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芜湖市 >> 芜湖县 >> 花桥镇 >> 黄池村

黄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池村简介

  黄池村位于花桥镇西北部,西与六郞镇隔河相望,北与芜申运河擦肩而过。全村辖16个村民组,3869人,0党员68名,地貌属半岗丘半圩区,耕地面积4800亩,拥有2000余亩滩涂,800亩山地,以及1018亩可养水面等资源。
   我村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捷,素有古鸠鹚美誉。杨黄公路穿境而过,村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禁王城遗址),集体企业一座(恒达建材厂),拥有村万吨级以上水上联户运输企业一支,三纵两横交通网络贯穿于水网密布的全村,交通极为便利。
   正在建设中的芜雁高速进出入口、芜申运河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中2000亩芜湖物流园区建设,将给我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黄池村两委在花桥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科学决策,担当起时代发展的责任,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以及丰厚的资源,热情接纳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前来村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221105 241000 -- 查看 黄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朱桥社区

  朱桥社区:是原沿山村“村改居”后和朱桥集镇区合并而成。位于芜湖县东部,占地面积7.7平方公里,东面与红光村、东门村接壤,西南面与湾沚镇新丰村相连,北面紧靠花桥村。花桥镇政府坐落在朱桥社区境内,九三公路穿境而过。全区辖20个村民组和一个朱桥集镇区,总人口3598人,住户1150户。全区耕地面积2250亩。  

横岗社区

  新的横岗社区由原横岗社区、庙音村、永兴村小圩组合并而来   横岗社区成立于2008年4月1日,位于芜湖县东北部,毗邻宣州市、当涂县,集镇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街道划分为四个组,南起杨冲、北至横岗新桥(横岗桥)东至杨黄公路、西与永兴村相接。街道现有农业住户456户,农业人口1491人;非农户559户(居住街道的少),非农人口1007人。另外两年来,新农村安置点共建住房540户,其中新农村225工程174户于2010年已分房到户,一期安置户156户于2011年底也已分房到户,目前二期安置房210户主体已完工。    境内有中心学校、横岗中学、横岗幼儿园、花桥卫生院、黄池派出所、电信等单位,三产发达,集镇功能完备,有饭店5家,休闲浴室3家,服装厂3家,100余户从事商业经营。与芜雁高速出口处、杨黄公路、芜太二级路、芜申运河相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根据相关布点规划设计要求,将横岗社区划分为南、北两片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69公顷,长远规划总居住人口达3万。    社区建设工作自2008年4月被民政部门批准以来,已经走过了4年历程,这四年来,我们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横岗实际,围绕“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为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横岗社区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具体情况如下: 1、二00九年元月,横岗社区被芜湖市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芜湖市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二00九年三月,横岗社区被芜湖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芜湖县新农村建设“255”示范工程优秀示范村”称号。3、二00九年十月横岗社区选派的节目参加芜湖县庆祝建国60周年歌唱新农村文艺汇演荣获“优秀节目奖”,4、二0一0年九月五部委颁发了“2010年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红光村

      红光村位于芜湖县东部,东临水阳江支流,与宣城市水阳镇裘公集镇隔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组,596户,人口2096人,耕地面积2216亩,集体水面581亩,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党总支设两个支部,五个党小组,党员77名。    红光村徐花路、花东路横贯全村,组组通砂石路,形成了独特的交通优势,并依据典型的圩区土地肥沃、水面丰富这一特征,制定了“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开拓三个经济增长点、实施三个主攻方向”的“三个三”发展战略目标。科学的规划、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特别是优质棉生产,以芜湖县红光棉花种植专业合作主为载体,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实行统一供种,物理化防治、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目前拥有社员108人,带动户301户,2007年被评为芜湖市先进农民合作社。    近年来,红光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实际,把握契机,科学谋划,加快发展。村支两委一班人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带领红光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中去。   

五四村

  五四村位于花桥镇中部,东与宣城隔河相望,西与县城湾沚接壤,全村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人口2445人,共712户。全村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在历届村两委积极引导和努力培育下,初步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苗木、烟草为主的三大产业支柱,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10元。   

九十殿村

      九十殿村位于花桥镇中部,全村东部与宣城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湾沚镇宋兴村相邻,全村813户,21个村民组,3200人。现有耕地面积2980亩,造林面积1700亩,全村水域面积2000亩,属于丘陵地区,全村共有党员80人。    该村交通便捷。县级公路杨黄公路南北向穿村而过,村村通水泥路2.4公里贯穿8个自然村。全村现有砂石路7条,分别是东风路、梅垾路、葛村路、月牙路、丁冲路、大墩路、小墩路。改水改厕率100%通电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现已接通80户。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村苗木花卉产业不断壮大。现已成为苗木花卉专业村,已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全村813户中有568户从事苗木花卉生产,营销大户12户,苗木花卉种植面积为1820亩,主要苗木种植品种有:绿化苗木、用材林苗木、小杂果苗木,绿化类苗木主要有:香樟、冬青、栾树、红叶李、桂花、雪松、杜仲、紫竹、杜英、喜树、梅花、红枫、椿树、马褂木、木荷、松树、枸骨、含笑、栀子、茶树、竹类、槐树类、石蒜、牡丹、水杉、紫叶矮樱、楸树、无患子等;小杂果苗木主要有:桃、梨、樱桃、枣树等。近年来九十殿村不仅注重苗木花卉的发展,还凭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结合境内有全县道教协会会址敏灵观景点。这座道教古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说神奇令人神往。该观更是投资者理想的首选热土,一经开发将会成为地方旅游业中的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重点建设方面我村境内的500kv芜东变送变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的杨黄路工程即将开工。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中。现已建成中心村房屋73套,入住73户,有线电视安装73户。二期工程建设三幢多层建筑共计100户现已开工预计于2011年7月竣工,下期工程已征地100亩,工程建设即将开始。该中心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靠杨黄路边,配套设施齐全,公建到位,区内水泥路,绿化井井有条。中心村内建有村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配有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篮球场和九十殿小学,每天都能听见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村卫生室已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开业,全方位为村民保健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村民医疗已得到较好保障。村部大楼高高耸起,办公设备齐全,无线调频广播覆盖全村,“先锋在线”远程教育使村民在农业生产、健康保健等方面获得了很有用的知识。村部办公条件优越,九十殿村社区建设正在进行中,建有篮球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休闲活动场所村民健身设施完备。小区内环境优雅卫生整洁,村民和睦相处,整个小区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在红枫园的衬托下,春、秋出现一片红绿色,山清水秀,真是山好水好九十殿村的建设更加美好。    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务真求实,团结协作,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带领全村人民继续前进。   

复兴村

      复兴村地处芜湖县最东端、花桥镇中部, 属岗丘区,东与裘公河相隔,西与湾沚镇相邻,南北分别与五四村、九十殿相接壤,,九三公里贯串而过。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3622人,其中:党员115人,耕地面积3750亩,其中:水田1120亩,可养殖水面1520亩。    村内交通便捷,22个村民组道路与“九三路”相连接,其中:两条村村通道路贯穿12个村民组,镇工业园区座落在村的北端,境内有预制品加工厂2家,兴闽建材、模具加工、紫竹机械公司等十家企业。新农村集中区建设初建规模,配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以入住80余户。    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个体水产品养殖业户有40余户,养殖的水产品,因个头大,质优,,运销江、浙等地,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先后引进荷兰豆、青刀豆、梅豆等,每亩创效益达2000元,畜牧业养殖也初见成效,年产50000只养鸡场1户,百头生猪养殖户5家,苗木生产1400余亩。2002年8月13日成立花桥镇李子协会,并注册“花桥李”,无公害农产品和生产基地得到国家农业部认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要求。2005年组织人员到山东、安徽砀山等地。引进优质矮化密植油桃,新品种进行试种,由于花桥油桃”表面光滑无毛,色泽鲜红夺目,果实近圆形,外形整齐美观,果肉脆硬、香甜,无酸味,耐储运。富含碳水化合物、钙、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在市场畅销不衰,无论是远到江浙、上海,近到芜湖、南京。客商蜂拥而至,并打响了“花桥油桃”的品牌,今年6月份,成功举办了芜湖复兴首届油桃采摘节,目前已发展农户140多户,面积近千亩。    今年在花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农委,科委等部门的关心下。成立了芜湖县花桥油桃专业合作社,并将“花桥油桃”商标申报注册成为“楚王城”牌,还申报了国家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因此村两委将精心组织,产品质量从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的要求做起,通过市场销售调查,从实用方便着想,更新了包装,打响花桥李子油桃的牌子。并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与外地客商合作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复兴村两委在花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和小型机械加工业,从而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团结小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村民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村两委一般人,将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带领全村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村村

  成村位于花桥镇的东北部,东靠近本镇的隆兴村,南邻宣城市的杨泗街道,西于我镇的横岗社区相连,全村共有517户,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共有40名,总人口达198人,耕地面积2218亩,集体水面680亩,是一个纯圩区。    该村交通便捷,咸定圩循环路横贯9个村民组,“村村通”路贯穿8个村民组,水泥路全里程5.6公里,村内有超市连锁店3家,农资销售店2家,村内还有水产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全村的水产养殖专业户共有31户,面积约为800余亩,特色蔬菜种植户有3户,种植面积达100余亩。这三户村民首次在我村按每亩600元/年流转130多亩土地尝试推广大棚特色蔬菜种植,这一创举将会使我村的新型农业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专业牲猪养殖户有2户,他们年销售牲猪达1000余头。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该村结合土地置换项目,共拆迁了33户,为村置换净增耕地60多亩,使得原来的零散户集中到了本村的新农村点,统一建房15家。现本村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村“两委”成员以求真务实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办事公道的作风极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隆兴村

  隆兴村位于花桥镇东北角,是水阳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北与当涂县乌溪镇相邻,东与宣城市水阳镇隔河相望。全村共有25个村民组,共687户,人口2627人。村内共有农田3400余亩,水面1800余亩。本村主导产业以粮、油、棉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    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内道路建设突飞猛进,水泥路贯穿东西南北,全长7.2公里,砂石路通到每个村民组,全长9.5公里。已初步形成村内交通网络框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又促进了本村经济得快速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村已初步形成以棉花种植为龙头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全村棉花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500亩以上,占农户农业收入的65%以上,品质也在不断上升。水产养殖品种也在向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村内面貌正在不断地向新农村建设标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逐步齐备。广大村民民风纯朴、社会稳定,村两委干部作风正派、公道。资源丰富,特别是可养殖水面水质优良,交通便捷,是水产养殖的投资最好去处。   

老观村

  老观村位于花桥镇东北部,东与隆兴村相连,南与成村村相接,北与当涂县仅水阳江一河之隔,西与城东相连。全村714户,20个村民组,2613人,耕地承包面积为3014亩,土地复垦面积400亩(村集体所有),集体水面积960亩,属于典型的圩区。全村党员61名(含3名预备党员)在校大、中专学生54名。    全村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横南路穿村中而过,村村通水泥路8.4公里贯通全村二十个村民组,户户通砂石路,正在开工的芜雁高速和横南路平行而过,芜申运河沿村北面而行,即将动工的二级公路把村将分成左右。村内有宏银棉油加工企业,村有水产养殖协会,个体水产养殖大户35户,面积达千亩以上,水产品种多样化,具体一定的品牌特色,养猪大户3户,总头数达百头以上。    近两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村建设和2个安置点规划有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团结协调,求真务实,办事公道,战斗力强,带领全村人民向经济又快又好和谐发展。  

东门村

  东门村位于花桥镇东南面,于宣城市水阳、养贤镇相接,辖16个村民组,730户,人口2763人,承包面积2820亩,集体水面410亩,荒山造林400亩,设有5个党小组,正式党员79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女性党员8名,平均年龄51.8岁。    东门村依山傍水,瓜果飘香,有各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东门渡古窑址被芜湖县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单位,湾东路、宣水路穿村而过,2.9公里村村通贯穿全村。水陆交通便捷,村内有自来水厂一座,卫生室四所、饲料加工厂两家,粮油加工厂三家和小学一所,其中双龙饲料有限公司为芜湖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生态村”称号。    近几年来,随着本村自身的地域以及独特的气候条件,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争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齐心协力、团结拼搏,使该村经济发展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中心村规划初具规模,特别是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改变以前传统的种植模式,曾先后几次到浙江省桐乡市菊花基地学习考察,选定了杭白菊这一品种作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2007年在山片两个村民组试种70余亩杭白菊,由于村干部宣传和管理措施到位,经济收入十分可观,平均亩收入达4000余元,比种植常规的水稻、棉花收入提高近3倍,村民尝试到了甜头,2008年面积扩大到800余亩,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该品种,并由村干、种植户发起筹办成立了“芜湖县花桥菊业专业合作社”,同年底被芜湖市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村两委不仅在发展经济方面出谋划策,同时还注重狠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东门的明天将会有一个新的起色,各项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花桥村

  花桥村位于花桥镇政府所在地,与宣城市裘公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属半山半圩区,境内辖7大片20个村民组,总人口2576人,803户, 7个党小组,党员7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耕地面积2940亩,其中圩田1700亩,主导产业粮、油、棉,经济作物苗木、中药材、茶叶、花生,全村共有水面2100亩,其中低产田改造精养塘800余亩,水面盛产鱼、蟹、虾,2004年被芜湖县科委评为“水产专业村”,成立了水产专业协会。村内基础设施完备,“九三”公路穿村而过,“村村通”水泥路面2.2公里,砂石路8.8公里。7个台区电气化改造全部完成,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近年来,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多年来村两委班子人心齐、战斗力强,呈现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村集体收入超过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被镇党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    同时,村“两委”不仅在发展经济方面出谋划策,还注重狠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利兴修建设,为花桥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工作。   

永兴村

  永兴村位于花桥镇西部,东接杨黄路与横岗集镇、庙音村、城东村接壤,南连汪溪坝水系,与九十殿村、湾沚镇长岗村相连,西临昭义河与六郎镇隔河相望,北和本镇黄池村交接。全村共17个村民组,1062户,4130人,其中劳动力2060人、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00多亩、山地1300多亩、可养水面2100多亩,水泥路6.6公里、砂石路8.7公里,基本贯穿各村民组。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以优势产业主导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劳务输出规范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经济文明化为宗旨,近两年我村主要是突出主导产业,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容村貌建设和社会事业及文明新风建设,在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08年我村水稻传统品种,大面积改为“种三产四”高效杂交新品种,大大提高了单产效率,自原来的十几个大棚蔬菜种植到今年约三十亩大棚种植、水产养殖变粗放式养殖为特种高效养殖,既提高了养殖户的效益,对提升了村级水面的发包效益,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县重点工程芜太二级路贯穿我村蜈蚣渡大桥已于2008年底竣工,从08年2月份征地以来到目前,土路基工程已近尾声,村两委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项目,于08年5月份引进了芜湖县最大的种鸭养殖厂,占地约二十余亩,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工,并于09年2月份开展了朱山组土地置换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多万元,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项目已基本完成,净增地60多亩,农村电气化改造正在进行中,全村12台区,已改造4个,其余将于年底完成。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黄池村

  黄池村位于花桥镇西北部,西与六郞镇隔河相望,北与芜申运河擦肩而过。全村辖16个村民组,3869人,0党员68名,地貌属半岗丘半圩区,耕地面积4800亩,拥有2000余亩滩涂,800亩山地,以及1018亩可养水面等资源。    我村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捷,素有古鸠鹚美誉。杨黄公路穿境而过,村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禁王城遗址),集体企业一座(恒达建材厂),拥有村万吨级以上水上联户运输企业一支,三纵两横交通网络贯穿于水网密布的全村,交通极为便利。    正在建设中的芜雁高速进出入口、芜申运河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中2000亩芜湖物流园区建设,将给我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黄池村两委在花桥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科学决策,担当起时代发展的责任,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以及丰厚的资源,热情接纳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前来村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城东村

  城东村位于花桥镇境内靠北边缘,东与老观村毗邻,南与横岗社区接壤,西与黄池村相连,北与当涂县黄池镇隔河相望。    全村辖24个村民组,3047人,农户837户,其中纯圩区13个村民组,半山半圩区11个村民组。    全村道路已初步形成网络,杨黄路和横南路贯穿而过,村级已建“村村通”水泥路2条约6公里,砂石路1条约3公里。    全村拥有土地7000余亩,其中耕地3382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中双季稻约占60%左右,由于本地区土壤适合水稻生产,正常年景单产均达到900-1000斤,棉花约占20%,小麦面积约占10%左右,亩产一般在400-800斤左右。耕地除水田外,旱地约占200亩,主要作物以棉花为主,一部分种植山芋、花生和芝麻。非耕地面积(主要是山地)约3500亩,其中植树约1000余亩,主要品种以香樟为主,还有少部分经济林,品种有桃树和柿树。    全村水面约1000余亩,其中村集体水面800余亩,均发包给部分农户养殖,村集体发包收入约8万元左右,农户养殖主要以养鱼蟹为主,部分塘口混养鱼、虾、蟹。近年来,由于村委会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等服务,使养殖户养殖技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水面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都比前两年提高10%-20%左右。    村境内拥有私营企业10家,其中三个精油加工厂,均有一定的规模,5个服装厂,用工几百人,还有1个扎花厂,目前这几家企业经济效益都较好。    村内个体经营户约70多户,其中从事运输业的近30户,水运和路运各半,小型超市4家,日杂小店约10多家,服务业4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草香加工厂25户,这在我村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目前已成立横岗宏达香业专业合作社,主要销售市场在芜湖市直至九华山,每年的年产值约在四百万元。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有三项大的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我村,其中有已经开工建设的芜雁高速和芜申运河,还有就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二级公路杨黄路。这三大工程建设将给我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芜雁高速通车之时和芜申运河通航之日,将是我村经济腾飞之日。    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确保重点工程在我村境内顺利进行,争取早日竣工,为我村的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池村特产大全




黄池村景点大全