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芜湖市 >> 弋江区 >> 白马街道 >> 义兴村

义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义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义兴村简介

  义兴村位于白马街道的西北,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中村、楼下、黄山、研前、山西、灯上、孙后、孙老、龙伏山、力嘴、鸭蛋口、南冲、塘下、童湖、和山、马厂、沉塘、练塘、花猫、高埠、秦湾、高村、屋基、竹元2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6500人,耕地约4200亩,水面约1000亩。
   义兴村党委有7人组成,有党员150人(其中预备党员7人),村委会有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成员相互团结,整体素质较高,能热情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重点工作分片实施完成,本村配套组织完善,各项工作在村民和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组的支持和监督下,有序的开展,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优良杂交水稻品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发展经济方面,逐步实施了采石企业的重组,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减少了安全隐患,企业健康发展,解决了大量人员就业,增加了收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该村截止2012年底,25个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面已经全部到位,目前已有2个自然村有路灯,群众的饮用水都是自来水。由于宁安城际铁路的施工,导致义兴村鲁石路段,路面损坏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的不便。虽然,这条道路有专人负责维护可还是解决不了根子问题,这一块群众的反映强烈,希望宁安城际铁路能早日竣工,尽快修复鲁石路,以方便群众出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203007 241000 -- 查看 义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义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义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硊社区

  石硊社区位于芜湖市南面,205国道西面,漳河北面,由石硊老街开发区11个自然村及正在开发的弋江南区安置小区组成,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00多人,其中,党员131人,社区党委下辖3个二级支部,6个党小组,社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各项工作开展正常。       石硊社区环境优雅,205国道、漳河穿境而过。       近两年来,石硊社区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社区居委会有标准的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办公场所达300平方米,图书馆常年向社区居民开放。       社区居委会在弋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被评为“平安居委会”。       我们坚信在白马街道办党工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明天的社区将更加美好!   

新义村

  新义村地处弋江区白马街道西部,东与石硊社区义兴村接壤,南面隔漳河与三山区峨桥镇佘村相望,西与新大垾相接,北与义兴村毗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承包耕地面积1000余亩,人口3180人,辖15个自然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一名选派书记)村设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人数63人,村内有中、小学各一所,卫生所一个,个私自来水厂1家,民营企业6家,于2006年从芜湖县区划到弋江区我村的建制一直未变未与任何村居合并过,澛石路自东向西穿村而过,自2010年随着重点工程宁安铁路线及青弋江分洪道的进入现已证迁4个自然村涉及人口近仟人,面积1000多亩。    近两年我村完成“村村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水泥路面4条约4公里,大大改善了村内交通状况,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水资源较为丰富,有通江特种鱼养殖农民合作社一个,并建有特种鱼繁殖基地,被列为市级电教示范基地。   

清竹村

  清竹村位于白马街道东南部,东与方村镇相望,南与奎湖镇相临,205国道横跨南北,湾石路纵横东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24个村民组,人口4000余人,村两委共有11人,党员92人,村民代表51人。原有良田3100亩,已征用了2500亩,还有600亩未征用,集体水面1500亩左右。       全村经济特色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平分秋色,芜湖县引资的农业欧标园座落其境,为村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高效和高科技农业带来了无限生机。       现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座落在我村,带动了我村工业经济发展,解决了我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人均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两委一班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团结一致带领广大村民走上勤劳致富之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迅猛发展,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义兴村

  义兴村位于白马街道的西北,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中村、楼下、黄山、研前、山西、灯上、孙后、孙老、龙伏山、力嘴、鸭蛋口、南冲、塘下、童湖、和山、马厂、沉塘、练塘、花猫、高埠、秦湾、高村、屋基、竹元2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6500人,耕地约4200亩,水面约1000亩。    义兴村党委有7人组成,有党员150人(其中预备党员7人),村委会有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成员相互团结,整体素质较高,能热情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重点工作分片实施完成,本村配套组织完善,各项工作在村民和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组的支持和监督下,有序的开展,基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优良杂交水稻品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发展经济方面,逐步实施了采石企业的重组,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减少了安全隐患,企业健康发展,解决了大量人员就业,增加了收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该村截止2012年底,25个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面已经全部到位,目前已有2个自然村有路灯,群众的饮用水都是自来水。由于宁安城际铁路的施工,导致义兴村鲁石路段,路面损坏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的不便。虽然,这条道路有专人负责维护可还是解决不了根子问题,这一块群众的反映强烈,希望宁安城际铁路能早日竣工,尽快修复鲁石路,以方便群众出行。   

新山村

  新山村位于白马街道办事处核心地段,东临火龙街道新联村,南至石硊社区,西至义新村,北至火龙街道善瑞村,现在的新山村于2007年由原高山、石山两个村撤并而成,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共有22个村民组,总人口4339人,村党委共有党员127名,农业劳动力2000余人,辖区内有海螺医院、三圣寺、高山小学一所、金苹果幼儿园一所,村卫生室一所。有皖干复线、205国道、芜马高速、芜铜铁路在村境内纵横交错,穿插而过,交通便利。村两委始终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村境内各类资源丰富,有瓦窑塘、鸭蛋湖、白马水库等水面资源皆有专业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每年创经济效益200万元。有树林500余亩,建有2个生态养鸡场,一个种猪场。每年创经济效益150万元。更有矿石加工厂、粒料厂、新型建材厂、涵管厂等私营企业,创经济效益千万元以上。因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紧邻我村,村境内运输业特别发达,村民普遍收入较高,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村级经济发展迅速,在南区工业园建有8000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90万元,为了盘活“三资”今年4月通过阳光村务民主决策把原石山办公大楼置换成资产,从多方面的发展提升村级经济实力。    新山村两委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民生工程的发展, 新山村经过几年的改造,村村通道路铺设面积达95%、数字电视覆盖率95%以上、各个自然村用电便利、空调用户95%以上、电话装机98%以上、私家车400余辆、摩托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用户600余户、村民医保和社保均应保尽保,所有村民逐步迈向高质量、高水准的生活。    新山村多次被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表彰过,2011荣获区五个好党组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2012年荣获白马街道“创先争优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村“阳光村务”工作多次得到上级部门表彰。    随着芜湖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山村已成为弋江区的主站场,村民将转化为市民,农村将转为城市,今日的新山村在蓬勃迅速的发展着,村里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相信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山村将以村民幸福、村民安康、村容整洁、村风和谐的全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新大垾村

  火龙岗镇于2011年6月22日正式宣布撤销,分为白马街道办事处和火龙街道办事处。原火龙岗镇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撤销后白马街道办事处辖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火龙街道办事处辖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新大垾村划属于白马街道办事处。       新大垾村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办事处西南边,是原大垾村和原新垾村2007年合并而成的行政村,距办事处8公里左右。村三面环水,东与新义村接壤,西、南、北与三山区峨桥镇隔河相望,辖22个自然村,约12.5平方公里,人口约5365人,田亩约6000亩,独立圩口,外称“石硊圩”。目前村“两委”共有11人,其中村党总支6人(含-1人)、村委会6人(含交叉任职1人、聘请资料员1人)。村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8名(含预备3人)。村内现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两所,粮油加工厂一个,2006年投资约20余万元兴建一个约23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大楼,投资12万元兴建一所村级医疗卫生所,2008年底已投入使用。       村内农民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以农闲外出打工为辅。我村距芜马高速南站出口仅15分钟车程,芜铜铁路横穿村境内而过,2005年沿芜铜铁路修建一条约5公里的柏油路面的杨河路与澛石路相连,交通便利,同时并开通大河桂--芜湖市马饮客运站的班线车。地理位置虽较偏远,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村将成为典型的文明生态村。       近年来,新大垾村“两委”以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目前,村村通已建约16公里,村内主干道、通村民组水泥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2010年共聘请了22名“小扫园”,在镇、村监督下肩负着对新大垾村各村民组的卫生清扫和保洁;2011年村投资7万余元购买潜水泵25台从漳河往圩内翻水进行抗旱;在村的重点工程宁安城际铁路的施工、青弋江分洪道的征地拆迁、石硊圩的填塘固基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城镇合作医疗参合率95%,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各项惠民政策如期兑现,使全村百姓切实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付出的辛劳赢得了一些荣誉,先后获得芜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牌村、2007年“五个好”党组织、2007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9年社会治理目标管理考评先进村、2010年被弋江区授予先进团支部、2011年“五五”普法先进集体、2012年3月被弋江区授予“201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先进村”、2012年4月被白马街道授予“2011年度市容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6月被弋江区委授予“2010-2012年全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牌坊村

  牌坊村位于白马街道南边,素有“芜湖南大门”之称,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与南陵县交界,205国道、湾石路贯穿境内,水陆交通方便快捷。距高速南入口仅2km。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距白马办仅2公里,弋江区10公里,芜湖市区15公里。该村于2001年由之前的丰福村、牌坊村、东庄村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6.2平方公里,有21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居民户1000多户,总人口4300多人。拥有耕地面积2900多亩,其中承包面积1900多亩,水面面积2500亩。村内有多家企业,其中芜湖嘉谊包装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截止2012年,全村现有五保户24人,低保户86户;参加城镇职工保险30人,居民保险3149人,失地1342人;村内养殖有一定规模。村两委共8人(村党委6人,村委2人,其中一名女干部交叉任职),村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三个支部下设九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4人,51名村民代表和28名村民组长。村下设村关工委、团支部、妇联会、民兵营、村务监督委和矛调站。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村境内主干道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所有自然村全部通了沙石路;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改造,基本实现了路相连、沟相通、树成行;农网改造进展顺利,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塔影村

  塔影村位于芜湖市南郊,白马街道北部,浅湾小区以西,东临白马村、南面是义兴村、西边与三山区一河之隔(漳河)、北临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36路公交车直达我村。塔影村东部境内是经二路,北面是纬十三路,长江南路贯穿塔影村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十分明显,辖区十余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四通八达,全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200余亩,人口5000余人,辖21个自然村,37个村民组。境内有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卫生院、卫生室各一所。    塔影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塔影、光明、新庄、前进)合并而成,现有村干部11名,在编7名,招聘4名。2006年成立0塔影村委员会,下设3个支部,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92名。    2003年引进个私企业:吸砂泵厂、誉强公司(砖瓦窑厂)、空心砖厂等,并在浅湾小区附近架设3公里的高压线供企业使用。    2009年全村十余公里的主要干道建设“村村通”水泥路面,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极大改善了村民出行,特别是小孩上学,改变了以前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现象。2010年“村村通”道路引申工程建设10余公里接壤各村民组。    2010年,塔影村对原有的村部进行改造,建设了为民服务大厅、大型会议室、农家书屋等,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为民服务效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    2007年至今,因城南开发和浅湾小区建设,塔影村对辖区内的汪桥、朱村、前阳、苏村等自然村进行征地拆迁,先后征地1200余亩,拆迁房屋400余户。目前浅湾小区一期、二期、三期拆迁户已入住,四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市级重点项目:长江南路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先后征地300余亩,拆迁20余户;三业重工项目建设,拆迁进200户,征地600多亩,目前正在征地拆迁当中。   

白马村

  一、基本概况       弋江区火龙岗镇白马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芜湖市南部,火龙岗镇西北部,东临白马山、南临义兴村、西临漳河、北临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别36路公交车和市马饮至大河桂班线车从村经过,白马境内将建线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花津南路)、三环路、纬十一路、纬十二路、纬十三路及支一路、支二路四纵五横道路网络,交通区位优越十分明显,全村总面积1.3万亩,耕地承包面积4577亩,人口5515人,辖22个自然村,62个村民组,白马新农村示范点地为540.9亩,落户3400户,建筑总面积424805㎡,集农留市场80亩,社区医疗及活动中心为一体,设施配套的多功能新农村示范点。   二、主要优势       1、产业优势:(1)流通业:白马示范村位于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不到9公里路程,具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国道貌岸然及三环路可辐射皖南腹地,为示范点规划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巨在的市场空间。(2)新型建材业:示范点及辐射区石灰石、粘土资源丰富,发展新型建成材具备了自然条件。       2、人力资源优势:示范点人口5515人,劳动力人口2900人,辐射区总人口1.29人,劳动人口6350人,65以上的劳动力人口就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点一定比例,且通过实施九九农业开发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以及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的开展,区域内劳动力受训率逐年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意识不断增强,为示范点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3、资金优势:示范点镇、村两级财政状况良好。2005年镇财政实现财政收入4000多万元,到2008年村集体将积累壹仟五百万元资产,为示范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务保障。示范点及辐射区农民收入水平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投资能力和投资意识都较强,为筹集社会资金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奠定了基础。  


义兴村特产大全




义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