,林地5450亩,村民建设用地450亩,工矿用地30亩,交通用地115亩,水域363亩(河流125亩、水库水塘沟渠238亩),未利用土地1247亩。全村总人口2095人,农村劳动力1257人,其中外出打工450人,从事家庭经营807人。辖五里塔、十里牌、岭瑞等11个村民组。是传统的农业大村,种植业以粮油、蔬菜和苗木培育为主。养殖业以猪、牛、家禽为主。工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材料制造等。 弦瑞村水利设施目前有五里冲(小二型)水库一座与岭阳水库一座,山塘6口,河堤7000多米。全村主干道和各村民组道路已基本成型,形成网络。全村主干道已全部完成硬化。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弦瑞村将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弦瑞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
兴村村 |
甘棠镇兴村地处黄山城西南郊,距城区6公里,S218省道(太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兴村村域土地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208.08亩,水域23.83亩,村庄道路用地38.73亩,林地1388.09亩。共有492户,1621人,农村劳动力1002人,其中务工人员550人,10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农林、工会、老年协会三个支部,共有0党员71人,村两委6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45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3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村委会会址设在S218省道东南左侧。 兴村是传统农业大村,种植业以粮、油、竹木、经果林为主;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村组集体速生丰产林达5400余亩,经果林550余亩。兴村同时又是千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古树、古祠、古庙、古驿道。千年古树和成片梨园被“大树参天”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外景。古祠堂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曾“红楼梦”剧组前来取景。钟山庵香火兴旺,香客来往不断。境内有原始森林6000余亩,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境地。 |
凤凰村 |
凤凰村位于城区西郊,镇政府所在地,东至甘棠社区,南达大桥村,西临浦溪河,北接民主村,103省道、218省道、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现辖凤凰、大屋、向阳、坦里、蔡家、黄泥巷六个村民组,总人口约2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200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公倾,林地300公倾,旱地10公倾。村支部共有党员49人,两委成员6人,配套组织健全。农业、林业为全村主导产业,其收入约占全村收入的60%,养殖业及其它产业收入占40%。凤凰村两委紧紧抓住城区扩建的机遇,按照“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综合项目建设,状大村集体经济;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新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班子服务水平;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进村级事务民主进程;狠抓文化素质教育,提升村民综合素质;确立“项目带动发展、文化提升素质、环境树立形象”的发展思路,创建和谐、文明、繁荣、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凤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1万元,增幅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增幅18%。 |
张家埂村 |
张家埂村位于甘棠镇西南部,东邻政务新区,西靠水岑山,全村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600余亩,山场面积9000余亩。全村辖十个村民组,共476户,1586人,其中移民人口566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3人。 全村村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主,是全区有名的养殖大村、菜篮子基地。目前,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全村村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南,立足村情,借助经济园区在张家埂村扩规发展这一契机,坚持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目标,以加强基层党建为龙头,稳步推进“村庄整治、美化家园”行动。大力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种养殖为突破口,以经济园区扩规做文章,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农民新村树形象,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
民主村 |
民主村地处北纬30 度21分,东经118度06分,坐落城区北郊,东毗连龙门乡,西与太平湖镇汪弯岭相岭,南与甘棠镇凤凰村交界,北与太平湖镇共幸村接壤。浦溪河由南向北流经全村,境内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6.6%,茂林修竹,景色迷人,环境优美,一九九五年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十佳生态村”和“十里山自然保护区”。辖有4个村民小组,272户,876人,党员47名,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2元。是一个以林茶为主的纯山村。 |
大桥村 |
大桥村位于黄山区城区西南,面积2.1平方公里。东至莲花桥,南与工业园区隔婆溪河相望,西与本镇凤凰村接壤,北枕203省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角楼矗立在境北。全村辖七个村民组,共518户,1289人,其中移民101人。大桥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40名党员。 大 桥村现有村庄2个,其中月湾河新村占地195亩,有住宅楼478栋,老年公寓4幢,入住人口已逾千人,现已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完备的农村社区。函盖文、教、卫、商等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月湾河新村服务综合楼建于2007年年初,现已闪耀在南环翡翠大道。 大桥村是创业者的沃土。2005年,大桥村大批农民因开发建设离开土地,他们由失地到改业,再到适业(二、三产业)仅用了短短2、3年时间。其中涌现了逾百位行业“小能人”,更为自豪的是,这里相继孕育了祥龙集团、意新木业等知名民营企业。目前,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全村村民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南,明确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二、三产业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培养‘有才能,有远见,有创新精神’新型农民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十字畈村 |
甘棠镇十字畈村地处黄山北大门。黄山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东面是山地丘陵,南望是获得世界双遗产及世界旅游胜地黄山,西有原自黄山的灵水浦溪河,北接城区。金鼎(甘夫)大道穿村而过。合铜黄高速甘棠支线与翡翠大道(通往园区)交汇于村内。 该村地域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水田927亩,旱地77亩,山场4千多亩。11个村民组,656户。常住人口2051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49.21万元,年递增15%,集体可支配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70元。全村有正式党员63名,预备党员4名,下设湾山社区、老年、农牧业、工会四个党支部。七届村两委班子由7人组成,全部为0党员。 2006年起对失地农户(男60岁,女55岁)每人每月陆续给予80-100元的生活补助,并为每位村民参保新农合,参保率100%。另外出资给自愿投保的劳动力(采取拼盘的方式)投意外伤害险,参保率95%,给考入本科,大专学生给予补助。 农业以水稻为主,优质品种种植达90%以上。成立了十字畈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定期培训,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本村现有大,小挖机7台,铲车3台,农运车,客运车80多辆,都为落户于村内的杭州城建集团“大家置业”,天津瑞园项目,上海保健集团,芜湖宇晨,海安房产等开发公司工程服务。 已建成的湾山农民新村一期、二期、三期住户190户,人口500余人,新村排列有序。河边,河沿、马路、园里、木桥、春建、柞里等七个村民组主干道路已经硬化并亮化,全村道路硬化率95%以上。湾山老村庄、柞里、园里村庄改造后焕然一新。 |
玉河村 |
甘棠镇玉河村位于黄山区城区以东,103省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属典型的城郊村。现有的玉河村是2008年2月实施村级规模调整将原来的马家村与玉河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0090亩,农田1357亩,11个村民小组,共448户,总人口1427人。全村经济以粮、林、蔬菜为主。2010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6 元。村党总支下设城东、马家两党支部,党员73名,其中女党员12名。 目前,玉河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创科学发展新玉河、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创先争优活动主题,立足村情、立足资源,带领全村人民科学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呈蓬勃发展之势。坚持以加强党建为龙头,以富民为目标,制定了“稳定农业,巩固林业,发展二、三产业,启动旅游业,引导农户走向市场,加快全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欧家冲蔬菜基地建设,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得到增长,村容及居住环境得以改善美化。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