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脊岭社区地处秋江街道办事处的中心,贵茶公路穿境而过,辖16个自然村、34个社区居民小组、1140户总人口4400人、耕地总面积4580余亩。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 113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3名。该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当选以来,社区党总支坚决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切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规划,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点亮一盏灯、温暖一片心”。 2009年启动了中心集镇靓化工程,对高脊岭老街道实施了改造。一期工程筹集资金50多万元,兴建了排水管道1000余米,铺设路水泥砼面砖3000余平方,架设路灯30盏,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以集镇为平台大力实施“凤还巢” 工程,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爱丽丝、鑫友服装、新月家俱、九华工矿、兴旺米厂等劳动密集型私营业主落户,集镇个体工商户达160余户家;新建的高岭农贸大市场,全天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鲜猪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在建的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高岭商住楼,为高脊岭社区提供了优美的宜居环境。民主管理谱新篇,公共事务大发展。2009年该社区通过“一事一议”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总投资资45.15万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6.45万元,筹劳23.65万元),共清淤大小渠道15条(总长度达18940米,完成土方50725立米),清淤山塘8口(完成土方33000立方),修建道路16条(总长15920米,砂石14480立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高脊岭社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社区经济发展繁荣,2009年该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49元。
2007年11月,经过村级规模调整,高脊岭社区由原保安、一心两个村合并组建而成。为落实上级关于“让村级办工场所最小化,为群众服务最大化”的要求,该社区及时处置了原有两个村的村部,于当年12月着手筹建社区为民服务中心。2008年初该工程正式动工,于当年8月竣工,累计总投资87.5万元,建成了总体面积2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其为社区干部办公、党员活动、农民培训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功能配置了调解警务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医疗卫生室,新建了篮球场以及其他附属设施。2009年,该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86件,群众满意率10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702008 | 247100 | -- | 查看 高脊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阮桥社区 |
阮桥社区是秋江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东邻同心,西接乌沙红庄,北与乌沙横塘接壤,南与万宝新河交界。2007年11月成立,由原来的阮桥,农建,联山,江店四个村合并而成,辖区人口6446人,居民1723户。 阮桥社区属于圩区,以水稻、棉花、油菜种植为主,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社区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广大农民旱涝保收,农民收入得到保证。 板鸭生产在阮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极具盛名。近年来成立了秋浦河麻鸭产销合作社,进一步提升了板鸭的产业化水平。 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广大阮桥人的努力下,阮桥社区正在稳步前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阮桥人民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观光! |
梅里社区 |
梅里居委会位于秋江的东大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居辖 20个村民组,985 户,3886人,党员74名,耕地面积4221余亩,山场面积10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800 余亩。村党委下设2个支部,共有0党员74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35岁以下党员10人,60岁以上党员21人。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共有7人,其组成分别为社区党总支书记1人、社区居委会主任1人、计生专干2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全体有9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92%,全村共建户用沼气100口,建池率达10.2%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5 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5元。 在经济发展方面,梅里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 |
高脊岭社区 |
高脊岭社区地处秋江街道办事处的中心,贵茶公路穿境而过,辖16个自然村、34个社区居民小组、1140户总人口4400人、耕地总面积4580余亩。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 113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3名。该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当选以来,社区党总支坚决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切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规划,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点亮一盏灯、温暖一片心”。 2009年启动了中心集镇靓化工程,对高脊岭老街道实施了改造。一期工程筹集资金50多万元,兴建了排水管道1000余米,铺设路水泥砼面砖3000余平方,架设路灯30盏,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以集镇为平台大力实施“凤还巢” 工程,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爱丽丝、鑫友服装、新月家俱、九华工矿、兴旺米厂等劳动密集型私营业主落户,集镇个体工商户达160余户家;新建的高岭农贸大市场,全天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鲜猪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丰富的农副产品;在建的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高岭商住楼,为高脊岭社区提供了优美的宜居环境。民主管理谱新篇,公共事务大发展。2009年该社区通过“一事一议”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总投资资45.15万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6.45万元,筹劳23.65万元),共清淤大小渠道15条(总长度达18940米,完成土方50725立米),清淤山塘8口(完成土方33000立方),修建道路16条(总长15920米,砂石14480立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高脊岭社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社区经济发展繁荣,2009年该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49元。 2007年11月,经过村级规模调整,高脊岭社区由原保安、一心两个村合并组建而成。为落实上级关于“让村级办工场所最小化,为群众服务最大化”的要求,该社区及时处置了原有两个村的村部,于当年12月着手筹建社区为民服务中心。2008年初该工程正式动工,于当年8月竣工,累计总投资87.5万元,建成了总体面积2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其为社区干部办公、党员活动、农民培训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功能配置了调解警务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医疗卫生室,新建了篮球场以及其他附属设施。2009年,该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86件,群众满意率100℅。 |
普庆村 |
普庆村位于贵池区西部,交通便捷。全村辖 22个村民组, 1130户,4120 人,党员92名,耕地面积2801余亩,山场面积0 余亩,可养殖水面积27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 2个支部,共有0党员92人,其中女性党员14人,35岁以下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49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5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1人、村委会主任缺、计生专干2人、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76000平方米,全体有11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98%,全村共建户用沼气0口,建池率达0%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 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
幸福村 |
幸福村位于贵池区西部,交通便捷。全村辖43个村民组,1428户,5239人,党员169名,耕地面积10080余亩,山场面积10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20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5个支部,共有0党员169 人,其中女性党员 28 人,35岁以下党员17 人,60岁以上党员76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8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任1名、计生专干3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专职调解员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39000平方米,全体有1428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100%,全村共建户用沼气206口,建池率达1.8 %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0元。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砂石路组组通达3500米,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沟渠硬化达10万平方米;现发展养殖大户5户,带动了我村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
驻驾村 |
驻驾村位于贵池区西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45 个村民组,1480户5260人,党员143名,耕地面积8600 余亩,山场面积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160 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4个支部,共有0党员143 人,其中女性党员 19 人,35岁以下党员28人,60岁以上党员64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9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书记、主任兼职)、总支部副书记1名、计生专干2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治安专职调解员2名,不享受补贴委员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21000 平方米,全体有14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 95 %,全村共建户用沼气100口,建池率达0.6 %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以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该村发展的万亩优质油菜项目,使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亲临该村考察。 |
民生村 |
民生村位于贵池区西郊,东临秋浦河,北倚长江,紧邻池州昭明大道,交通方便快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下辖47个村民组,1760户,总人口6200人,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00亩。村党总支下辖4个支部,12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28名。近年来,该村着重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蔬菜,是省级“一村一品” 蔬菜种植专业示范村。2010年在区农委的指导下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民乐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沼气服务网点和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粮、油、棉、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按照集中连片、配套统一、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组织、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承包,引进、创办大小企业10多家,培育种、养殖大户150多户,建立蔬菜示范基地3000多亩,特色蔬菜大棚核心展示区500多亩,带动农民年增收可达2000万元。 2010年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新建成的村级为民服务中心,于4月1日动工至7月1日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其总体规划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总投资45万元。内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卫生室、计生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农民科技培训室等,并配齐相关办公硬件,是一座为民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楼。中心楼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村级为民服务办公条件,办公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随之提高。民生村终于有了真正的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农民群众之家。 |
同心村 |
同心村位于乌沙大圩腹地,地处杜坞阮晏公路两旁,交通区位优势。全村辖24个村民组,1031户,人口3871,党员102名,耕地 面积3662余亩,山场面积8余亩 ,可养殖水面积40余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共有0党员102,其中女性党员13人,35岁以下党员8人,60岁以上党员47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6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书记、主任兼任】计生专干、妇联主任、组委、文书、民兵营长。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10500平方米。全体有800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为百分之80,全村共建户用沼气40口,建池达百分之4以上。在经济发展方面,同心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 |
新河村 |
新河村位于贵池区西部,紧倚秋浦河,交通便捷。全村辖30 个村民组,1010户,4150人,党员86名,耕地面积8400余亩,山场面积90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40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2个支部,共有0党员82人,其中女性党员12人,35岁以下党员28人,60岁以上党员23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 6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任1名、计生专干2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专职调解员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71750平方米,全体有10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98 %,全村共建户用沼气 150口,建池率达14.8%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3.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 元。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 |
万宝村 |
秋江街道万宝村位于贵池区西郊,东临秋浦河,北倚阮桥居委会,西邻木闸河,阮木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水系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村辖47个村民组,1220户,总人口4460人,全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党小组7个,有正式党员110名。2008年度被街道列为后进村、重点管理村,2009年确定为“难点村”进行治理整顿。村“两委”班子,正视困难,奋力赶超,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创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几年来进步明显。有市级先进合作社两家,农民经纪人,万宝水稻专业合作社法人:汪明如去年在梅里生态米厂受到总理接见。九华朱芳龙香鸭远销大江南北,如今又上规模上项目,扩大经营重新注册为江南食品公司。该村多次走出去学、请回来教,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推广新品种,引导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鼓励农民创业,引进中小企业7多户,培育种、养殖大户30多户,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2010年,新建万宝村为民服务中心于6月8日开工,10月1日落成并投入使用。总体规划面积29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510平方米,总投资50余万元。内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卫生室、计生室、科技书屋、党员活动室、农民科技培训室等。并配齐相关办公硬件,是一座多功能综合办公楼。新楼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村级为民服务办公条件、办事效率,为民服务水平将随之提高。万宝村终于有了真正的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农民群众之家。 |
东埂村 |
东埂村位于贵池区西部,紧依秋浦河,交通便捷。全村辖38个村民组,1236户,4536人,党员110 名,耕地面积12000 余亩,山场面积 0 余亩,可养殖水面积70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共有0党员110 人,其中女性党员12人,35岁以下党员30人,60岁以上党员40人。现任村两委干部共有6 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任1名、总支部副书记1名,计生专干2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 3600平方米,全体有12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90 %,全村共建户用沼气150口,建池率达12%以上。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00元。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以水稻、棉花、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定单农业,是全区的富硒米种植基地。 |
谷塘村 |
谷塘村位于秋浦河畔,交通便捷。全村辖 24个村民组, 913户,2026 人,党员76 名,耕地面积4200 余亩,山场面积 0 余亩,可养殖水面积500 余亩。村党委下设 2 个支部,共有0党员76 人,其中女性党员11 人,35岁以下党员12人,60岁以上党员27人。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共有6 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人兼1名,党总支副书记1名、计生专干2名、文书1名、民兵营长1名。到目前为止,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均用水泥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 29100平方米,全体有900 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使用率为 98%,全村共建户用沼气210口,建池率达23 %以上。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预计,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00 元。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以水稻、小麦、油菜、瓜果种植为主;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产品销售、务工工资等。 |
莲台村 |
莲台村位于秋江街道东部,4余公里贵茶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其中。全村辖38个村民组,1210户,4320人,耕地面积860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420亩。 村委会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71人,其中女性党员15人。现任村两委干部6人,其组成分别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文银,副书记房友国,计生专干胡小荣,陈晓莲,文书徐志堂,民兵营长石友生。 |
三联村 |
秋江街道三联村位于贵池区西郊,东临莲台村,北倚同乐河,南邻贵茶公路,西与乌沙镇横塘村接壤,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村辖43个村民组,1390户,总人口4950人,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0余亩。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党小组15个,有正式党员118名。2008年度被街道列为后进村、重点管理村,2009年确定为“难点村”进行治理整顿。村“两委”班子,尤其是第四批省直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以来,正视困难,奋力赶超,新农村建设进步明显。该村盛产水稻、棉花、油菜,是农业大村;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棉花专业合作社,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推广新品种,引导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鼓励农民创业,引进中小企业10多户,培育种、养殖大户20余户,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2010年,新建三联村为民服务中心于4月8日开工,7月1日落成并投入使用。总体规划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510平方米,总投资50余万元。内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卫生室、计生室、科技书屋、党员活动室、农民科技培训室等。并配齐相关办公硬件,是一座多功能综合办公楼。新楼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村级为民服务办公条件、办事效率,为民服务水平将随之提高。三联村终于有了真正的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农民群众之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