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棚村地处长江南岸,保定办事处西北,村域面积8.73平方公里,土地承包面积2566.84亩,长江岸线3.5公里,全村总人口4283人,1228户,28个村民组,7名干部,107名党员,1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内小学教学点一个,卫生所2个,自来水厂1家,涵闸8座,泵站2座,供电台区7个,水泥路面3.5公里,砂石路面20余公里,境内五万吨中型储油站一座,海螺、中石油仓储正在建设之中。农业结构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棉、优质稻各占三分天下,以及水产养殖。随着中石油和船舶工业项目的落户,该村集体经济逐年递增。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208002 | 241000 | -- | 查看 鸭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联群村 |
联群村是芜湖市三山区最大的一个行政村,联群村北濒长江,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道路交错,长江干堤横贯东西,与沿江高等级公路相连,距芜湖市中心仅有15公里。全村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14亩,水面约800亩,林地3000多亩,拥有3000多亩的滩涂荒地,有8公里长江岸线。全村现有46个村民组,人口7255人,两委干部8人,2010年经上级批准成立村级党委,下设四个支部,8个党小组、有184名党员。辖区内各有1所中、小学,拥有2所私营幼儿园,4所卫生所、小洲卫生院座落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禽业养殖、水产养殖为主,入驻工业企业21家,其中船舶制造企业5家,境内有4座泵站,涵闸斗门近10座,全村主干线网20.1公里,村村通建设目前已完成70%的,为联群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证。联群村在保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村上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经过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建了格林美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原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新建设24.48亩特色瓜果示范基地,打造新农村产业支撑。实施了秸秆气站二期扩建工程。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在现有一期秸秆气站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农户使用的覆盖面,目前开户1300户,入户850户,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降低了群众的生活用费,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先后获得芜湖市第三、四届“文明村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三山区防范和处理-系统先进单位、三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芜湖市“五好村关工委”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芜湖市巾帼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 |
沿湖村 |
沿湖村位于保定办事处东南部,东南与龙湖办事处、三山办事处隔湖相望,西与老垅村接壤,北与联群村相连,该村总人口3650人,面积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亩,水面300亩,辖24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115名,村干部7人。该村境内学校1所,涵闸1座,泵站2座,三小公路横穿境内,沿龙窝湖村村通公路已贯通。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生产特色无公害蔬菜、毛豆、玉米、西瓜等。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上没有,只有村部门面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该村是原大凸村和红套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村负债近15万元,经二年多的努力,现村级负债逐步还清。 |
黄垅村 |
黄垅村位于保定街道西南部,东与渡口村为邻,西与新胜村接壤,南与焦湾村为伴,北与鸭棚村相连。我村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养殖水面140余亩,人口3226人,户数1043户,我村设有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小组7个,党员82名,辖20个村民组小组,村“两委”,干部6名。境内有1个村级卫生所,6个供电台区,电力供应充足。 辖区内临江路、华电大道、黄垅路、鸭棚路已全面贯通,集瑞集团、格力电器早已投产受益,莲花湖主题公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村内沟渠纵横交错,农业生产水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6、207路公交环绕贯穿而过,村庄道路通往千家万户,交通十分便捷。 随着三山区城镇化进程加快,我村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目前以征地4300余亩,拆迁房屋642户,在各重点项目落户的同时也解决了我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使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
鸭棚村 |
鸭棚村地处长江南岸,保定办事处西北,村域面积8.73平方公里,土地承包面积2566.84亩,长江岸线3.5公里,全村总人口4283人,1228户,28个村民组,7名干部,107名党员,1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内小学教学点一个,卫生所2个,自来水厂1家,涵闸8座,泵站2座,供电台区7个,水泥路面3.5公里,砂石路面20余公里,境内五万吨中型储油站一座,海螺、中石油仓储正在建设之中。农业结构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棉、优质稻各占三分天下,以及水产养殖。随着中石油和船舶工业项目的落户,该村集体经济逐年递增。 |
焦湾村 |
焦湾村地处三山区保定办事处西南,东与渡口村相连,西与团洲村接壤,南与孙滩村、裕民村(属繁昌县繁阳镇)隔河相望,北与黄垅村、新胜村毗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总人口5242人,辖36个村民组,村“两委”干部6名、聘用计生专干1名(不在编)。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116人,流动党员常年保持在30人左右。村内有小学1所,卫生所2个。村内交通状况较好,“村村通”水泥道路6条,三横三纵,总里程13.1公里,覆盖31个村民组。境内水系较为畅通,小江、西站沟、大主沟环绕全村,大小沟渠20余条,南站、西站、东湾闸为主要进出水口,建有控制闸5座。焦湾村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水稻、油菜,近年来发展了千亩芦蒿、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辣椒、豇豆等蔬菜也有一定规模。养殖业以湖羊、生猪、家禽、鱼类为主。现奇瑞汽车城主要落户在该村,随着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
老垅村 |
老垅村位于保定办事处的西北部,东与沿湖村接邻,南与渡口村和鸭棚村隔河相望,西濒长江,北与联群村接壤,长江岸线长约0.9公里,全村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4.97亩,滩涂地460亩左右,水面约150亩。该村总人口2376人,共有18个村民组,分老垅、二凸两处自然村落。村“两委”干部7名(一名挂职干部),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人。境内有卫生所1个,江堤抗旱泵房1座,机械1套;2条全长1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4条沙石路面贯穿全村。主要农作物是大棚蔬菜,生产特色产品。上半年有毛豆、缸豆、白玉米、无籽西瓜、茄子、黄瓜、瓠瓜等,下半年主要有辣椒、杭椒、白菜、茄子、黄瓜等。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于上级的转移支付和拨付扶持资金。 |
新胜村 |
新胜村地处长江南岸,东与黄垅村相依,南与焦湾村为邻,西与团洲村相接,北与无为县六洲乡隔江相望。全村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10亩,水面300余亩,新胜村长江岸线长约2.3公里,沿江滩涂近千亩。2002年进行了长江护林建设,共栽植意杨树600余亩。该村水陆交通便捷,2条标准的水泥路穿境而过,其中1条东接国道,西达团洲电厂;另一条通往江边货运码头,达标后的长江大堤,不仅是新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连接四面八方的交通要道。新胜村下辖17个村民组,918户,人口2913人,其中党员81名,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现有在职村干部7名。农业方面新胜村主要农作物以棉花、蔬菜为主,其次是水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木家黄瓜、洼西大棚辣椒、上坝葡萄、新胜野菜绿蒿为主等产品,已成为新胜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新胜村现有幼儿园3个,卫生所3个,1座中等规模的自来水厂和1个浴室,一幢功能齐全、仿殴式建筑的村部办公楼矗立在团新公路一侧。近几年,新胜村随着中石油海螺项目的落户,村集体经济增长迅猛。 |
团洲村 |
团洲村地处保定办事处的西部,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1738亩,现有人口4246人,村民组29个,村干部9名,党员100名,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其中在芜湖市区组建一流动党支部---团洲村商贸党支部。境内有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座登陆点。自2005年中国华电集团(芜湖)电厂项目落户团洲村,耕地1800余亩,2009年新兴铸管项目及后期的中外运项目也进驻团洲境内,征用土地3400余亩.目前大部分居民已拆迁搬离,仅剩中埂片和河埂组少数居民居住.拆迁工作仍在大力进行,村部在2012年6月2日乔迁至江瑞新城(华电小区)办公,我村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党总支建设和居民服务工作。 |
渡口村 |
渡口村位于保定桥旁、小江之北,由原渡口村和套口村合并而成。该村总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4120余亩,总人口4768人,外来常驻人口约2000人(含移民小区),下辖29个村民组,1358户,现有村干部共6人,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132人,境内有渡口中心小学1所,卫生所2个,大小沟渠6条,渡新公路(渡口至新胜)和三小公路(三山至小洲)穿村而过,已建成“村村通”道路3条,上报待建“村村通”道路8条,村境内的工业企业10余家。渡口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大棚蔬菜、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该村没有集体经济实体,村集体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固定收入主要是承包租赁收入,现随着安置小区征用土地,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