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村位于湾沚镇城西北部,属半丘陵、半水田地区。老村村距县城8公里,南邻蟠龙村,紧邻城关、东邻宋兴村、西邻赵家河、北邻新竹村。有16个自然村,44个村民组,农户910户,现有农业人口约3710人,水田3700亩,山地2000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年人均收入约5200元。
交通状况:老村村交通便捷,芜屯快速通道贯穿全村,(杨黄路、杨方路及村村通)。
人口状况:全村总人口3710人。总户数为910 户,劳动力为1060人,流动人口为450人。
土地状况:总面积为 9.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700亩,山地2000亩,其中林地面积为 174 亩,人均面积为1亩左右。
经济状况:主导产业是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粮油、棉花、优质水产品等。
粮油方面:水稻每亩单产(两季)由800公斤增加到860公斤,水稻总产量由170万公斤增加到190万公斤;油料每亩单产由140公斤增加到160公斤,油料总产量由18万公斤增加到22万公斤;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
水产品方面:鱼、青虾、河蟹等水产品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达120万元。
其它方面:农业总产值达2700万元;农产品商品率达50%;村民务工达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依托整治点的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使我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85%。
现代化建设情况:有线电视有20%多户;电话基本上达到85%户;宽带安装50户;车辆、农机购买30%户;自来水安装达95%户。
党的建设情况:共有党员81名,党组织2个。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夯实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村干部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好村民,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配合派出所做好辖区内的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全村群防群治网络。
获奖情况:2009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总体来说,老村村交通便捷,农业生态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较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但是传统农业在该村占主导地位,农业效益仍较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依据中央、省、市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精神,结合老村村实际,更上一层楼。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221100 | 241000 | -- | 查看 老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阳光社区 |
阳光社区:位于湾沚镇东部,毗邻高速收费站,居委会坐落在阳光新城小区内。社区于2015年7月由原双桥、旗塘合并而成,现辖区范围为:芜宣高速以东、湾东路以南、经四路以西幸福路以北、经二路以西南湖路以北以及原双桥村、旗塘村已征未用的土地,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区域内有阳光新城、城东新城两个安置小区,工程大学、城东学校、芳芳幼儿园等,公交1路、2路、7路、20路穿过辖区。社区共有41个居民小组,在籍人口7500余人,常住人口约10000人。 |
爱民社区 |
爱民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新丰村、民主社区、前进社区、东湖社区、华庆社区、永丰村、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民主社区 |
民主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新丰村、爱民社区、前进社区、东湖社区、华庆社区、永丰村、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前进社区 |
前进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新丰村、爱民社区、民主社区、东湖社区、华庆社区、永丰村、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东湖社区 |
东湖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新丰村、爱民社区、民主社区、前进社区、华庆社区、永丰村、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华庆社区 |
华庆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新丰村、爱民社区、民主社区、前进社区、东湖社区、永丰村、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蟠龙社区 |
蟠龙社区位于芜湖县城的北大门,属于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已纳入县开发区和城市规划范围内,芜宣高速和芜屯快速通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蟠龙村辖25个村民组,756户,总人口3209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120人,流动人口117人,拥有耕地面积2500多亩,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均6500元,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50万元,境内有私营企业1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有3家,村内实行村村能项目,家家都有电话、彩电、冰箱,农用车、私家车逐年增多,呈现了一派新农村的新气象。 蟠龙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7人,分5个党小组,其中女党员8名。在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下,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
新都社区 |
新都社区:于2015年7月成立,2016年12月再次整合,管辖范围为新芜经济开发区西区的芜屯快速通道以东、芜宣高速以西,纬二路以南、南湖路以北。整合后社区总面积约3.12平方公里,37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779人。 新都社区与新丰村、爱民社区、民主社区、前进社区、东湖社区、华庆社区、永丰村、新竹村、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永丰村 |
永丰村:位于芜湖县城南部,是县城城郊结合部,紧靠新芜经济开发区,皖赣复线、芜杭高速、芜屯快速通道穿境而过。现有10个自然村,人口5703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000亩,属丘岗区。村辖区内有省级粮食大库、芜湖县气象局、芜湖技师学院、芜湖医药卫生学校、皖江大市场、芜湖博润服装有限公司、诚成棉业发展(安徽)有限公司等单位。 永丰村与新丰村、爱民社区、民主社区、前进社区、东湖社区、华庆社区、新竹村、新都社区、阳光社区、辉山村、百花村、石坝村、蟠龙社区、罗保村、杨村村、桃园村、津元村、三元村、老村村相邻。 |
新竹村 |
新竹村位于湾沚镇西北部,西隔昭义圩与六郎镇新团村隔河相望,东邻长岗村,南接老村村,芜宣高速、芜屯快速通道横跨地域,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39个村民组,常住户892户,人口3382人,劳动力人口2165人,流动人口786人,耕地面积4728亩,山地面积768亩(包括非耕地面积),人均面积1.2亩,水面2600多亩,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村骨干道路为中心村通往大寨圩、昭义站,潘新圩三条路(其中3.8公里水泥路),新竹村农业为传统产业,农民家庭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务工收入,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4718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目前有线电视覆盖率占20%,电话安装户占90%,宽带安装占10%,车辆及大型农机购买户占5%,自来水使用户占80%,年底将上升到95%。 新竹村的资源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0摄氏度,年低水量1500毫米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二是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优质水稻和瓜果蔬菜,三是沟塘多,水面广,水质好,适宜家禽、水产养殖。通过招商引资,芜湖联盛制衣有限公司已于08年投产,已竣工。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村成立了新农村工程领导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成立了新竹村新农村建设事务理会,下设生产发展,村容管理,民主管理,科技示范,文明新风五个组。新农村建设于2009年4月全面启动,正在建设的中心村示范点规划26余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含公共建筑1200平方米),一期工程共建两幢民住宅,主要是村民建房户居住,现建40户,总投资360多万元,公共事业投资约100万元,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施工,对村民自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独立核算,定期审核,接受群众监督,按照规划要求,严格质量,全面施工,同时按照规定,加强工程施工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新竹村总支有两个支部组成,党员92人,坚持以“-”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以扎实开展“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学教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双培双带”对象和外地返乡人员组织学习,同时也开展“我为农村改革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认真研究制定本村今后改革发展思路和措施,通过民主评议、座谈会、上党课、电教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积极培养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重点走访受灾户、困难户、贫困户、“双培双带”户等,了解实际困难,尽力帮助解决。目前,新竹村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特色产业化升级,逐步实现新竹村主导产业,特色村、生态村、环境优美村、文明富裕村、人居环境良好村的目标奋进。 |
新丰村 |
新丰村于湾沚镇南部,东南与本县花桥镇和宣城市新河镇接壤,西北与本镇焦村、双马相邻。新丰集镇规划区坐落境内,全村总面积8.26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314人,662户,劳动力人口1213人,流动人口638人。耕地面积3029亩,山地2980亩,林地2480亩,人均面积3.1亩。 新丰村属典型的岗丘区,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棉花、西瓜、山芋等。种烟农户达十余户,面积达200余亩。全村有可养殖水面1000余亩,水面对外发包年可收入3。7万元。境内有林场一处,有人工林1000余亩,每年林业集体收入达十万余元。境内有农贸市场一处,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 新丰村党支部有党员52名(含预备党员1名),下设6个党小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懈努力。 |
辉山村 |
辉山村位于湾沚镇西南部,东与本镇新丰村,西北与本镇长山村,北与本镇双马村相邻,南与宣城市养贤乡接壤。全村总面积27.2平方公里, 全村总人口3880人,1266户,耕地面积5478.3亩,境内村办企业有辉湖渔场、村林场。湾新路经村北而过,境内村级公路将各自然村想到连接,交通便利,有林面积45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达1200余亩,是本镇重要的水产基地和经济林用材林基地。通过多年的社会治理工作,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安全感增强,村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刑事治安案件和民事纠纷发案率逐年减少,人民安居乐业。 焦村村党支部近年来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吸纳优秀青年加入组织。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县、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住址贯彻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 |
百花村 |
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百花村位于芜湖县南大门,与宣城市古泉镇相毗邻,辖21个村民组,1359户,3446人,4400亩耕地,人均收入11900元。2005年评为“芜湖市生态村”,2006年评为“安徽省生态村”,先后荣获芜湖市好几届文明村镇,全市“改水改厕先进村”,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村民自治示范村、依法治村示范村。近年来,村两委坚持按照上级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百花村的农业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界限明显合理,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4%以上,百花村是市级、县级改水改厕先进单位,三格式现代化厕所普及率高,改水改厕改圈普及率达95%以上,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彩电、电话普及率达98%以上。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房屋整齐有序,村庄布局合理,房前、屋后、院内和村庄便道上无生产和生活垃圾,人居环境非常优良。从2001年起,连续实施国家的退耕还林项目,退耕还林面积达3480亩,今年发展苗木500亩,新增经果林面积300亩,使全村山区林地造林绿化率达98%,林木覆盖率达72%,绿化区林木整齐,结构合理,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全村认真贯彻国家野生动植物保0律、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来保护野生动植物。通过坚持不懈地生态建设,多年不见的鹭鸟又回归了故乡。在新能源使用方面,全村省柴灶普及率达100%,以高效、特色的养猪业为重点,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种植、养猪、沼气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全村共建沼气3400立方米,达到了由于合理利用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既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又促进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沼气循环经济人均直接增收500元。推广秸杆还田,禁止燃烧农作物秸杆,使农村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0%,合理利用沼气、沼液、沼渣,农村用电普及率达100%,清洁能源普及率100%。依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无违法占用土地事件,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全村有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护措施良好,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使土壤肥力逐年上升。农田水渠配套合理,无工业污染源,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5%,全村100℅的住户通上了自来水,水质良好,人畜饮用水卫生有保证,农村生活饮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在环境治理方面,农业生产中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控制化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中,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止高毒残留农药及国家禁止农药的使用,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高。邀请县土肥站技术人员对全村土壤进行了全面测试,全村农户按照配方科学施肥,与县植保站对接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全村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使农药施用量为2公斤/公顷,化肥施用量为215公斤/公顷,农地膜回收率高于100%以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里建有文化室、卫生室、创安活动室等,全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45岁以下村民无文盲,有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成立了养猪协会和沼气协会,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结合不同的生产季节,讲授农业科技知识,有水稻示范片、烟叶示范片等。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无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行为,村民之间能和睦相处,社会安定。 |
石坝村 |
石坝村地处芜湖县湾沚镇东北侧,居芜湖县县城7.5公里。石坝村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余亩,林业面积近7000亩,两座水库及山塘面积达750亩。辖14个自然村,共733户,总人口2856人,劳动力1800多人。 石坝村根据县城规划和村庄规划要求,在中心位置进行了中心村的集中整治与建设,建设了一个150平方米的卫生室,建设一个休闲锻炼的广场,一个图书室,改水30余户,改厕30户,全村改水200多户,建设垃圾堆放池两个,在全村整治了四个农村超市、四个农资服务点。 石坝村内各自然村已铺设砂石路,四通八达,东连花九路,北接杨黄路,道路仍在不断硬化,一条6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穿境而过,耗资50万元的石板渡桥已经通车。农户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2%,已有几户农户通过电话线上网,开通先锋网,全村拥有汽车、农机达70余辆,实现了无线广播村内全覆盖,坚持广播日播报。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贫瘠的山地种上了外松、香樟、银杏、优质桃,2006年成立了林业协会,2007年成立桃子专业合作社,并在近两年发展壮大,现在又搞起了生态林养殖,充分发挥了林业的综合效益,正逐步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经营,土地的效益日趋明显,富余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又得以转移到城市务工,现在全村的村民人均收入约4600元。 石坝党总支由石坝村党支部与石坝小学党支部组成,共86名党员,其中石坝村党支部党员82名。石坝村党总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为目标,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以双培双带、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充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发展思路,谋求经济社会的齐发展,提高了支部和党员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实践党员议事、村民代表评议机制,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基层民主。 |
罗保村 |
湾沚镇罗保行政村东邻县城,南依南湖,西偎青弋江,北靠皖赣铁路复线,湾石路改线段贯穿而过,二条村村通道路横串全村南北。全村人口3380人,1000余户,人均0.85亩,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劳务输出。全村以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菱白、田藕、荸荠,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门面房出租,征地管理费,年收入30万元。目前,该村电视普及率达97%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85%以上,宽带安装率3%以上。 罗保行政村目前党员人数是70人,党组织一个。在总支的强有力的领导下,我村党建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来,该村先后荣获县组织部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镇“先进党组织”1次;镇“综合治理先进单位”4次,镇“社区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集体”4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次等光荣称号。 |
杨村村 |
杨村村位于湾沚镇芜屯路西侧,南于宣城市交界,属丘岗区,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三荻公路由东向西贯穿我村。本村下辖14个自然村,共920户,总人口:2630其中:劳动力1866人。耕地面积3500余亩,其中水田2642亩。林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类型有退耕还林600余亩:公益林900余亩,大户承包面积1480余亩,村集体经营100多亩,村民组经营500余亩,农户经营700余亩。本村年经济收入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本村经济以农业.外出误工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中草药.山芋等。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共同努力下,我村治安环境良好.秩序稳定。 杨村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杨村支部.烟叶协会支部.)共有6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8名),大学文化程度6名、大专文化程度3名、中专文化程度5名、高中文化程度15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7名、小学文化程度20名,我村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理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及-全会精神为指南,保持0员的先进性。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使广大党员素质整体推进。开展好“双培双带”活动,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基层组织首要任务来抓。与时俱进。首要任务重点抓年初计划落实到位,改善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对三个一票否决权的组织落实,加大了硬件投入,制度落实始终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帮助调整村民产业结构。全村各组织建立健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教育卫生.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为建设美好乡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为俞村组新修一条1.5千米的水泥路面、争取皖南公司烟水烟路5条计4千多米、镇一事一议砂石路1.5千米,大大方便村民出行和运输、也告别了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泥石路。目前我村村民通自来水户达100%以上;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我村建造沼气池30户.沼气容量800多立方卫生厕所130所,垃圾场两个、垃圾桶20余个。大大改善了村民卫生环境,也节育了能源。根据我村发展需要,村两委积极向电力部门申请报告,在我村富义塘、黄冲李杨村、陈村四个村民组台区进行电网改造,增加电容量,使村民能正常用电。 随着我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购买大货车20多辆,家家有农业机械(收割机、农用拖拉机、三轮车等)、户户用上电话和手机。电脑上网200余户。并对三个偏远自然村接通了数字电视。并在俞村建了篮球场,改善村民文化娱乐活动。 我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天势地理人和。并有三利养殖场——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库落在我村。2013引进渝创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大棚蔬菜。计划面积200亩,现已建成生产面积80亩,已出售蔬菜。国营九连山第三茶厂座落我村,茶园面积4千余亩。宜林地一千余亩,高山上有外松、泡桐、垒竹、经果林等。绿荫满山绕。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
桃园村 |
湾址镇桃园村位于芜湖县城关东北侧,距县工业园3公里左右,由原松元村与桃元村于2000年合并为宋兴村,又2012年与长岗村合并并更名为桃园村,全村辖7个圩口,24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548户,户籍人数6047人,区域面积17.2平方公里,岗丘面积约占1/2,可耕作面积24140亩,其中水田面积8256亩,绿化覆盖率约58%,经济作物种植7020亩,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依托芜湖县区域优势,结合近年来芜湖县大力打造园林县城的规划,并借助去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大会”在我县召开的契机,桃园村制定了建设“绿色乡村、美好乡村”的长远目标,在近两年内着力依托我村土地面积广、气候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的优势,并结合芜湖县工业园扩建的良好机遇,对于我村境内的荒山、荒地进行流转承包,现在已经打造了芜湖县大溪地农业生态园、芜湖县景森农业生态园、花塘苗圃基地、顾村香樟园等一系列集生态农业、土地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并与我村原本的“老梁山庄”、“宋兴古桥”以及附近的“南唐九十殿”等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今天的桃园村处处是绿地,今天的桃园村家家有笑脸,我村正在为成为安徽省旅游生态村而不懈努力! |
津元村 |
一、基本情况: 鲁村行政村与邻近蒲塘行政村于2013年4月28日合并为津元行政村。津元村位于芜湖县湾沚镇东南部,芜屯公路旁,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00亩,辖区共32个村民组,1989户,总人口6352人,属丘岗区。现有村两委干部13名,党员213人,下设四个党支部。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及务工为主,尤其烟草种植是我村支柱产业。全村各类专业协会3个(苗木、养鸡、养鸽)、专业合作社4个。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3000元。 二、工作特色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凝聚各方共识,推进“-开发”、“联动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思路,着力发展种植业(尤其烟草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推进土地置换工作,全面提高村各项事业发展。紧抓班子建设,打造成群众信赖的领导核心,团结带领群众致富,规范村民小组长管理和考核。村务党务公开及时,推行阳光村务工程,畅通群众反映渠道,鼓励引导全村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我村建设发展和事务管理工作中来,形成了村干部牵头抓总、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新农村建设 以三元集镇新区为依托,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津元新城,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要求进行建设,同步配套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篮球场及多个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各类便民服务功能相继到位,如健身锻炼、娱乐休闲、文化教育一应俱全。围绕农业生产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带动美好乡村建设的“三新一带动”目标要求,大力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经过数年努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美丽新村、和谐乡村,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到村视察指导。2008年荣获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0年,成为全县唯一荣列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芜湖县“廉政文化示范点”, “芜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12年又荣获芜湖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县“移风易俗示范村”,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芜湖市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
三元村 |
湾沚镇三元村位于芜湖县东南面,合杭高速、皖赣铁路、芜屯公路贯穿境内,区域面积17.08平方公里。 人口状况:全村总户数1498户,总人口479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100人,流动人口1400人。 土地状况:全村耕地面积10290亩,其中水田6030亩,旱地4260亩,人均耕地面积2.15亩。林地面积6000亩,森林覆盖率36%。 新农村建设情况:我村属纯农业村,粮食种植面积60000亩,棉花种植面积2230亩,油菜面积2200亩,花生面积1000亩,西瓜面积1500亩,烟草面积1300亩,,外出务工农民纯收入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80元,全村有专业合作社2个,骨干道路(水泥路)10.2公里,村村(自然村)通沙石路。 现代化建设情况:人拥移动电话率50%,宽带已通到各自然村,目前已安装240户。全村有小型客运车20辆,农用运输车15辆,50%农户有农用拖拉机,大型收割机8台。自来水入户率100%。 党的建设情况:三元党支部党员数127名(预备党员5名),其中女党员11名。 民俗风情:太子殿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纪念祠山大帝和当朝太子继位而建,当时大殿位于三元行政村,是一座古老、文明的大雄宝殿,是一处道教、佛教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一九六二年秋,一场龙卷风将太子殿彻底摧毁。为恢复历史古迹传承地方文化遗产,二〇〇三年在太子殿原址上重建,几年来的建设,恢复了太子殿的原貌。每年三次观音会和二次庙会成为古老文明的太子殿也成为现代文化活动场所。 |
老村村 |
老村村位于湾沚镇城西北部,属半丘陵、半水田地区。老村村距县城8公里,南邻蟠龙村,紧邻城关、东邻宋兴村、西邻赵家河、北邻新竹村。有16个自然村,44个村民组,农户910户,现有农业人口约3710人,水田3700亩,山地2000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年人均收入约5200元。 交通状况:老村村交通便捷,芜屯快速通道贯穿全村,(杨黄路、杨方路及村村通)。 人口状况:全村总人口3710人。总户数为910 户,劳动力为1060人,流动人口为450人。 土地状况:总面积为 9.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700亩,山地2000亩,其中林地面积为 174 亩,人均面积为1亩左右。 经济状况:主导产业是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粮油、棉花、优质水产品等。 粮油方面:水稻每亩单产(两季)由800公斤增加到860公斤,水稻总产量由170万公斤增加到190万公斤;油料每亩单产由140公斤增加到160公斤,油料总产量由18万公斤增加到22万公斤;农产品优质率达到100%。 水产品方面:鱼、青虾、河蟹等水产品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达120万元。 其它方面:农业总产值达2700万元;农产品商品率达50%;村民务工达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依托整治点的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使我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85%。 现代化建设情况:有线电视有20%多户;电话基本上达到85%户;宽带安装50户;车辆、农机购买30%户;自来水安装达95%户。 党的建设情况:共有党员81名,党组织2个。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夯实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村干部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好村民,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配合派出所做好辖区内的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全村群防群治网络。 获奖情况:2009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总体来说,老村村交通便捷,农业生态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较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但是传统农业在该村占主导地位,农业效益仍较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依据中央、省、市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精神,结合老村村实际,更上一层楼。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