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窑村位于六郎镇西北部,东邻庆太村,南毗万锹村,西靠青弋江,北与殷港村接壤。
全村总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4116亩,水面63亩。常住户1152户,人口4712人,全村辖29个村民组,芜太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二三产业日益繁荣。
中窑村党总支共有0正式党员119人,预备党员2名,下设3个党支部,每个支部划分2个党小组。村党总支立足本部实际。从基础工作抓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警惕,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大力营造“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党总支推行了“党员联户工程”,使村党总支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全镇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
我村于2002年、2010年被评为芜湖县先进集体,近年来连续被镇评为红牌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221101 | 241000 | -- | 查看 中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郎桥社区 |
郎桥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南坝村、周圩村、河东村、加元村、强湾村、东八村、中窑村、万锹村、殷港社区、金桥村、永和村、北陶村、保丰村、新福村、周皋村、咸保村、政和村、强桥村、永丈村、易太村相邻。 |
殷港社区 |
殷港社区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221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221。邮政编码为2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53 ,车牌号码为皖B。与南坝村、郎桥社区、周圩村、河东村、加元村、强湾村、东八村、中窑村、万锹村、金桥村、永和村、北陶村、保丰村、新福村、周皋村、咸保村、政和村、强桥村、永丈村、易太村相邻。 |
南坝村 |
南坝村地处芜湖县六郎镇中部,分别与本镇北陶村、保丰村、政和村、永丈村、新团村毗邻。现有耕地面积3060亩,自然水域面积2200亩,属典型的江南平圩水乡,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人口4180人,1150户,耕地面积2960亩,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农业收入约占30%,二是劳动力外出劳工收入约占38%,三是水产养殖业及其他收入约占32%,是典型的江南渔米之乡。境内沟渠交错,绿树成荫,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境内的自然湿地景观——八仙岛,风景优美,清静怡人,是镇主要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75%以上的农民盖起了楼房,房屋规划整齐有序,白墙、红瓦、绿树、碧水相得益彰,构成赏心悦目的农村生态新景观。芜屯路、六方路、湾周路穿境而过,同时以村村通项目契机,共投入100余万元硬化道路里程7.8公里。村级道路已形成路网,实现了村村(村民组)相通;通过改水改厕的深入开展,全村共有三格式现代化厕所700余座,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村内各项基础实施比较完善,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话已全面普及,95%的家庭已安装了电话,手机拥有率也达40%以上,基本达到了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能源利用上,多数家庭已用上了液化气、太阳能,人与自然相处的更加和谐。 南坝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97名。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安排工作要点和重点及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总支自身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引导全村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当前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新形势、认清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2004年6月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4年10月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示范村;2005年2月被芜湖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005年度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牌单位;2006年6月被六郎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总支”;2006年7月被芜湖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
周圩村 |
周圩村:由原周西村与周下村于2014年5月26日合并而成。位于六郎镇西南端,芜湖县县城以北 4公里处。全村25个村民组,1622户,总人口5724人。耕地面积4883.09亩。 周圩村与南坝村、郎桥社区、河东村、加元村、强湾村、东八村、中窑村、万锹村、殷港社区、金桥村、永和村、北陶村、保丰村、新福村、周皋村、咸保村、政和村、强桥村、永丈村、易太村相邻。 |
河东村 |
河东村位于芜湖县六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8km,东与政和2000亩水域大港相邻,西南分别与本县的陶辛、方村两镇隔青弋江相望。双湾路县道贯穿境内,六方路经村而过。孙凤路和东西路两条“村村通”相继铺设完工,纵横交措于村中心,交通十分便利。 河东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37个村民小组、918户总人口3618人。其中:0党员82人,农业劳动力1700余人。水稻等种植面积2321亩。现已水资源养殖面积近1000多亩,葡萄、草莓种植面积 200余亩,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元,其中务农收入1800元,务工收入3200元。是个典型的江南农业劳务输出大村。 河东村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带领全村农民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初具规模,80%的村组实现了通水泥道路、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100%安全饮用水到户,空调用户近百户、电话装机95%以上、家电、电动车基本普及,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不断增加,村民生产、生活正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河东村先后荣获县委和六郎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2008年被市爱国文体委命名为“卫生先进村”荣誉。 展望未来 ,河东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原村规划,充分利用村资源优势,逐年实施,以土地经营和水面养殖为重点,做强粮食、果菜产业;以养殖业为基础打造无公害畜产品品牌;以发展特色农为依托,建设循环农业经济;以做强观光农业为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第三产业;以建设新农村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把河东村建设成一个村民富裕、环境优美、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日河东,邻里和睦、百业盛旺! |
加元村 |
加元村位于六郎镇中北部,与本镇紫园、幸福、北陶等村相袋子邻,芜宣高速、芜雁高速在本村穿境而过,村内南北路、赵院路、院侯路与芜屯快速通道相连接,道路交通十分便捷,本村现辖13个村民组,住户674户,总人口2322人,耕地面积2169亩,年产总值约26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868元。村内可养殖水面800余亩,年产总值约70万元,村党总支现有党员75人,下设两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 近年来,我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点3个,均已初具规模,村内有线电视、宽带上网已逐渐展开,户户通电话、自来水,少数农户购置了私家车,农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村内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曾多次荣获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
强湾村 |
强湾村位于六郎镇中北部,芜宣高速公路、芜太二级公路、六咸路、殷三路在本村交汇。内外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全村总面积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7亩,可养水面513亩,辖32个村民组,人均面积0.85亩,总人口3623人,其中劳动力1659人,流动人口1023人。 党总支部下设两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总-员人数88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积极分子2人。强湾整治点位于强湾村中部,现有住户148户,常住人口618人。住房以两层上下结构为主,设计造型统一,外形美观,芜宣高速公路在该整治点形成了600多米的高架长廊,已经动工兴建的芜太二级公路也紧邻该整治点,两条县级道路六咸路、殷三路在整治点内形成十字交汇,交成为其主干道路。 强湾整治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目前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同时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科学的规划,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集中居住的首选位置。但由于公共实施的投入不足,现有地域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亟需扩大发展空间,新建骨干道路,沟通主干道路,迁建农贸市场,方便群众进行农产品交易改善村容村貌,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强湾整治点中心地带,毗邻主干公路,对外交通便捷,有利于促进内部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市场活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销售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解决农民生产与销售脱节和“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各类“物流”和“人流”畅通运行。 强湾村2009年农业总产值110万元,人均收入5925元,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主导产业:水稻、油菜;特色产为业:鱼、蟹、虾、荷仁豆。 企业状况:3个厂。现代化建设:有线电视410户,电话956户,宽带安装6户。车辆、客运车7部,农用车8部,收割机4台,自来水入户908户。 近年来,强湾村两委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先机,率先在全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以科学发展为依据,充分利用水乡资源优势和芜湖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重点围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筑发展平台,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水乡特色浓郁、三产服务具有活力、最适宜人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东八村 |
东八村位于芜湖县六郎镇西北就,东与本镇强湾村隔内旱河相望,南与中心村以殷强沟为界,西与殷港村隔走马沟相连,北与兴隆、永丰两村毗邻。我村辖14个村民组,总户数560户,农业人口194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129人,流动人口412人。全村总面积2.75km2,耕地面积2200亩,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人数49名(其中预备期1名),党组织数一个,党建工作,按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2008年获得县级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县级殷湾公路从村南缘经过,镇级沙陈路、庆丰路分别从村东和村中部穿境而过,镇级分水路由村东北向西北延伸,并与庆丰路交汇,其中庆丰路经过东八村1.1km,村内八号沟两边村庄道路已建设好水泥路,至时路面将平坦宽阔,车辆出入自如,达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的水平。 我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以及居民服务业为主,农业总产值近25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左右(主要是驻村企业租赁场地收入等)。我村有线电视宽带安装40%,电话安装80%左右,车辆农机282台,包括耕田拖拉机、摩托车等,自来水安装到户率100%。几乎家家饮用干净水,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村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以超级杂交水稻为主。2007年—2008年,水稻示范区域高产量达840公斤,袁隆平院士亲临来我村考察,对我村水稻种植提升产量给予良好的评价。 近年来我村重点抓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驻村企业3家,即天江保温瓶塑业有限公司、环宇林业包装有限公司及铸造机件分厂,现驻村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年产值上千万,同时也解决部分失业村民就业,为我村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中窑村 |
中窑村位于六郎镇西北部,东邻庆太村,南毗万锹村,西靠青弋江,北与殷港村接壤。 全村总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4116亩,水面63亩。常住户1152户,人口4712人,全村辖29个村民组,芜太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二三产业日益繁荣。 中窑村党总支共有0正式党员119人,预备党员2名,下设3个党支部,每个支部划分2个党小组。村党总支立足本部实际。从基础工作抓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警惕,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大力营造“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党总支推行了“党员联户工程”,使村党总支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全镇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 我村于2002年、2010年被评为芜湖县先进集体,近年来连续被镇评为红牌单位。 |
万锹村 |
万锹村地处芜湖县六郎镇西部,芜湖市东郊、西南有清秀的青弋江环抱,北距芜湖市中心约15公里,全村面积6.1平方公里,内辖19个村民组,沙河口集居区一个,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规划点一个,基层整治点两个。现有耕地面积2300亩。户籍人口3598人,劳动力2110人,人均耕地0.63亩,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700余人,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苗、木、花卉、水蜜桃为辅,受芜湖市的辐射,大棚蘑菇专业户、蔬菜种植户、生猪养殖和青虾养殖户在逐年增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万锹村交通便捷,双湾路(双沙路)南北贯穿,“村村通”道路(龙庆路、环圩路)横穿19个村民组,大部分农户车辆都可以直达家门口;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全覆盖,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6600余元,各种高档家用电器走进普通百姓家。 万锹村现有党员97人,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预备党员2人,积极分子6人,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扎实严谨的工作得到上级政府的认可,2004年被县政府评为“村民自治示范村”;2005年被授予“先进集体”;2007年被镇政府评为“先进村”;2006年获得安徽省“生态村称号”。 |
金桥村 |
金桥村位于六郎镇西北部,东邻强湾村、南与东八村、西与兴隆村相接,北靠水阳江。全村辖13个村民组,常住户575户,人口1820人(其中男性923人,女性897人),耕地面积1727亩。村内交通十分便捷,庆丰路、新丰路、分水路、芜宣高速穿境而过。 近年来,金桥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快速提升,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业绩,并挤进芜湖县先进村行列。 |
永和村 |
永和村位于六郎镇东南端,毗邻芜湖县城,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交通便捷,目前全村水泥路已村村通。村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0亩,集体水面1000余亩;辖15个村民组,2个新农村居民小区,人口3050人。全村现有党员56人,党总支下辖2个党小组,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名),村两委成员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向前发展,村内的各项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在全镇综合考评前5名,村党组织自2005年每年都被县委组织部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改水改厕被芜湖市授予“先进单位”和“卫生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选为“一类村”。 近年来,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城郊型发展新农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最为当前工作开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全村的环境卫生监督和管理,使村级的环境卫生始终保持在全县的先进村行列,连续多年获市、县、镇改水改厕先进村。 2006年6月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永和村被芜湖县委、县政府评选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村两委、理事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村委会下辖15个村民组长为工作开展的第一负责人,努力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切实增强了当前农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宣传、引导、管理为工作着力点,制定创建新农村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分级负责,抓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召开工作开展调度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近年来的村、组共同努力,村级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
北陶村 |
北陶村辖30个村民组,1150户,现有人口4126人,耕地面积2963亩,芜屯快速通道、芜屯公路穿境而过,村庄规划整齐,渠相通,路相连,村民楼房入住率达8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程控电话安装率达98%。 |
保丰村 |
保丰村坐落于芜湖县六郎镇西部,现有耕地3792亩,水面积3800亩(河蟹养殖面积3040亩),农户1080户(河蟹养殖户825户),人口4189人。区域内地势平坦,河沟纵横,池塘星罗密布,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低洼地资源丰富。2010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2760万元。河蟹生态养殖产业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81.7%,实现纯收入近2000万元,占全村收入总收入的72.5%,农户从事主导产业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85%,专业村农户从事主导产业占专业村总农户人数的81%。 至2010年保丰村从事河蟹生态养殖农户约830个,产商品蟹约180吨,占总产57.7%;产商品青虾约65吨,占总产23.5%;套养鲢鳙、黄条等约19万尾,产商品鱼约54吨,占总产19.4%。 保丰村采用了种移植水草,周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等调节水质,有效维护了养殖水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型水产业健康发展。 |
新福村 |
新福村地处芜湖县六郎镇东部,芜宣高速及芜屯路穿境而过,全村人口5217余人,耕地3782亩,辖29个村民组,1405余户。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162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25名),发展对象2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现村“两委”在职干部9人,其中高中文化以上7人。 近年来,新福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水产业和粮油深加工,种植业除传统水稻、油菜外,苗木花卉、草莓、毛豆、西瓜等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占全村五分之一;水产业主要以河蟹养殖为主,年水产品产量达500余吨。村内有隆盛、荣华等多家粮食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全镇农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2006年镇党委、政府依托该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在该村投资兴建一个集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六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
周皋村 |
周皋村:由原永定村和周东村合并而成,位于全镇东南端,距离县城湾址仅一河之隔,湾周路穿境而过。全村占地总面积为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785亩,水面积2890亩,下辖31个村民组,1446户,5296人。 周皋村与南坝村、郎桥社区、周圩村、河东村、加元村、强湾村、东八村、中窑村、万锹村、殷港社区、金桥村、永和村、北陶村、保丰村、新福村、咸保村、政和村、强桥村、永丈村、易太村相邻。 |
咸保村 |
芜湖县六郎镇咸保村,为原紫园村和蜈蚣村合并村,办公地点(暂)在原紫园村村部。地处六郎镇东部,典型的水网地带,辖区内交通便利,建成水泥路面15.3公里,已通达到所有村民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土地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0亩,可养水面近1000亩,农业人口5248人,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水产养殖、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水面发包、集体田亩租赁、农业项目、土地项目带来的增加值为主。辖5个党支部、个党小组,172名党员,33个村民组,32个自然村。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支持带动下,村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实施了县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增加耕地面积900亩,2009年实施了省级建设用地置换项目,拆迁零散村庄7个共83户,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置换项目拆迁,芜雁高速拆迁安置为契机,完成新农村建设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各色新式住宅楼79套,小区内功能齐全,道路、雨污管道、绿化都已建成。每年本村农业生产总值约2869万元,现村民人均收入约0.7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35万余元。农民主导产业水稻、棉花、菜籽,螃蟹、青虾、桂鱼、青鱼、鳖为优质特色水产品。目前本村有粮食加工企业2家,獭兔养殖企业1家,绿色蔬菜种植企业1家。全村村民现已达或超过小康水平,有线电视覆盖率近30%、自来水、电话(手机)80%入户,改卫生厕所650户,10%人家有电脑宽带安装,已有农用车(含耕田机)180辆。 几年来我村党总支以“-”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围绕着上级党委安排工作要点和重点及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总支自身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引导全村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当前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新形势、认清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基层党组织服务“三农”工作中的作用。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紫园村党总支在锻炼中成长,并为全村的村务工作正常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村先后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
政和村 |
政和村地处芜湖县六郎镇西南部,县级公路“六方路、双湾路”成十字型横穿我村,交通十分便利,南邻港东村,西邻河东村。全村现有农户1105户,有乡村人口4258人,辖43个村民小组,劳动力人口1861人,流动人口895人,耕地面积为3315亩,人均面积0.78亩。全村共有党员114名,党总支设立了两个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其中流动党员3名(与党组织保持定期联系,并要求他们积极为家乡传送致富信息,充分发挥双带作用)。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节目、双培双带、无职党员等活动,使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设立党员联系农户制度,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建立党员民主议事和党务公开制度,把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为了更好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目前为止,建立“一个中心村、两个基层点。”村民拥有小汽车19辆,各类农机车209辆,有线电视安装达95%,宽带安装达40%,固定电话普及达98%,自来水入户已达99%,连续三年荣获0芜湖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六郎镇先进党总支。 村现有办公楼一幢420平方米,设立三个创安活动室,从并镇以来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私营企业17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356 人,村内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养殖鱼、虾、蟹、甲鱼养殖户达206户,特别是“一村一品”草莓被市、县农委专家认可,还有年糕加工销售达260万元,今年成立惠农蔬菜基地合作社,经济收入161万元,全村养殖大户3户养殖家禽达36000只。村内现有通村、通户水泥路面12公里,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村农田通砂石路3.7公里,建立桥涵7座和二级站一座,修建渠道1.5公里,绿化树木15公里。人均收入4500元。 |
强桥村 |
强桥村位于青弋江下游南岸,紧靠芜太运河,隶属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管辖。全村有1465户,356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500人,流动人口1050人。耕地面积3124亩,水面2010亩,人均面积1.2亩左右。 在国家便民政策并取得农业项目的前提下,开辟了新农村建设点(三十八小区),其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各色新式住宅楼130套,小区内设村卫生服务站,2所幼儿园,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馆、室内外各类健身器材等。每年本村农业生产总值约3500万元,现人均收入约0.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约50余万元。农民主导产业水稻、棉花、菜籽,螃蟹、青虾、桂鱼、青鱼、鳖为优质特色水产品。目前本村有各种制造加工等企业8家,至2008年底全村村民已突破小康水平,有线电视覆盖率近50%、自来水、电话(手机)入户,30%人家有电脑宽带安装。已有农用车含(耕田机)200辆。 芜湖县六郎镇强桥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计党员92人,全村党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新形势下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并在群众中宣传落实为人民服务,成为本村建设发展的骨干力量。几年来我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我村每年夏季有赛龙舟,春节有玩龙灯、马灯等民俗风情。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道路交通建设的步伐,现本村已实现每个村民组主干道通水泥路面,支干道通砂石路面,全村交通运输便捷,六咸路、殷湾路两条县级公路分别直通芜屯快速通道。水系交通十分发达,附近的青弋江干支可直通四面环水的各大城市。 |
永丈村 |
永丈村座落在六郎镇西南端,与永定村、周东村、周下村、港东村、南坝村接壤,距县城湾址约4华里,湾周路、双湾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全村占地面积397.14公顷,辖23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总户数1018户,人口4131人(含非农人口),拥有耕地面积3700余亩,养殖水面18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属传统农业区,全村劳动力2178人,流动人口1214人,农村党员数73人。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遍及每个村庄,实现村村通。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先后荣获芜湖县创建金融安全信用村、先进党组织、芜湖市生态村、村民自治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芜湖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易太村 |
易太村位于芜湖县六郎镇北大门,北边是水阳江,对岸是芜湖市鸠江区,南边和六郎镇殷港村相连,东和六郎镇金桥村相隔,西边为青弋江。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124亩,总人口为 4529人,辖28个自然村。有多条主干道新丰路、分水路、杨场路等与芜屯快速通道垂直相通。 真正达到了户户通。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并且通过项目扶持,将早期安装的主管道全部更换,让村民真正饮上了清洁水。有线电视、电话的主线路已全部通到了各户。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34人,让无职党员在参政议政、民事调解、民意收集、党务村务监督、致富帮带等岗位上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本村的产业以优质的粮油种植为主。为了让农民增收,农田测土配方已覆盖全村,市县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施肥。2003年被评为“苗木专业村”。 目前苗木正向奇、特、名、优方面发展。2008年底人均收入达7850元。境内的灌溉界沟已全面疏浚,改水改厕率达80%以上,农业污染防治面积达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易太村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村干部及老干部、老党员将大力配合学校到户对其家长及子女进行说服教育,鼓励其努力多学知识。 今后村两委将加强学习,拓宽思路,创新意识,努力把易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